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检验了首级之后,祝千户也是放下了心。毕竟建奴的面貌与大明普通百姓的差别很大,就算祝千户没有见过建奴首级,但是却也能辩认的出,这些首级并不是徐凌杀良冒功而来。首级是真的,祝千户也是放下了最后一缕顾虑,一扫之前的颓废,精神十足的向太原城而去。
对于这次的功劳,祝千户打算与太原的文武分享,事实上若有选择他更愿意回到潞州再向上请功。但是若是真的这般,也是彻底将太原文武得罪到死,这也不是智者所取。
打发一个家丁快马带着一级首级前去报信,祝千户等也施施然的向着太原城而来。到了城门口,与上次的冷淡不同,场面甚至都有些超出祝千户的预料,太原城诸多大佬也是在城外迎接。
见到这种情况,原本心中还对首级真假打鼓的祝千户也是完全放下心来,看来徐凌取得的那些首级都是没有任何问题。虽然自持有功,但是祝千户依旧不敢摆什么架子,远远的见到这些文武出城相迎,他也是跳下马来,远远的步行至近前,便即下跪行礼。
这个时期的文官依旧对武将有着压倒性的优势,武将一向都是感觉矮人一截,此时的武将还远远没有数年后的跋扈。甚至在祝千户心中,对于这么多的老大出城迎接自己,在战战兢兢之余,还有一种极为光彩的感觉。
事实上,太原府中对于祝千户这份及时的军功更是感激不尽。后金兵这次入关只是为了抢些回家的粮食,并没有多呆的打算,从宣大到京畿一路,他们也是掳掠到了足够的粮草,也没有多呆,直接从冷口破关而出,向着辽东而去。
八月二十六日,建奴正白旗首先撤出大同镇。而随后两红旗代善也是缓缓押解钱粮人口自得胜堡毁关退入草原,北路德格类兵,与镶蓝旗汇合之后,耀武扬威于宣镇外,尔后出独石口,退入草原。
中路军实力为最,两黄旗,镶白旗、正蓝旗四旗压阵,明军不敢靠近,只得跟随其后,礼送其出塞。
数路大军全部撤出明境,历时三个余月肆虐北方的建奴终于全部撤出。内阁大臣全部束手无策,而宣大边军十数万,却是坐守城池,各路勤王大军只能礼送饱掠而归的建奴出塞,北方大地无人能阻,崇祯皇帝更是勃然大怒!
他们虽然走的潇洒,但是感觉脸面无光的崇祯却是一头邪火没地方发泄,这数日来,做为罪魁祸首的宣大官场,也是立即迎来了一场大地震。
崇祯皇帝的雷霆之怒也是让各地官员噤若寒蝉,内阁已经在票拟此次为这次建奴入寇买单的替死鬼。而第一个倒霉的自然是伴在老虎身边之人,兵部急调各地总兵率军入援京师,兵部尚书张凤翼为了将功赎罪,自告奋勇请求出京督师,指挥各路人马作战。
然而他督师的战绩非常糟糕,宝坻、顺义、文安、永清、雄安、肃县、定兴、安州、定州相继失守,他不仅没有将功赎罪,反而罪加一等。言官们弹劾他的奏折像雪片一样飞到崇祯的办公桌上。
事件结束了,接下来就该追究责任了,事件的主要责任人兵部尚书张凤翼和直接责任人兵部右侍郎、宣大总督梁廷栋自知难逃一死,不待皇帝抓捕就自杀身亡。
宣大这边官场更是震动不已,所有官员都是惴惴不安,而内阁也是震动不安。皇帝这次已经是出离的愤怒,对于内阁第一次票拟所追究责任的奏章直接扔于地上,崇祯觉得这张票拟所追究的人员实在太少,打回重拟!
九月初,也就是前两天,他们也是从朝中知道,内阁已经拟定宣大地区的各大高官纷纷落马,大部分在任官员都得全部被赶回家种田。而直接负责人梁廷栋虽然身死,但是崇祯依然余怒未消,大同总兵曹文诏作战不力,被夺职。宣府总兵李之旭畏敌如虎,坐困愁城,也难逃一死!而宣府兵备道黄思维也是被传要夺官返乡,整个宣大一片惶恐。
消息传到太原,太原城也是一片的哗然,太原府虽然距离宣大还远,但是谁知道崇祯皇帝会不会将目光移到这儿。尤其是听说这次天门关守军竟然被几个斥候吓的弃城而逃,他们也是感觉天都要塌了下来了。
这次祝千户送来的‘大捷’,也是如同天大馅饼从天而降,让他们心中安定不少。有了这份功劳,这官位起码是保住了。因此,对于送来这场‘大捷’的祝千户,他们也是破格给予了极大的重视。除了太原府尹自重身份没有亲至,其他大大小小的官员也是个个到场,给足了这个莽夫最大的面子。
说是给祝千户面子,还不如说给这九级首级面子,这可是保他们荣华富贵不失的最大依仗。
众人热情的将祝千户等迎入了太原城,说是府尹大人专门设了酒宴,要为祝千户庆功。至于徐凌这种小角色,根本就无人理睬,兵备道也只是派出了一个小书办,引着他们去一处酒楼而已。
不过,对于这种待遇,徐凌并没有什么不甘。相反他早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能够不与这些文官们打交道,他也是乐得清闲,其他人虽然有些不忿这种待遇,但是见到徐凌这个功臣竟然一脸无所谓的样子,他们也不可能有什么多的表现。
一场酒宴,书办只是露了个头,便即回转而去。留下一众武官们大吃大喝,酒肉流水价一般的送了上来,没有了外人在场,这些武夫们也是觉得吃的格外痛快。
这一次,徐凌也是再不愿意承受酒醉之苦,能挡的酒也是全部挡了下来。但是今日他是最大的功臣,这些武夫们除了嫉妒之外,也是对他敢于向建奴挥刀有一番佩服之情,一场酒宴下来,就算徐凌施尽招数遮挡也是完全败下阵来,直到喝的舌头都有些大了,借尿遁才得以脱身。
来到外面,还可以听到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官府证实的这场‘大捷’委实也是让许多百姓都如同过年一般兴奋。不过听在徐凌耳中,却是别有一种讽刺意味在里面,堂堂大明朝,斩首建奴九级就能引起如此轰动,这大明朝上下的无能,也是让徐凌都有些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