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学子爱默生说:“唯有具有最高尚的和最快乐的性格的人才会有感染周围的人的快乐。”一位知名学者是单身汉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小屋里。但是,他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
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乐的?”
学者说:“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吗?”
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一个个成家了,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了学者一个人,但是他每天仍然很快活。
那人又问:“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有什么好高兴的?”
他说:“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时时刻刻都可以向它们请教,这怎不令人高兴呢!”
几年后,学者也成了家,搬进了一座大楼里。这座大楼有七层,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是这座楼里最差的,不安静、不安全,也不卫生。上面老是往下面泼污水,丢死老鼠、破鞋子、臭袜子和杂七杂八的脏东西。
那人见他还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好奇地问:“你住这样的房间,也感到高兴吗?”
“是呀!”学者说,“你不知道住一楼有多少妙处啊!比如,进门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楼梯;搬东西方便,不必费很大的劲儿;朋友来访容易,用不着一层楼一层楼地去敲门询问……特别让我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养一丛一丛的花,种一畦一畦的菜,这些乐趣,数之不尽啊!”
过了一年,学者把一层的房间让给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家有一个偏瘫的老人,上下楼很不方便。他搬到了楼房的最高层—第七层,可是他仍是每天快快活活的。
那人揶揄地问:“先生,住七层也有许多好处吧!”
学者说:“是啊,好处多着哩!仅举几例吧,每天上下几次,这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有利于身体健康;光线好,看书写文章不伤眼睛;没有人在头顶干扰,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静。”
后来,那人遇到学者的学生,他问:“你的老师总是那么快乐,可我却感到,他每次所处的环境并不那么好呀。”
那名学生说:“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哈佛哲语
学者的故事告诉我们:懂得知足,你的人生便会常乐。
为人处世需要保持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这种知足不是不上进,而是一种从虚荣、狭隘、担忧和焦虑中解脱出来的喜悦。
知足是一种境界,知足的人总是微笑着面对生活,在知足的人眼里,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过不去的河,他们会为自己寻找合适的台阶,而绝不会庸人自扰。知足是一种大度,大“肚”能容天下事。在知足者眼里,一切过分的纷争和索取都显得多余;在他们的天平上,没有比知足更容易求得心理平衡了。知足是一种宽容,对他人宽容,对社会宽容,对自己宽容,这样才会得到一个相对宽松的生存环境。
有很多青少年没有领悟到“知足常乐”的真谛。他们总是哀叹自己没有得到这样,没有得到那样,总是哀叹自己的条件如何差劲儿,也哀叹自己的命运如何坎坷,但他们不知道,还有很多人却远远不如他们。他们实在没有必要自寻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