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2500000009

第9章 导师制:一对一授课(3)

虽然导师制对牛津的培训至关紧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就没有其他机会相互切磋、交流。和导师制相辅相成的是各类讲座和研讨会。英国的研究生院体制内本没有美国式的学分制和成绩单制度,也没有正规的期中或期末考试。除了一对一的讨论课之外,学院和研究所并不设正规意义上的课程(course),但有讲座(lectrure)和学术讨论会(seminar)。学院或研究所并不要求学生参加所有的讲座和研究讨论会,但是好多学生都会主动参加。就社会和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来讲,教师会开设一系列的讲座,如人类学入门,家系制度的研究,田野考察的方法论等等。学生可以来,也可以不来。里亚科可对此也深有感触,他写道:“对我们(里亚科可是出生于英国的加拿大人)来说,讲座是求学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牛津则不然。它们毫无价值,对学生的心智开发并没有什么作用。”总之,牛津的传统是讲座不关大体,你可以去,也可以不去。学生可以去听,原因是上讲座课并不是坏事。不管某一讲座有多好,一对一授课并不受讲座限制,去不去听讲座对资格考试并没什么影响。

社会人类学研究所的师生除了忙于做每星期一次一对一的讨论课和阅读经典著作之外,也需去每周五下午研究所传统的研讨会,这是牛津非常难得的一种社交机会。在讨论会上发言的学者来自世界各地,发言完以后的讨论通常非常活跃,对演讲者没有丝毫宽容。学者的发言涉及人类学各类主题,系里主要的导师和学者都会来参加,济济一堂,平时并不常见的领域内的学者也都会抽空加入。最具特色的不是这种讨论会本身,而是会后,所有参加的师生客人一起前往附近的小酒吧里喝酒聊天,借此机会可以结识学术圈里的好多人。谈论的话题当然可以和每周讨论会的主题有关,但是也可以聊任何其他话题。我的导师会很客气地请我喝一杯,再聊聊课外的趣事。

研究所内另一社交机会是每星期三上午11点的茶会(coffeetime),这是来研究所访问的学者和所有的师生放松的时候。大家可以借此机会和老朋友聊天,结识新朋友。对所里的研究生来讲,我们在这一随便的茶会上能见到平时难得见面的同学,互通有无。和导师也能聊上几句,弥补每周一次个人授课的不足,而且还有机会和研究所内其他导师交流(基于个人授课制度,学生通常很难有机会和同一研究所内的其他导师接触、交流)。

在牛津的学术环境和导师制下,除了完成分内的学业之外,我得给自己补上好多课,诸如在公共场合演讲的技能,开诚布公地辩难的能力,和老师、同学平等而又自信地交往的心态等等。如果勤奋用功能对付一对一的授课制度繁重的学习任务的话,那么其他的学术技能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多年来惯于全盘接受老师说教的求学心态需要在新的环境下慢慢适应,慢慢变化。

我在学院的寓所面对学院的庭院,庭院的另一头就是学院的餐厅。经常有很多学院的同学说看到我平日总是在书桌前用功。其实,与其说用功,还不如说,自己实在是在压力下吃力地完成每一星期的个别授课计划。这种日子非常紧张,非常黯淡,但是为了完成学业,自己必须坚持下来。这和几个月前自己在复旦南区轻松自在的研究生生活相比,几乎是天壤之别。早起吃完早餐之后就开始读书,接近中午时就到学院的传达室去取信,同时看看学院的广告栏上是否有任何学术活动的消息,或是遇到一位同学聊聊天,然后就是午餐时间。下午也是用来看书,到了晚上一天的学习任务基本完成之后,就开始读报或是给国内的同学和朋友回信,介绍自己在牛津的经历和感受。此时此刻,能深深引起我共鸣的是钱钟书先生在30年代留学牛津时写的一篇题为《谈交友》的散文。钱先生在文章收尾处写道:到欧洲后,也有一二个常过往的外国少年,这又算得了什么朋友?

分手了,回到中国,彼此间隔着“惯于离间的大海”(estranging seas),就极容易地忘怀了。这个种族的门槛,是跨不过的。在国外的友谊,在国外的恋爱,你想带回家去么?也许是路程太远了,不方便携带这许多行李;也许是海关太严了,付不起那许多进出口税。……我的朋友个个都好,过两天是星期一,从中国经西伯利亚来的信,又该到牛津了,包你带来朋友的消息。对国内友情的眷恋溢于言表。可是,在这种崭新的学习环境中,思乡的同时一定得融入新的团体。

我在牛津的第二学年从1991年10月开始,时间转得比第一年快多了。和阿伦博士的个人授课变成了两周一次,而且授课的侧重点由第一年的基础理论课转为对与自己论文相关的区域的研究。

除了准备个别授课以外,我还得广泛阅读和藏学有关的经典著作和这一领域内最新的研究成果,开始构思硕士论文,并要尽快着手动笔。在第三学期,研究所还安排了所有二年级硕士生召开一个论文研讨会。研讨会由研究所内唯一的教授戴维斯(John Davis)主持,在戴维斯教授所在的万灵学院(All Souls College,也有被译为众魂学院的)的一个小会议室内举行,它按学生姓氏的字母顺序安排好十来位硕士生的演讲次序。每周三下午大家聚到一起,由一个学生研读自己的硕士论文的部分章节,然后大家展开讨论。会后,大家一起到附近的小酒馆(All Bar One)喝酒聊天,聊论文,也谈论时政和周围发生的趣事。

牛津第二年,学业和生活都自主多了。学业有了重心,自己也有了把握,而且大大拓宽了视野。除了完成两周一次的授课之外,还拓宽了自己的社交圈子,认识了不少同学和师长,这为牛津的日子增添了不少光彩。

第二学年刚刚开始,我们就按传统进行了学院二年级全体师生合影。在圣安东尼学院的庭院内,大家聚集一堂,学院里所有的研究员在第一排就座,而所有的学生在后面三四排站立。照片的风格极为典雅,洗出来一看,长长的,可从来没见过这么宽的集体合影。另外一次聚会就是一年一度的学院师生晚餐,这可是来牛津以来第一次吃到如此精美而又可口的西餐。我们一百多位师生欢聚一堂,穿着正式的服饰就座,十几位服务员把一道道菜送上来。这可是学院社交的一次盛会。当时记忆最深的是院长达伦多夫致欢迎词时说的,“从某一方面来讲,这样的聚会从一方面向你们解释为何牛津的学生得支付如此高昂的学费”。这引起了哄堂大笑。

如果说到建立学术圈内的社会关系网,牛津的这种传统深厚的社交形式是学者建立关系网,如同一对一的授课制度,不可或缺的。想来,研究员的社交活动自然另有一番情趣。据说,伯林在圣灵学院有一个非常难得的学术小圈子,他的寓所就像是一处度假的好去处,不同的学者来到这里,一边进行随意的学术交流,一边给伯林带来各类新闻。求学于牛津,学生不仅被纳入紧张的导师制授课体系之中,而且还被抛入一张偌大的学术社会关系网之中。

通向新大陆

正是在这种优越的环境中,我才有机会认识藏学家麦克·阿里斯(Michael V.Aris)博士,才有机会得到前往美国哈佛大学求学深造的机会。

同类推荐
  • 抗争与合作

    抗争与合作

    随着国家正式权力逐步退出乡村社会,传播正成为乡村治理中的主要策略。通过对江苏省J市的田野调查,提炼出乡村治理中的主要传播策略:强制型传播、灌输型传播、交易型传播、监督型传播和对抗型传播。最后本书提出一个理想型的乡村治理模式——协同型传播。
  • 教研感悟

    教研感悟

    本书是作者近二十年来在教学、教研工作中的所感所悟,有教学论文、教学随笔、课题报告、教学评价、教学分析等。选文围绕教育研究,中学语文教育学,教学质量评价,课题研究四大板块,集中展现了作者对教育教学热点、语文学科教学等的独特思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理论指导意义。
  • 法宝:宁夏“继续解放思想推进跨越式发展”研讨文集

    法宝:宁夏“继续解放思想推进跨越式发展”研讨文集

    明确提出,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思想上的不断解放,观念上的不断创新,实践上的不断开拓,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欣欣向荣的新阶段。
  • 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

    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

    伴随着中国“申奥”成功,“奥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重要议题,有关奥运与媒介传播的研究逐渐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的一个关注方向。作为该研究领域具有奠基意义的中外学者交流和研讨的盛会,2006年7月28日至29日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南堡传播学院联合召开了“2006传播论坛——体育与大众媒介”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法国巴黎政治学院、英国利物浦大学等学术研究机构的国外学者,与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国内高校的中国研究者共聚一堂,就广泛的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奥运传播研究提供了多元的观点与研究的路径。
  • 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本书是对伟人写作艺术的分析和鉴赏,《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概述了毛泽东一生的写作实践;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从立意、结构、语言、修辞、逻辑、思维等六个方面分析毛泽东的写作艺术,并结合现代写作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第八章撷取了毛泽东的精彩篇章,进行了全文赏析。《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对毛泽东的写作艺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对于提高公文写作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战略分析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吃饭成仙

    吃饭成仙

    “何为仙?”“九天十地唯我至尊。”“汝又何为仙?”“逍遥自在长生不老。”“汝等又何为仙。”“不就掏个饭吃吗?”别人修炼,我吃饭,别人练灵决,我吃饭,吃饭成仙。
  • 穿越史前之未知文明

    穿越史前之未知文明

    公元2200年,人类在开发完全太阳系之后,目光又看向了银河系。未知文明的存在,让人类的脚步犹豫了。百慕大三角,埃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失落的玛雅文明,一切的一切,都指向那个未知文明。担心开发银河系会惹怒未知文明的人类,派出了一个探查队。从所有的未解之谜上,找出未知文明存在或者不存在的证据。神奇的冒险从这里开始,在穿越文明里。有重离子炮,天神火炮……这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带你看银河之战,空战士,地战士如何歼灭敌人。看温柔的水战士,如何成为最美的侩子手。看时空战士如何掌控战场,掀起绝世控制风……
  • 元素罗盘

    元素罗盘

    自古乱世出英豪,在这个硝烟四起的时代,要想成为至尊强者,就要和天斗,和地斗,和人斗。要踩踏这万千尸骨,搭就的天梯而行。要在惊涛骇浪的血海中蜕变。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人类文明并不是一枝独秀,其他多个种族并存的世界。重塑帝国辉煌,揭露上古混战谜团。探索一切未知世界。
  • 说出日本人的每一天:日语会话4000句

    说出日本人的每一天:日语会话4000句

    本书共分13个单元,涵盖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根据不同主题中的关键词衍生出4000句日语会话,内容丰富实用且新颖,语言生动形象且地道。因为每句会话都有其关键词,所以读者可以通过关键词快速方便地检索到所需要的词句,并通过关键词进行记忆,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同时提升词汇量和会话能力,日语能力也得以短时间内突飞猛进。
  • 绝世武天

    绝世武天

    阎王让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十世善人易宁因为地府的一个意外丧命,更是让阎王下了一个身陨魂灭的禁咒,一脚踹进一个原本十死无生的地方没想到自幼通灵懂万语的易宁被当作了神使,非但没有死,反而得到上古功法,看易宁如何笑傲武天大陆,杀入地府。“阎罗王,待我他日成真仙,定以你血染青天!”
  • 暗黑末时代

    暗黑末时代

    尸行大地,末日降临。行善如登,从恶如崩。一个关乎生存的黑暗问答题行尸噬肉,人性诛心当林阳再回末世起点时,他是黑暗中最亮的星辰!而你,也准备好了吗?
  • 龙灵狂王之凤女尊妃

    龙灵狂王之凤女尊妃

    为帮奶奶报仇,学得一身技艺:医术,武术,音乐,棋艺,书法,绘画,厨艺……样样拿手;七十二国语言,无一不通最后单枪匹马将仇人灭门,却在投崖后穿越成为东云的废材草包。好吧,穿越也就穿越了,至少她又有了一个疼她的奶奶!废材也就废材吧,她凭自己照样能打出一片天下!可是——为甚会有这么多麻烦分子跟着她!!!先是一个貌似神袛的家伙说她是她前世今生注定的妻子;后有一只俯视苍生的九尾灵狐来不时调戏;再来一女娃死缠着要她当她的城主娘亲;还有一老头儿说她是他们冰灵界的大小姐……某个失去爱魄的女子冷眼望着背后的人群,嘴角抽畜……
  • 巴哈姆特

    巴哈姆特

    天使与恶魔的战火席卷了每一个世界,也掀起了每一位神灵的战争。他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类,却有幸得到神的记忆,在又一个即将被战火燃烧的世界,他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庇护之地。【请在天使与恶魔,天神与魔神的战争中选出自己的阵营。】他被逼迫做出选择,和受到关注的那些人一样,选择加入一方,或者选择毁灭。巴尔笑了,他选择了自己。“不论是神,还是人,精灵或者兽人以及盖斯,欢迎加入巴哈姆特阵营,这场战争总得有一个赢家,不是么?”————————剧情严谨,没有升级套路,想看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戳进来吧!
  • 异界修真道

    异界修真道

    域外神魔大战之后,第三方失败者,人类被抛弃在宇宙文明的角落,为了遏止人类发展,神魔每过千年就会派遣恶龙屠圣,为了生存,整个大陆的圣阶高手不得已选择反抗,最后导致——众圣之战;薛乘风的出世,恰逢千年之期过后,他是选择反抗,还是独自逍遥......薛乘风选择修真的实力,是否敌得过异界的斗气,两股文明的交锋,是否带来新的大道,看薛乘风如何走出不同的大道;
  • 娇宠之爱妻如命

    娇宠之爱妻如命

    铭记于心,宣之于世,所以他说他叫心铭世,她说好,那她叫心萱。女版简介从没想过世界上有一个人的存在可以让自己如此心安,但是,有司夜的地方就是如此,在他身边的顾安只要照顾好自己,其余的统统可以交给他,因为他是她的靠山,他可以宠她宠到无法无天当听到他已经娶了别人时,顾安觉得心灰意冷,赌气嫁给了另一个男人,但是她不爱那个男人,所以当那个男人公然带女人回家时,她只想出门给人家腾出办事空间,顾安觉得,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人爱她如斯,再没有人如此动真心的疼爱她,活着也是行尸走肉,与其如此,不活也罢当顾安再次睁开眼时,惊讶的发现,自己竟然变成他的妻子!(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