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白昌林的相机,我们打开的是一幅幅更为壮观的公路建设画面。一个个高耸的桥墩、一座座横跨河床的大桥、一条条宽阔的柏油马路、一辆辆涌动在高速公路上的车流,把固原公路和交通建设近30年的画卷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每一幅摄影作品,涌动着鲜活的现代气息和文化精神,无论是《大动脉》,还是《九曲十八弯》,都像一首首慷慨激昂、富有诗意的长歌,穿过历史的云烟,用辽阔的意境和悠远的情思,在自然的伸展中表现出朴素而深沉的艺术情怀。他把摄影艺术与血脉涌动相结合,形成了在物象之外把握意蕴,追寻最美境界的心灵共鸣。虽然摄影艺术往往与技术设备、表现手法紧密相关,但是美好的艺术往往超越了机械与技法,存在于鲜活的生活体验中而直达本真。
正如白昌林同志所说的:“在我看来,一幅好的摄影作品,除了恰当的气候、环境、光线以外,还应当选好拍摄角度,抓住拍摄时间,把瞬间最美的一面表现给读者。”为了能拍摄出好的作品,反映不同时期的公路建设和养路工人的生活,他时常独自一人徒步行走、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许多精彩的镜头就是在他不断的行走中完成的。
可以说,白昌林有关公路和交通建设的摄影作品,既是片段的,又是系列的;既是跳跃的,又是连绵的。单独看,是一幅优美的艺术作品,整体看,是一幅恢弘的交通史图;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和精神的陶冶。
除此之外,白昌林同志在业余时间,还拍摄了大量反映固原经济建设、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以及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文化教育、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作品。这些作品,或以乡村特色产业为主题,或以城市风光为主题,或以秀丽山川为主题,或以云海日出为主题,或以历史文化为主题,或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或以民俗风情为主题,巧妙地利用光影和空间,渲染出固原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富裕、本土文化的凝重、山川河流的秀美。用波澜壮阔的镜头,真实地再现了六盘大地的“人之魂、地之魂、山之魂、水之魂、史之魂和民之魂”。为宣传家乡、推介固原做出了一个摄影人应有的贡献。
2011年12月12日
发于2013年5-6期《原州》
“轻叩大地之门”
——著名诗人、评论家走进西海固诗会随感
“轻叩大地之门——著名诗人、评论家走进西海固”诗会,是由西海固的诗人红旗、王怀凌、单永珍、杨建虎、倪万军等同《诗探索》天问中国新诗会所共同举办的。他们邀请了北京大学教授、诗歌评论家谢冕、洪子诚,诗歌评论家、《诗探索》理论卷主编吴思敬,诗人、《诗探索》作品卷主编林莽,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刘福春,诗人、《诗歌月刊》主编王明韵,青年诗人、华文诗歌奖获得者王夫刚,诗人、《北京文学》编辑黑丰等走进宁夏、走进西海固。本次活动举办了新诗专题研讨会,踏萧关古道、探寻泾河源,登红色六盘、睹须弥胜景,走进文学之乡西吉,体验回乡民俗生活等。来自宁夏的诗人林一木、马占祥、刘学军,以及甘肃诗人李满强、草人儿、仁谦才华、刘桂香、白荷和河北诗人九色鹿等30多位诗人出席了本次活动。
活动从2011年6月8日开始,到6月12日圆满结束,历时5天,规模之宏大、人数之众多、内容之丰富、活动之精彩,是西海固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对促进西海固诗歌以及文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深层的、永久的影响!
欢迎辞
著名青年诗人、固原市作家协会主席王怀凌在6月9日上午的诗歌研讨会上所致的欢迎辞,别开生面、不落俗套、紧贴诗歌、情感激扬,使大会从一开始就被一种激情所点燃。那是一种诗人的狂放,那是一种诗歌的魅惑,那是一种西海固厚重的热情,那是一种“轻叩大地之门”的声音……在充满诗意的欢迎辞中,来自北京的著名的诗人、评论家、学者,以及来自河北、甘肃等地的诗人,一起走进了西海固。
一首诗的诞生?
6月9日下午的活动主题是“一首诗的诞生”。
活动分3个阶段,从朗诵、感悟著名诗人谢冕、林莽、吴思敬、王明韵的诗作,到朗诵了固原诗人王怀凌、单永珍、杨建虎、红旗、林混、草人儿(甘肃)等十几位会员的诗作,以及“一首诗的诞生”创作谈,最后到著名诗人、评论家的点评,每一个节点都充满了诗意,洋溢着浓浓的诗情!
下面是王武军的诗歌《大哥》及创作谈。
此刻,我站在城市的边缘
望着开城梁以南,隔着连绵的山体
我仿佛看见,大哥
沿着蜿蜒的铁轨,带着一帮我的乡里乡亲
在铁路上,维修着自己的日子
一镐一钳,敲打着
我那本就清瘦的村庄
苍远的黄土高原
拂去城市的喧嚣和疲惫
在乡村的大哥,用粗糙的双手
把最纯净的心思,顺着铁轨
一截一截,传递给
远在城市的儿女
——《大哥》
王武军创作谈:诗歌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件“奢侈品”,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但欲望又促使我向这件“奢侈品”无限靠近,因为她“奢侈”得有些崇高。我之所以写诗,就是想用分行的文字,把自己对生命的体验和生活的感悟延长在深度的探究中,在自然的诉求中,力求体现一种情感的审美过程。就像在《大哥》一诗中所写的那样,“大哥”是真实存在于我的生活中,是十几年来带着一帮我的乡里乡亲在铁路上维修着村庄清瘦日子的“大哥”。同时,他也是千万农民工的化身,用自己粗糙的双手,把最纯净的心思,顺着铁轨,一截一截传递给远在城市的人们……而于我,却是一种不能拒绝的灵魂的洗礼和情感的阵痛,在靠近家园中我将走向生命的本真,“轻叩大地之门”,抵达诗歌的崇高。(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因素,《大哥》一诗本来是一位女诗人写给我的一首情诗,而我,却来了一次“呼叫转移”,写给了我真正的大哥。)
在移民村遗址
6月10日下午,诗人们走进了泾源县移民村遗址燕家山,回望了一次西海固即将消失的村庄。这是一个坐落在山顶的村落,因为没有水,整村搬迁到银川平原的陶乐县,诺大的一个村庄,只剩下空落落的土砖瓦房,杏树上的杏子特别繁,酸涩的青杏缓解了我们的干渴。转遍了整个村子,在一户铁锁把门的人家前,我看见一个小女孩拿着半瓶浑浊的水,蜷缩在门洞里,怯怯地看着我,整个村子只有两三户人家还在这里等待,他们在等待着收获今年的最后一茬庄家。
甘肃诗人草人儿被苋麻咬了一下,一群诗人在帮她解毒,张家传从农户家里要来大蒜擦在她的胳膊上,痛得草人儿直叫唤,并不停地说:“你们都在陷害我。”怀凌顺便给她讲了一个有关苋麻的故事:20世纪70年代初期,有一位来自北京的女知青,因为不认识苋麻是什么植物,有一次外出劳动,内急了,就偷偷地蹲在一丛茂密的苋麻后面小解,结果被苋麻把屁股给咬了,一边用手挠着屁股,一边说,“你们固原的草怎么会咬人呢?”
“草人儿呢,今天幸亏苋麻咬的是你的胳膊,如果咬到你的屁股,谁还敢来救治呢?”
语毕,惹得大家一阵大笑……
看着草人儿被名家们如此“宠爱”,我不禁想:在我们固原,何不也打造出几位像草人儿一样的女诗人——譬如“马人儿”“羊人儿”,甚至“牛人儿”!
告别之时,望着站在村口的小女孩和她的妈妈,我的内心就像这个村子一样,空落落的,有一丝阵阵的隐痛……
走进胭脂峡
在胭脂峡,我与一朵美丽的白荷相遇。
胭脂峡的水是清澈的,透着胭脂色;
胭脂峡的山是静默的,深藏着诡异;
胭脂峡的姑娘是水做的,荡漾着一波一波的“花儿”,让我们沉浸在六盘山最绵长的情歌里……
我们在农家小院里大口吃菜,大碗喝酒,大声唱歌;藏族诗人仁谦才华的歌声在胭脂峡里久久地回荡。
我们骑着骏马在草地上狂奔;
我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
我们的心,被一抹胭脂轻轻地点燃;
胭脂峡的篝火在燃烧,我们的心也在燃烧。
我知道:这一刻,只属于诗人,更属于崇高的诗歌!
用一个诗人的话来说:“即使炎炎烈日把我暴晒成‘高原红’,我依然愿意和这里的山水相依。”
故居
第二天,在从泾源去西吉的路上,我们来到了王怀凌的老家顿家川,去了和尚铺王洛宾与五朵梅文化园,经过了单永珍的老家单家集。
在王怀凌的老家,他们家的一条白狗特别讨人喜欢,四五十人拥进他们家,它居然不怯场、不认生,轻轻地摇着尾巴,亲密地用身子蹭着每一个人。王明韵、黑丰拉着它合影,它居然显得很高兴、很兴奋,人们不由得感叹:王怀凌家的狗,聪明得就像王怀凌一样,显得多么可爱呀!
怀凌说:“我这次只写两首诗,一首是写给草人儿的,题目是《在固原,一枝苋麻替我亲吻了一下草人儿》;另一首是写我们家的狗,题目是《一只见过大世面的狗》。因为,我们家的狗见到了谢冕、洪子诚、吴思敬、林莽、刘福春、王明韵等一大批来自北京的文化名人呀!”
刘福春回应道:“我们这次来参观了王洛宾故居、王怀凌故居、单永珍故居……”
于是,惹得大家一片哄笑——王怀凌和单永珍还没“故”呢!
著名
说到著名,自然与这次诗会有关,就是“著名诗人、评论家走进西海固”;还与一条标语有关,“一路走来的是王维、王昌龄、谢冕、吴思敬、洪子诚、林莽”,谢冕诙谐地说,这条标语很搞笑,但也很有意思呀。
刘福春老师说到“著名”一词很感慨,并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次,他应邀参加一个文学研讨会,有一位作家给了他一张名片,上面写着“中国文化名人某某某”,他心想,这家伙,头衔也太大了吧,挺吓人的呀!
应了这句话,我们就有了著名诗人王怀凌、著名诗人单永珍、著名诗人杨建虎、著名诗人牛红旗,而到了倪万军这儿,没啥好说了,就冒出了一句“著名教师倪万军”,后面还跟着一个著名教师马晓雁,反正都很著名呀!
轻叩
谢冕老师轻轻地扣了一下西海固的大门。
西海固的诗歌就有了自己的声音,黄河把最好的一段留给了宁夏,你们要把最好的诗歌献给人民。
吴思敬老师轻轻地扣了一下西海固的大门。
西海固的诗人是俯视大地的诗人,是在贫瘠和苦难中抗争的诗人。然而,诗人应该是一个民族中能够仰望星空的人,要给自己创造一片蓝天,把俯视的境界提高到仰视的境界。
林莽老师轻轻地扣了一下西海固的大门。
唤醒的是诗意的创作情怀,严谨的写作态度,独立的写作精神和远离浮躁的健康生活。对于诗歌来说,不要求多么高贵,但一定要真实!所有的现代诗,它可以不押韵,但却不能没有韵律感和情感起伏,只有这样,它才具有抑扬顿挫的音乐性。
刘福春老师轻轻地扣了一下西海固的大门。
给我们的是“独钓寒江雪”的诗歌美景,用一句“独钓寒江雪”五个字就把写诗的过程和境界说得很清楚。好诗的标准就是让人感动,这个标准简单,也最实际、最有效。
王明韵主编轻轻地扣了一下西海固的大门。
感觉西海固是深厚的,也是坚韧的,更是富足的,因为诗歌,是西海固精神的“蓝宝石”。
王夫刚副主编轻轻地扣了一下西海固的大门。
灵魂的“脱贫”也同样重要,诗歌写作不是解决生活问题,而是要寻找灵魂的出口。
黑丰编辑轻轻地扣了一下西海固的大门。
他认为:一个诗人始终走在危险的边缘,永远地将寂寞留给自己,就像一个窑工,当太阳出来的时候,他已经睡着了,而献给人们的是一窑金灿灿的瓷器!
著名诗人、评论家的轻叩,使西海固大地更有灵性。
王怀凌的诗歌就像是一首交响乐,深厚而雄浑;
单永珍的诗歌就像是一首民歌,苍劲而有情;
杨建虎的诗歌就像是一曲轻音乐,舒缓而优美;
红旗的诗歌就像是一首乡土花儿,苦涩而绵长……
“轻叩大地之门”,让西海固诗歌的生命之水更加晶莹!
2011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