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85500000007

第7章 与同事交往时,应注意心理问题

上班族大部分时间都跟同事在一起,如果不能跟身边的同事搞好关系,就会有无穷无尽的烦恼和压力,且不能及时排解。烦恼和压力日复一日地郁结于心,对身心健康都极为不利。但同事之间往往存在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很多时候还会出现利益冲突。因此,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更需要一定的技巧,需要注意本章中这些心理因素的作用。

阿Q心理——忽略心机,自我安慰

有这么一个故事:在越战中,一个负伤的士兵在手术台上苏醒后,军医告诉他:“休息一段时间就会好的,不过有一个不幸的消息,你失去了一条腿。”然而那个士兵却向军医抗议道:“不,我的腿不是失去的,是我自己把它扔掉的。”

看了这个故事,你有没有感觉到被震动?但是感动和敬佩之余,你有没有深入思考一下,他这样做是不是就是我们所说的阿Q心理?

阿Q是鲁迅笔下的一个艺术典型,他的专利便是优胜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精神胜利法,阿Q的精神胜利法,一是忘却,绝不让烦恼无端地折磨自己;二是自我安慰;三是烦忧转嫁。按照阿Q的思维逻辑,什么不利的事情都可以通过主观思想上的自我转换,化为大吉大利。

鲁迅笔下的阿Q心理是一种贬义词,但现实中,阿Q心理已慢慢转化为中性词,我们的心理健康也与阿Q心理变得息息相关起来。

阿Q心理有利于心理保健,因为阿Q心理可以酿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是最广泛的健身治病的良药,对防治忧郁症更是有效。现在,忧郁症已从一个医学问题转化为一个社会学问题,患抑郁症的人越来越多,多发于“三高”群体,他们高收入、高文化、高职位,对自己期望过高,心理免疫机制临界值(阙值)大大超出正常人的水平,利用阿 Q 心理,可以让自己平复心境,对病情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阿 Q 心理有利于抚平不平衡心理,打破对比局势。对比有积极的,有消极的,但更多是消极的,通过对比发现了自己比别人差,从而嫉妒别人,这是对比的消极作用,这种消极对比会侵蚀一个人的心智。通过阿 Q 心理,即自我安慰法,譬如换个对比的方式,拿自己的现在跟自己的过去比,这就好多了,不会产生严重的嫉妒心理,活着也开心许多,知足常乐嘛!

职场中,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运用阿 Q 的精神胜利法来自我安慰,避开那些令人烦恼的纷争。

有一种人,就像上面的士兵那样,他们就是那么的神奇,在面对一些不可预测的灾难性事情发生时,他们不灰心丧气,选择的是坦然面对。他们释怀,用另一种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他们把“失去”当做“抛弃”,让自己从绝望的深渊中挣脱出来。

其实,“失去”也好,“抛弃”也好,总之现在没有了是事实,“失去”的心理痛苦就是被剥夺了所有权,对占有欲的打击;而“抛弃”是自己意志的反映,把它当做不要的东西处理掉,因为是自己知道的,有所准备的,故而不会因此感到可惜了。

在我们的一生中,将会出现很多东西都是不经意间失去的,职场中同样如此。如果这一切我们都把它当成失去,而不是你抛弃,那么我们每天只会闷闷不乐,没有精神,最后只会一蹶不振。可是只要我们把它们都当做是被你“抛弃”的东西,我们的失望就可以减轻许多,我们的痛苦就会减少。尽管这些事情有些阿Q精神,但不失为一种好的心理疗伤方法。

在现代职场中,大家普遍具有独立性强、对自己和他人要求高、追求成功、承受工作和家庭双重压力等特点,所以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并伴随生理症状,实际上就是他们在追求完美的工作和家庭生活过程中出现的生理、心理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不适应状态。主要原因就是他们苛求完美,对自己要求过分严格,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状态。

要知道,你有烦恼是很正常的,任何一个单位都有20%员工是优秀的,70%员工是称职的,10%员工是需要淘汰的。你身边永远会有几位同事在抱怨、发牢骚、攻击、诋毁你的工作或名誉。永远都会有人在玩弄心机和权术,这些都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你只能调整自己的心态,接受并积极去面对它。

如果不愿意陷入苦恼的办公室政治,如果不愿意费尽心机争名夺利,那么就需要做好准备,你很可能会失去某些利益。如果你有良好的心态,自然可以心理健康。但如果心理不太平衡,那么也许你需要适度的阿 Q 精神,舒缓自己的情绪,原谅自己的失败,给自己一个安慰。当然,不要忘了保持积极的思想和态度,欣赏自己的长处。

从众心理——不是锦上添花的上策

心理学中讲“从众”行为,是说如果一个人易受暗示、性格依赖、自我意识不强等影响,就很容易作出大多数人都会作出的选择,而不会考虑自己的具体情况,这样作出的选择往往并不符合实际情况,造成以后工作中潜在的问题。

早在1895年,以研究大众心理特征著称的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就出版了他的传世之作《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的研究》。他认为现代生活逐渐以群体的聚合为特征,个人融入集体后个性便容易湮灭,群体的思想将占据统治地位。勒庞认为,心理群体是一个由异质成分组成的暂时现象,人们在一起时所产生的想法,与单个人的想法大不相同。而尤为可怕的是群体的行为一旦出现偏差,就可能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

虽然时光已经过去100多年,但我们发现,勒庞的理论有着惊人的预见性。人们总是深为“集体思想”所累,给自己带来很大的从众压力,很难坚持自己的观点。

小雅在北京某家广播电台工作,每个月的收入很难满足她现在的消费需求。当初选择这份工作时,她也考虑到这一点。但是,因为自己是外地人,户口必须关注。大学毕业时,很多同学都以能否找到有北京户口的工作作为奋斗目标,甚至是互相比较的内容。大学几年,她的成绩一直不错,还担任了学生会干部工作。同寝室的几个成绩一直不如自己,各方面条件都不比自己强的好姐妹全找到了留京的工作,如果自己找不到,感觉反而低人一等。因此,她选择了现在的工作。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攀比心理和职场从众心理。户口成为影响她选择职业的第一因素,但实际上,户口能够带来什么,她并没有理性认识。她认为她被城市接纳只有获得户口。实际上,为城市所接纳,首先要告诉这个城市自己有多大能量,对这个城市是有贡献的。转化为职业能力来看,能够为自己带来职业提升的工作,将来可能更容易被城市接纳。

职场中,人们常常犯这样的错误:当看到身边人的工作状态时,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拿来和自己对比,甚至潜意识地去向比自己好的一些人靠拢,却忽视了对自身工作价值和职业发展的审视。这是一种典型的盲目“从众效应”。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从众效应”引起的是带有一定盲目性的行为倾向,更多地表现为个人选择的被动性。很多人,看到大家都那样做,就很快进行自我否定。看到别人跳槽发展得很好,就不顾自己的专业特长而盲目放弃稳定的工作,去进行毫无基础也不是自己特长的业务开发,这就是一种盲从。从一定程度上来看,盲从是职场人作出正确职业判断的极大障碍。只有摆脱从众效应的束缚,才能冷静、理性地作出决策。

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有一次去欧洲参加大赛,在进行前三名的决赛时,评委交给他一张乐谱。在演奏中,小泽征尔突然发现乐曲中出现了不和谐的地方,以为是演奏家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结果仍觉得不自然。这时,在场的权威人士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而是他的错觉。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界的权威,他开始也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动摇。但是,他考虑再三后,还是坚信自己的判断没错,于是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喊声一落,评委们立即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试探指挥家们在发现错误而权威人士又不承认的情况下是否能坚信自己的判断。

小泽征尔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在工作中盲目从众,我们可能会因此而失去很多正确判断的机会,甚至丧失追求和自我。能否减少盲从行为,运用自己的常识和经验进行理性的判断,并坚持自己的判断,是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

这就要求职场人在工作中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凡事要有主见,切忌人云亦云随大流。尤其是在面对职业选择方面,一定要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爱好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就业之路,避免出现小雅那样的职业尴尬。二是要学会正确“从众”。并非所有的从众心理都会起负面作用的,所谓有选择地从众应该是“从善如流”、“见贤思齐”,比如当你身边大多数人都在努力工作的时候,你就应该“从众”;当身边有人去做一件非常有社会意义的事情时,你也可以“从众”。这就是说,在“从众”之前,必须先擦亮你的眼睛,才能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

你应该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切忌盲目从众,在做一件事情之前要紧密结合自身各方面的条件,以及职业兴趣和专长好好考虑。如果总是从众,就难以从众人中脱颖而出。

酸葡萄心理——好人缘的最大“绊脚石”

《伊索寓言》中,狐狸饥饿,看到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葡萄,想摘又摘不到,临走时自言自语地说:“葡萄是酸的。”

这则寓言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而心理学中也就有了“酸葡萄心理”这个术语,用来解释合理化的自我安慰,它是人类心理防卫功能的一种。

生活中,我们不乏那只狐狸的境遇与心态,当受到挫折时,就找理由丑化得不到的东西。比如某学生没有考上自己梦寐以求的名牌大学,而考取了一所一般大学,就在心里说,没考上名牌大学也好,那里竞争激烈,说不定学习要拼命才能跟上趟,而在一般大学学习,说不定我轻轻松松地读书就可名列前茅。又如一名普通干部在竞争部门经理一职中落选了,心里有失落感,闷闷不乐,后来忽然一想:职务越高,职责越重,当个平民百姓可以逍遥自在,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钻研业务。这样一来,他的情绪很快恢复常态,不再烦恼。

“酸葡萄心理”是因为自己真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产生挫折感时,为了解除内心不安,编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以消除紧张,减轻压力,使自己从不满、不安等消极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百年人生,逆境十之八九。”心理防卫功能的确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然而沉溺其间对心理生活却有显著的副作用。比如在工作中,你仅仅用这种心理防卫功能来保护自己也就罢了,如果像狐狸一样说出来,那么酸葡萄心理就会成为好人缘的绊脚石。

曾经有个人有一次在闲聊的时候,非常坦诚地向她朋友说起自己公司里的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后起之秀”:

“坦白一点说,我很嫉妒她,甚至心里也有过比较阴暗的想法。不过我相信如果你看到一个比你年纪小、经验少的人,却处处比你做得好,做得精彩,处处高过自己的话,你也会为自己感到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积累下来,就成了愤怒和怨恨,让我不能安心于自己的工作。我慢慢地对自己产生了同情心理,老是感觉自己很悲惨,而看到大家跟她都相处得那么好,我又开始莫名其妙地恨起公司所有的同事来。我渐渐就变了,开始用一种尖酸刻薄的态度对大家,总是冷言冷语,无事生非。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公司所有人都开始讨厌我。那一段时间我真是郁闷得要死,差点辞了职。这种状况使我压抑得要发疯。

“那段时间的痛苦,工作的压力再加上嫉妒的煎熬,让我整个人都憔悴了。后来,我试着摆正自己的心态,我试着去称赞她,试着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周围的一切,到最后我真的是发自内心地觉得她确实优秀了。而我自己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称赞,在同她接触的过程中,我努力发现自己跟她的差距所在,慢慢地,我们相互欣赏,后来还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同上面这位女士一样,职场中的酸葡萄心理几乎都是在嫉妒心理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嫉妒本身就是一种不好的情绪。但话又说回来,其实每个“负面”情绪都是给人一份推动力,推动当事人去做出行动。这种推动力或者是指出了一个方向,也可能是给予了一份力量,有的几乎是两者兼备。

问题往往不在情绪本身,而在于你是如何去拓展你情绪上的选择空间,也就是情绪运用的能力。如果你感到你在情绪上没有选择的余地,那么,“负面”情绪似乎往往要占上风,它将主宰并控制你的思想及行为。当你有了情绪上的运用能力时,你就能对这些情绪产生新的想法并赋予它们新的价值。

态度就像磁铁,不论我们的思想是正面抑或是负面的,我们都受到它的牵引。而思想就像轮子一般,使我们朝一个特定的方向前进。虽然我们无法选择发生的事情,但我们可以选择我们的情绪状态;虽然我们无法调整环境来完全适应自己的生活,但可以调整情绪来适应一切的环境;毕竟,你的生活并非全数由所发生的事所决定,而是由你自己面对生命的态度和你的心灵看待事情的态度来决定。

工作中,难免有心理不平衡甚至眼红的时候,但这时候不要让情绪控制理智。要学会喝彩,他人有了成绩,要真心为他高兴,为他叫好,体现出自己的胸襟气度。人各有长,谁都有自己的优点,千万不能眼红嫉妒,挖苦讽刺,甚至恶意诽谤,无中生有。否则,失去的将不仅仅是好人缘。

拉帮心理——依赖与埋怨就此落根

有人说,职场就如每天乘坐公交车,只有挤上了车才有可能找到舒服的位子,每天身在职场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能不能抓住机会让上司注意到你、让同事认可你,有时也是靠那一点坚持、一点痛苦,甚至一点厚脸皮。于是,在大家刚得知新主管即将上任的时候,办公室里就已经闹翻了天。那些老资格们开始到处拉拢关系,每天一包巧克力分给同事,每天一起找人吃饭,每次都故意赞美几句,尽管假惺惺,但是对很多人来说却很受用。大部分人都在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联盟,对于完全陌生的“空降”主管,大家都在准备自己的备战策略……

在办公室里拉帮结派不是新鲜事,两个“山头”意见不合闹纠纷,也是“办公室政治”的常见现象。因此你很容易把另一团体成员看做自己的绊脚石。职业心理学家说,公司里小团体最初形成时,很少用利益划分敌友,这种特征在女性中尤其多见,女人会因兴趣相投、爱好一致产生共鸣走到一起,并认同小团体的立场,从而对另一团体产生敌意。

如果你也参与了这样的小团体,就要知道,商场如战场,没有永远的伙伴,只有永远的利益,你热血沸腾的哥儿们义气可能成为日后的把柄。参与小团体并与另一小团体为敌,本身就是办公室大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知道另一个团体的假想敌会不会成为日后帮你跳槽的贵人?原惠普公司CEO卡莉·费奥瑞娜说:“聪明的职场女性不屑于拉帮结派。”

所以,建议你在团体中保持中立,尽量少发表过激言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这样另一个团体成员很快会发现,你并非真心与他们为敌,只不过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由于你并未明确“倒戈”,本集团成员也不会与你反目成仇。在这场团体战中,能笑到最后的,往往是态度中立的人。

小江刚刚踏进一家报社的门,就敏锐地觉察到人事上的刀光剑影,各个部门内都分别以地域、学校等渊源划为几个派别,工作中处处磕磕绊绊,甲说东,乙偏要说西,并不是为了原则,而是为了“立场”,即纯粹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老总为了维持运转,只好玩平衡。该君只求将本职工作做好,拒绝加入任何一方,成为双方都不欢迎的人。他给老总谈了一次,老总虽然也感到头疼,但由于体制的原因无能为力。报社也在这样无聊的内耗中一天天衰败下去,他觉得不顺心,没办法,只好离开了这家报社。后来,他加盟了一家私企后发现,这里面几乎就没有那种现象,老板根本就不会迁就任何搞帮派主义的现象。任何事情都是对事不对人,公司业务发展得蒸蒸日上,如火如荼。

要知道,拉帮心理兴风作浪,只会使人际关系复杂化,降低工作效率,很容易拿原则做交易,以小利益牺牲大利益,甚至发展到“山头”主义、独立“王国”。作为公司老板,对这种情形极其反感和警惕,对于任何拉帮结派的苗头和企图,老板都会毫不手软地打压和扼杀。

我们可以表达不同的意见,但没有必要联合起来特别针对任何一个人。一旦具有拉帮心理,形成一个个小圈子,那么当圈子形成时,所能做得最多就是维护圈子里的利益。而这种维护,往往又以牺牲圈子外的利益为前提。任何美好的愿望或者善良的出发点,都会因为圈子的形成而慢慢变质。但是很多人,特别是那些对自己能力不自信的人,不管到哪里,老是喜欢拉关系,找后台,抱大腿,拉帮结派。也许他短时间内可以如愿以偿,但这样的关系不可能长久。

办公室中,在复杂的帮派争斗面前,还是糊涂一些的好。如果你有能力让帮派之争的双方消除分歧,那是再好不过的了,否则,就要学习一下明哲保身的艺术。切记:千万不要过早表明立场,如果能保持中立最好。当然,在原则问题上不能含糊,对于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也不要退缩,要用自己的行动捍卫自身的权益。总之,调动你的全部能量,尽可能地在帮派争斗中做个旁观者。因为,有时难得糊涂就是最好的为人处世。注意以下几条原则,可以帮你避免陷入小团体的泥淖之中。

避免闲聊。工作中的闲聊,不但会影响自己的工作进度,还会影响身边同事的情绪。此外,最好请朋友不要往办公室打电话。

保持中立。同事之间说是非,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不必声明你的立场和见解,盲目发表意见,说不定会站错立场。

不过问他人隐私。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希望别人知道的隐私,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有不该知道的私事,何况同事之间呢?所以不要轻易打听别人的生活状况,除非对方主动说起。

积极参加活动。公司组织的活动要积极参加,这些活动能增加同事之间的相互了解,不要让自己显得不合群。

渴望被尊重的心理——最基本的相互心理需要

心理学家马斯洛一生中最著名的论述是需要层次论。在他看来,人的需求体系分为两类:即基本需要和心理需要。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再向上依次是安全、爱与归属、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都属于高层次的心理需要。

我们为吃穿住行操心,只是因为这些基本的生理需要决定着我们生命的延续。但是生活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这些低级的需要,我们还需要被尊重、被认同,希望人格与自身价值被承认。这就是马斯洛理论的精髓。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每个人都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

既然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那么推己及人,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就必须先尊重别人。尤其是作为职场中人,一天中除了家人,相处时间长的就数同事了。同事之间互相尊重,创造融洽的工作气氛,自然有利于工作。反之,彼此之间就容易形成隔阂,不但得不到对方的支持和帮助,还会降低团队的战斗力。所以,不尊重同事的员工,在公司里往往是“孤家寡人”,没有人愿意跟他交往,而一个失去人脉基础的人,上司是不会让他担当重任的。

俗话说得好,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意思是说,只要你主动去尊重别人,就会获得别人的尊重。在职场中,自高自大、谁也不放在眼里的员工,毕竟是极少数。这类人,说到底是太自恋了,太把自己当回事了。殊不知,职场中竞争激烈,能跟你站在一起的,都不会比你差多少,即使你确实出类拔萃,但终究会有不及他人之处。

有的员工,不能说他不尊重人,他只是在选择对象的时候,戴着“有色眼镜”,正所谓“势利眼”。那些对他的加薪和晋升起决定作用的人,比如说他的上司、公司董事,他无比地尊重;对待身边的同事,他先是分出三六九等来,比他优秀的,他会尊重,因为这些人有可能晋升成为他的上司,况且,他还想跟这些人学招;跟他同一水平的,他则爱理不理;比他差的,也就是他眼里所谓的小人物,他就不屑一顾了。

其实,越是公司里的小人物,越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你不尊重他,他不但不尊重你,还会传播你的坏话。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你仅仅是不尊重一个你认为无足轻重的同事,结果变成对所有的人都不尊重,你的声誉自然会受到贬损。

有的员工并没有戴“有色眼镜”看待同事,只是觉得同事与自己处于相同的地位,没有必要把尊重表现出来,只要不歧视同事,或者不恶意对待同事就足够了。刻意去尊重同事,反而有一种难为情的感觉。其实,尊重同事是一种工作态度,是职场必备的素质。所以,尊重同事不仅要想在心里,还要落实到行动上。具体该怎么做呢?

同事见面主动问候。在同一个单位里共事,彼此熟悉了,见面也免不了互相问候。试想一下,别人主动问候你时,你是一种什么感觉?当然是一种受尊重的感觉,心里也很高兴。所以,同事见面时要主动问候对方,而不是等着对方向你问候了才作出回应。

热情地对待同事。你以一副冷漠的神情对待同事,即使你没有不尊重对方的意思,却会使对方容易联想到你瞧不起他,特别是在同事有困难请求你帮助时,你板着一副冷漠的面孔,显出一副事不关己、不感兴趣的样子,一定会伤了对方的心。反之,你热情对待同事,对方就会产生一种受尊重的感觉。即使你对同事的请求无能为力,同事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

对同事宽容。你的同事不小心做了对不起你的事,他向你赔礼道歉,你就应该原谅对方。即使同事给你造成了伤害,你也要宽容对方。这样,同事就会觉得你尊重他,并从心里感激你。

关心同事。无论你的同事取得了成绩,还是遭遇了失败,你都应该及时表示关心。这样会让他觉得他在你心中有一定的地位。所以,你要向取得成绩的同事表示真诚的祝贺,向遭遇失败的同事表示安慰和鼓励,而不是无动于衷,坐视不管。尤其不要对遭遇失败的同事进行冷嘲热讽,贬低对方的工作能力。否则,只能使你化友为敌,并让众人对你敬而远之。

争功心理——桂冠并不总是你的

期望得到赞许和尊重,期望自己成为最闪亮的恒星,这种心理已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的本性中,它就像一种充满野性的激励,没有这种精神刺激,人类进步就完全不可能。但也正因为这是一种非理智的激情,一旦膨胀起来,表现为强烈的争功心理,就会对自己估计过高,甚至将别人或集体的成果占为己有。生怕别人忘记自己的能力,便到处大肆宣扬自己做过的几件较成功的事情和取得的较大成就,成为个人和团体生存的阻力。

也许有时候,你认为有些功劳必须要去争取,如果将它拱手让人,以后可能就没有机会再得到它了,可是你要知道,当你与别人争功时,你也就成了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到那时候,结果可能就不是你想的那样了。

莫杨应聘到某家公司做企划。他虽初来乍到,但因策划经验丰富,很受总经理赏识,所以薪水定得较高,这让策划部主管老许心有不甘。工作中,老许总是有意刁难莫杨,并将本该自己做的工作丢给他:“莫杨,这个策划案你先做一下。”因此,莫杨案头的工作总是部门里最多的。对莫杨做好的策划案,老许稍作修改后便交到总经理那里,并单署自己的名字。

由莫杨代做的好几个策划,都受到了总经理的好评。看着老许得意的样子,不少以前妒忌莫杨薪水过高的同事,也开始为他打抱不平了:“你也太老实了,他明摆着是在抢你的功!”莫杨只是笑笑:“也许他是在考验我呢?这也是一种锻炼嘛。”几个月下来,莫杨的低调作风反为他赢得了好人缘。

不久,老许正在斟酌莫杨的策划案,总经理到策划部视察工作,老许便说:“他做的策划有些地方不行,我帮他看看。”总经理翻看了一下,说:“我觉得很不错,要不你交一份更好的给我?”说完一脸严肃地走开了。

随后,莫杨就取代老许升任了策划部主管,总经理告诉他:“你们的策划风格我很了解。我早就看出老许的不少策划案是你原创的,但你低调处事的态度,我很欣赏。”

事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事事强出头,只会让自己活得更累。所以,在你获得成功之前,最好停止与别人争功,否则你会取得相反的结果。不要和别人争功,如果你足够明智,何不以巧妙的手段,将功劳让给别人!如果你真的有能力去完成一件事,那么,你的机会还很多。如果你能克服自己不肯让功的情绪,将功劳让给别人,将于你无害而有利。你只要抓紧下次的机会再次立功即可。

在竞争激烈的工作环境中,有人喜欢把别人的功劳占为己有。这种投机取巧、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基本上没什么市场。

同一家公司的两个同事,平时关系还不错,一次在餐厅共进午餐时,聊天中其中一位说出了一个自己正在思考中的创意,因为还不敢确认这个创意的可行性,便没有向领导贸然汇报。听他说完这个想法后,另一位悄悄背着他抢先跟领导汇报了这个创意,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赏识。委屈的他便向周围的同事诉说了这件事,结果,那位投机取巧抢人功劳的人在同事的心目中成为一个可怕的人,不再跟她有工作上的合作,都怕被她涮了。

人们为什么要争功?因为功与利相连,因为想要得到奖赏。过去加工资因财力不济,只给40%的人加,哪些人够格呢?大家评议。谁也不愿轻易放过这个机会,于是争得不可开交,为自己评功摆好丝毫不含蓄。其实争上的人未必比落选的人好到哪里去,甚至还差些,因为那时还有“空头政治”的因素起作用。评职称也是这样,单位里出了一项成果,获了一项大奖,凡能勉强扯得上的而又有地位优势的人都可以“分一杯羹”,甚至跻身“主创”之列。出力的时候不见踪影,论功的时候“光彩照人”,但平时教导起别人来,无不是“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的楷模。这样的人,没有人喜欢,怎能长久得势?

邀功不如立功。职场上的人应立足于做自己的事,否则是不利的,尤其不利于本人长远的职业生涯的发展。不要去争功。一件事情你没有出力,就千万不要去忙着插上一脚。如果成功了,相信你也不会心安的,要是遇到个针锋相对的主儿,这年头你可找不到地缝钻。要知道,不夸功,自然功不可没;不居功自傲,才能功德圆满。

渴望“鹤立鸡群”的心理——小心“鹤离鸡群”

“鹤立鸡群”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渴望出类拔萃的心理兴许人人都有,但如果不顾忌周围人的感受,希望能够超出众人之上,这样的结果可能不太妙。

一位农民逮了一只鹤,无处饲养,便把它关在鸡棚里。鹤在鸡群里,显得那么挺拔、高贵。然而,不到一天工夫,鹤就有点蔫了。几天以后,它竟死在了鸡棚里。原来,鸡饲料鹤吃不下;饮水槽里的水它喝不下;满眼都是异类,满鼻子都是异味;想飞飞不起来,想逃逃不了。农民关心的只是他的鸡,哪管鹤的死活。于是鹤死了。

再优秀的人才,如果不能适应身处的环境,也会短命而死。鹤屹立于鸡群,难免遭到鸡的嫉妒和排挤,它自身也不能融入这个圈子之中,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并不好受。

简是个精明能干的女子,年纪轻轻便受到老板的重用,每次开会,老板都会问问简,对这个问题怎么看?简的风头如此之劲,公司里资格比她老、职级比她高的员工多多少少有些看不下去。

简观念前卫,虽然结婚几年了,但打定主意不要孩子。这本来只是件私事,但却有好事者到老板那里吹风,说简官欲太强,为了往上爬,连孩子都不生了。这个说法一时间传遍了整个公司,简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当官狂”。此后,简发觉,同事看她的眼神都怪怪的,和她说话也尽量“短平快”,一道无形的屏障隔在了她和同事之间。简很委屈,她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那么功利呀,为什么大家看她都那么不屑?

在职场中锋芒太露,又不注意平衡周围人的心态,有这样的结果并不奇怪。简并非是目中无人,只是做人做事一味高调,不善于适时隐藏自己的锋芒。只要简能真诚地对待同事,日子久了,他们自然会明白,这就是她的真性情。但渴望鹤立鸡群的你们,要小心不要让自己陷入被孤立的境地。

事实上,每个感到被孤立的人都可以想一想,为什么被孤立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呢?除了遇上一些天生善妒的小人,大部分时候,自身的一些缺点都是导致被孤立的主要因素。在单位里,飞扬跋扈的人、搬弄是非的人、打小报告的人、爱出风头的人,往往都是被孤立的对象。假如你被孤立了,赶快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这类人?

也或者,你要求自己是英雄,也严格要求别人达到你的水准。结果,别人被你拖得精疲力竭,纷纷跳船求生离职率节节高升,留下来的人则更累。

做有个性的自己可以,但是面对职场,不是你一个人在作战,需要整个团队的联合,不能融入到圈子中去,被孤立的结果就是让你的一切一筹莫展。所以给同事好脸色,关心一下领导并不是要改变你自己的个性,而是给自己事业发展的机会。

职场是一个团队,团队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合作,今天我顶你一下,明日你拉我一把,来日相互推顶拉。一个人的能力再强,脱离了集体,缺乏了与团队的合作,也不可能成就事业。因此,进入职场中就要树立团队意识,加强与人合作沟通的能力,同事的认可是事业成功的基础。不要因为任何原因引起公愤,遭到集体的孤立。无论你是领导者,还是普通员工,每个职业人都要避免自己遭遇“公愤型的反感”,这种孤立是灾难性的。

也许不甘沉沦的你不止一次地羡慕尽显辉煌的高处。的确,高处让人怦然心动,使人激情潮湃。人生的理想就是能在巅峰闪光,希望自己出类拔萃鹤立鸡群。可是不择手段地走到高处,则高处自有其烦恼。该怎么做呢?谦卑可以帮助你最后达到出类拔萃的目的。

为什么要讲谦卑呢?精神分析学家阿德勒认为,人不管在什么状态下,内心深处都是自卑的。人对成功的追求其实就是希望通过成功来不断消除内心的自卑感。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因为不断地失败而变得极度自卑,最后患上“自卑情结”;也有人走向另一极,通过对成功不择手段地追求而变得极度自信,但这种被称为“优越情结”的状态其实只是对内心自卑的掩饰。极度自卑自然不妥,但适度的自卑却能够给人带来行动的勇气和动力。

所谓谦卑地出类拔萃,讲的是在对目标的追求中要竭尽所能地达到出类拔萃的地步,但同时在自我心态、人际关系、社会兴趣这些人性的领域应该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那些在人性上冷漠傲慢的成功者很容易遭受人们的冷眼及突然的失败,而那些在人性上表现出谦卑和爱心的成功者则得到人们加倍的尊敬和爱戴,并因此获得持续不断的成功。

冷漠心理——并非事不关己

心理学上,冷漠是指对他人冷淡漠然的消极心态。冷漠主要表现为对人怀有戒心甚至敌对情绪,既不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又对他人的不幸冷眼旁观、无动于衷、毫无同情心。冷漠通常因受人欺骗、暗算等心灵创伤或因种种原因受人漠视、轻视甚至歧视所致。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其在人际交往中戴上“灰色眼镜”看待人生,逐渐失去了应有的热情和同情心。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新人抱怨,说职场中人个个冷漠无情,你有难,他袖手旁观已算好的;更有甚者,落井下石。除此之外,新人的热情还常常遭遇不冷不热的闭门羹——为什么呢?已修炼至骨灰级的职场白领则说,首先,人在职场身不由己,利益之下,凭什么要求人人都与你方便,携手并进?再者,冰冷无情有时并非不好,在某种状态下,它也是专业敬业的代名词。于是,就出现了现在这种状态。

小雪的工作原则是“扫好自家房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她顶顶看不上那种自来熟式的热络。做事要有分寸,相处要有距离,不是你分内的事别跟着瞎掺和。再说,从概率学的角度讲,做的事情越多,出错率就越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小雪每天只是忙活着她那文秘的一亩三分地。对于岗位工作指导书列明的职责,小雪中规中矩,该做的工作从无丝毫懈怠,很得上司赏识。至于其他事情,纵是举手之劳,她也绝不插手。“拿一分钱出一分力,我若做了,还要别人干什么呢?工作如美人,减一分太短,多一分太长矣。”若逢同事不在,有人前来办事,不论公司内外,小雪一视同仁,一概“踢皮球”。有一次,同事的一位客户来访,恰巧同事不在,小雪又冷冷地打发了人家,结果那位其貌不扬的客户竟然是家公司的大老板。他找到了总经理,无论老总怎样赔罪,他坚决终止了与公司的合作。理由是:公司的管理太差,员工没有起码的服务意识。一笔大买卖就这么飞了。老板念在小雪平日表现不错,留用察看,扣发3个月奖金。

将心比心,如果你出去办事,遇到小雪这样不理不睬的主儿,会有何感受呢?心情不快不说,恐怕这辈子都不想踏入这家公司的大门。你总是冷漠地对待别人,如果别人也这样对你,你心里会作何感受?

事实上,职场上的这种冷漠心理很容易理解。冷漠的人,也许曾经也经历过被冷漠的阶段。动荡的职场风向标,把职场白领们分割成客气而冷漠的个体。职场是另一种不讲义气的江湖,大家都觉得并不是付出帮助就会得到感恩,大家都害怕自己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提供自己的肩膀,碰到深藏不露的人,却会踩着攀上去。

于是,大家就成为这样一群人,只要跟自己无关的事情,总是懒得听懒得问,认为职场少说话多做事才是制胜之道。那么,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职场中冷漠的原因和类型。

利益——用你有的,换你没有的,这世界很公平;你不过出卖劳动力来换取你所需要的,别人也一样;没有人有义务非要为你附加笑容和友谊。心态平和,才能愉快。更何况,和一个陌生的人产生利益矛盾,解决起来总比朋友要让你觉得便利;但是,我们还是希望能够拥有愉快的工作环境,这是人的本能,那就要自己先做出典范哦。不要把对别人的好,也看做一种投资,以期获得某种利益。

身份——虽说人人平等,然而,实际生活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能力强、地位高者,自然备受尊崇;小人物被漠视也属正常,世态炎凉嘛。

个性——此之甘醴,彼之砒霜。你喜欢热闹,别人或者喜欢冷清,不可强求,只要礼貌相待即可。道不同,不想为谋,所以,冷漠也属正常。忌讳的是强人所难,把自己的相处方式强加于别人。

专业化——对于有些岗位来说,冷静冷漠才会显得专业。如果监管部门同客服人员一样总是和大家打成一片,和每个同事都热情非凡,你还会信任他的公平公正吗?所以,必要的察言观色是需要的;否则过度热情一定会遭遇“滑铁卢”。

自我保护——一般来说,有些人总是容易把私交和工作关系混为一谈;而职场高手则会分得很清楚,多年的职场风雨,让他们懂得,有时候,冷漠,才是一种最好的保护。

若非必要,我们都不该冷漠,不要亲手把自己身处的环境打造成冰窟。事实上,冷漠的人,大都不一定有一颗冷漠的心。冷漠的态度,其实很多时候是一种内心担忧驱使而形成。冷漠的氛围并不是人所决定的,是整个环境造成的。所以,如果你现在待人冷漠,要相信那不是你的本性,或许你只是想保护自己。但是态度冷漠,事不关心,往往会导致与别人沟通的机会大大降低,从而限制了职场人际交往的范围。

老好人心理——距离才能产生美

小徐离职之后,打电话回原来的公司向老同事问好,不料同事的一句客套话就把他的好心情搅没了,同事在电话那头诉苦:“天气好热呀,你走了,都没人给我们买可乐了。”

他现在想想真后悔,要是当初刚进公司时,不依着那帮懒人,后来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麻烦,落了个不得不离职的下场。事情是这样的:刚进公司,他总是小心谨慎,每逢休假日值班,只要谁开口,他都答应,为此不知浪费了多少个休假日,久而久之都变成值班专业户了;平时上班,他总是早早就到了,收拾台面,打扫办公室,只要谁说一句“没吃早餐好饿呀,有没有什么东西填肚子?”他就赶紧拿出自己买的牛奶麦片,送到他们手上;炎炎夏日,他还经常买些冰镇可乐带给大家喝。他成了大家公认的“大好人”。

但随着工作的渐渐增多,他没有再像以前一样,帮他们跑腿,抱怨也就接二连三,有的还当着他的面开涮:“摆什么架子嘛,来来来,帮我把这份材料送到各个部门去。”“嘿,去仓库帮忙领一包打印纸过来,我们等着用呢!”碍于情面,他还是做了。

对同事的不合理要求,还能以一句“那不是我分内事”推托,但如果是顶头上司要他帮忙办私事,那就更难处理了。有次他的主管差他去车站帮他接一个亲戚,结果刚出公司大门就被出差回来的经理撞了个正着,经理问他去哪儿,为了不得罪主管,他就说出去招工。后来经理不知从哪里知道了事情真相,把他叫去训了一顿,说他身为人事部职员,都不能做到诚信二字,又怎能管理他人呢!给经理留下个此等印象,还在公司待下去只会自讨没趣,于是他只好递交了辞职申请,他又背着“好人”二字摔了一跤。

或许,职场中的许多人也有类似苦衷:不分场合示人微笑,人家觉得你没个性;对同事有求必应,必然有某次因为能力或其他原因你“应”不了,人家便觉得你不够意思,从而疏远你;你心无城府地多次借钱给同事,他很快心安理得习以为常,你倒是被逼入两难的境地——讨,怕伤感情,不讨,白遭损失;办公室里只有你不时地操练扫把和拖把,久而久之,大家把你当成兼职的清洁工,坦然享受你带来的整洁干净,心里却丝毫不记你的好。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大家呼来唤去的“杂工”。所以,想做职场好人的话,还是要谨慎为之。

小张是一名已经工作了两年的职场人士,他这样讲述他的经历:

“刚去单位的时候,我干劲很大。但是因为自己是初次接触这样的工作,还不能完全熟悉,所以要经常向一些同事请教,而他们也总是很热情地帮助我。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更快地融入到新的环境中去,只要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我都是很主动地去为他们做。但我没有想到的是,时间久了,同事们都把‘差遣’我当成理所当然的事。复印啊,发传真啊,接电话啊,乱七八糟的杂事都堆到我头上了,而且始终没有人注意到我的心情以及我工作量的增加。这些小事都还罢了,年轻人嘛,辛苦一点其实也无所谓。最让我受不了的是有同事看我好说话,而且又是新来的,就存心陷害我。这些都让我清楚地意识到,无论在哪里,对别人的‘求’一定不要都‘必应’。即使是答应别人,也一定要先看清情况,坚决避免替人背黑锅。如果你有一位即将出差的同事,把自己还没有完成的工作移交给你负责的话,千万不要因为他是领导,或者跟你交情好就问都没有问答应下来,万一发现了有什么错漏和问题,你到时候说都说不清,只能哑巴吃黄连,百口也莫能辩。”

每天和你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人是谁?不是你的亲人,也不是你的朋友,是你的同事。他和你在办公室面对面、肩并肩,同劳动、同吃喝、同娱乐。但当我们有了“私人空间”的概念之后,我们同样不能忽视合理的社交空间和公共空间,办公室里的距离如何把握,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当然,和同事搞好关系是应该的,但这要看你和同事之间的“好关系”是靠什么来维持的,他们对你的“好感”是如何形成的。如果只是因为你是一个很好“使唤”的同事,能够为他们减轻很多负担,甚至成了他们犯错时的“牺牲品”,显然,这样的“好关系”不值得庆幸。尤其作为初涉职场的新人,要记住,同事不等于朋友,不能公私不分。学会分清人,权衡事情的轻重利弊。和同事保持适当的距离,会使你看起来更美。

调整心态与讨厌的人共事

同事之间最容易形成利益关系,如果对一些小事不能正确对待,就容易形成沟壑。再加上性格等原因,所以你难免会有一些讨厌的同事。但是,职场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起有落,有时你想避开你所讨厌的人却怎么也避不开,你甚至还要主动找上门,找讨厌的人帮忙处理事情。同样,你讨厌的同事也会因为公事来直接找你。你们还是要因为公事相互合作的。

对很多人来说,在与自己讨厌的人合作过程中,心里难免会有些小疙瘩,可能会处处针对对方,出现意见分歧的概率相对于和自己合得来的人要高,往往会让关系进一步恶化。那么,如何才能化解职场中的讨厌情绪,以最佳状态进行工作呢?

解决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还是自我检讨,尽量客观地看待问题。在看到别人身上的缺点时,同时也要检查自身是否存在问题,不要一味地将错误怪罪于别人;适当的也可作自我反省,从自己身上下手,找出问题的出处,加以纠正,避免今后犯同样的错误;尝试着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立场看待问题,试着问自己如果是我是否也会这样做,尽量发现对方的优点;或是可以找共同的话题,逐渐拉近彼此的距离,而后加强沟通,进而慢慢消除讨厌的情绪,从而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

其实,但凡经常为人际关系所困扰的人,无非两个原因:一是性格内向,为人不够开朗乐观,自我保护意识强,自尊心膨胀,危机感过重,待人遇事总不往好处想,时刻处于防范状态,自己的强项不爱与人分享,自己的弱项往往会通过时间和事件逐渐形成心理障碍。二是心胸不够宽广,为人过于直率。心里、脸上容不下的人和事太多,久而久之讨厌的人越来越多,直至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

解决的方法有两个:一是调整心态,从自身的角度找原因,俗话说“大人额前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一个人有多大的胸怀就会有多大的成就,这话一点也不假,如果你能把天下人都当成自己的亲人和朋友,那么你肯定是朋友遍天下,怎会有讨厌的同事困扰你?二是懂得逆向思维,针对不同的情况调整不同的思维方式。即便是一个很不受你乃至大家欢迎的人身上也有很多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如果我们用一双欣赏的眼睛去看任何人,那么你的身边便都是一些可爱的人,你的工作和生活中也就充满了阳光和朝霞。

记住一点:你的眼睛就是一面镜子,你看的东西越为你所不容,这恰恰反映的就是你自己的心态啊。有谁会希望自己的天空乌云密布呢?所以,如果不想与讨厌的同事共事,最好的办法就是日常交往中,我们多加注意,建立融洽的同事关系:

以大局为重,多补台少拆台。对于同事的缺点如果平日里不当面指出,一与外单位人员接触时,就很容易对同事品头论足、挑毛病,甚至恶意攻击,影响同事的外在形象,长久下去,对自身形象也不利。同事之间由于工作关系而走在一起,就要有集体意识,以大局为重,形成利益共同体。特别是在与外单位人接触时,要形成“团队形象”的观念,多补台少拆台,不要为自身小利而害集体大利,最好“家丑不外扬”。

对待分歧,要求大同存小异。同事之间由于经历、立场等方面的差异,对同一个问题,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引起一些争论,一不小心就容易伤和气。因此,与同事有意见分歧时,一是不要过分争论。客观上,人接受新观点需要一个过程,主观上往往还伴有“好面子”、“好争强夺胜”心理,彼此之间谁也难服谁,此时如果过分争论,就容易激化矛盾而影响团结;二是不要一味“以和为贵”。即使涉及原则问题也不坚持、不争论,而是随波逐流,刻意掩盖矛盾。面对问题,特别是在发生分歧时要努力寻找共同点,争取求大同存小异。实在不能一致时,不妨冷处理,表明“我不能接受你们的观点,我保留我的意见”,让争论淡化,又不失自己的立场。

在发生矛盾时,要宽容忍让,学会道歉。同事之间经常会出现一些磕磕碰碰,如果不及时妥善处理,就会形成大矛盾。俗话讲,冤家宜解不宜结。在与同事发生矛盾时,要主动忍让,从自身找原因,换位为他人多想想,避免矛盾激化。如果已经形成矛盾,自己又的确不对,要放下面子,学会道歉,以诚心感人。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有一方主动打破僵局,就会发现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隔阂。

最后记住,不要轻易去讨厌一个人。哪怕你看不惯别人的所作所为,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人家也有人家的自由,不要让自己太狭隘,那样容易让自己让别人都不快乐。以一颗宽容之心待人,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讨厌的人。

同类推荐
  • 奏响快乐的音符(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

    奏响快乐的音符(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

    走进如歌的生命,走过诗意的青春。曾几何时,我们叹息时光的飞逝,叹惋落日的凄美,却任凭美好从身边转瞬即逝。不是青春短暂、岁月苍白,而是我们不曾将它涂上丰富的色彩。何不于喧闹中体会宁静,于繁杂中感受简约,以平静的心情看待得失,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功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人生之大境界。
  • 做人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做人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交际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虽然有的人好像天生就具有交际能力,他们又总是能在事业上找到成功、在经济上找到财富,不过,大多数人并不是天生就具有这种受人欢迎的魅力,他们也需要付出许多的努力来培养这种受人欢迎的品质。《做人高手》从修炼积极的心态、优化外在形象、调整心态增加文化修养、说话要掌握技巧等多个角度来介绍一些做人应该掌握的技巧。
  • 成为企业最需要的人

    成为企业最需要的人

    从日常工作的细节小事和个人素质谈起,围绕着如何成为企业最需要的员工这一核心内容,详细阐述了什么样的员工才是企业最需要的员工,以及怎样才能成为企业最需要的员工。告诉读者如何端正工作态度,如何加强工作的责任心,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超越自我,为个人和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成为企业最需要的人》从崭新的视角对“如何做企业最需要的人”进行了诠释,逻辑缜密、可读性和启发性强。结合大量生动翔实的材料和案例,告诉读者如何才能成为企业最需要的员工,为金融危机下的企业和自己的发展创造更加坚实的前提条件。
  • 社交方与圆

    社交方与圆

    本书介绍社交中的语言艺术、个人魅力、人际关系以及失误,让你对社交有个全新的认识,帮助你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营造和谐关系。
  • 职高气扬:出人头地的35个升迁诀窍

    职高气扬:出人头地的35个升迁诀窍

    本书阐述了35个关于职位升迁的诀窍。包括“信念--我一定坐上那把金椅子”、“谋划--万事俱备待东风”、“关系--有人气就有官运”等6部分内容。
热门推荐
  • 彼岸花自传

    彼岸花自传

    有人说,彼岸花出身的人儿,天生就是灾星。但有人却说,彼岸花出生的人儿,可以给大家带来快乐。但究竟怎么样呢?
  • 她的假面

    她的假面

    作为相府三小姐的时候,她看着自己的国家被灭,失望与绝望充刺脑海,却在被俘入他的国时平静地让人可怕,本以为不过如此,再次相见时却不禁被那一身红衣吸引,她,到底有多少副假面,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她?事情似乎总能让人出乎意料,他期待与她的交锋。
  • 女人芬芳

    女人芬芳

    本书为笔者文集,包括散文、诗歌及社会写真三个部分,其中,社会写真为过去已发稿。散文中,仅有部分为已发稿,其余为新作。散文诗及诗歌均为新作。共计12余万字。
  • 百家姓考略

    百家姓考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吸血鬼的守护时光

    吸血鬼的守护时光

    叶幽雪莫名其妙转学到吸血鬼学院,遇见吸血鬼王子。
  • 随梦而行

    随梦而行

    讨厌一座城有很多理由,或天气,或民风,甚至是刚出火车站的一脚口香糖。而喜欢一座城,往往是因为人。在梦想带领下你能走多远?在梦中你又能坚持多久?
  • 将苑

    将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脚踏山河

    脚踏山河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既然世间容不下我这个人,那么我就将这个世界踏在脚下。既然世人说我是魔王,那么我就追寻魔道给你们看看什么叫做魔王。
  • 鲛人泪:明月千里

    鲛人泪:明月千里

    他是落难的魔族贵族,惊才绝艳,极善谋略。她是人鱼族病歪歪的三公主,锋芒暗敛,天生绝色。她无意中救了被暗算的他,他竟失去记忆,她只好收留他。至此,同一屋檐下,情愫暗生。在她放下了所有的心防,却遭遇惊天背叛,身世之谜逐渐浮出水面。黄泉碧落,永不相见!她断发为誓。隐瞒真相的他,只为保护她。他化作灵宠,悄悄陪在她身边,忍受着蚀心之痛。当一切浮出水面,他们,又该如何?初次写文,请多关照。
  • 巫妖纪元

    巫妖纪元

    巫妖大陆,巫师为尊!正派魔教,势不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