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3700000081

第81章 学术综述(7)

[87]简梅青:《晋唐间民众佛教信仰的若干问题探讨———侧重于〈法苑珠林〉及诸种佛教灵验记之文献学分析与唐代民众佛教信仰的思考》,武汉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

[88]曹刚华:《〈太平广记〉与唐五代民间信仰观念》,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硕士论文。

[89]贾二强:《唐宋民间信仰》,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

[90]李林:《梵国俗世原一家———汉传佛教与民俗》,学苑出版社,2003年。

[9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

[92]《人文杂志》2004年第1期;《吴越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10月。

[93]傅晓静:《唐代民间私社的基本功能》,《齐鲁学刊》2003年第5期。

[94]傅晓静:《唐代民间私社的组织形式与活动方式》,《理论学刊》2003年第4期。

[95]杨君:《从敦煌写经看佛经在唐朝民间的来源及其流传》,《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96]周雪芹:《从敦煌愿文看唐宋时期民众的佛教信仰》,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6月。

[97]吕凤棠:《宋代民间的佛教信仰活动》,《浙江学刊》,2002年第2期。

[98]萧放:《民众信仰与六朝社会》,《东方论坛》,2003年第3期。

[99]杨梅:《中国古代的定光佛信仰———兼论唐宋以来的民间“造佛运动”》,《世界宗教研究》,2006第4期。[100]张琪亚:《论民间祭祀神佛形象的世俗化》《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101]雷闻:《论中晚唐佛道教与民间祠祀的合流》,《宗教学研究》,2003年第3期。

[102]王世光:《前清儒者视野中的民间佛道信仰》,《宗教学研究》,2002年第3期。

[10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商务印书馆,1939年。

[104]李桂林:《中国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

[105]盛朗西:《中国书院制度》,华世出版社,1977年。

[106]顾树森:《中国历代教育制度》,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

[107]毛礼锐:《中国教育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年。

[108]丁钢:《中国佛教教育:儒佛道教育比较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年。

[109]李国钧:《中国教育制度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110]高良:《论佛教德育思想》,《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年第12期。

[111]陈明:《古印度佛教医学教育略论》,《法音》2000年第4期。

[112]华热·才华加:《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特点及现代性启示》,《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113]严玉明:《藏传佛教的传统伦理教育体系之探讨》,《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114]陈兵,邓子美:《二十世纪中国佛教》,民族出版社,2000年。

[115]陈星桥:《二十一世纪中国佛教教育的理念与展望》,《法音》2000年第5期。

[116]王雷泉:《走出中国佛教教育困境刍议》,《法音》2001年第10期。

[117]黄夏年:《当代中国佛教教育三题》,《浙江学刊》2001年第4期。

[118]普慧:《佛教对六朝志怪小说的影响》,《复旦学报》2002年第2期。

[119]普慧:《南朝佛教与文学》,中华书局,2002年。

[120]胡遂:《佛教与晚唐代诗》,东方出版社,2005年。

[121]张文莉:《理禅融会与宋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122]哈迎飞:《“五四”作家与佛教文化》,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

[123]弘学:《中国汉语系佛教文学》,巴蜀书社,2006年。

[124]曹炳建:《〈西游记〉中所见佛教经目考》,《河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125]蔡相宗:《从佛教唯识宗看〈西游记〉人物形象塑造》,《佛教文化》2002年第1期。

[126]普慧:《天竺佛教语言及其对中国语言学的影响》,《人文杂志》2004年第1期。

[127]尹立:《佛教的语言观》,《宗教学研究》2002年2期。

[128]龚晓康:《“不立名相”与“非不立名相”———佛教的“中道”语言观》,《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129]侯传文:《佛经的文学性解读》,中华书局,2004年。

[130]赵秀明:《佛教与中国翻译学》,《上海翻译》2006年第2期。

[131]孙昌武:《关于佛典翻译文学的研究》,《文学评论》,2000年第5期。

[132]刘方:《从一则中国佛教故事看宗教信仰的影响、传播与变异》,《宗教学研究》2006年第2期。

[133]王青:《西域文化影响下的中古小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134]刘安武:《印度文学和中国文学比较研究》,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5年。

[135]方立天:《佛教文化的内涵与建设》,《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136]杨曾文:《当代中国佛教文化建设之我见》,《佛学研究》2003年。

[137]洪修平:《佛教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河北佛学院,2000年。

[138]吴为山、王月清主编:《佛教与中国文化艺术》,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

[139]张法:《佛教艺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140]彭肜:《“佛教艺术学”引论》,《宗教学研究》2002年第2期。

[141]孙尚勇:《佛陀的音乐观与原始佛教艺术》,《南亚研究季刊》2004年第2期。

[142]赖永海:《中国佛教百科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143]王志远:《佛教艺术内涵在中国佛教传播初期的重要价值》,《世界宗教研究》2005年第2期。

[144]王恒:《〈魏书·释老志〉与云冈石窟———兼谈佛教艺术中国化》,《敦煌研究》2001年第3期。

[145]张志强:《中国佛教艺术的产生与兴盛》,《海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146]刘波:《魏晋士人与佛教及佛教艺术中国化浅说》,《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147]傅云仙:《佛教的传入,兴盛与佛教艺术之演变》,《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148]金申:《佛教美术丛考》,科学出版社,2004年。

[149]李翎:《宋代缂丝佛像唐卡》,《世界宗教文化》2002年第1期。

[150]李翎:《耳饰与佛教艺术》,《世界宗教文化》2002年第2期。

[151]何芳:《18世纪清宫佛堂供龛的样式及其艺术特征》,《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年第4期。

[152]项一峰:《麦积山第43窟研究》,《敦煌研究》2003年第6期。

[153]李珉:《论印度的早期佛教建筑及雕刻艺术》,《南亚研究季刊》2005年第1期。

[154]李珉:《略论印度中期佛教艺术》,《南亚研究季刊》2004年第3期。

[155]贾应逸:《印度到中国新疆的佛教艺术》,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年。

[156]蒋述卓:《宗教艺术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

[157]霍旭初:《敦煌佛教艺术的西传———从新发现的新疆阿艾石窟谈起》,《敦煌研究》2002年第1期。

[158]李小荣:《敦煌佛教劝化音乐文学略说》,《东方丛刊》2006年第3期。

[159]赵俊荣:《论敦煌艺术研究体系的形成》,《敦煌研究》2005年第5期。

[160]如韩军的《五台山佛教音乐》(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161]王昆吾:《汉文佛经中的音乐史料》,巴蜀书社,2002年。

[162]袁静芳:《中国汉传佛教音乐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

[163]袁静芳:《第三届中韩佛教音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

[164]田青:《净土天音———田青音乐学研究文集》,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年。

[165]杨民康:《贝叶礼赞———傣族南传佛教节庆仪式音乐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

[166]包·达尔汗:《蒙古佛教音乐文化的多元性》,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

[167]李利安:《从当代宗教的基本形态看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几个基本特征》,《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第3期。

[168]学诚:《从思想理论深处谈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佛教文化》,2000年第5期。

[169]刀述仁:《略谈佛教的社会适应性》,《中国宗教》2001年第6期。

[170]徐绍强:《尊重团结 依法管理———关于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几点思考》,《中国藏学》,2004年第2期。

[171]黄夏年:《当代汉传大乘佛教与中国旅游———浅析转型期的中国汉传佛教旅游功能的变化》,《当代宗教研究》,2005年第2期。

[172]李广良:《佛教与当代中国社会———为纪念真禅法师圆寂十周年而作》,《佛教文化》2005年第6期。

[173]何光沪主编:《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174]张文彪:《社会剧变与台湾佛教转型》,《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11期。

[175]余日昌:《佛教与基督教对话的理论背景》,《佛学研究》2000年。

[176]吴言生等主编:《佛教与基督教对话》,中华书局,2005年。

[177]杨慧林:《佛教与基督教对话中的三个问题》,《佛学研究》2003年。

[178]楼宇烈:《大乘佛法的悲智精神与人间佛教》,《佛学研究》2003年。

[179]黄夏年:《印顺的人间佛教思想》,《佛学研究》2005年。

[180]华方田:《赵朴初的人间佛教及其特点》,《佛学研究》2004年。

[181]邓子美:《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追论———实现朴老最重大的遗愿》,《佛学研究》2003年。

[182]何建明:《人间佛教的百年回顾与反思———以太虚、印顺和星云为中心》,《世界宗教研究》2006年第4期。

[183]潘桂明:《从太虚的“人间佛教”展望新世纪的中国佛教》,《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第2期。

[184]李利安:《佛教的超人间性与人间佛教》,《哲学研究》2005年第7期。

[185]王永会:《人间佛教在当代的倡导与实践》,《佛学研究》2000年。

[186]菩提心水:《法藏寺及其信仰建设———近代上海“人间佛教”实践管窥》,《法音》2000年第9期。

[187]戴继诚:《当代佛教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国宗教》2005年第5期。

[188]李利安:《佛教的和谐理念》,《中国民族报》2005年5月31日宗教版。

[189]李利安:《佛教修道体系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中国民族报》2005年6月3日宗教版。

[190]李利安:《佛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大有可为》,《中国民族报》2005年6月7日宗教版。

[191]李利安:《宗教力量的基本结构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人文杂志》2006年第2期。

[192]王雷泉:《走出中国佛教教育困境刍议》,《法音》2001年第10期。

同类推荐
  •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在历史的长河中,西北地区是多种宗教的传播区域,祆教、佛教、摩尼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性的宗教在这里竞相呈现,成为人类宗教文化的大展台。这些世界性的宗教也是最先在这里发生碰撞、交流与汇合,并互相影响,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宗教文化景观。长安以西的丝绸古道上,遍布着佛教的石窟和造像,诉说着佛教从印度一路走来的历史:祆教、摩尼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亦无不取道于丝绸古道,进入中国内地:中国土生的宗教道教亦由此传入西域、印度,丝绸古道堪称为宗教文化之路。
  • 人生与慈济:证严法师开示录

    人生与慈济:证严法师开示录

    普天之下,没有我不爱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能原谅的人。——证严法师真善美,是人类的福音,也是你的福音。用一个什么样的姿态,活在这个世上,许多人可能都没有仔细想过吧,看看这本书。 如何活得快乐,如何活得幸福,如何活得有尊严,如何活得心安理得,上人证严法师都和你娓娓道来。这本书教你另一种生活方式:散钱得钱,散福得福,给人快乐自己快乐。
  •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即与中土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不同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影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了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汉传佛教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只择取其中对我们有指导和教益的部分加以学习和借鉴,这也正是本书搜集汇编汉传佛教故事成书的一大原因。本书中的100个故事,取材于佛家的经典典籍,或佛学文学,或关于佛教的民间传说,较为全面地反应了如慈悲、行善、放下、随缘、度己度人等佛学思想,通过对这些故事的阅读和感悟。
  • 吴言生说禅壹:经典禅语

    吴言生说禅壹:经典禅语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禅语》精选流传禅林、脍炙人口的禅宗格言名句,结合富有启迪性的禅门智慧故事,进行生动形象的体悟与诠释,将禅语的精髓要义,呈献于读者面前。全书语言精警凝炼、形象明快、雅俗共赏,能让读者准确全面、生动亲切地领悟、欣赏经典禅语的言外之言、味外之味、韵外之韵,获得心灵的净化与提升。在浮躁烦扰的现实社会中,《经典禅语》将带领读者感悟禅门智慧,培养禅悦心态,为红尘浊世中迷失自我、喧嚣烦躁的现代人找到安稳身心的家。
  • 零点星光

    零点星光

    本书内容包括夏季的川藏线、川藏茶马古道、草原明珠理塘、天地巴塘、巴塘弦子、英雄格萨尔等,展现了青藏线的旖旎风光,追溯了佛教源流,介绍了藏民的神秘习俗。
热门推荐
  • 摄影技巧指南(家庭实用生活百科丛书)

    摄影技巧指南(家庭实用生活百科丛书)

    摄影是一门随着传统摄影技术的形成和发展而产生的摄影应用科学,它以摄影光学、摄影化学和电子技术为基础,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拍摄体系。本书主要介绍了摄影基础知识。给摄影爱好者带来了福音。
  • 都市小片警

    都市小片警

    警察也能被雷劈,一名警校刚毕业的小警察,被分配在派出所工作,负责一块地区的管理,俗称片警,由于一次意外,在回家的路上被雷电劈到,结果精神与雷电结合,产生变异,从此小片警的生活被改变,身怀绝技的小片警开始为守护神州而努力,我们的小片警能否出杀重围,扬我国威,尽到守护神州的责任?
  • 奶茶男神霸上小天后

    奶茶男神霸上小天后

    她,洛氏千金,她的家族、她的一切却在11年前被他的父亲毁掉,她失去了原本该拥有的一切。他,吴氏总裁,是整个亚洲的顶端人物,是亚洲天团EXO的忙内吴世勋。却因为父亲的狼子野心,兜兜转转的踏上了追妻之路。因奶茶结缘,他第一眼就钟情于她,她看见他的第一眼便动了心,却又因为复仇不能表现出来。“老婆,你要点奶茶还是奶包。”他侧卧在床上,富有磁性的年糕音带着几分诱人。“两个都能要么?”她吞了吞口水,准备逃跑。“嗯,老婆,可以满足你的愿望,但是临阵脱逃不好。”长臂一伸揽入怀里。“魂淡!放开小爷我!”欲哭无泪,咱咋就摊上这么一只狼呢?魅惑一笑,“不放,一辈子都不放。”她是他的宝贝,谁敢跟他抢,就废了谁!
  • 剑与烟花的交响曲

    剑与烟花的交响曲

    这是剑与魔法的世界,这是波澜壮阔的时代。雪山森林之上巨龙翱翔,熔岩瘴气之中恶魔咆哮,幽暗密林内,冒险者们寻找着迎接着机遇或死亡。在喧嚣的市集,在奢华的宫殿,在危机四伏的荒野,无数或低贱或高贵的人们,正怀揣着自己或伟大或卑微的梦想,随着时间长河滚滚向前。我们的主角艾伦只是芸芸众生中毫不起眼的一员,而这个长长的故事,要从这个武技废了大半的年轻剑客,混进了学院蹭魔法课讲起。(新人新书求收藏!)
  • 驱鬼记

    驱鬼记

    这是个人灵共存的世界,,即使是现在也有鬼的存在,公元388年.....
  • 天兮

    天兮

    带着万古的记忆在青铜葬棺中醒来,我曾被世人称为持棋者,以星辰为棋子布局。我曾被世人称为天帝,执掌无上天庭。我曾被世人称为灭世者,欲要屠灭众生。我被称为妖尊,古佛……可为什么我总感觉缺少了什么,谁抹去了我的记忆,欺骗了我的灵魂神秘歌谣中坠落的人是谁?咒天棺中葬着的人是谁?万古之前的真相是什么?那个强大的时代到底为何淫灭?真相到底是什么?
  • 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

    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辩证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是世界历史性事业的本质内涵,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演进规律,系统总结了世界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给理论以深化、给实践以指导、给未来以启迪。
  • 青春不言散之晚风习习

    青春不言散之晚风习习

    “羽习习,你拿走了我的心,却在五年前一声不吭的一走了之,你,很好。”“习习,无论我在哪儿,我都会一直想着你,很想很想。”“那个时候我才明白,有些人,走进了心里,或许终其一生,都无法将她从心里抹掉……一段感情,改变了好多人,变了他,变了你,变了我,还变了……”
  • 狼与美男

    狼与美男

    十二个少年,血狼族,历经磨难,最后是生是死,是在一起还是分离
  • 宠你如命:霸道总裁傲娇妻

    宠你如命:霸道总裁傲娇妻

    小剧场1.酒店里,叶慕雪衣衫褴褛,撒泼耍赖,眼睛一眨一眨的看着满脸黑线的叶聿宸,不怕死的狂吼“叶聿宸!我要睡你!”2.公司里,叶聿宸冷着俊颜听着助理的报告“早上九点,三小姐在拍戏,被男主角拉了一下小手……”“中午十一点,三小姐与戏里男主角吃饭,那男的帮三小姐温柔的擦嘴巴……”“下午一点,三小姐在休息,那男的在哄三小姐睡觉……”“现在三点十分,三小姐应该与那男的在拍吻戏……”“砰!!!”一声巨响,叶总史上第一次提前下班,怒气冲冲的杀去了片场隔天傍晚,高冷女神叶慕雪更新了微博:老公,我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