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3700000015

第15章 因明学研究(1)

《正理滴点论广释》韩镜清译本介绍

刚晓

[作者按]韩镜清先生(1912-2003)在世时,由藏文翻译了不少唯识学、因明学的著作,按照吕新国居士编的《韩镜清译经手稿目录》,他在世时共翻译了72部[1],但这些译稿,大都没有能够出版[2],这是很令人遗憾的事情。现在我将其《正理滴点论广释》作一番介绍。

韩镜清先生所译的《正理滴点论广释》,始译于1989年6月2日,但只译了一品多一点儿,第二品的《自悟比量品》只译了8纸,这就到了1989年7月2日,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接着翻译下去,这样一来,这部《正理滴点论广释》就成了韩老唯一的一个残篇[3],也正因为是残篇,所以译文中没有说明这部论的基本情况的信息,只有吕新国居士的《韩镜清译经手稿目录》中注明作者是胜自在慧。这胜自在慧,我们一般是写成法上(约740-800),法上论师与法称论师的师承关系的这样的:法称-天主慧(帝释慧)-慧生护[4]-法上……。法称论师(约620-680)的《正理滴点论》,没有单行的梵文本,就赖法上论师的这部《广释》而得以保存。这里我来比对一下梵文本。这里我只把《现量品》给介绍一下,因为《现量品》是完整的篇章。

【广释】敬礼圣者青年相曼殊室利!

【记】韩老在其翻译的《正理滴点论》中,将此礼敬文译为“敬礼儒童相曼殊室利!”儒童的梵语,应该是mān. ava,或者mān. avaka,窥基法师《成唯识论掌中枢要》中说,“儒,美好义;童,少年义,美好少年名曰儒童。”《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有说:“定光佛兴世,有圣王名曰制胜治,在钵摩大国,民多寿乐,天下太平,时我为菩萨,名曰儒童。”[5]这里的儒童菩萨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但佛教中一般说儒童菩萨是指文殊菩萨。后来在佛教与中国文化争锋的时候,一些不屑的佛教徒编了《清净行法经》、《造天地经》等伪经,说佛派遣三个弟子到中国来进行铺垫式教化,儒童菩萨在中国化身为孔子,光净菩萨在中国化身为颜回,摩诃迦叶到中国化身为老子。

【广释】生恼相续出有因 超过具敌对诸趣 善逝所说破意暗 能胜贪欲等得脱

【记】这是礼敬发愿颂。

【滴论】如实智者:由是具有以成就一切众生利益事业为先行故,显示此智。

【记】此句法上梵文为:samyagjbanapurvikaisarvapurusarthasiddhiriitiitadivyutpadyate.i韩老译《广释》里没有法称论师的这一句原文,直接是对这一句进行解释的。直接解释会给读者一个突兀感,所以这里我给补上。

不过,因为韩老的《正理滴点论》的第三稿比《正理滴点论广释》译得晚,所以三稿中的“如实智”,在《广释》中是“正智”。

【广释】由言“正智者”等,说此论所明之所为。论体有二:一声;二义。

【记】法称论师的“如实智者:由是……”这一句话,是在说明为什么要造这部论,这部论的重要性在哪里。其论体从两个方面来体现:一个是能诠语,一个是所诠义。

在佛教中间,有二个殊胜,一个是语殊胜,也就是声,一个是义殊胜,具备这二个殊胜的,才是佛法。所谓佛教的语殊胜,它是代表了佛教思维模式,所以,佛教特别强调对经典的尊重,不能改动经文。这一个我有很深的体会———

我曾经写过一篇《二○○七印象》,其中有这样几句话:

那应该算是比较高级的会了: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和无锡市政府联合举办。

编辑要把其中的“那应该算是比较高级的会了”给移到“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和无锡市政府联合举办”的后边,他说这样才符合一般的行文习惯,我就告诉他,虽然语序的改变,文字的意思没有改变,还是说这会议的级别高,但情感就改变了,改变了我不以这样的会议为然的情绪。

佛经更是神圣的,中间有更多的内涵,所以更不能改变。有些人给经文会集,编什么会集本《无量寿经》,有些人在推动白话经典运动,这都是名为弘法实际上坏法的事儿,是不该做的。

当然,像韩镜清先生翻译的这个《正理滴点论广释》,只是手稿,中间有些地方生涩、重复,这是藏文的文法、习惯与汉语不同而导致的,在以后有机会的话,我们还是会给进行加工的,但现在我还是先不动它,按他的手稿来。

【广释】此中声所为者:虽即显示所明,然非有异,是故不详。若所明亦唯无所为者,则由显示此故,亦当不作声音安排编述。喻如鸟齿[6]无所为故,具有通达。不作所观察之编述。因此,显示此论当编述性故,由此显示所明之所为。

【记】这一段是说“声”殊胜的。说,之所以需要能诠语,是因为人可以通过能诠语(声)而了解它自身的意义(也就是了解语言自身所表达的意思),至于说别的意义、目的,也没有。所以,在这里也没有对“声”进行详细的解释。这里的“然非有异,是故不详”,对于看韩老的译文不多的人,一下子就有些觉得生涩,而且这只是韩老手稿,觉得生涩是正常的。

假如说能诠语实际上是没有多大意思的(也就是指这部论典并没有什么深义),那么就用不着来费心费力地讨论它了。接着呢,里边儿举了一个鸟齿的例子,讨论“鸟齿”是没有一点儿意思的,也没有人会来对着鸟齿发一通议论。现在法称论师来讨论这部论了,也说明了这部论并不是像鸟齿一样无聊,所以说,法称论师的这一句话就显示了这部论实际上是很重要的。

【广释】此等之义者:若由是故,正智能成就一切众生利益为先行,因此,为显示此故,说编述此论。此中论所明即正智之所为。由显示能成就一切众生利益因性故,即说所为。说此义时亦即显示缘起、所为及诸所明。如是此论说当显示能作利益众生之正智,而如是说时正智既为安排声音之所明,显示此正智者,亦为所为。此论即说为所为之方便。因此,显示所明之所为,附带显示缘起等,唯由此一语虽不能直接说出诸缘起、所明、及所为,而说其一时附带显示其三。

【记】这是说“义”殊胜的,说,我们根据法称论师这句话、语言,也就是“声”,可以知道,其“义”是:要成就一切事儿,都得以正智为先行、为前导,所以说法称论师要造这部论来解释它。《滴论》的中心要义就是我们要成就一切利益众生事业,必须先有正智。在这儿有三个词,缘起、所为及诸所明,“缘起”是指为啥要说这部论,造论缘起是啥,这是说这部论的主题;“所为”在这里是指显示正智,也就是解说正智,就是这部论的目的是“对正智进行解释”;“诸所明”是指具体的解释,方便权巧地进行解说。“说此义时亦即显示缘起、所为及诸所明”就是说,法称论师的这句话就已经说出了造论缘由(因为利益一切众生需要正智)、要达到的目的(解释清楚正智)、下边要权巧地进行解释。这样,法称论师的这一句话实际上把缘起、所为、所明三者都附带说到了。

一般来说,在古印度,论师们造论的时候,都要首先说明缘起、所为、所明,法称论师在这第一句话里说清了缘起,也就附带地说明了所为、所明。

【广释】此中言“此”者,即所明句。言“显示”者,即所为句。说者作论之所为、及诸闻者听闻之所为,亦于此当思。如是具有分别悟入者,即分别所为已,而悟入。因此,论师何故作论,闻者又何故听闻,如是生起疑惑时,而显示,即说为所为。由以诸能通达正智宣说者为体故,既是作此论,又以诸学者亦以论师加行为体欲通达已,由听闻论故。作论及听论二者之所为,即通达。无有显示缘起句,谓附带可知。

【记】法称论师这第一句论文里的“此”字,是表明了对正智的解释是本论的“所明”、是本论的主题,而“显示”,则表示了法称论师本论的“所为”———来具体解释正智,这是本论的目的。对于作者(即法称论师)来说,目的是正确地解释正智,对于听闻者(读这部论者)来说,目的是弄明白正智。一个正常的人,一定是先有目的,然后才会行动。所以,法称论师为啥要作这部《正理滴点论》,读者又为啥要读这部论,对于有这个问题、有这疑惑的人来说,我们就要给解释:说法的目的都在于启发正智!法称论师他是为教导想接受正智的人;读者———论中间说是“闻者”,则是想理解正智。那么,对正智的解释,就是本论的“(论)体”,是法称论师造这部论的目的,也是听者听这部论的目的。既然本论的重点是正智的解释,那么具体的解释就是方便权巧,也就是说,至于缘起,需要读者来自己领会,是“附带可知”的。

【广释】如是为显正智故,诸具有分别而制作此论者,由显此为方便而非其他故,论及所为二者,即是方便及方便所生之缘起。闻论之前虽已显所明等,而无能量故。诸具有分别者不能摄受耶?在制作方面由显示彼等何所为耶?未闻论时虽已说,然实不得决了。若已显示,于无能量之所明等中,生起疑惑,依疑惑亦得善入。

【记】这儿实际上是一个疑问了,疑问是这样的:照这样说来,为了显示正智,法称论师确实已经说明了这部论的主题———正智是众生成就一切的先导,可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因为你还没有论证,那么你的这个观点要是我不承认咋办?这种可能确实是有的,既然有这种可能,那么法称论师就没有考虑一上来先不要说这个?

关于这一个问题,我觉得确实是一个很奇怪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显示出来了陈那论师、法称论师与后来诸人的不一样。在陈那论师、法称论师这儿,要求一上来就要先亮出自己的观点儿,因明就是这样,这是比较男子汉的做法,光明磊落,而后来人,比如说现在人,就是要先提出证据,证据证明出来了什么样的结果,就是什么样的结果。我们会说,这才不会主题先行,若是在还没有论证的时候就先有了结论,这会使人先带上有色眼镜看一切的。

这就是我们与大师的境界的差别,大师是战略家,是在事情发生之前就把握了结果的大方向,我们则是小毛毛,只会在细节上纠缠,虽然说现在有细节决定成败的说法,这就说明了我们对未来的无预见性。

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滴论广释》里边儿回答说:一上来先说观点,确实可能你不承认,但没有关系,但我这观点可以引领你们在无限的可能中,生起“疑惑”———这个“疑惑”是指往我的观点这方面思维,按心理学上的说法,就是心理暗示———有了这个“疑惑”,你就有往我这观点靠的可能了。

注意,这儿就显示了菩提心的重要了,要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人用这个法子的话,将是极其危险的事儿。

【广释】诸具有分别者[7]于义有疑既是悟入支分,于不成为义而有疑惑,亦是违及支分。因此即由作论,理应说缘起等。诸解说者之句,虽除为慈心等外可有,而诸作论者,于作论时不见所明等中之邪论所为,并无悟入,因此于彼等理当生疑。若不显明者,则诸分别者或可有如是所谓此论所明如观察鸟齿无有所为,或如龙髻中除瘟珠饰秘诀不能成办,或如娶母妇次第秘诀非所须之所欲[8],或较此论所须之方便为而,或亦可说论非即方便。从彼诸计为可有无利[9]中既便有一计为可有无利,诸有分别者不得悟入[10]。若已说所明等者则当生起计为可有无利及计为可有不同,由此诸具有分别者亦将悟入。因此,由诸具有分别者当悟入故,诸具有分别者于悟入支分,当计为可有利益故,安立说为当显示缘起等。

【记】这一部分,在韩老译本中是给另起段了,但实际上来说,这其实还是与上边儿连着的,内容是一致的,还是在解答前边儿的疑问。按一般的习惯,会说这疑问其实是《滴论广释》自设的,但我倾向于这是在当时确实有人有这疑问,所以《广释》在这儿给拎了出来。不过,这疑问在现在看来,应该算是一个比较白痴的问题。

《广释》的这几句话是说:一个正常的人,在该疑的地方动脑筋,就会使他向着精进的方向前进,要是老瞎想个不停的话,就会使他耽误作正事儿,所以法称论师在一开始马上就给说明了正智是先导,这就给你了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向。要是一个没有菩提心的人,他用邪心说了邪论,那么听者就不会精进,不知道该咋精进。法称论师要是没有开始的这话———正智是先导,那么听者可能就会觉得:法称论师这部论中所讲的正智,可能就像是鸟齿一样,一点儿也不重要,是无聊的,或者就像把龙王的去瘟珠拿来作装饰一样不可行,或者就像妈妈出嫁的情况一样与自己并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当时根本没有自己这个人),或者说,这部论的解释其实是可以用其他更为简单明了的方式来说明,或者说本论根本就不是成就正智的方便法门等等。总之,因为你认为这部论并没有什么用,是“无利”的,所以你听了这部论也不会有进一步的精进行动。要是法称论师说明了正智是先导这样的话,人们就会认为这部论是有用的,那么,你就会有进一步的行动。所以,法称论师的这第一句话,就是让人觉得这部论是有用的,进而还会因为听了这部论而有所行动———精进修行。

同类推荐
  •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上下)》即是作者长期披辨和研究汉译佛教经典、着力厘清繁杂佛教哲学的精要之作。全书共分两卷:上卷“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经典”,主要分析了佛教早中期形成的基础教义、基本概念及诸经典;下卷“大乘佛教思潮和大乘佛教经典”,主要分析了大乘思潮以及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的大乘诸经典。佛教作为一种域外的宗教,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汉译经典来实现的。
  •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今天,当我们在经卷典籍中参禅问道,向佛陀提出种种要求,试图接近佛陀的慈悲恩泽时,其实我们已经离佛陀越来越远了。现在,就让我们用《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这本书脱下佛陀的金装外衣,让佛陀不再凌空飞翔于只有香烟缭绕的地方,让佛陀不再端坐于无人可及的莲花法座上,让佛陀不再安住于壁画、吟唱、礼拜和世人的景仰中。让佛陀的双脚重涉人间,和我们一起去哭、去笑、去失去、去得到、去释怀、去拥抱、去明心见性、去尽情尽兴……执心执意执着,华音流韶过。因缘聚散,光阴荏苒。我们是否,还在踽踽独行的路上步履蹒跚?静思静穆静坐,花雨曼荼罗。刹那清净,一世安宁。我们是否,还没看见自己心头的天澈地明?
  • 降伏其心(上册)

    降伏其心(上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 禅悟:与佛对话

    禅悟:与佛对话

    与佛对话,其实也是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在自己一时失意的时候,求得心灵上的解脱。其实一切看似无法取舍的问题,皆因自己的心尘而起。而《禅悟:与佛对话》中一些关于佛理的小故事,引人深入地让你对平时想不通的问题瞬间觉悟,让你通过对心中所疑惑的问题更透彻地看到自己的心,抹去你心中的尘埃,擦亮自己的心去看世界、想问题。世间没有永远的快乐,就像世间没有永远的白天一样;世间也没有永远的痛苦,好似这世间没有永远的黑夜一样。只有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才能对生活有所领悟,感受生活中的幸福、快乐。献给:珍惜美好生活、追求幸福、热爱生命的您!在你彷徨无助的时候,送上一份宁静的开导,与您共享生活。
  •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教是地地道道的汉民族的心灵救治良方.是漂泊无依的灵魂的精神家园。本书通过选取道家最为经典的故事.呈现丰富的道家智慧,揭示人生的种种奥秘,引领读者在最短时问里更新为人处事观念.助你走上成功道路.开创全新人生。
热门推荐
  • 琨吾传

    琨吾传

    琨吾剑斩尽,不见天下英哼声,是生世上最寂也————剑客邓氏遗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创业教父

    创业教父

    资深互联网人,意外穿越回20年前互联网刚刚兴起之时。扶持马云,入股百度,投资苹果,收购新浪,缔造中国硅谷传奇,引领世界互联潮流!统治国内互联网行业不算什么,进军全球互联网市场才算牛逼!这是一位创业教父波澜壮阔般的史诗人生...你与互联网和创业之间,就只差这一本书的距离。欢迎加入本书书友交流群:386201815
  • 网游之冒险生涯

    网游之冒险生涯

    莫剑进入了单机网游世界,开始了他惊险且刺激的冒险之旅。
  • 天妒地恨

    天妒地恨

    某年某月某天,在某个地方,一道天雷突然落在一座山巅,顿时暴雨倾盆,一座原本就岌岌可危的茅草屋瞬间就淹没在洪流之中。就在那茅草屋淹没之后,天空突然放晴,还有彩虹出现,由不的人不想到,此次天空异相是为天谴,专门惩罚那茅草屋的,不,稍微有点头脑的人应该想到是茅草屋你面的人。在这与世隔绝的地方,有什么东西居然老天动容?难道是有人突破,不对啊,虽然也有几百年不曾有人突破,但是突破时天罚也不是这样子的,那一点反抗都没有,更一步说明不是天罚。在那废墟之中就无缘无故的站着一名和尚,望着一个婴儿若有所思的叹道,“世事无常,天命由天,你终究还是来了,”说也奇怪,那和尚为什么就突然出现,难道他不是人,那婴儿呢,怎么又出然出现,难道这也不是人。算了,关于他们是不是人,已经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们就出现在那里。“世尊,这里怎么会有一个婴儿,他的爸爸妈妈呢”此时才发现原来和尚身后还有一名小童“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天妒地恨望你好之为人徒儿把他送于南佛院门吧。.............”
  • 倾城樱恋

    倾城樱恋

    一个女生,三个男生的毒药。她,经历了一次网上的告白,却在现实中见到了他。第一次,男生向她告白,第二次,男生强吻了她……她的闺蜜,魏小冉,青梅竹马的他…一次出国,改变了她的生活,回来后,青梅竹马的他,已经有了她…她漠然面对,却没想到,他蓦然回首,和她相恋……【初次发文,多多关照…】
  • 龙灵诀,风起云烟

    龙灵诀,风起云烟

    手握五只二货龙,烟瞳本来打算好好出去玩的,可是乃们为什么要打架呢?!(怒摔法杖)你要皇位伦家给你就是,干嘛要下毒?现在好了,只有皇位可以安抚伦家受伤的玻璃心了,所以,皇位还是还给伦家吧。··他以为她只是个普通的见习驱魔师,后来时间久了发现有点不对劲。哪有见习驱魔师单挑大龙怒拿五杀还脸不红心不跳一个团灭回去睡觉的?··她却早就知道他是个天资聪颖万众瞩目牛光闪闪的皇子,但是时间久了也感觉不大对劲。不是说冷峻不羁么?我怎么只看见一个无节操无下限的二货。。。··自古帝王薄情,当两族帝王对战沙场,他们之间,能否还有未来。
  • 山色青青暮雨来

    山色青青暮雨来

    卫羽羽:南穆,一直没有告诉你,我有那么爱你。楚涵,你知道吗?我与他,犹如冬日里,口中呼出的暖气与空气中的寒气,即使那么格格不入,却最终融为了一体。南穆:卫羽羽,我知道,你有多么爱我。楚涵,你知道吗?我多想叫你另一个称呼。楚涵:卫羽羽,我只想叫你卫羽羽。南穆,我想叫你一声,以其他的称呼。林岩铮:死不了,却又活的不快活。林宇铮:可笑。古来成王败寇,我从来不怕生死,只要结果。林沐铮:我希望大哥能做一个好皇帝。(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至尊修罗

    至尊修罗

    大家去支持啊:沉睡了八百年,他终于在天堂的审判墓群里面醒来……一世为妖,忍辱负重,他走着自己的路……她是天堂界里最强大的驱魔家族的唯一传人,却在波折中遇见了他……至尊之路,注定了孤独,为了至爱,注定了放弃……这世间,最强大的力量不是怨恨,而是爱……
  • 神天战魂之战天

    神天战魂之战天

    他没有超大隐士家族的背景,没有天赋极佳的练武体魄!他就是一个落魄家族的废柴,一个被家族所遗弃的庸人!一次偶然用生命换来的‘圣果’,让他从此走上了不平凡的强者之路!一喝动寰宇,一掌定乾坤!是他的存在,让你见证了奇遇与苦修的真正意义!他的名字就叫做——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