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不同的谈话姿势可以给孩子传达不同的内心感受。只有让孩子感觉受到重视,他们才会听父母的话。因此,父母在与孩子交谈时,应采取适当的姿势。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另一方面父母可以更轻松地了解到孩子的内心想法。
与孩子谈话应采用的姿势
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不同的谈话姿势可以给孩子传达不同的内心感受。只有让孩子感觉受到重视,他们才会听父母的话。因此,父母在与孩子交谈时,应采取适当的姿势。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另一方面父母可以更轻松地了解到孩子的内心想法。
由此可见,身体语言是父母向孩子传达信息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在与孩子谈话的时候,如果父母东张西望或者面带倦容,说明他们没有认真地听孩子说话,因而会使孩子感觉自己没有受到尊重;相反,如果父母目光正视孩子,对孩子说的示意赞同或不赞同,则说明父母在认真地与孩子进行谈话。
在一次华侨讨论会上,一位访澳归来的教师,谈到他的赴澳见闻,曾这样说:
澳大利亚的父母在与孩子谈话时,都是蹲下与孩子说话,这种谈话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情景是在我的一位朋友家里。一个周末,朋友请了一对青年夫妇和孩子来家里吃饭,当这个只有两岁的孩子吃饱了要下地玩时,年轻的妈妈把孩子从椅子上抱下并蹲下对孩子说:“去外面草地上玩吧!你能找到很多东西。这里有很多客人,你不可以闹人哦!”接着,孩子乖乖走出了房门。当时,我感到很惊讶,以为是这位妈妈特有的教子方式,所以没有多问。
可是,事实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又到了周末,学校的一位秘书邀请我到她家去共度周末,我欣然接受了,于是便收拾东西去了她家。她家有一双可爱的儿女,当我们一同去超级市场时,3岁的儿子因为姐姐先坐进汽车而不高兴,独自一人站在车子外,
就是不肯坐进汽车。这时,秘书走到孩子面前,蹲下来,两只手握住儿子的双手,脸对着脸,目光正视着孩子,诚恳地说:“孩子,谁先坐进汽车并不重要,对吗?你生气是因为姐姐不让着你,是吗?”儿子看着妈妈会意地点点头。秘书接着说:“既然你是对姐姐的言行表示生气,那么等回家后,你再与姐姐探讨,好吗?”儿子露出同意的表情,钻进了汽车并挨着姐姐坐下了。
澳大利亚母亲的这种谈话姿势,无疑是在强调,只有采用正确的谈话姿势,孩子才会认为你与他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是理解他的,所以他才会从内心接纳你的要求,听你的话。
无论你和孩子的谈话内容是什么,在你和孩子的谈话中,你一定要设法用正确的谈话姿势,说明你正在听孩子说,或正在与对孩子谈心,只要你的态度是认真的,举手投足之间都透露出你对孩子的爱,相信孩子能感受到大人对他们的关怀,也会很快懂得自己该用何种姿势与他人交谈了。
苏联教育家玛卡连柯说过:“运用腔调、表情、举止适度,这一切对于一个教育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件琐事都有很大的意义,因此要教家长学会注意这些琐事。”这正如那些懂得如何与孩子交谈的澳大利亚母亲一样,她们在自己的身体语言,在举手投足之间告诉自己的孩子,他们是父母的焦点,父母在关注他们。
爱心指导读懂孩子谈话中的姿势
1当你想与孩子谈话时,先要注意孩子的情绪,要在孩子乐于谈话的时候,与孩子交谈。例如,当你要求与孩子谈话,而孩子却低着头,无精打采地坐着,这说明孩子并不想与你谈心。
2在你与孩子的谈话中,如果孩子表现得漫不经心、东张西望,有时手里还玩着小玩意儿,那说明你的谈话内容并没有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时你就要设法去找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让孩子的注意力回到你的身上。
3如果在谈话中,孩子目不转睛地看着你,并与你说他的话题,这时你应该注视着孩子的眼睛,耐心地倾听孩子所说的话。
4如果孩子在与父母的交谈中,不敢用眼睛看着父母,而是低着头,那么很有可能表示孩子心里有些事想说又不敢说出来,这时父母可以蹲在他的面前,用温和的目光注视着孩子,握住孩子的双手,告诉孩子“希望他能说出来,并不会责
罚他,但他必须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样的暗示姿势,也许比对他大声斥责要有效得多。
5在与孩子谈话时,孩子在父母还没有说完话时,就抢着说,这时父母要用摇头告诉孩子这样的谈话姿势是错误的,并教会孩子要学会倾听别人的谈话,在别人说话时,用点头或微笑表示对他人的赞同,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谈话,要等别人说完后,再开始说。
用手与孩子交流
手就是人的第二张脸,它是人类触摸世界万物的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在身体动作当中,手所表达出的语言信息也是最为丰富的,它能够充分地表达出很多思想活动。例如,把手轻轻地搭在对方肩上或胳膊上表示亲密,伸开双臂拥抱表示喜欢或安慰对方。在与孩子交流时,你也可以用你的手与他进行一次无声的交流,相信孩子会非常听你的“话”的。
美国盲人作家海伦从小就失去了听觉和视觉,她的老师莎莉文只能用触觉与海伦进行沟通,教她学习知识。例如,当教海伦认识水时,莎莉文把海伦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海伦手上流过,接着老师在海伦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海伦静静地站着,注意着老师手指的动作。突然,她恍然大悟,有股神奇的感觉在她的脑海中浮现,她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知道了“water”就是正在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其实,在与孩子沟通中,父母也可以借助手与孩子交流,例如,同孩子握手、或者用手拍拍孩子肩膀等。握手表示对人友好,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拍肩膀表示对别人的一种鼓励和肯定。
有一天,妈妈正给儿子熬中药,儿子看见后,笑着对妈妈说:“妈妈,邻居家的英子说中药太苦,她加了好多糖还是一样苦,结果她就不喝,她妈妈没办法,就给她换了另一种药。”
妈妈听了,说:“怎么这么娇气,这样不好。”
儿子点了点头,对妈妈说:“吃这点苦,就受不了,以后走上社会,要遇到事怎么办?我认为我自己就特能吃苦,要知道只有历经风雨挫折,才能成就大事。”
妈妈笑笑,用手摸摸孩子的头,说:“别光说,要去做。不过,妈妈相信儿子能做得很好。妈妈希望你以后遇到挫折时,一定跟妈妈聊一聊。”
儿子说:“那要是我有事可以不告诉妈妈吗?”
妈妈拍拍孩子的肩膀,握住孩子的手说:“当然可以了,没有秘密的孩子是长不大的。我尊重你,但是妈妈希望做你的朋友。来,咱们握握手吧!”儿子愉快地接受了,与妈妈握了握手。
上述案例让我们感受到:大手与小手,爱意在手间传递。与孩子用手进行交流,通过握手,父母将自己的信任和支持通过手传递给了孩子,孩子更容易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友好和关爱,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必然会敞开心扉,从心里认可父母是他的朋友,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父母。当然,与此同时,孩子也就会更听父母的话。
因此,当父母在与孩子进行交流时,不妨通过手,运用握手、拍肩等肢体语言,将父母对孩子的爱更充分地表达出来,让孩子更听父母的话。
爱心指导用手表达自己的意图
1当孩子做了让父母高兴的事情,或者孩子自认为得意的事情时,父母不妨握住孩子的手,拍拍孩子的肩膀,孩子会领会父母的意思,感激父母对自己的鼓励和赞赏。
2当父母发现孩子非常伤心时,父母可以轻轻地走过去,用手轻轻地拍拍孩子的肩膀,把孩子搂在怀里来鼓励孩子,这样做往往能够给孩子很大的精神鼓励,让孩子感到父母对他的爱。
真诚的目光交流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展示你的内心世界时,眼神发挥着最大的作用。交流时的眼神是谈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假如你的目光是散乱的,不管你的用词多么讲究,也会给人留下没有诚意的印象。
在父母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也一定要重视眼神方面的交流,这有助于增强你的言语效果,加深对于孩子的影响力,让孩子更加听你的话。
“宝贝,请看着我的眼睛,然后听我说……”,如果你希望孩子认真听你说话,并对你的话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定别忘了拿这句话作为前奏。从你的眼神里透露出来的,是你内心的真情实感。你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期许,都蕴含在你的眼神里。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也是能够察觉得到的。
有一位深谙儿童心理的儿科医生,身怀一项“绝技”:任何爱哭闹的孩子,只要一见到他,就会很快停止哭泣。
一天,一位妈妈带着3岁的男孩来找这位医生看病。原来,这孩子特别喜欢喝牛奶,结果喝多了,现在患了牛奶癣,皮肤痒得睡不着觉,但还是吵着要喝牛奶,不给就开始哭闹。
听完妈妈的述说,医生不慌不忙地脱下白大褂,蹲在那个男孩面前,看着男孩的眼睛。
“你喜欢喝牛奶吗?”医生温和地问道。
男孩点点头。
医生仍然目不转睛地看着他说:“如果不让你喝牛奶,你能忍得住吗?”
男孩随即回应了一个烦躁的眼神,并且把脸扭向一边。
医生并不气馁,他跟着转到孩子面前,蹲下身子,盯着孩子的眼睛说:“你可以不喝牛奶的,是吗?”
不管男孩怎样不耐烦,拒绝回答,医生的目光一直充满信赖,而且口气十分诚恳。
终于,男孩轻轻地点了点头。
奇迹发生了。男孩回家后不喝牛奶了,他的牛奶癣症状很快消失了。一年以后,母亲认为孩子应该适当喝点牛奶了,可男孩这次却说:“医生伯伯说能喝我才喝。”母亲只好又去找那位医生帮忙。
这一次,医生仍然真诚地看着男孩的眼睛,微笑着说:“现在,你已经可以放心地喝牛奶了。”
那天回家以后,男孩真的又开始喝牛奶了。
显然,这位儿科医生的本领是很多父母都渴望学到的。那么这项本领的关键在哪里呢?其实,那就是真诚的目光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