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3000000002

第2章 前言

言说北京的方式①/陈平原

为什么是北京

人常说第一印象很重要,决定你对此人此物此情此景的基本判断。我没那么坚定的立场,不过,时至今日,还是清楚地记得二十年前初春的那个清晨,大约是六点,天还没亮,街灯昏黄,披着借来的军大衣,步出火车站,见识我想念已久的北京。你问我第一印象是什么,那就是空气里有一股焦煳味,很特别。大约是凛冽的北风,干冷的空气,家家户户煤炉的呼吸,热腾腾的豆浆油条,再加上不时掠过的汽车尾气,搅拌而成的。此后,也有过多次凌晨赶路的经验,如果是冬天,深感北京破晓时分所蕴涵的力量、神秘与尊严。这种混合着肃穆、端庄、大度与混乱的“北京气象”,令人过目不忘。

半个多世纪前,已经在北京住了二十个年头的周作人,也曾碰到过类似的追问,在《北平的好坏》里,周是这样作答的:“我说喜欢北平,究竟北平的好处在那里呢?这条策问我一时有点答不上来,北平实在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好处。我们可以说的,大约第一是气候好吧。据人家说,北平的天色特别蓝,太阳特别猛,月亮特别亮。习惯了不觉得,有朋友到江浙去一走,或是往德法留学,便很感着这个不同了。”这话很让我怀念,也很让我向往,因为,今天生活在北京的人,如果到过德国、法国,或者到江浙一带转一圈,很少再有胆量夸耀北京的天色特别蓝的。今日的北京,有很多值得夸耀的地方,惟独空气质量不敢恭维,起码沙尘暴的袭击便让人胆战心惊。

为什么是北京,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不成问题。住了这么多年,有感情了,就好像生于斯长于斯,没什么道理好讲。当初只是凭直感,觉得这座城市值得留恋。久而久之,由喜欢而留意,由留意而品味,由茶余酒后的鉴赏而正儿八经的研究。

在北京居住十年后,我一时心血来潮,写了则短文——《“北京学”》,题目挺吓人的,不过是打了引号的。大意是说,近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刊印的明清文人关于北京史地风物的书不好销,而京味小说、旧京照片、胡同游、北京缩微景观等却很受欢迎。可见“北京热”主要局限于旅游业和文学圈,学界对此不太关心。为什么?很可能是因为北京学者大都眼界开阔,更愿意站在天安门上,放眼全世界。上海学者关注上海的历史与文化,广州学者也对岭南文化情有独钟,而北京学者更希望谈论的是中国与世界,因此,有意无意间,遗漏了脚下同样精彩纷呈的北京城。

常听北京人说,这北京,可不是一般的大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种深入骨髓的首都(以前叫“帝京”)意识,凸显了北京人政治上的惟我独尊,可也削弱了这座城市经济上和文化上的竞争力。首都的政治定性,压倒了北京城市功能及风貌的展示,世人喜欢从国家命运的大处着眼,而忘记了北京同时还应该是一座极具魅力的现代大都市,实在有点可惜。对于自己长期生活的城市没有强烈的认同感,这可不是好事情。上海学者研究上海,那是天经地义;北京学者研究北京,则似乎是地方课题,缺乏普遍意义,低一档次。其实,作为曾经是或即将成为的国际性大都市,北京值得学者,尤其是中国学者认真对待。不管是历史考古、文学想像,还是现实规划,北京都不是可有可无的小题目。

作为文学想像的北京

讨论北京人口增长的曲线,或者供水及排污系统的设计,非我所长,估计也不是诸位的兴趣所在。我的兴趣是,像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所描述的“游手好闲者”那样(参见《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三联书店1989年版),在拥挤的人群中漫步,观察这座城市及其所代表的意识形态,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保留想像与质疑的权利。偶尔有空,则品鉴历史,收藏记忆,发掘传统,体验精神,甚至做梦、写诗。

略微了解北京都市研究的各个侧面,最后还是希望落实在“历史记忆”与“文学想像”上。其实,历史记忆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赖文学作品,比如,谈论早期北京史的,多喜欢引用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或者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对于非专业的读者来说,荆、陈二诗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一点也不比曾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众多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弱。因此,阅读历代关于北京的诗文,乃是借文学想像建构都市历史的一种有效手段。

我关注的是成为世界性大都市以后的北京之“文学形象”。原因是,讨论都市的文学想像,只凭几首诗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能找到金代的若干诗文以及寺院遗址,也知道关汉卿等杂剧名家生活在元大都,但此类资料甚少,很难借以复原其时的都市生活场景。而从十五世纪起,情况大为改观,诗文、笔记、史传,相关文字及实物资料都很丰富。从公安三袁的旅京诗文、刘侗等的《帝京景物略》,一直到二十世纪的《骆驼祥子》、《春明外史》、《北京人》、《茶馆》等小说、戏剧,以及周作人、萧乾、邓云乡关于北京的散文随笔,乃至1980年代后重新崛起的京派文学,关于北京的文学表述几乎俯拾即是。成为国都的八百年间,北京留存下大量文学及文化史料,对于今人驰骋想像,是个绝好的宝库。这一点,正是北京之所以不同于香港、上海、广州的地方。作为一座城市,地层过于复杂,义蕴特别深厚,随便挖一锄头都可能“破坏文物”,容易养成守旧心理,不利于时下流行的“与世界接轨”;但从长远来看,此乃真正意义上的“无形资产”,值得北京人格外珍惜。

了解都市研究的一般状态,进入我们的正题“文学北京”,你会发现许多有趣的话题。比如王士祯的游走书肆,宣南诗社的诗酒唱和;西郊园林的江南想像,厂甸的新春百态;沙滩红楼大学生们的新鲜记忆,来今雨轩里骚人墨客的悠然自得;还有1930年代的时尚话题“北平一顾”,1960年代唱遍大江南北的红色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所有这些,都在茶馆里的缕缕幽香中,慢慢升腾。

汉语世界里关于都市与文学的著作,我最欣赏的,当属赵园的《北京:城与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和李欧梵的《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不仅仅是因为北京、上海这两座城市的魅力,更由于两位作者的独具慧眼。前者1991年便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印行,只是当初读者寥寥,且常被误归入地理或建筑类;这次与《上海摩登》一并推出,当能引起广泛的阅读。赵书谈论的,基本上还只限于城市文学;李书视野更为开阔,以都市文化为题,涉及百货大楼、咖啡厅、公园、电影院等有形的建筑,以及由此带来的文人生活方式及审美趣味的改变,更讨论印刷文化与现代性建构、影像与文字、身体与城市等一系列极为有趣而复杂的问题。

作为研究方法的北京

借用城市考古的眼光,谈论“文学北京”,乃是基于沟通时间与空间、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口头传说与书面记载、历史地理与文学想像,在某种程度上重现八百年古都风韵的设想。不仅于此,关注无数文人雅士用文字垒起来的都市风情,在我,主要还是希望借此重构中国文学史图景。

一部中国文学史,就其对于现实人生的态度而言,约略可分为三种倾向:第一,感时与忧国,以屈原、杜甫、鲁迅为代表,倾向于儒家理想,作品注重政治寄托,以宫阙或乡村为主要场景;第二,隐逸与超越,以陶潜、王维、沈从文为代表,欣赏道家观念,作品突出抒情与写意,以山水或田园为主要场景;第三,现世与欲望,以柳永、张岱、老舍为代表,兼及诸子百家,突出民俗与趣味,以市井或街巷为主要场景。如此三分,只求大意,很难完全坐实,更不代表对具体作家的褒贬。如果暂时接受此三分天下的假设,你很容易就会发现,前两者所得到的掌声,远远超过第三者。

在中国,很长时间里,文人不愿意承认自己对于都市生活的迷恋,在城乡对立的论述框架中,代表善与美的,基本上都是宁静的乡村。一直到二十世纪,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诸多大作家,乃至近在眼前的第五代电影导演,对乡村生活的理解与诠释,都远远超过其都市想像。这里有中国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的缘故,但更缘于意识形态的引导。很长时间里,基于对商人阶层以及市井百姓的蔑视,谈论古代城市时,主要关注其政治和文化功能,而相对忽略了超越职业、地位乃至种族与性别的都市里的日常生活。历史上中国的诸多城市(如所谓“六大古都”,还有扬州、苏州等)都曾引领风骚,并留下数量相当可观的诗文笔记等。可惜文学史家很少从都市文学想像角度立论,而更多地关注读书人的怀才不遇或仕途得志。

都市里确实存在着宫殿或衙门,读书人的上京或入城,确实也主要是为了追求功名。可这不等于五彩纷呈的都市生活,可以缩写为“仕途”二字。明人屠隆《在京与友人书》中极力丑化“风起飞尘满衢陌,归来下马,两鼻孔黑如烟突”的燕京,对比没有官场羁绊的东南佳山水,感叹江村沙上散步“绝胜长安骑马冲泥也”。这里有写实——比如南人不喜欢北地生活;但更多的是抒怀——表达文人的孤傲与清高。历代文人对于都城的“厌恶”有真有假,能有机会“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而心甘情愿地选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为数不是很多。更吸引人的,其实还是陆游所描述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晚清以前,中国农村与城市的生活质量相差不大,特别是战乱年代,乡村的悠闲与安宁更值得怀念。但总的说来,都市经济及文化生活的繁荣,对于读书人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大隐隐朝市”,住在都市而怀想田园风光,那才是最佳选择。基于佛道二家空寂与超越的生活理想,再加上山水田园诗的审美趣味,还有不无反抗意味的隐士传统,这三者融合,决定了历代中国文人虽然不乏久居都市者,一旦落笔为文,还是倾向于扬乡村而抑都市。

朝野对举的论述框架,既可解读为官府与民间的分野,也隐含着城市与乡村、市井与文人的对立。引进都市生活场景,很可能会使原先的理论设计复杂化。比如,唐人的曲江游宴、宋人的瓦舍说书、明人的秦淮风月、清人的宣南唱和,都很难简化为纯粹的政治符号。

同样远离作为审美理想的“山林气”,官场的污浊与市井的清新,几不可同日而语。随着学界的视野及趣味逐渐从士大夫转移到庶民,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会日益吸引我们;对中国文学的想像,也可能因此而发生变化。以都市气象来解读汉赋的大气磅礴,以市井风情来诠释宋词之别是一家,以市民心态来评说明人小说的享乐与放纵,应该不算是领异标新。除了关注城市生活中的文人情怀,比如《桃花扇》里风月无边的秦淮河,或者《儒林外史》之以隐居乡村的王冕开篇,以市井四奇人落幕,更希望凸显作为主角的都市,以及其催生新体式、新风格、新潮流的巨大魔力。

假如有朝一日,我们对历代主要都市的日常生活场景“了如指掌”,那时,再来讨论诗人的聚会与唱和、文学的生产与知识的传播,以及经典的确立与趣味的转移,我相信会有不同于往昔的结论。起码关于中国文学史的叙述,不会像以前那样过于注重乡村与田园,而蔑视都城与市井。

注释:①节录自《“五方杂处”说北京》一文。原文刊载于《书城》2002年第3期。除本文三节外,另外还讨论了“作为旅游手册的北京”、“作为乡邦文献的北京”等话题。

同类推荐
  • 生肖文化 戌犬通灵

    生肖文化 戌犬通灵

    本书研讨生肖狗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而系统、体制宏大而完备、兼具学术价值的家训,其中提出的为人处世、为文从艺、仕宦出处等思想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此书语言顺畅,运用了大量的故事、典故、逸事,往往从小处入手,将所阐述的道理蕴含其中,可读性很强。本书对《颜氏家训》进行编译和评析,以当代读者容易接受的方式重新编排。希望帮助读者了解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精髓,实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
  • 俞源:神奇的太极星象村

    俞源:神奇的太极星象村

    俞源古村落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俞源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奇异的布局,罕见的古建筑群和精致的木雕、砖雕,以及一个个不解之谜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俞源古村落凭借其独特的建筑风貌、重要的历史价值、深厚的文化积淀、浓郁的古韵氛围必将逐渐成为我国旅游业中独具魅力的新市场。本书从神奇的太极星象村入手挖掘其古村落特有的魅力。
  • 中华典故(第九卷)

    中华典故(第九卷)

    本书编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来,精选出数千则典故,并对每则典故的出处、故事、含义、用法进行了详解。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根据笔画多少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分类,使读者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 山水佳迹对联(下)

    山水佳迹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关于山、水的对联,如“三凰山(澧县)”、“会龙山(益阳)”、“岳麓山(长沙)”等等。
热门推荐
  • 命灯觉醒

    命灯觉醒

    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一盏灯,人死则灯灭!少年意外穿越奇异世界,为找到回家的路,觉醒命灯,不断变强,开始了属于他的冒险之旅。
  • 从凯始到以后

    从凯始到以后

    从开始到未来,你会陪我一起走吗从现在到以后,我们还有机会吗好吧,我累了……
  • 影魔穿越异界

    影魔穿越异界

    少年穿越,一段段奇异的旅程就此开始..............
  • 超神合成

    超神合成

    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仙侠世界。来到一个名叫大荒的地方,在这里妖魔纵横,充满着厮杀,无边无际,传闻每千年只有三个人带着无上宝藏,才能走出荒古之中,进入广阔的大千世界。携带兑换空间,掌握超级合成器,且看少年萧云如何在这乱世之中活下去。战八荒,斗九天,下九幽,与龙共舞,与凤翱翔。————超级合成器,根据一定数量同等物品,可进行合成,合成之后下品变中品,中品变上品,上品变极品。兑换空间,可兑换世间一切物品,只需相应兑换点!
  • 三世爱恋:唯你所有

    三世爱恋:唯你所有

    他,是守护了她三世的骑士;她,是他日日夜夜牵挂的公主。骑士守护着公主的心,却守护不了公主的人。时间匆匆流逝,公主与骑士,还有王子转世投胎。他们到了一个朝代,骑士成为了王爷,王子成为了皇帝,而公主却是皇帝的妃子却又心系王爷,时光再一次流逝。他们到了现代,骑士依旧守护着公主,但不同的是,他不仅守护着公主的心以及公主的人。
  • 这样办事更周全

    这样办事更周全

    本书以办事为基本内容,主要介绍有关把事办得更周全的技巧和方法。
  • 至尊无敌战神

    至尊无敌战神

    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天武大陆,强者为尊,武修就是这个世界的最顶端,想要成就武道无上巅峰,必须有强大的天赋。一代军神之孙萧天远,天生天赋属性为无,遭人陷害无疾而终,然而在他即将陨落之时,机缘巧合而获重生。此一世,他破天穹,动乾坤,撼九霄,成就无敌武神之尊!!!
  • 坠仙变

    坠仙变

    仙尸坠地球惊变丧尸?中国小道士下山斗丧尸?什么小道士脑袋里有肿瘤?不怕有人自称为仙总以诱惑教导小道士修仙要求去救他什么没仙气杀丧尸能得仙气扯蛋吧不不不要中和要中和什么基因锁解开干嘛不解不行什么要对抗大恐怖恐怖什么毛线不知道吗的你自己都什么都不知道就被人KO到地球了要我去解决免谈千年大劫我是来打劫的一歩一惊天丧尸修真都市人性仙与大恐怖
  • TFBOYS之伴你一世永不悔

    TFBOYS之伴你一世永不悔

    “我们今世相识,我便已不悔”“锦上添花?我不需要。”“上辈子的五百次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那如果我要牵手呢?”她的生命中出现了这三个人,也不枉重庆此行了……
  • 清梦晓【完结】

    清梦晓【完结】

    【一梦千寻】系列:我记得,那日的阳光也是这般明媚轩妍,仿佛是亮晶晶的笑靥漾满了瓦蓝的天幕,缱绻的云也似乎氤氲在暖意里。不远的窗格,飘进几许落花,偶尔,也有晨鸟唱出了歌声。帘幕数重,轻纱帐幔,镜中,一个女子的纤姿影影绰绰。“十年了,我终于等到了你。”那时候,他的笑容是那么干净和纯粹,即使很久很久以后,当他的眸子渐渐失去了光彩,我还是很清晰地记得那个笑容,温暖地让人禁不住流泪......衣袂飘,魂萦绕醒来方知清梦晓明月楼、人空守醉过堪叹情亦老风也过,叶已落遥望冷月怜春草拂红袖、忍凝眸回首却见雨潇潇那一个梦里,我爱上了两个男人。一个为了我,愿意舍弃所有。而另一个,放弃了帝王的尊严。左手的掌心,刻了他的名字,右手的手背,却烙满他的柔情。我以为,我可以理智地做一个旁观者,我以为,在有一天看到他君临天下的时候,我亦会骄傲地笑。可是,我终究是错了,很多很多的我以为,都错了。他们每一个,都是铮铮的男儿,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有自己的牵拌和守护,而那里的女子,也是如此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