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文全用激情的声调说:“不能背包袱!那些锦旗、奖状,放着当个纪念品还行,背到身上做甚哩!什么时候,也不能骄傲、自满!”说到这里,路文全提高了嗓门,“毛主席说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话说得真好,多会儿也要记住这话!”张俊虎坐在李顺达的身边,昂起头,挺着胸。黑里透红的脸盘上,一副年轻又沉着的表情。他担任社干部已经九年了,在各项工作中,俊虎冲锋在前,表现了一个年轻共产党员的朝气蓬勃的斗志。可是,当前的斗争跟过去不一样,既不是阶级敌人破坏捣乱,也不是有人要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自己的同志背上了包袱,在革命道路上迈不开脚步!嗨,这是个什么样的包袱啊,听了老李的发言,俊虎才明白了。它提出了像西沟这样一个老先进单位还要不要学大寨,要不要继续前进的大问题。想到这里,俊虎心里的话就像打开闸门的水,一个劲往出涌,他霍地站了起来,用洪亮的嗓门说道:“毛主席发表号召农业学大寨,咱们要立即行动。在几十年前,西沟民众在李顺达同志带领下,是响应毛主席组织起来的号召办起了互助组,几十年以后,西沟民众照样听毛主席的话!老先进单位,更要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毛主席号召农业学大寨,咱们西沟民众用什么行动回答?”“坚决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向大寨学习!”说话的是王周则。听得出,周则的心情也很激动。第二天,在分组讨论会上,大家围绕着西沟学大寨的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参观人除了本大队的干部、社员外,还有少数县、社干部。西沟学大寨的问题,也使县委、公社的同志担着一份心。
张俊虎从李顺达家里出来,把几个到西沟参观的客人送到了李顺达家,听老李介绍西沟建设山区的经验,俊虎安排好这项工作,就急急忙忙去参加小组讨论会,在办公室外面,就听到了一片吵嚷声。
“人家大寨的亩产量达到了七百七十四斤,西沟学大寨,产量上不去,不是件小事!”“西沟的土地本来就少,果木林还占了不少地,这种地虽然说能间种庄稼,只能种谷子、豆子,这些矮秆作物产量那么低。如果种玉茭、高粱,产量能上去,可是,这些高秆作物影响果树结果,不能种!”“其实,果园里间作的那点庄稼,就不应该计算产量。”“说得对,有道理!”张俊虎听到这里,一步跨进了开会的办公室,讨论在继续进行。
“要提高产量,就该种点好地。山上那些三类小坡地,路远,土质又差,误了工,收不下多少粮食,不如干脆种了党参!”“对了,甩掉这些拉腿地,省下工夫好作务一、二类地、不愁产量上不去!”张俊虎听着这几个人的发言,心里暗暗思量,这些话很有道理,但怕是拿不到桌面上来议论,现在干什么都是高谈阔论,动不动就是两条路线的斗争。何况学大寨,不仅仅是向大寨的产量看齐。
俊虎听了一番大家的发言,准备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人见他要说话,就先向他打招呼:“俊虎,你对我们刚才说的那些意见,有什么看法?你先说说。”“我反对你们的意见,什么果园不计产,甩掉三类地,都是歪点子!想不流大汗,轻轻就把产量抬上去,这根本不是学大寨。”张俊虎刚说完话,李顺达走进了会场。俊虎问他:“客人呢,走了?”李顺达朝着大家回答:“走了,到羊井底参观去了,说过几天还要来。我对他们说,西沟大队遇到大问题了,有的干部骄傲自满,背上了先进的包袱,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迈不开步子,这两天正忙着放包袱哩。”旁听的马机灵听顺达说把背包袱的问题向参观的客人作了介绍,就像火烧了眉毛似的着急:“啊呀,顺达,你错了!人家到西沟来参观,是学习先进经验的,你给人家介绍西沟干部背包袱,给自己抹黑,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顺达还没来得及说话,俊虎抢先发了言:“你的意见不对,家丑不可外扬是旧社会的话。我们的家丑应该外扬,把错误缺点宣传出去,叫别人帮助咱们改进,这是完全应该的。如果今天还有客人来参观,我觉得应该把今天会上提出的两个措施,什么果园庄稼不计产量、甩掉三类地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想法,原原本本向客人们介绍,让外面的同志了解西沟存在的错误思想。”李顺达听了俊虎的话,又是高兴又是惊讶,经过多年的锻炼,俊虎是非观念明确,觉悟高了。俊虎不讲私人情面,哪怕是领导干部说了错话、办了错事,他也毫不留情地给提出来。惊的是,俊虎的话里提到的两个措施,是怎么一回事哩?有个干部知道李顺达一定想弄清这两个措施,于是怀着侥幸的心理,想说服李顺达赞同他们的意见。他站起来:“是这样的,老李,我们认为西沟学大寨,产量上不去不是件小事。千不该、万不该是不应该在河滩里种苹果树,占了好地,如今把苹果树刨掉,上级不会同意。”“我就不同意,为什么要刨果树,以农业为主,果木也该发展么!”顺达插了一句话。
“对,对,你也不会同意,我们不打算这样做。所以,我们提出两项措施,一是果园不计产量,二是把三类地改种党参。这样一来,咱们省下往远坡地送粪担水的工夫,集中精力种好一、二类地,保证提高产量。这样做用不了多长时间,咱西沟能保证提高产量,赶上大寨。”李顺达听着他的谈话,问道:“同意这种意见的有多少人?”“有好几个人,咱们县的一个县长也同意我们的意见。”李顺达不再吭声,开始思考起来:用缩小耕地面积的做法,来提高亩产量,这哪里是学先进,明摆着是办假事哩。
他想起1958年,那年全国大跃进,庄稼长得特别好。从上边来了个干部,鼓动干部社员搞浮夸。一个劲出点子,要李顺达虚报粮食产量,说什么这样的庄稼,一亩地能打五千斤。李顺达老老实实地说:
“哪能有那么多,连上秆秆也够不上五千斤。”你猜那个干部怎么说,他在李顺达耳边嘀咕:“只有报上五千斤,才能保住劳动模范的称号。”这一来,可把李顺达气坏了,脸色铁青的说:“我一辈子没有说过假话,劳动模范的称号不是说假话骗来的!农民种庄稼,下多少种子上多少肥,秋后能打多少斤,大伙的心里都有杆秤,谁也哄不了谁!对党和毛主席、对群众,我们多会儿也要忠诚老实……”李顺达坚持不搞这种浮夸与虚报,事隔多年,怎么又有人出了办假事的点子?看来有人就是爱听假话,假话开口即来,说得轻松,听的欢喜,也能满足一些人虚荣心理的需要,但老百姓却让这些假话糊弄得对上级失去了信心。这还了得吗?
李顺达想:毛主席号召“农业学大寨”,咱西沟要闻风而动。但怎么个学法?还得认真思谋,现在报纸上整天都在讲路线、方向问题,怎么做才能不犯路线与方向错误呢?
李顺达沉默了好大一会儿,会场上的空气有些紧张。大家都想了解,老李是什么态度。那几个提措施的人还在交头接耳,是想进一步说服大家同意他们的意见。
李顺达离开了座位,走了几步,开始说话了:“我不同意你们的措施,根本不能同意!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两个措施?会有人说,我们想叫产量上去。咱们常说山上的松柏树长得太慢,为了叫它们长得快,把树苗往高里拔,行不行?不行!谁也知道不行,那是哄自己哩。
毛主席号召我们学大寨,是让我们做假事吗?”大家窃窃私议了一番后,李顺达接着往下说:“产量不是靠缩小耕地面积提高的,应该是靠科学种地的办法干出来的。不能让办假事的错误思想败坏了先进单位的声誉。”李顺达说完话,会场里静悄悄的,提措施的那几个同志不安了。
其中的一个人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说:“我是感到,西沟这个先进单位不能落后,所以———”“所以出了这么个歪点子——果园庄稼不计产量!”不知道谁给把他的话点明了。
一位老互助组组员把头上的包头手巾扯下来,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站起来说:“我认为,这是一种保先进的思想,咱西沟从1943年成立李顺达互助组到现在,一直是先进单位,这不假,咱们自己走过的路都记得,经历了多少斗争,先进不是保出来的,是干出来的!”张俊虎心里也很激动,他同意老同志的意见,但是他还想说几句:“干革命,不想经过流血流汗,而想去投机取巧,以便弄上个先进的称号,那是欺骗行为,咱们西沟的群众过去没干过,今后也决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同志们的发言,使李顺达看到西沟人和自己一样是实打实的,他们是一心想跟着毛主席、共产党走,形势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的革命不断发展,究竟该怎么干,有时就不大明确。他语重心长地说:
“同志们啊,我李顺达一辈子见不得说假话、办假事的人。如果我们确实落后了,我这劳动模范可以不当,假话不可以说,假事不能做,我多会儿也是那句老话:跟共产党干革命,就得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顺达望着墙上挂满了的锦旗、奖状,又看看同志们激动的面孔,说:“过去,我们给党和人民做过一点贡献,党和人民给了我们很大荣誉,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现在,锦旗、奖状多得没处挂了,这是事实,但是,我们要懂得,锦旗、奖状愈多,咱们肩上的担子愈重。它鼓励我们要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绝不可以把成堆的锦旗当成包袱背在身上啊!”李顺达说着话,屋子里静悄悄的。有人低下头,有人在仔细捉摸这些话的分量,停了片刻,李顺达说:“在革命的道路上,我们的责任是不断地为人民做出新贡献,过去,做了一些成绩,是应该的,不能摆老资格,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先进人物、先进单位越来越多,比老根据地时候多得多哩,咱们西沟的群众要好好向先进的同志学习。不管咱们先进历史多长,资格多老,在成千上万的先进单位面前,西沟是个小学生,我现在建议:把咱们西沟的锦旗、奖状从墙上摘下来,收起来,咱们西沟要从头开始!”西沟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就从摘锦旗、奖状开始,迈出了新的步子。但很快他们发现实事求是,不说假话、不干假事是那么艰难。
学大寨
在土地金贵的山区种庄稼,要提高粮食产量,就得从两个题目上做文章,一个是干河滩上造地,另一个是改造三类地。
三类地被当地群众称为狼不吃的地。这种地里尽是石头子儿,那是山洪暴发时从山上冲刷下来的,日久天长,越积越厚。过去,地主老财就是将这狼不吃的三类地租给佃农,由于石头子儿多,野草籽比庄稼容易找到藏身处,结果野草长得比庄稼还旺,地主老财打地边路过便嘲笑说:“人没福,地生赖,小叶渠渠刺蒺菜。”经过农业合作化,再到公社化。社员们在土地上精耕细作,小叶渠渠菜连根刨掉了。但是,庄稼还很黄,就像生了病一样,没精打采。
因为,地里石头子儿太多,既不能保持水分,又不能输送养料,庄稼哪有劲往高处长?
自从有人提出要甩掉拉腿的三类地以后,李顺达的心就隐隐作疼,他想:三类地大部分是山坡地,地块小,石头多,土层薄,长不出好庄稼,这是实情。说它是拉腿地要甩掉,这万万不能!西沟老一辈的贫下中农都清楚,在过去,一类、二类好地都是地主老财们霸占着,唯有这狼不吃的三类地才轮着贫下中农耕种,现在要甩掉三类地,那是甩掉了贫下中农的地,是忘记了过去!从感情上也接受不了。再说,以前西沟的石头山上没有树,河滩里没有果园和庄稼地,当时看来既荒凉又贫穷,你能甩掉这些吗?甩掉了过去的荒山、干河滩,又哪里来的万亩林山、千亩果园和几百亩人造地呢?这是西沟建设的远景,会慢慢变成现实。李顺达一边想,一边扛了把镢头往地里走。他走到了一块三类地,低头看去,地面小的石子儿像玉茭颗,大的像核桃。他抡起镢头刨了一大堆,石头和土拌在一起,他蹲下身子拣石头子儿,这样一个一个地拣,要花费大量时间哩,建设山区,就得下大工夫,已经干了二十多年,流了多半辈子汗水哩,能说是干到了头、流够了汗吗?没有!远没有!甩掉三类地的说法,表现了一种松劲情绪和懦夫懒汉的思想,这种情绪和思想,是建设山区的拦路虎啊!
李顺达从地里往南赛村走,他来到俊虎家。俊虎坐在小凳子上吃饭,却目不转睛地望着炕上的一本书,李顺达进了家,走到俊虎的背后站着,俊虎全然没发觉。李顺达已经看清楚了,俊虎正在学习毛主席的著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那年头时兴带着问题学毛著。李顺达了解,俊虎总是挤时间学习毛主席著作,看他学得多么专心啊!顺达觉得年轻人就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