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3700000017

第17章 因明学研究(3)

正智有二:一、显现能为义;二、能善悟入作为义功能。即于此中,若能善悟入,即此,是此中所伺察。又此虽唯先往,但事体非因法。若有正智,则忆前时观见。依忆念、起希欲。依希欲,善悟入。若已善悟入,即当符合。是故非是现量因。显现能为义,虽是现量因,然而非是所分别。诸具有分别,若于此营务,即具有分别者所疑惑为所分别。若有显现能为义之智者,则已成就为利益众生事故,因此营务于此者无有二意[26],是故此即非所伺察。因此,宜为所分别者,非是事体之因,由所显示是正智故,则由因声、说其先往。

【记】要是因为目标的实现是以比它靠前的正智为原因,那么这样说:在果的前边已经有因了!正是这正智,它就是利益众生的因,但是,法称论师没有用“因”这个词,而用了“先往”这个说法,因为要是用“因”,人们就会给理解成它是利益众生的直接因、完整因[27],而用“先行”这个词,只会理解成它比果(目标达到)靠前而已,不会产生误解。

正智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显现出实际效果;一种是间接地显现出效果,也就是对实际效果的显现有帮助作用,或者说是可以指出结论的大方向。在这两种正智中,第二种,也就是“能善悟入”,这才是本论要着力考察的!这正智虽然是先行,但不是完整因、直接因,这一点很重要,不然的话,我们就要堕入宿命论!有了这正智,你就可以生起对先前的事的回忆———注意,这回忆是对先前所作的同类事的回忆,这是有选择的,在佛教中就应该是对善的回忆。有了这回忆,进一步生起希求,有了希求你才有达到目的的可能。瞎猫碰住死老鼠的事儿在这儿不会发生。无因之果佛教是不承认的。这就说明了,这第二种正智并不是直接因。第一种正智的“显现能为义”,它是直接显现出实际效果的,是现量认识,这认识是不需要再分别的,这也不是法称论师这部《正理滴点论》重点考察对象。我们修行者,实际上是需要对认识对象用心进行分别的,因为我们是有很多东西是被作为分别对象的,它是我们有疑惑的。但我们是我们,有“显现能为义”的圣者,则不是这样的,他们在当下就认清了事情的真相———其实就是得知了自相之真,这就成就了利益众生之事业了,这时候这些圣者只有唯一、没有二!这是不二法,也就是说,这是不会有分别的,我们根本不用来考察其分别。所以说,对于应该考察的第二种正智分别,法称论师用了“先行”,而不是用的原因。

【广释】众生利益者,即是所营为之义,即所谓希欲之义,即是当捨及当取。当捨之义者,即希欲捨,当取之义,即希欲取。除当捨及当取以外,无有余蕴[28]。由当淡然放置[29]亦即不取故,唯即当捨。成就此者,即捨及取,依赖于因而成就者,说为生起;依赖于智而成就者,即是随立。于当捨中,即随立当捨。因此,于当捨及当取二者中,随立捨相及取相说为成就。

【记】法称论文里的“众生利益”,就是用心力经营、追求,也就是有希求,也就是有所捨、有所取(其实就是有所选择)。什么是所捨的?就是你想要捨弃的,什么是所取的?就是你想要取得的。咱们知道,除了所捨、所取之外,再没有其他的了。

可能有人会说:佛教不是经常出现第三种状态么?比如除了苦、乐之外,还有说不苦不乐等情况,这就是第三种状态,这就不是因明呀?陈那论师的新因明,其遮诠理论,就是桌子、非桌子包括尽了世间所有一切,桌子和非桌子就是整个论域了,不是桌子者就属于非桌子。这是新因明的特色。

对于那些不上心的,给算在“不取”里,也就是放在“当捨”里。关于这一个,为啥不把不在乎、不上心的给放在“不取”里呢?就是佛教的简单原则,在现世之中,要尽可能的放弃,这才是与道相合的。目的的成就,就在于捨和取,也就是说,依据因而成就的,我们给说成“生起”,依据认识而成就的,我们给说成“随立”。这样,随立就在于我们对该捨弃的捨弃,以及对该取得的取得。因此,“成就(一切众生利益事业)”的“成就”,就是应该捨弃的捨弃了、应该取得的取得了。

【广释】此者、一切既皆然,亦是成就众生义事。一切之声,此中无余于实物转,而非无余所有行相,因此,此既非是所谓由正智因亦成就二行相[30]之义,且非即此众生利益,然而如其所成就,即此等一切无余能成立之因,即是正智。

【记】这一段话里头,这个“一切”是我们容易混淆的,这里就刻意说了一下,“一切之声,此中无余于实物转,而非无余所有行相”,就是说,“一切”这个词,指的是所有的物事儿———“实物”,而不是种类,这个千万不要搞错了。这一个呢,我们可以类一下,比如说,秤是可以秤东西的,但秤不能秤自己,虽然秤自身实际上也是有质量的!有质量它也不能秤自己!它得凭另外的工具来秤它。水不洗水、尘不染尘,就是这个道理。或者我们这样说,种类是上位,实物的下位,上位可以包含下位,上位不能包含上位自己,因为针对上位自己来说,是一!因为“一切”的这个意思,所以,刚才说的“当捨、当取”并不是说这两种目的的成就都以正智为依据,而是说任何的成就都是以正智为因。说实在的,为了这一段话,我费了不少的心思,因为最初我觉得,因为“当捨、当取”已经是整个论域了,所有的都包括完了,这是前几句话里就已经清楚了的,那么你这“不是‘当捨、当取’这二种的成就以正智为因,而是任何的成就都以正智为因”,到底有啥不一样?因为要是单从语言角度来说的话———咱们通俗地给说成了“任何”,韩老译本中是“一切无余”———这个“任何”和“当捨+当取”已经是一样的,就是说,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那么,《广释》里的这段话又有什么意义呢?不成废话了?韩老译本中的“且非即此众生利益”这一句儿话,起先我没有十分对它看重,后来才觉得,这个呢,其实就点到了现实问题的解决。因明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所以,在理论上“当捨+当取”就等于“一切”,但现实中还有偶然的巧合之类情况,也就是说,偶然巧合这个情况你能否认吗?它需不需要正智?

【广释】依邪智,仅于乌鸦及棕梠树亦无利益成就。如是若与所显明义能符合者,如是则依此、利益成就,显明并相符合,即唯正智。虽显明而非符合,即是邪智。虽非能证得,然如其义,当成为成就之因,因此,依彼邪智非成就利益。若依彼利益成就,即此唯是正智。因此,唯正智为努力所显明者,何以故?即唯此为成就众生利益之因,因此,尽其所说能成就如其所有众生利益即唯具有正智为因。即是由所说“正智者:谓一切成就众生利益之先行[31]”显示。

【记】你依的不是正智而是邪智的话,那就不能使你得到所显示的结果了,既然不能够使你得到所显示的结果,这认识当然就不是结果成就的因。《广释》中的这一句“仅于乌鸦及棕梠树亦无利益成就”,这一句话,我还没有弄懂,邪智、乌鸦、棕梠树,这是咋给联起来的呢?一时没有弄清。我是这样估计的,前边儿举过鸟齿,这儿是乌鸦,我想可能是乌鸦齿,表示没有、不存在,利益成就就象乌鸦齿一样不存在,棕梠树我还真不知道,南方有这树,是看的,可以入药[32]。

要是某一个认识与所显示的结果一致、相符,那么,我们就说依这认识是可以有利益成就的、是有结果成就的,既然有结果成就,那么,使你得到所显示的结果的,就是正智[33]。虽然说也显现出了一个结果,但是是与实际结果不相符合的,那就是邪智了。能够促成利益成就的,只有正智,邪智是没有这个能力的。所以我们要努力探究正智。所以法称论师在这《正理滴点论》中,为了表达“所有‘众生利益’都是以正智为因”,就说:“正智者:谓一切成就众生利益之先行”。

【广释】言“是故”之声者:此中即是所谓“因此”之义。“若”与“即”常相属,“因此”即此义。何以故?因此正智于成就一切众生利益为先行,故显示此。“若”声之相应中,正智虽尚为最胜,但由于此论为所明故,即最胜。因此言“此”之声者,即唯指此。由是所显明故,依排除邪了知为门别别显示,即说“显示此”。此中邪了知者,有四种:一数,二相,三所行境,四果法境。

【记】“是故”,写成iti就好些了,不用翻成汉语也好,就是“因此”,“若”和“即”经常是连在一起的,实际上这就是咱们汉语里的关联词“如果……就……”,这是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在韩老译本中这儿给注了一下原文,“若”这儿是tad,“即”这儿是yad。这样一来,法称论师的等于句话就是说:要是我们想有众生利益成就,就必须得以正智为先行,所以要解释这正智。在解释正智的时候,也要破斥错误的认识,就是“邪了知”。错误的认识有四种:一是“数”,就是量的数目的错误认识,有些说有三种量,有些说有四种量等,当时古印度曾经立过十几种量,象譬喻量、姿态量、无体量等等。二是“相”,就是量的定义、本质特征的错误认识,比如现量,当时的外道一般就把现量说成根对境的直接认识,陈那论师、法称论师就认为这并不是现量的本质性特征。三是“所行境”,就是认识对象错误,陈那说认识对象有自相、共相二种,而有的就把认识对象分成色、声、香、味等等。四是“果法境”,就是量果的错误认识,在《集量论》中也举过好几种。

【滴论】如实智者、有二种。

【记】这一句话的梵文应该是dvividhammsamyagjbanam。《广释》里头没有“如实智者,有二种”这一句话,我给补上,会显得下边的解释不突兀。

【广释】此中为排除依数邪了知故,说言“谓二种”。此中“二种”者,即有二差别[34],故为二种。由显示数为门,说正智之明照[35]为二已,亦即显示明照之差别。显示明照之差别者,谓虽能显示各别自内决定正智之相,但若不显示明照之差别者,则周遍一切明照之唯一正智相不虚假,而不能说出依别别所依而有。因此由显示数差别,即唯显示相之支分。由明照自体亦因不显示数差别而不能显示相差别故,若如是者,由是显示相之支分性故,首先显示数差别。

【记】首先破斥量的数目的错误认识。法称论师明确地说,正量只有二种,这“二种”就显示了类的差别,既然说正确的量只有两类,自然地就可以引出二种正量各自的定义、说明二种的本质性特征,要是没有先说明“二种”的话,就不好说各自的定义了。所以,说“数”其实是为了说“相”———定义,要是没有数的不同,就不好显示定义的不同,为了显示正量各自的本质性特征,所以要先说数的不同。

【滴论】一、现量。二、比量。

【记】这是二种量的名字。梵文的这个应该是pratyaksamanumanabmceti.这还是我给补上的《滴论》原文。

【广释】此种类为二,何者是耶?说亦“现量及”等。依根之义,为现量。依根,亦是说声之因由,而非转起之因由。由此依根性表示能现量一义所摄诸义性,即此为声转起之因由。由如是故,若能些许现量义之智,即此说为现量。若唯依根为转起之因由者,则虽说仅根智为现量,而意等成为非是。喻如由行走故说言为牛时,虽由牛声说行走作用,然由行走作用所表示,一义所摄牛性,能作为声转起之因由性,若尔,或行走或不行走,如牛成就牛声。

【记】既然说正智的数目是“二”,具体是指啥?就是现量、比量。首先,依根者是现量,“依根”其实是现量这个名词的因,而不是实际应用的因。注意,在这儿一定得知道一点儿梵文的语法,不然根本看不懂这说的是什么,其实是说“依根”是pratyaksa(现量)这个名字的根据,或者象现在人说的,是语源根据,也就是《广释》里头说的“是说声之因由”,“非转起之因由”则是说,“依根”可不是生起认识的因由,也就是说,现量认识不一定是依根的,五根现量得有根,但自证现量、瑜伽现量就不要求一定依根了。pratyaksa一般是作名词,但有时候是作形容词,要注意分析。下边儿《广释》里头举了一个例子,“牛”,对照住梵文本,是go,最先,人们在创造牛———go这个词的时候,就是把牛理解成“行走”,在梵文里表示行走这个动作的词是gam,所以,行走这个动作就是go的因由。后来,人们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渐渐地有了变化,说实在的,我这么解释也挺费劲儿,拿汉语词汇来说可能更好理解,就是一个词在古代是什么意思,在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意思,中间的变化过程是什么样的,等等。

【广释】由此能推比[36]故,为推比。由所成立能作之比量声显示以具有分别为相之能量。摄受标志[37]并随忆念相属之推比时即为比量,摄受宗法已,若忆念所立及能立相属者,则比量转起说为后时[38]生起。

同类推荐
  •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是用佛陀的话解读或者解答的一些现代都市里最棘手、最热门、最时尚、最前卫、最隐私、最尖锐等的话题。比如禅师对贪污、疯狂玩微博现象、婚外恋、奢华假日游、富二代、拜金女、明星绯闻等等问题的看法。它是用传统的观点阐释和解答新颖的问题。相对于较多的传统佛学类出版物来说,它的话题新颖,与时效结合紧密。市场上很多星云、弘一、证严等法师本人的著作《舍得》、《宽心》等以及写他们的著作《禅的行囊》、《禅心莲韵》等销量都很可观,相信将传统的畅销作品融入新的话题会更加有卖点。
  • 《古兰经》注释研究

    《古兰经》注释研究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止。史料表明,《古兰经》问世以来文本从未变化,变化的是对它的注释。因此,自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注释《古兰经》伊始,历代注释家基于经训教义原则,秉承注释学术传统,发扬文化创制精神,与时俱进地解读着《古兰经》的微言大义,揭示着《古兰经》的经义经旨,从而使伊斯兰教始终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程,使伊斯兰文化生生不息,不断发展。
  • 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

    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

    《中华道文化丛书·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以“道”为理论基础而博大精深,但它的落脚点却在人世、在现时。与此相应,我们这套丛书亦努力做到文字平和朴实、语言流畅生动、叙述要言不烦、面貌平易近人,以使更为广大的读者都能从中受益,得到有关道文化的比较全面和科学的知识。
  • 心经

    心经

    《心经》作为般若经的浓缩本,“缘起性空”是其核心思想,但又进一步从“对外扫相”和“对内破执”两个角度去讲“空”。《心经》是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来对外破五蕴身,以“心无挂碍”来破心执。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从天津富豪的少爷,到上海欢场的公子;从拖辫子的中国书生,到西服笔挺的日本留学生;从西子湖畔的教师,到虎跑泉边的高僧……李叔同的人生,仿佛应该从从万花筒里看过去:一样的人、物、事,一样的名、利、财,一与他接触就起了奇妙的反应,触发出意外的光彩。
热门推荐
  • 妖道神记

    妖道神记

    在这个妖魔作乱的世界,“缉妖师”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职业……
  • 梦学院的秘密

    梦学院的秘密

    她,身份不明。他们,是出生就被决定一生的少年。梦学院,一个神秘古老的学院,教授着学生们使用魔法五位少年一生必须守护梦学院,这便是他们的归宿。但随着银发少女的到来,一切都有所不同危险次次逼近,却又在她的帮助下化解。冷漠无情的她却一步步被感化,她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梦学院的秘密一步步解开,但危险也在一步步靠近…绯惜,愿你此生再无苦难,
  • 筱若司灼

    筱若司灼

    男女主角从小青梅竹马,却因为父母的事业,分割两地,他们的命运又何去何从呢?
  • 乱世宠儿:朱颜戏天下

    乱世宠儿:朱颜戏天下

    重生时她是丞相之女,名声传遍天下;出嫁后她以炫王妃之名,消失在大火之中;再现时她是一代歌姬,身份神秘莫测;然而她亦是吟雪主人,江湖显赫之人。一代乱世女子,拥有的身份无数……自古红颜是祸水,祸水降生,天下乱。可即使她是祸水,他们依然甘愿以天下来做交换,只为得到她。他们唯她独宠,她却淡然一笑,潇洒转身,不留一丝情念……强者之争,江湖之争,帝国之争……到底是以她之名争天下还是以天下之名争她?最终争的是天下还是争她?
  • 鬼王太猛,一统天下

    鬼王太猛,一统天下

    鬼界,是一个可怕的地方,但这里最可怕的,是鬼王,穆森。
  • 只有危机感强烈的人才能生存

    只有危机感强烈的人才能生存

    危机感是企业长青的基石。企业只有树立危机意识、做到平时如战时、战时如平时,才能够轻松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危机,实现由优秀迈向卓越的突破。危机感同时也是一个人进取心的源泉,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人失去了危机感,就会变得安于现状。裹足不前,等待他的只有被淘汰的命运。
  • 百合陶

    百合陶

    她们是来自天南海北的一群姐妹,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怕胖以及爱美。起初她们只是在网络上交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找到了释放的窗口:美食,照片,孩子,以及永恒的体重问题。一个偶然的契机,她们中的一些人聚到了一起——这会是一次愉快的聚会么?
  • 回眸一笑胜星华

    回眸一笑胜星华

    佟潇潇一个游戏宅女,磨尽嘴皮,说服好朋友一起共闯游戏世界。初进游戏,一天之内惨遭2次追杀,幸好偶遇大仙出手相救,害她心动、暗自犯花痴。拼命升级、同刷BOSS,游戏是如此欢乐。可现实中,公司竟要举办晚会,宅女只能暂放游戏,为晚会的表演猛做练习。学个跳舞还能遇上游戏里的大仙,一顿新朋友的饭局竟无意中成了网友见面会。大仙教潇潇跳舞、给她打气讲笑话、带她打BOSS...让她乱了阵脚。落花有情流水是否有意?还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是发生呢...
  • 甚希有经

    甚希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剑神之剑弑乾坤

    剑神之剑弑乾坤

    这是一个名叫剑道的大陆,但在这着剑道没落的年代这只是一个笑话,一个少年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他叫剑尘,如彗星般崛起的天才,看剑尘如何在这剑道遗失的年代闯出一片天地。。。级别安排武徒。武者。武士。武师。大武师。武灵。武王。武皇,武尊。九个级别。让我们一起弑乾坤,破万物,建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