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0200000064

第64章 解密知足心态

第十六章 知足心态——快乐心态的开始

第十六章第1节 解密知足心态

知足是知止常止的人生态度

“人心不足蛇吞象”,这是人的欲望永远不知满足的丑态。要想真正享受人生的乐趣,基本信条就是“知足常足,知止常止”。洪应明说:“谢事当谢于正盛之时,人肯当下休,便当下了,若要寻个歇处,则婚嫁虽完,事亦不少,僧道虽好,心亦不了。”可谓真知灼见。在对待名利、荣辱等问题上,人还是知足一点好。知足了,你就不会遭受耻辱。

放纵欲望,让它主宰你的人生,即使得到满足了,也不是满足,而是一种自我放逐,因为欲望会带来更多更大的欲望,就像细菌繁殖一样。如果我们为欲望所左右,为欲望的不能满足而受煎熬,那么人生还有什么滋味?

《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它与“知足常足,终生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齿”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人无论拥有多少财富,无论权势有多高,如果不知满足,就永远生活在争权夺利之中,那种奔波忙碌的情形和穷人并无区别。

但我们很多时候不懂适可而止,知足知止,常常为了“了却君王天下事”,对生前身后的功名也期待颇多。对于前生,我们会埋怨父母没有把我们生养在大福大贵之家,对于后世,总是抱怨儿孙不能个个如龙似凤,但我们更多的不满足还是来自于自身。

欲望的驱使,幻想的冲动,不切实际索取,让我们失去平和,不能知足。如果把不知足归结为人类后天的变异,这有失公允。其实,不知足是一种最原始的心理需求,知足则是一种理性思维后的达观与超脱。

曾有过一个贪心人的故事,说是一个大臣向皇帝请求要块封地。皇帝很慷慨,你从这儿向西走,做一个标记,只要你能在太阳落山之前走回来,从这儿到那个标记之间的地都是你的了。太阳落山了,大臣没有走回来,因为走得太远,他累死在路上。

贪婪是条不归路,是因为贪。

贪不只限于金钱,对于事物的过于执著,皆可谓贪。贪钱,是最浅显直白的贪。但更多的贪,隐于内心,执著事业,是一份上进心,但过于执著,便是野心;执著于爱情,是一份爱恋心,过于执著,便成占有欲;执著于兴趣,是一份好奇心,过于执著,就成了偏执心。

这些贪,都源于不知足,不能对欲望做到伸缩自如,反而被欲望所主宰。

谁说喜欢一样东西就一定要得到它。为了得到喜欢的东西,殚精竭虑,费尽心机,更有甚者可能会不择手段,以致走向极端。这样的得到便是失去。也许得到了喜欢的东西,但是在追逐的过程中,失去的东西也无法计算,付出的代价是其得到的东西所无法弥补的。为了强求一样东西而令自己的身心疲惫不堪,是很不划算的。有些东西是“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瞧的”,在欲望的美饰下,它变得无限美好。一旦得到了它,日子一久,你可能会发现其实它并不如原本想象中的那么好。如果再发现失去的和放弃的东西更珍贵,你一定会懊恼不已。有这样的一句话“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最好的”。所以当你喜欢一样东西时,得到它并不是你最明智的选择。

知足才能常乐,不想占有,就不会有太多的不平之路让你辗转难眠,所以,无论是喜欢一样东西也好,喜欢一个位置也罢,与其让自己负累,不如轻松地面对,即使有一天放弃或者离开,你也学会了平静。

“知足”智在“知不可行而不行”,“不知足”慧在“可行而必行之”。知足与不知足之间要把握一个度。若知不行而勉为其难,势必劳而无功,若知可行而不行,就是堕落和懈怠。度就是分寸,是智慧,更是水平,只有在合适温度下,树木才会发芽。

《老子》也说:“知足之足,常足矣。”大则忧国忧民,感时忧愤;小则忧家忧己,往往都是忧多于喜,要说服别人或说服自己还就得这样想。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不想生活、工作条件好些,精神安逸些?想归想,未必都能一一满足,在各种理想、愿望,甚至连小小的打算都未能成为现实的时候,你就要学会承认和接受现实,珍惜所拥有的,学会知足知止,让自己变得平和安宁。

知足就是在任何境遇前都能保持的一种平和心态,是一种知止常止的人生态度。

知足是人在自得其乐中相对地满足

大哲人老子曾说过:“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这句话对于今天有着尤其特殊的意义。纵观今日一些落马之人,探其原由,“祸咎”概莫能出其“不知足”和“欲得”之外。

自老子以后,很多先哲都提倡“知足知止”的教条,这个教条也确实在紧紧地约束着中国人的行为。比如庄子就是一个清心寡欲的人,他曾告诫人们:“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王廷相则说:“君子不辞乎福,而能知足也;不去乎利,而能知足也。故随遇而安,有天下而不与也,其道至矣乎!”吕坤也有一言曰:“万物安于知足,死于无厌。”

由古至今,人类始终难以摆脱欲望,同时在欲望的求逐中不乏涌现出一些有明智之举的理性人物。

希腊哲学家克里安德,当年虽已八十高龄,但依然仙风鹤骨,非常健壮,有人问他:“谁是世上最富有的人!”

克里安德斩钉截铁地说:“知足的人。”

这句话恰和老子的“知足者富”的说法如出一辙。

曾有人问当代美国最富有的石油大王史泰莱:“怎样才能致富?”

这位石油大王不假思索地回答:“节约。”

“谁比你更富有?”

“知足的人。”

“知足就是最大的财富吗?”

史泰莱引用了罗马哲学家塞涅卡的一句名言来回答说:“最大的财富,是在于无欲。”

塞涅卡还有一句智慧的话:“如果你不能对现在的一切感到满足,那么纵使让你拥有全世,你也不会幸福。”

最妙的是,罗马大政治家兼哲学家西塞罗也曾有类似的说法:“对于我们现在有的一切感到满足,就是财富上的最大保证。”

知足者常乐。知足便不作非分之想,知足便不好高骛远,知足便安若止水、气静心平,知足便不贪婪、不奢求、不豪夺巧取。知足者温饱不虑便是幸事,知足者无病无灾便是福泽。“知份心自足,委顺常自安”,这其中的玄机,就得靠自己去参悟了。过分地贪取、无理的要求,只是徒然带给自己烦恼而已,日日夜夜焦虑企盼,还没有尝到快乐之前,已饱受痛苦煎熬了。因此古人说:“养心莫善于寡欲。”我们如果能够把握住自己的心,驾驭好自己的欲望,不贪得、不觊觎,做到寡欲无求,役物而不为物役,生活上自然能够知足常乐、随遇而安。

知足不是自满和自负,不是装饰,不是自谦,而是知荣辱,乐自然。真正知足,才会真正快乐。

知足就是追求淡泊之心

人人都想活得更好,人们总是在各种可能的条件下,选择那种能为自己带来较多幸福或满足的活法。所以,除了追名求利外,人生还有另一种活法,那就是甘愿做个淡泊名利之人,粗茶淡饭,布衣短褐,以冷眼洞察社会,静观人生百态,这样,就能品出生命的美好,享受生活的快乐。

有的人既不求升官,也不求发财,每天上班安分守己做好本职工作,下班按时回家,每个月领着不多不少还算说得过去的一份工资,晚上陪爱人在家里看看电视,周末带孩子逛逛公园,年轻的时候打打篮球,年纪大点练练太极拳,不生气,不上火,知足常乐,长命百岁。这样的人生可能看起来有些“平庸”,但其中的那份“闲适”给人带来的满足,也是那些整日奔波劳累、费心劳神追求功名利禄之人所体会不到的。所以国王会羡慕在路边晒太阳的农夫,因为农夫有着国王永远不会有的安全感,而要有农夫那样的安全感就不能有国王的权势。功成名就从一定意义上讲并不难,只要用勤奋和辛劳就可以换取。就一般情况而言,你多得一分功名利禄,就会少得一分轻松悠闲。而一切名利,都如过眼烟云,终究会逝去,人生最重要的,还是一个温馨的家和脚下一片坚实的土地。

旷世巨作《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契尔说过:“直到你失去了名誉以后,你才会知道这玩意儿有多累赘,才会知道真正的自由是什么。”盛名之下,是一颗活得很累的心,因为它只是在为别人而活着。我们常羡慕那些名人的风光,可我们是否了解他们的苦衷?其实大家都一样,希望能活出自我,能活出自我的人生才更有意义。

世间有许多诱惑:桂冠、金钱,但那都是身外之物,只有生命最美,快乐最贵。我们要想活得潇洒自在,要想过得幸福快乐,就必须做到:学会淡泊名利享受、割断权与利的联系;无官不去争,有官不去斗;位高不自傲,位低不自卑,欣然享受清心自在的美好时光,这样就会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和惬意。否则,太看重权力地位,让一生的快乐都毁在争权夺利中,就太不值得,太愚蠢了。

学会以淡泊之心看待权力地位,乃是免遭厄运和痛苦的良方,也是得到人生幸福和快乐的智慧所在。

同类推荐
  •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3:一个人的生活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3:一个人的生活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3——一个人的生活》这本书继续提倡“只需去做,生活就会改变”,提供给大家的是一个人生活的建议,提供一些一个人平时想不到,或者想到了却一直没有去做的事情。告诉一个人生活,怎么去做这些事,或者去哪里可以做到。这本书讲到的也不是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有的只是生活中触手可及的一个人的小事。但是,生活并不是由大事组成的。这些事,并不枯燥,认真看,每一个都非常有意思,如果这一件又一件的小事都去做了,生活的质量就变了。一个人的生活,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概念,还是一种环保概念。这种意识会让你更有责任感,进而影响你整个生活方式、态度和处事哲学。一个人的生活,我们也有很多憧憬和未来。
  • 这个年头,你快乐了吗:幸福一生的24堂快乐课

    这个年头,你快乐了吗:幸福一生的24堂快乐课

    本书主要收录了人际——和谐人际,营造快乐、宽容——快乐源于大胸怀、感恩——感恩的心最易换来快乐、爱情——两情相悦,拥有快乐、家庭——和谐家庭,幸福快乐、平安——人生最大的幸福、得失——权衡好就快乐、工作——决定着我们的幸福指数、金钱——金钱之外,还有更可贵的东西等内容。
  • 致加西亚的信

    致加西亚的信

    100多年前的一个晚上,埃尔伯特·哈伯德受到儿子启发,即兴创作了一篇经典的文章《致加西亚的信》。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这本小册子从此开始了它的传奇历程。文章在杂志上发表后,令杂志脱销。紧接着,当时纽约中心铁路局的乔治·丹尼尔斯要求把那篇文章印刷成册,他要订购10万份,这本小册子轰动纽约。日本天皇命令每一位日本政府工作人员、士兵乃至百姓手中都要人手一册。布什在当选州长的时候,在这本小册子上签名,发给每一位部属。……至今,《致加西亚的信》还在创造着出版史上的奇迹,成为史上最畅销的职场励志经典, 政府、军队、学校、企业都在使用和推荐这本书,包括美国西点军校、纽约州立大学沃顿商学院等。
  • 做个会说话巧办事的聪明人

    做个会说话巧办事的聪明人

    本书分为做事让人感动、说话让人喜欢两篇。具体内容包括:谦逊处事,铺就坚实人脉勤奋做事,抓住成功机遇冷静行事,妥善化解困局灵活办事,达成自己所愿等。
  • 富脑袋,穷脑袋

    富脑袋,穷脑袋

    本书以真实故事,记录了有钱人的成功历程和经营方法,提示了他们改变命运走向成功的秘诀。内容包括:像富人一样思考——要改变命运先改变观念赚钱一定有诀窍——有钱人的致富手段致富的加速器——像有钱人那样去理财成就一生的资本——富人的行动方式等。
热门推荐
  • 人生真谛的不倦探索者:列夫·托尔斯泰传

    人生真谛的不倦探索者:列夫·托尔斯泰传

    本书共分十章,以及引子和附录。内容包括:早年的憧憬、探索人生、寻觅与追求、创作高潮、艺术之神、走向人民、世纪之交、最后的岁月等。
  • 优秀员工要有好心态好方法好素养

    优秀员工要有好心态好方法好素养

    心态决定状态,方法决定效果,素养改变命运。良好的心态、有效的方法和一流的素养是员工必备的要素。 游一行编著的《员工要有好心态好方法好素养》用睿智生动的语言,富含哲理的故事向读者阐述了好心态、好方法、好素养在工作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告诉读者如何改变自己的消极情绪,培养积极心态;如何掌握好方法,轻松搞定职场难事;如何拥有好素养,开拓事业新格局。
  • 炼丹之王

    炼丹之王

    天照二十三年,有巨雷响于极北冰川。响雷过后,一个婴孩出现于冰川巅峰。恰逢不虚真人周游世界,得此婴孩,赐名雷天落,带回门中抚养。婴孩七岁时,指到幻乐真人门下,成了个看守丹炉的烧火童子。这是一个由烧火童子到炼丹之王的故事~
  • 余生只有你

    余生只有你

    若没有数年前的一次意外,此时的他们也许陌不相识,只是手里的风车轻转流年,将他们的命运紧连在一起,只在通往彼岸的道路中沉沦,不复返生。
  • 我的冰山女总监

    我的冰山女总监

    加班,不料发现冰山女总监来月事,男职员却阴差阳差帮她送卫生巾,因此注定与她结下一段办公室极度迷情,当新晋帅气男职员遇上时尚女魔头将会上演一出怎么样的疯狂情事……
  • 三只的恋爱季

    三只的恋爱季

    我就不透漏剧情啦哈!想知道这部书写的是什么内容的话自己看咯!不要说我写得很不好,其实我知道,当别说出来伤害我这幼小的心灵哦
  • 强势娇妻,总裁大人快收服

    强势娇妻,总裁大人快收服

    在郗总面前,哪一个女人不是乖乖投降。唯独这一个,怎么脾气这么倔。“芮菁菁,你给我个你上的理由”“没有理由,我喜欢”。“好一个你喜欢,你看看这样你喜不喜欢”嗯,某人的嘴巴被堵住,这也就认了,可是好歹让我呼吸下好吧。“小女人,你跑不了了”……
  • 这样说别人才会愿意听 这样做别人才会重视你

    这样说别人才会愿意听 这样做别人才会重视你

    谁都想让自己说的话有人听,都想让自己做的事情被人重视,那么如何去说、去做就是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人缘,是否受到别人的欢迎,是否能够得到他人的大力支持,不仅受到其地位和出身的影响,更取决于他是否学会了说话做事的艺术。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虽然才华横溢,却总是四处碰壁,步履维艰;而有些人尽管资质平庸,却能够步步为营,无往不利。很多人为此困惑,迷茫,而本书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书从说话的技巧和做事的诀窍入手,告诉人们说话做事如何才能有效率,以生动的例子和含义深刻的评述告诉读者说话有人愿意听,做事有人重视的奥秘所在。"
  • 魔域巨人

    魔域巨人

    末世来临,没有人类知道为什么,只知道一直进化,保证自己能够见到明天的太阳,而不知不觉中,一个个魔域巨人诞生,组成了一个新的种族——魔域巨人。这是时代的进化,也是人类的进化,从智慧转型为力量的进化。
  • 请多指教:无良徒儿师父宠

    请多指教:无良徒儿师父宠

    四年之后的回归,让他的身边多了一条小尾巴。“师父师父,这个可以吃么?”“那是毒药……”“师父师父,可以和浅浅一起睡觉么?”“男女有别……”“师父师父,有宝藏哎!快搬走搬走!”“做妖要厚道……”她的出现让他的平静生活一去不复返,从最初的烦恼不堪到最后的已成习惯,他们之间发生的事连他自己都惊讶不已。“浅浅,不可以和陌生人说话”“可师父,他是梓澈哥哥啊……”“浅浅,过来睡觉,你还小,被拐跑了就见不着师父了”“可师父。他是陌北哥哥啊……”对她的在意是在那几个人的出现之后,是习惯了她的存在还是喜欢……连他自己都不清楚。“师父,你都没有说过喜欢浅浅呐……”“别想那些没营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