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2400000044

第44章 译后记:W.B.叶芝、《凯尔特的薄暮》及其他(1)

爱尔兰诗人W.B.叶芝(1865—1939),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一生几乎都用于对生命奥秘的无尽探求和对美的无限追寻,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也有人认为他就是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诗人。

一、早年的生活和创作

1865年6月13日,威廉·巴特勒·叶芝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附近,父亲是一位由律师变成的肖像画家,母亲来自爱尔兰西北沿海斯莱戈郡一个经营磨坊业和船运业的富裕家庭。

叶芝出生后不久,便随父母迁至斯莱戈居住。起初,他和其他孩子在家接受父母的早期教育。母亲经常给孩子们讲斯莱戈一带流传的爱尔兰民间传说;父亲则随意地教给孩子们一些地理和化学知识,还带着叶芝在斯莱戈附近的乡村游荡,探索自然历史知识。斯莱戈风景荒凉优美,或许,母亲讲述的带有华丽幻想色彩的神话传说,更增添了这片地域的神奇魅力。叶芝视此地为童年的故乡,日后从这里汲取了大量创作素材。

值得一提的是,叶芝一家极具艺术天分,后来,不仅叶芝成为著名诗人,他的弟弟和两个姐妹也都在绘画和工艺美术上大有成就。

不久,叶芝一家迁往伦敦,以成全画家父亲的事业。1877年1月26日开始,叶芝就读于格得芬小学,在那呆了四年,成绩一般。一份成绩单上的评语如下:“表现平平。拉丁语成绩较为突出。拼写极差。”

1880年,因为经济原因,叶芝一家搬回都柏林,叶芝转入附近中学就读。其间,他经常去父亲坐落在附近的画室,见到不少都柏林的艺术家和作家。1884年到1886年,叶芝在都市艺术学校(现在的爱尔兰国立艺术和设计学院)学习。

1884年左右,叶芝开始写作诗歌。据叶芝自述,他涉足诗歌的初衷,并不像一般人所想的那样,是因为什么多愁善感的诗人情绪,而是颇富功利色彩:为了找回自信。他在校成绩平平,深感自卑,“别人知道的事情我却一无所知”。幸而他发现自己有写作天分,并借此赢得他仰慕的品学兼优的同学的钦佩和友谊。他的处女作之一《雕像岛》很快发表于《都柏林大学评论》。诗歌从此在他的生命中扮演重要角色。回忆少年时代,叶芝说,他对诗歌的热爱是“不可动摇”的:“……我相信……如果一种强大、仁慈的精神塑造了这个世界的命运,那么我们通过概括了这个世界的心灵之所欲的词句,便能更好地理解这种命运。”

1889年,《奥辛的漫游及其他诗作》出版。《奥辛的漫游》以爱尔兰神话为素材,写作时间长达两年,这成为诗人风格成熟以后,少数几首他不曾否认的早期作品之一。接下来几年,《诗集》(1895),《秘密的玫瑰》(1897),《苇间风》(1899)陆续出版。他早年的写作风格受雪莱、斯宾塞和前拉斐尔派艺术运动的影响,之后又受到威廉·布莱克的启发。此外,他和萧伯纳、王尔德以及其他一些爱尔兰作家也有交流。总体而言,这些早期作品充满浪漫主义、神秘主义气息,探讨爱情和各种充满神秘感的主题。

二、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

叶芝从早年始,就致力于复兴爱尔兰文学。受爱尔兰民族主义者奥里亚尼及其他爱尔兰民族作家的影响,他意识到爱尔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并渐渐相信,通过重振爱尔兰文学传统,能够唤起民族身份意识。为此,他的诗歌开始取材于爱尔兰民间传说,《奥辛的漫游》就是这种努力的早期成果。其后出版的《凯尔特的薄暮》(1893)之类作品,更反映出诗人大力搜集民间传说、延续民族文化传统的热情。

1896年,叶芝结识奥古斯塔·格雷戈里夫人,后者赞赏叶芝对爱尔兰民族文化的热爱,劝说他继续创作戏剧。叶芝、格雷戈里夫人和其他一些爱尔兰剧作家一起,发起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这一运动由许多以爱尔兰文化为创作题材的作家担任中坚力量,后来成为爱尔兰第一任总统的道格拉斯·海德等翻译家也表示了大力支持。

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的成就之一,是爱尔兰文学剧院的成立。1899年,叶芝、格雷戈里夫人等人成立这所剧院,上演盖尔语和爱尔兰戏剧。叶芝亲自起草宣言:“我们希望为戏剧在爱尔兰找到未受玷污、仍具想象力的观众,他们能够被训练来全副身心地倾听……以及那种在英国剧院中毫无影踪的实验自由,倘若没有这种自由,任何艺术或者文学的新运动都不可能成功。”这个剧院运营了两年左右,不是很成功。不过,爱尔兰民族戏剧社团在这个基础上成立。1904年,社团在都柏林成立著名的阿比剧院,以叶芝的《胡里汉的凯瑟琳》为开幕大戏。叶芝后来一直担任该剧院的董事会成员和剧作家。

1902年,叶芝帮助成立顿·艾默出版社,专门出版促进爱尔兰文学复兴的作品。1904年,出版社更名为卡拉出版社,由叶芝的两个姐妹负责管理,目的是“寻找创造着美的事物的爱尔兰人的双手”。在1946年关闭之前,该出版社出版了70多种书籍,其中48种是叶芝本人的作品。

叶芝对爱尔兰民族文化的贡献有目共睹,在他这样的文人和大批爱尔兰民族主义者的努力下,爱尔兰不仅在民族文化意义上获取了明确的身份归属感,在政治地位上也取得独立。1921年,英国政府和爱尔兰签约,允许成立爱尔兰自由邦。1923年,叶芝作为杰出的爱尔兰诗人,获诺贝尔文学奖。诗人深知爱尔兰刚获独立,自己就被冠以这一荣誉的象征意义。他对各处涌来的贺信,都用上了这样的答谢辞:“我觉得,接受这一荣誉的,与其说是作为个人的我,毋宁说是作为爱尔兰文学的一个代表的我,它是欧洲对自由邦表示欢迎的一种方式。”受奖致辞上,他再度强调爱尔兰文学的价值及自己对其精髓的领悟:“当我们想到这些[爱尔兰]戏剧,我们便能想起一切浪漫的、诗意的事物,因为我们所呼唤的民族主义——也是历代爱尔兰人在失望的时刻所呼唤的民族主义——正是充满浪漫、富于诗意的。”

三、爱情和婚姻

上文说到,叶芝发表的第一首诗是《雕像岛》。尽管叶芝本人后来对这首模仿英国诗人埃德蒙·斯宾塞的幻想诗不以为然,但它对叶芝可谓意义特殊。1886年,身材高挑、青春美貌的21岁女演员、爱尔兰民族主义者毛德·冈小姐,因为对《雕像岛》的喜爱而主动与叶芝交往,从此充任叶芝的梦中情人和缪斯长达十余年。在他们相识的数十年中,叶芝曾向冈小姐求婚四次,均遭拒绝,原因据说是两人对于民族独立运动的见解不同。叶芝偏向温和路线,通过形而上的文学复兴来召唤、聚集民族精神;冈小姐却是不折不扣的行动派,她选择的丈夫是爱尔兰民族主义者约翰·麦克布莱德,后者致力于革命运动,1916年复活节大起义后被英国政府处死。

好事者考证,尽管冈小姐始终没有嫁给叶芝,但是他们于1908年在巴黎有过一夜相聚。叶芝的一个情人将此描述为“多年钟情,一朝得偿”,不过叶芝本人事后只是平静地评论道,“性爱的悲剧在于灵魂是永恒的处子。”冈小姐对此的态度,则是写信给叶芝,建议他们从对彼此的爱情中,把“尘世之欲”清除掉,并赞赏禁欲对艺术家而言的种种好处。他们并没有因为这一次相聚而发展出超越友谊的新一层关系。

1916年,51岁的叶芝大概下定决心建立家庭。他最后一次向冈小姐求婚,这一年,昔日年轻美艳的冈,已经失去丈夫、沉迷于麻醉品,年过半百、风华不复,但她犟劲依旧,再度拒绝叶芝的求婚。不过,叶芝想结婚的念头不改,转而向冈时年21岁的女儿求婚,又遭拒。叶芝百折不挠,当年9月,又向在神秘论爱好者圈子中认识的24岁的格奥尔吉·海德—里斯小姐求婚,这回他成功了。一个月后,他们举行婚礼。两人因为年龄差距,普遍不被朋友和家人看好,但是事实证明他们过得还不错,相守23年,一直到叶芝辞世。他们先后养育了一子一女。面对叶芝众所周知的情史,格奥尔吉表现出大度,她给丈夫的信中写道,“等你离世,人们将会津津乐道你的爱情轶闻,但我不会多嘴,因为我将会记得,你是一个多么骄傲的人。”她和叶芝一样,对神秘主义、唯灵论有特殊爱好,两人曾兴致勃勃地尝试“无意识写作”。

四、政治

除了致力于诗歌和戏剧,叶芝对政治也有参与。1922年,他入选第一届爱尔兰参议院,1925年再度入选。在任期间,他关注过离婚问题,认为这是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的一次交锋。他本人支持离婚,并发表一系列精彩演说表明立场,被誉为达到他本人“公共生涯的顶峰之一”。1924年,他担任币制委员会主席,负责为爱尔兰自由邦挑选首套货币的设计方案。在他的努力下,爱尔兰自由邦拥有了一套“雅致、淳朴”的货币。

1928年,由于健康原因,叶芝从参议院告退回家。

此外,叶芝一度对墨索里尼表示过钦佩,还为爱尔兰的法西斯团体蓝衫军写过三首进行曲,幸好未被采用。晚年的叶芝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渐渐清醒,1937年,聂努达邀请叶芝访问马德里,叶芝在复信中明白指出自己反对法西斯,支持共和国。在生命最后几年,他与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都刻意疏远。

五、创作风格

同类推荐
  • 火车上的中国

    火车上的中国

    本书作者留学英伦,在毕业与求职间这段“空窗期”,决定以铁路环线旅游的方式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眼中的中国。一节火车车厢,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作者在旅途中遇见了形形色色、揣着各种各样目的的人,或亲切,或憎恶,或喜悦,或悲愤,或开朗,或阴郁,或成功,或失意。本书以火车上的真实故事为背景,特地选取了18个城市或地区的18辆火车,通过平实的语言,以期向读者反映和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启发更多的中国年轻一代学会独立思考,了解什么是民主和科学,团结起来去为改变我们的国家尽心尽力。
  • 视角与方法: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视角与方法: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本书以“视角与方法”为侧重点,正面迎向当下的思想和文化问题,从深厚纷杂的“中国经验”出发,借助于“文化研究”开辟的视野与方法,努力去打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新领域。
  • 审美与创作艺术研究

    审美与创作艺术研究

    不论生产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所有的劳动者和工作者都是按照美的尺度来生产。当然,我们的文章家、文学家,以及一切爱好写作的同志们和青年朋友们也不例外。不管你意识到还是没意识到,不管你有意还是无意,也都是按照美的尺度来进行写作的。
  • 千家诗(中华国学经典)

    千家诗(中华国学经典)

    《千家诗》是我国明清时期带有启蒙性质的格律诗选本。因为它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所以在民间流传广泛,影响极其深远。虽然号称千家。
  • 雨是乌云的花:他们曾和你一样平凡

    雨是乌云的花:他们曾和你一样平凡

    《雨是乌云的花:他们曾和你一样平凡》所收录的文章,皆为古保祥创作的名人励志故事,读了此书,会让你醍醐灌顶,原来那些成功者曾经和你一样的平凡。
热门推荐
  • 茶道通天

    茶道通天

    废材怎么了,只是我身体不是适合常人的修炼。常人喜欢强势露面,我偏喜欢示弱,在你轻视间灭你丫的。一个小家族的废材少爷,不能修炼真气功法,魔法,术法,偶然得一茶道宝典,用普通的茶组合成能强化身体,增强力量,疗伤,久而久之有了一种神奇的能量,开辟了一种新奇的肉体升仙之道。
  • 妖精的影子

    妖精的影子

    秦以昕:不要对我这么好,等我习惯了如果有一天你走了我会受不了的。王晓睿:“我永远不会先离开你,我会一直站在你的身后,当你转身的时候第一个见到的一定是我”当我转身,你已不在......
  • 皇妃养成记

    皇妃养成记

    因为易命星君工作的失误,让她穿越到南威,成为当今太子的太子妃娘娘,开始了她坎坷而又难忘的升职旅程。在旅程中,她的心智逐渐成熟,也认识到人心的真假。
  • 凡尘仙山九派传

    凡尘仙山九派传

    自封神以后一万年,妖王、魔尊、鬼将重新出世,仙山九洞派九位弟子下山,降妖除魔,最终留在人间,建立了各大派系,守卫人间正气。浩然天地,正气长存,邪不胜正,万古长存。
  • 傲笑神州

    傲笑神州

    神之怒,天地颠覆。魔之怒,寰宇倒悬。圣之怒,阴阳逆乱。自古神州多异士,能得几人傲神州!天界突来变故,引得异数降临浩土神州,从此天下苍生,世间生灭也因此而牵系。而被这命运牵系的几人,也从此踏上征程。天若有情天亦老,天若无情万物殇。故事种种皆因此而起。这是傲云我认真构思后才开始写有的,之前也有写过,不过不理想,所以就停更了,这回会继续写上本的故事,不过这次的故事会更加精彩,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超纬学生的非日常

    超纬学生的非日常

    齐君斯是一个普通的高三学生,直到有一天他的灵魂被震了出来。他本来以为自己死掉了,但是他看见了一个巨大的学校——那里被称作为浮世之间最伟大的学院。那些超过人类文明极限的知识晃的他眼花缭乱——而他在当中也成功的获得了学生的身份。然后他回到了原来的世界,他突然发现了自己原来的世界的某些奇怪事情……我妹妹是魔法少女?!我青梅竹马是超能力研究组织的人?!我死党在无限系统里面拼命?!我爹妈是宝藏猎人?!等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 仗剑雪中行

    仗剑雪中行

    一个少年,在小的时候,遭遇屠村,为了报仇,走上了强者之路。人生虽坎坷,但是心中的信念不灭。
  • 冰恒大陆

    冰恒大陆

    什么是神?神,即是人,只是他做了人做不到的事情,才成为神。?
  • 俗物与天才(精典教育)

    俗物与天才(精典教育)

    本书前半部分,作者塞德兹先阐释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而在后半部分,又以小塞德兹的成长经历为主线,论述了天才教育法的实践过程。
  • 逆天魔妃:邪帝宠妻无下限

    逆天魔妃:邪帝宠妻无下限

    她,令人闻风丧胆的金牌杀手----沐琉月,被自己的爱人杀掉,穿越成了相府爹不疼娘不爱的废材二小姐,殊不知这已经不是以前的她了。什么?白莲花妹妹很厉害,是二系灵根?不好意思,本小姐是万年难得一见的全系灵根!你说啥?你有一只八级灵兽,姐啥都没有?睁大你的铝合金眼看好了,姑奶奶手下全是超神兽!比背景?龙腾帝国那小皇帝是姐小弟;女尊帝国的女皇是姐生死之交!跟姐比,找死呢你!大陆风云榜前十任她差遣,万兽听她调遣,只是……这个家伙是谁?竟赶也赶不走!但是……有这人在,好像也不错!且看两人如何傲世天下,叱咤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