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居小县城,认识的受了高等教育的有知识的人也应该算不少了。新识之初,见意气风发,虽易冲动,但仍觉可爱。渐久,仿佛是跌入河床的毛石,竟又圆滑起来。细究原因,一是尘俗磨掉了他们的所谓清高气象而渐成现实了,一是自觉不自觉媚俗折腰,庸俗了下去。谈及这些无关身家性命又绝不伤前途命运的变化,有人也自觉失去了锐气,丢了纯真童心,换了半身江湖气,但还是自辩道:“譬如见了官长,你要看着别人前倨后恭了却还要前襟短后襟长,便会被看成是傲慢,以后便不好混。不若随俗,这也是难得糊涂。”
随俗,大抵是心灵不知何从何去后的堕落,是“丧我”后的就浊濯缨。俗,自是低级平庸,大抵也属于社会进步中正走劣势或已被淘汰的隐形垃圾。
朝气和骨气应是青年人的特权,不该放弃。否则便失去了为社会效力的忠诚,一味迎合世俗则胆识才智全在庸俗这块糙石上搓得一干二净了,剩下的也只有不真不诚不干不练的圆滑了。
前几日《中国青年报》上有幅图画,一人抱着录像带,敲开了上司的家门,满脸盈盈笑。有文字诠释:花了几月工资租来带子,说是向朋友借的。这文字背后的心态和动机就很耐揣摩了。当然这要比宗臣《报刘一丈书》中那位日夕策马、袖金行贿门子,立于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死不甘心,最后得一见相公,复门出来策马高号“相公厚我,厚我!”的媚俗者要幸运得多。至少他没得长候两日,且走的是正门。而今伸手要官的毛遂亦不为鲜,彼等误把充入公仆行列当作一种时尚之髦,却是承袭了封建社会那位媚俗者的衣钵。尽管有人内心自诩是“善自荐”。
为人虚节,脊椎变成了泥骨很容易堕入虚无。这些年总有人把海外苍蝇看得比中华熊猫还要金贵,耳闻几句归来感言,目睹两段录像,便哀从良心涌出,怒也速生,扛起亚文化的旗帜,勇当排头兵,指点江山,左右呵斥,硬性在对襟棉袄上打领带,做皮象文章。这种低劣疗法,实媚洋俗,不仅可恶,更害民误族。
俗虽垃圾,但绝不是毫无价值,有人总能在回光返照的庸俗堆里得到意想不到的赐予。“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洒脱豁达并不能吸引此等,他们更愿意接受“难得糊涂”教诲而爬行生存。
其实糊涂大师还有一句格外清醒格外骨气的话:“立志不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这种超越精神若代有传人,则中华之浪永拍世界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