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85200000009

第9章 停止抱怨,在磨难中蜕变

抱怨就像思维的一种慢性毒药。在我们的大脑中毒的同时,我们的人生态度、行动被“抱怨”这种强烈的毒性感染。在抱怨的生活中,我们的意志不断受到消磨,就像可以“溃堤”的蚂蚁一样,精神之堤瞬间被生活的洪水化为乌有。

我们就像陷入了抱怨的泥潭,无法自拔……在庸常生活的抱怨中,找不到灵魂的出路,囿于抱怨的牢房。不知道如何走出抱怨的世界,给自己一个完美的世界。

我们才是拯救自己的上帝。远离抱怨的世界,我们才能在自己生活的原点改变自我,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收获成功的喜悦和幸福的生活。

远离抱怨的世界,正视自己,为自己准确地定位。你会发现,在生活中演绎好自己的角色才是最美好的事情。

人生往往堵塞在抱怨里

在生活中,我们的身边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抱怨:抱怨孩子不懂事,抱怨家人不体谅自己,抱怨付出多、薪水低,抱怨上级不公平,抱怨公司制度不合理,抱怨人生不如意……有的抱怨是我们说给别人听的,有的抱怨是别人说给我们听的。

什么是抱怨?抱怨是导致情绪失控、工作消极的“催化剂”,是“心灵的杀手”、“成功的敌人”。它蒙蔽思想、消磨志气、损伤信心,危害着人的生活、事业、情感。抱怨除了能够让人知道你在表示不满之外,对解决问题和实现个人目标,没有任何意义。抱怨是人生发展的最大禁忌,只会使自己的发展道路越走越窄,甚至会毁掉自己的前途。如果抱怨一旦演变成了怨恨,那人生将会走向可怕的方向。

佛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佛陀外出云游,路上遇见一位诗人。诗人年轻、有才华、富有、英俊,而且拥有娇妻爱子,但他总觉得自己不幸福,逢人便抱怨上天对自己不公。

佛陀问他:“你不快乐吗?我可以帮你吗?”

诗人回答:“我只缺一样东西,你能给我吗?”

“可以。”佛陀说:“无论你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

“是吗?”诗人盯着佛陀,一字一顿、满脸怀疑地说:“我要幸福!”

佛陀想了想,自言自语道:“我明白了。”

说完,佛陀施展佛法,把诗人原先拥有的一切全部拿走——毁去他的容貌、夺走他的财产、拿走他的才华,还夺走了他的妻子和孩子的生命。做完之后,佛陀立即离去。

一月后,佛陀再次来到诗人身边。此时的诗人,已经饿得半死,躺在地上呻吟。佛陀再施佛法,把一切又还给了诗人,然后悄然离去。

半个月后,佛陀再次去看诗人。这一次,诗人搂着妻儿,不停地向佛陀道谢。因为,他已经体会到了什么是幸福。

生活中,我们不正像那位诗人一样吗?——对自己身边的幸福视而不见,却苦苦寻觅所谓的幸福与快乐。其实生活就是这样,它在无形中就已经给了我们必须的东西,是追逐的目光和抱怨的心理使我们不懂驻足欣赏我们已经拥有的幸福。当一切失去时,才蓦然发现它的珍贵。

《致加西亚的信》是一本风靡世界的好书,书以简单的情节向读者传达了许多令人深思的东西。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为故事中的主人公——年轻的中尉罗文,所表现出来的勤奋、敬业、忠诚、坚韧、服从、诚信等品质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产生敬佩。从书中的叙述来看,罗文在接受任务时没有抱怨,面对谁也不知道加西亚将军在什么地方的情况,他没有问上司怎样才能联系上将军、怎样才能到达,而是不讲条件地努力执行任务,不顾一切把信送达目的地。至于罗文在徒步三周、历尽艰险、走过危机四伏的国家,把信送到加西亚的过程中,是否有过抱怨,书中没有叙述,我们也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抱怨对于罗文完成这个艰难的任务来说,只会削弱他完成任务的信心,却不会有丝毫的帮助。也许罗文有过抱怨,但最终他把抱怨化为了努力,因为只有努力才是确保完成任务的唯一途径。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或许会认为自己怀才不遇,没有得到组织的看重;或许认为没有遇上一个好领导,没有得到提拔和重用;或许组织上提拔重用了他人;或许工作环境不好,等等,这些都将成为产生抱怨的引发点。透过罗文的这个故事,我想,面对人生所碰到的种种境遇,甚至困难和挫折,我们不应该怨声载道、消极萎靡,不负责任地说一些于事无补、于人无益的怨言、怪话,甚至是听风见雨、捕风捉影地猜测、窥测、诽谤,更不能抱怨命运、怨天尤人,以此来掩饰自己的不努力。抱怨除了会阻碍自己前进的步伐外,一无是处。

你在抱怨时,已被他人超越

正如珠穆朗玛峰不会因为登山者抱怨它的陡峭而有丝毫变化,同样,领导不会因为你的抱怨而看重你、信任你,同事也不会因为你的抱怨而尊重你、同情你。抱怨就好比往自己的鞋子里倒水一样,使往后的行程更艰难;就像往自己的怀里放石头,使心情更沉重;就像在前行之路施放烟雾,让自己看不清方向,找不准人生坐标,很多人正是在这样的抱怨中错失机遇,最后离成功的方向越走越远。

事业有成的成功者,都善于捕捉在艰难困苦时展示才能、提高自我的机会,都是熟谙与同事合作、宽容待人的技术与技巧,都懂得尊重领导、服从领导、给领导补台才能得到青睐的道理。而终日抱怨和四处诽谤的人,永远也不会得到领导和他人的看重,永远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成功的感觉。

几乎每个人都向往管理人性化、薪水高、工作轻松的公司。对于每一个员工来说,多次荣登美国最佳雇主榜首的 Google 简直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职业天堂。一流的办公环境,一日三餐都有五星级厨师随时待命,而且完全免费,你可以带宠物上班,零食随用随取,工作累了可以享受免费的按摩和水疗,有 20%的时间可以做自己想干的事情,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装饰自己的办公区域,比如在办公区搭建帐篷或摆上一台跑步机。Google 被形容成一个工作的天堂,员工下班后都不想离开办公室,也舍不得跳槽。据称,每 25 秒就有一份言辞恳切的求职简历发给 Google。

但是,Google 不是慈善机构。我们不妨扪心自问:如果自己去Google 上班,能胜任吗?如果不能改掉抱怨的毛病,努力提升自己的价值,无论你在什么公司,都不会有好的发展。

国庆长假期间,大学同学阿杰来张伟家玩,好久没见面了,彼此都很高兴,免不了一番促膝长谈。

在谈话中,张伟了解到,阿杰竟然“内退”在家。张伟十分吃惊,实在有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要知道,阿杰才 36 岁,重点大学毕业,现在却待在家中,每个月只拿 400 块钱的生活费。事后,张伟从另外几个同学那里知道了原委。

刚开始,厂长很器重阿杰,他上班后不久,就提拔他当了科长,一年半后,又提拔他当了厂长助理。阿杰的能力很强,不过,他有一个缺点,就是讲话不太注意,喜欢发牢骚。这一点厂长早有耳闻,只是觉得人无完人,只要能改正,还是可以重用的。但是,自从做了厂长助理,阿杰不仅没改掉自己的缺点,反而变本加厉,甚至当着厂长的面抱怨不休。于是,厂长开始渐渐冷落他,先是免去了他厂长助理的职务,后来又免去了他科长的职务。于是,阿杰的牢骚话就更多了,不但自己消极怠工,还影响别人做事,厂长考虑他还年轻,就让他“内退”了。

如果阿杰能够吸取教训,以后不发牢骚,应聘其他单位,会比继续留在原单位更有前途。事实也是这样,阿杰“内退”之后,又应聘了几家单位,都被录用了。刚开始,几家单位领导都很重视他,可是,他爱发牢骚的老毛病改不了,结果同样是遭到了冷落,他受不了冷落,一气之下就又不干了。这不,他只好早早地过起了“内退”的生活。

一个人在职场上打拼,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能力外,还要有涵养,不能动不动就发牢骚,要知道,职场不欢迎牢骚者,没有领导喜欢爱发牢骚的“刺头”。

成功不会选择“抱怨”,只会青睐“努力”!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不允许我们在终日的抱怨中浪费光阴,那就让我们学会用平和而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如果有抱怨,也请把抱怨化为努力,不要等到清醒的那一天,才后悔当初自己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抱怨”!

学会接受各种生活中的不公平

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风平浪静,总是会充满大大小小的坎坷,总会有顺境和逆境穿插交织,因为事物发展的规律原本如此。顺境,也许是我们所渴望的,但逆境总会遭遇到,而且它普遍存在。困难面前,逆境之中,有人沉沦,有人振奋,彼此用截然不同的态度走出不同的人生。相同的际遇下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命运?人的一生是充实还是虚无,生命之星是闪耀还是黯淡,关键在于我们对人生的态度。改变态度,接受生活中的各种不公平,将会改变你的一生!

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或许辉煌,或许灰暗,但昨天毕竟已成过去。昨天的成就,昨天的颓废,不应阻挡今天前进的脚步。正如威廉·巴克莱说的:“一个人如果只知道生活在过去,而失去了对未来的希望,那么,他的生命已经开始终结。”而对于明天,我们总会有太多美好的憧憬,但明天毕竟还没有到来。对于我们,首先要做的并不是去观望遥远的将来,而是去做手边的事,去度过愉快充实的今天,因为惟有今天,才是现实。

面对今天,正视现实,难免会遭遇挫折。遇到挫折时,我们往往会抱怨,抱怨老天的不公,感叹命运的多舛。但一味地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使自己陷入到更低谷。因为世界上原本就没有绝对的公平,而且,机遇只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培根说过:“顺境并不是没有许多恐惧和不安,逆境也不是没有许多安慰和希望。”辨证地看待其中的困难和不幸。与其抱怨,沉浸在痛苦中不可自拔,不如打起精神,去充实自己,只有今天振作了,明天才会成功;只有春天播种了,秋天才会有收获。不要因为自己的渺小而自卑。因为平凡者如同岸边的沙粒,夜空中的繁星。但是,平凡不等于平庸。再平凡的人,也要力争走出一个不平凡的人生。

21 岁的艾莉森在十几岁时发生了一场严重的车祸,险些丧命,她在医院昏迷 36 小时后奇迹般苏醒,但四肢全部瘫痪。

尽管已经四肢瘫痪,但她不服输的精神却点燃了希望的火焰。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佛大学,成为哈佛大学首位四肢瘫痪的学生。毕业时,艾莉森还取得了心理学和生物学两个学士学位。

面对这些苦难,艾莉森时常鼓励自己说:“这就是我的生活,我一直感到,不管我所面对的情况如何困难,我都应该坚持下去,自己拯救自己。”

网络中曾经很流行这样一句话:“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的确,时光不可能倒流,人生不可能重新来过。当我们打开历史的画卷,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或许彷徨过,或许迷茫过。但是,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生命蓝图如何描画,人生道路如何行走,最终还是要自己抉择,没有哪个人可以帮持我们一生。困难最终还得靠自己去去解决,逆境得靠自己去克服,障碍得靠自己去冲破。

古希腊塞浦路斯岛上,用真情感化了万物主宰的皮格马利翁终究是一个神话,但随着执著,伴着顽强,美好的愿望终会变为现实,美梦终会成真。遭遇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勇敢坦然地去面对它,尝试着去搬走它,不要被它狂妄的表象所击倒,用乐观的心态来看待问题。很多困难,许多挫折,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可怕,只是我们把它想象得太可怕了。顽强的毅力也可以克服任何障碍。

无论如艰难巨大的工程,你总要“气吞事”而不要被事慑着你。曾经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海明威,从 19 岁受到战争的蛊惑而参战的热血青年,到 45 岁勇猛沉着率军登陆诺曼底,从战争英雄到军事指挥,从战地记者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一生经历许多坎坷。曾经,表面风光无限。但是,在两次战争中身体受到了重创,也厌倦了战争的他,二战后开始正视自己,以写作为自己的职业,写下了《战地钟声》、《老人与海》等名篇,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硬汉子的形象,而他自己也做到了《老人与海》中揭示的寓意“一个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但你不可以打败他。”他不仅用自己的作品展现了挫折面前人们的积极乐观,也用自己的行动做到了这一点。

接受生活中的不公平,就要求人们以不抱怨的心态笑对一切,只有不抱怨的人生才是充满生机的,才能让自己脱离困境,走向更辉煌的未来。

抱怨,失败时最可笑的借口

遇到一件不幸的事,你可以怨天尤人,痛骂社会,甚至自责,但事情却不因这些而改变,这一切只改变了你和日后的生活,负着疤痕的活下去。抱怨无济于事,只能帮人们找到失败的借口,难道战争中一位战死的士兵还有机会抱怨和寻找借口吗?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那些在职场上取得成功的人,就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坚信方法总比困难多,抱怨不如改变。他们总是能安身于困难的环境,乐于迎接工作中的每一次挑战。而那些职场中的失败者,则认为倒霉的事总让自己摊上了,抱怨自己命不好,于是自我放弃。这也是“幸运的人总幸运,倒霉的人总倒霉”的原因所在。

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打工皇帝”唐骏就曾经说:“遇到挫折要从容面对,不抱怨、不放弃,只要继续努力,就一定会成功。”这句话可以给所有处于职场中的人以启示:不要陷入抱怨的世界,把目光投向远方,你会发现老板其实就是你的伙伴,而你也是公司的主人。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有一句名言:“我们都是经济危机的学生。”的确,危机发生时,它不会马上结束,未来也会持续不明朗。在这样的危机面前,每位员工都是学生,学会感恩和包容是非常重要的,不妨把危机当作是一场考试,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习惯,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给自己的职业生涯课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

人生不可能是永远公平的,面对不公平,有人怨天尤人,有人恨意难平。但是,抱怨永远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抱怨时,似乎会让人觉得解气,胸中愤懑得以暂时舒缓,可是,抱怨过后呢?问题依然存在那里。

与其做一个眉头永远展不开的、令人讨厌的怨妇怨夫,烦了别人害了自己,不如转换一种心态,以积极、欣赏、感恩、自省的态度对待工作和他人,把“为什么我总是这么倒霉”之类的问题,换成“我如何才能做得更好”之类的问题。

一个聪明的员工,从不抱怨现状,而是潜心研究如何解决问题,脚踏实地,一步步向上攀登,从而走向成功。

在工作中,我们可能经常觉得这件事不公平、那件事不顺心,当你的这些想法增多的时候,你就会开始抱怨。只要稍加注意,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抱怨:

一位新员工说:“工作太累了,但是工资才这么点。”

一位资深职员说:“我那么拼命地工作,但上司还是不赏识我,我越干越没信心了。”

一位部门主管说:“客户太难缠了,而且其他部门的人一点都不配合我,我的工作没法开展”

……

看起来,好像每个人的抱怨都有道理,可是,这样有意义吗,在面对不利的环境或者困境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困顿当作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砺呢?与其牢骚抱怨,不如问问自己:在这个不尽如人意的环境里,我能做些什么?强者靠自己,弱者靠同情,怨天尤人实在于事无补。少抱怨,多行动,才是应对困境的正确方法。爱默生说:“一心朝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同样,我们一心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又有谁能妨碍我们的上升呢?记住,不抱怨是强者的生存哲学:抱怨者永不成功,成功者从不抱怨。

抱怨会限制你的思维,让你的视野变得“近视”,把自己局限在抱怨本身上,而不是努力地去适应变化,解决问题。如果你能像大贺典雄一样脚踏实地地工作,从不抱怨,那么你能取得的成就将不可限量。

抱怨,负面情绪的放肆宣泄

卡耐基说过:“如果你想学会待人处事,那么就请你记住三大原则:不批评,不责怪,不抱怨。只有不够聪明的人才批评、指责和抱怨别人。”

当事情处在很坏的境况的时候,无止尽的抱怨除了让事情变得更糟之外,并没有任何更多的好处。当你抱怨完了,还剩下什么呢?抱怨之后还是得面对这些坏的境况,因为境况从来不会因为抱怨的多少而获得改变,并且因为这些负面情绪的宣泄也会直接影响到身边的人,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糕。

人都是在生气之后才会抱怨,所以抱怨的内容多半听来刺耳,不只被抱怨的人不舒服,就连抱怨者本身也一样不愉快。会抱怨,主要是起因于对人事物的不满,但是,世间不如意事本是十常八九,光是抱怨并不能让事情如意。

几个同事凑在一块儿,最常谈论的就是公司的规章制度,领导的魔鬼管理,还有干不完的活,受不完的委屈。

这样的抱怨越多感觉越糟,也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表现。

心理医生指出,抱怨是一种情绪发泄,有不满情绪过于压抑不行,但发泄过度,没完没了抱怨也同样不好,非但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还不能达到宣泄情感、令人心情愉快的目的,反而会让人陷入负性情绪里。

这些抱怨体现在方方面面,抱怨老板用人不公、抱怨公司薪水太低、抱怨同事不好合作、抱怨客户不好对付。总之,工作一无是处。

那么,面对爱抱怨的员工,一般的管理者是怎么看待的呢?在现实生活中,管理者对爱抱怨的下属,最直接、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想办法裁掉他!

有位工程师在业界小有名气,他自己也很喜欢这份工作,但公司还处在发展初期,管理很混乱。习惯于有条不紊的工程师忍受不了这种状况,他开始抱怨,并养成了习惯。有同事劝过他,可他就是控制不了。直到有一天正在抱怨时,老板对他说:“你觉得公司不好,明天就不要来了。”

抱怨是被裁员和被迫跳槽的直接诱因。抱怨让我们失去动力、心态消极、应付了事,结果业绩出不来,还影响团队的士气。若要问那些卓越的管理者,在他的团队中最不喜欢听到的是什么,他很可能会很爽快地回答是“抱怨”。面对喜欢抱怨的员工,一旦有人可以替代你,或是不需要你了,裁掉你就是管理者最常用的手段。

而对于公司的事情,选对安全的倾诉对象十分重要,否则你的抱怨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让你情绪变得越来越糟,还会让你在工作中更加被动。

在同事这种充满利益冲突的关系中,由于利益分配不公、受到排挤或者个人好恶等因素,可能会导致很多的摩擦和不愉快。这个时候,最直接、最容易出现的反应就是抱怨。

办公室里,有把你当小孩训斥的“大姐大”,有时常讨好老板的“两面派”,还有喜欢磨蹭时间的“后进分子”,总之,每个人的行为都“可圈可点”。工作越难做,火气就越大,同事间的相互抱怨当然在所难免。

美国心理学家杰森·道格拉斯指出,办公室里 80%的敌对情绪都可以被克服。可情绪一旦产生,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把对方的缺点扩大,并在潜意识里扮演“无辜者”的角色。而对方会很快意识到你的情绪变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于是,你的抱怨就更多,同事也越来越可憎。

其实,职场不过是个大江湖,恩怨不过是一时之事,如果你想在办公室里与众不同,只要减少抱怨次数,忽视同事的百般不是,才能向老板展示你能够胜任未来管理者的基础素质:行动力、亲和力和不抱怨!

如果你想抱怨,生活中一切都会成为你抱怨的对象;如果你不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不会让你抱怨。收起自己的负面情绪,学会不抱怨,才能让自己更成熟。

少一分怨恨,多一分快乐

在改变过分抱怨思想的过程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就像在肮脏的沼泽里艰难前行。过分抱怨就像一个精神沼泽,其中充满了各种障碍,所以改变它并非易事。生活在肮脏的沼泽里,我们怎么能够得到幸福?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消极的思想。在自我改变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远离抱怨真的是件快乐的事情。

在两千多年前,所罗门曾说过,快乐的心犹如一剂良药,破碎的心却吸干骨髓。西方也流传着“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的谚语。因此,人们常把“祝你快乐”作为一种美好的祝愿送给亲朋好友。拥有快乐生活也是每个人内心最真诚的期盼,人们也想方设法费尽心思去追求快乐、营造快乐。可是,许多人却找不到快乐的踪影。快乐在哪里呢?

快乐,是人的思想处于愉悦时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在悲观者的眼里,快乐是有条件、有法码的,这个条件和法码就是金钱、权力、地位及其他外在因素。悲观者常想当然地认为,只要自己能拥有这些东西,快乐就会不请自来。相反,乐观的人则常常热情洋溢、精力充沛,且人缘极佳。

在《论快乐》一文中,文学大师钱钟书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乐,并非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看,菜合你的口味,而是因为你的心里没有障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时的筵席,随它怎样烹调地好,吃起来只是泥土的滋味。

可见,快乐纯粹是内在的,它不由客体决定,所以,要想得到快乐,我们必须要培养一种乐观的生活习惯,要做生活的主人,不要做它的奴隶,不要让外在环境和他人来决定和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

一个人心情的好坏是可以通过练习来调整培养的。肖伯纳说过,如果我们觉得不幸,可能会永远不幸。但是我们可以凭借动脑筋和下决心来利用大部分的时间想一些愉快的事,应付日常生活中使我们不痛快的琐碎小事和环境,从而使我们得到快乐。

要想让快乐与自己相伴,首先要学会调整自己头脑中一些消极思维方式,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身边发生的一切,对生活环境中的一切多欣赏,少抱怨,用宽容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这样,烦恼、忧伤和不满就会烟消云散。当然,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它必须以坚强的意志作后盾。

中国人总喜欢讲“知足常乐”,知足是一种一厢情愿,只要“情愿”,就会快乐。历史上有个周瑜打黄盖的故事,被打的情愿,皮肉很痛,心里却快乐着。生命中有有悲伤,才会感受到伤后的快乐,这就是完整的人生,如果我们仅仅把忧伤保持在记忆里,人就会活得很累很苦。

所以,我们可以借鉴艾乐默·盖茨教授的做法,学习唤醒愉悦观念和记忆,每天像练习哑铃一样,有规律地回忆生活中那些偶然的快乐和美好的时光。当遇到挫折和不如意时,我们可以唤醒内心一些美好的东西,以此来化解自己愤怒、伤心和不快。把这当成一种心理运动长期坚持下去,人的内心必然会产生惊人的变化。

快乐具体而不抽象,因此快乐各人有各人的说法,各人有各人的体悟,在一千个人的心目中就有一千种快乐,很难统而言之谁快乐谁不快乐。放下挂碍,开阔心胸,心中自然快乐无比。

阿戴尔·拉腊说:“每日我们似乎都被有关快乐的普通心理学忠告所淹没,但那无情的消息却是:为了快乐,我们应该做些事情——做出正确的选择。”快乐,也是有不同的方式方法的,但无论怎样,都需要“正确”地做点事,凡快乐就不空洞。

人类最大的愿望和追求就是快乐。经过观察,你也会发现,快乐的人常常笑容满面,精神焕发,富有活力,悲观的人常常愁容满面,抑郁沮丧。所以,培养快乐的习惯还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那就是每天多练习微笑几次,尽量使自己看起来精神些,多说些使自己感到开心的话,多做些使自己感到开心的事,以此来驱散烦恼和不快。

不快乐的态度不仅会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别人,而且长期不快乐的人更加让人瞧不起,不愿与之接近;不快乐的态度还会使不利的处境更加不利。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我们都应学会快乐,让快乐与自己长伴。

最苍白的沟通是向别人抱怨

《天地一沙鸥》的作者李察·巴哈曾写下一则简单深刻的真理:“同类相吸。”相似的人,无论是同样在抱怨、或是同样感恩的人,都会彼此相吸。不相似的人,则会互相排斥。我们都是能量的生物,而振动频率不同的能量,是无法协调、交融的。所以当你抱怨时,其实是在排斥自己指名想要的东西;你的抱怨会使你们的沟通变得难以进行,产生不良的效果。

某企业做完年终结算,发现经营不如意,利润有所下降。

老板找副总:“公司效益不好,市场没做好,作为副总,你要好好想办法改变。”

副总感到问题有点严重,就对市场总监说:“今年利润低,你们市场是怎么做的?要好好反省,找出对策。”

市场总监回去就找销售经理训斥:“你们销售是怎么做的?公司都亏损了,告诉销售员努力点,多做业绩节省成本。”

销售经理告诉销售员:“公司亏损很大,大家一定要好好干,还要省着点成本。”

销售员就互传公司快倒闭还是赶快找工作吧!

最后造成士气低弱,还流失了一批优秀的销售人员。

分析以上案例至少可以有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沟通方法的重要性,信息在传递中会失真,沟通时一定要注意情绪,一定要把沟通的目的讲清楚、达到什么目的,会产生什么结果?案例中就起到了反作用。

二是作为管理者,绝对不能向下级抱怨。

为什么不能向下级抱怨?因为这种抱怨不仅无济于事还破坏性很强。因为下级是不明真相的,认为上级是了解情况的,上级都这样说了,结果是肯定的。上级向下级抱怨不好的时候,在下级的理解里往往会扩大。经过层层传播就会成倍放大,与事实大相径庭,严重扰乱人心,影响士气与斗志。抱怨就会变成毒瘤,损坏组织机体。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很正常,如何面对问题,如何改进?这个很重要,不能一味抱怨,不是一味训斥,消极处理,那样只会把问题扩大化。有效沟通,相互理解,想办法找措施,积极应对,越是这种情况下,越要正面引导员工,鼓舞士气,大家拧成一股绳,才是最好的方法。

在你自己的人生中,可能也经历过这样的事。你的一个孩子可能会对另一个手足很生气,却跑来找你投诉,而不是直接找他讨厌的那个人沟通。于是作为心疼孩子的父母便介入了——要不就是劝诫这个不满的孩子,要不就是雪上加霜,亲自去找另一个孩子兴师问罪。短程来看,你可能化解了当下的困境,但却没有给予孩子所需的方法,去处理他们未来生命中的问题。你允许这个抱怨的孩子在当前的情况下继续当个受害者,而且让他继续维持这样的模式,去应付往后人生的挑战。

一对夫妇,他们在和儿子相处时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每次让儿子打扫房间,他用不上半小时就宣布“清扫完毕”,然后跑出去找朋友玩。可这对夫妇走进儿子房间一看,总忍不住怒气大发。有好几个月,夫妻俩都吼着儿子去打扫房间。可是他们发现,越是抱怨,儿子就越是不愿打扫。夫妇俩觉得儿子不尊重他们,儿子呢,也觉得父母在干涉他的生活,吹毛求疵。

还好父母及时发现了双方的分歧。儿子并非不尊重他们,他真的觉得房间已合乎标准,只不过那是他自己的标准。有回,儿子进入了父母的房间,他们问儿子:“这房间你觉得舒服吗?”“嗯??”他说,“床收拾得很平整,连个褶子都没有;梳妆台上没有乱七八糟的东西;衣服和书没有散落一地。”“好,”妈妈说道,“现在我们去你房间看看,比较一下。”之后他们让儿子描述两个房间有何不同。之所以让儿子亲自讲述,是因为不想让他觉得大人是在责备和抱怨。有了父母的卧室做参照,儿子房间的整洁程度高下立现。父母说道:“现在我们帮你把房间打扫干净,让它看起来更舒服。”大功告成时,爸爸问儿子,“现在你感觉怎样?”他们听着儿子的回答,说道:“很棒,下次我们再请你打扫房间时,如果它达不到这标准,你就不能出去会朋友、玩电脑、发短信闲聊,明白了吗?”

儿子同意了,而且从那以后,争吵就没再出现过。

如果说一个人抱怨之后,他的不满与郁闷能够随风而去,心境能够变得开朗明亮起来,那他的抱怨还算是有价值的。可问题在于,抱怨恰如一股阴冷潮湿的黑雾,足以遮蔽他的双眼、迷惑他的心智、阻碍他的成长,最终让他在怨天尤人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抱怨就好比犯错误,如果你先以抱怨示人,相当于先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接下来的每一句话,每一句沟通,都是苍白的,都是错上加错,甚至一错再错。

少些抱怨,你才能承受更多

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人们总是希望万事如意,百事顺心;在自己追求的事业上,人们常幻想一帆风顺,心想事成。然而,我们所面对的世界既有晴天丽日、鲜花芳草,也会有狂风暴雨、荆棘泥潭。人生的舞台上,胜利者屡见不鲜,失败者也不乏其人,我们应当学会少些抱怨,只有不抱怨,才能承受更多。

不要抱怨你的出身卑微,也不要抱怨你的不幸,逆境虽然说不能促进每一个人都成为世界冠军,成长为老板,但逆境确实是促使很多人成为生活的强者,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只要自己一直持乐观的心态看待不幸,一直坚强奋斗下去,再大的不幸,再多的不幸连锁效应,都不能阻碍一个人的成长,不能阻碍一个人的成功,不能剥夺一个人追求幸福的权力。

也许有人会说,有谁愿意抱怨啊?你是不了解我的痛苦。确实,生命的苦旅中有无数艰难险阻,甚至让人难以承受。但是抱怨又能怎样呢?而且当你看完了下面的故事,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明白,我们甚至没有抱怨的资格!

2004 年 5 月的一个晚上,在 12000 余名听众雷鸣般的掌声中,一位“半身人”用双掌撑地,一步步地走上了青岛天泰体育场的主席台。

这个半身人来自澳大利亚,名叫约翰·库缇斯,天生没有下肢,但是他却用双掌走遍了世界上 190 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残疾人演讲大师”。此外,他还是全大洋洲的残疾人网球赛的冠军,是游泳健将,甚至会用两只手开汽车。

“大家好!”打过招呼,库缇斯拿起了桌子上的矿泉水瓶子,边比划边说:“从一出生我就是个悲剧,当时我只有矿泉水瓶这么大,两腿畸形,医生断言我活不过当天,可我活到了现在,35 岁的我依然健在,而且经常在世界各地旅行……”

库缇斯一口气讲了半个小时,其间,观众们的掌声几乎就没停过。他说只有不抱怨人生,他才能承受生命给他带来的不幸,“如果你能穿拖鞋的话,你是幸运的,你是没资格抱怨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穿拖鞋的!”库缇斯大声说。听众席上立即爆发出一连串的喝彩声,紧接着是长久的掌声。

善于承受,是拥有一种生存的智慧。有人能够以博大的胸怀和坦荡的态度对待人生旅途上的喜怒哀乐,不受外界因素的左右,保持应有的清醒、冷静,不消极,不悲观,不懈努力,奋发图强。

哲人说:“苦海即是天堂,天堂也即苦海。”想想真是如此,有时候我们明明生活在天堂,却总是觉得自己苦不堪言;而我们意识当中的苦海,却有很多人生活得不亦乐乎。这一切,其实都源自于我们的心态是否平和,我们是否足够坚强。和库缇斯相比,我们有没有资格抱怨?如果没有,还是及早放弃抱怨,学会珍惜吧!只要抛开那些无谓的烦恼和杂念,学着去适应、去发现、去感受、去改变,你一定会摆脱抱怨的束缚,发掘到幸福快乐的真谛。

1914 年 12 月,大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发生了一场大火,损失达两百万美金。他一生的心血成果在大火中化为了灰烬。

爱迪生平静地看着眼前的熊熊大火,对他身边的儿子说:“查理斯,快去把你的母亲找来,她这辈子恐怕再也见不到这样的场面了。”

第二天早上,爱迪生面对一片废墟发表感慨:“灾难自有它的价值,瞧,我们以前所有的谬误和过失都被大火烧得一干二净。感谢上帝,我们又可以从头再来了。”

火灾过去不久,爱迪生发明的第一部留声机就问世了。

旷达也是一种智慧。既然抱怨和眼泪都不可能挽回失去的一切,那就笑着从头再来吧。放下抱怨,心平气和地接受失败,无疑是智者的姿态。

面对复杂的生活,多味的人生,摒弃抱怨,学会以强大的心理力量把握自己,才能承受更多,才能创造人生!

习惯抱怨,往往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所有的抱怨都由“不满”引起,但是,人有很多“不满”是自己未必清晰地知道的。所以,如果自己调整的话,就拿支笔,拿张纸,在上面一遍遍地写:我为什么不开心呢?我为什么不开心呢?我为什么不开心呢?等到理性思维能开始工作了,你就会觉得心情好了起来。

人就是人,有各种各样的想法,都正常,包括很多只有自己内心知道,连写在纸上都不妥的欲望,也正常。如果你发现自己是因为这些事产生抱怨,就冲镜子里的自己笑笑吧。

有位职场培训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抱怨是最普遍的一种情绪,但同时也是寻找借口的人最善于利用的。”那些喜欢抱怨的人,即使才华横溢,也难以有真正的成功。因为在职场中,最没有价值的行动就是抱怨。抱怨的人则很难获得成功,而成功者从来不抱怨。

萨姆和威尔是大学同学,两人一起进入大都会保险公司工作,从最基础的保险业务员做起。两个月之后,因为工作老打不开局面,萨姆就开始抱怨,今天抱怨工作太难,明天抱怨推销保险没有前途,后天抱怨待遇太低,因此,他整天懒懒散散,工作敷衍了事。结果,刚干满 3 个月,他便彻底断绝了继续干这份工作的念头,辞了职重新开始找工作。而威尔却在工作中勤勤恳恳,认真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因为工作积极,业绩出众,一年后,他成了亚特兰大区的金牌推销员。尽管如此,他依然抱着一种积极的态度,在工作中不断进取,认真负责。两年后,他晋升为分公司的市场总监。

有一次,威尔代表企业去招聘会招人,意外地碰见了萨姆,不同的是,萨姆是去找工作的。原来,他从这家企业出去后,因为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一直处于“辞职,找工作”的过程中。

萨姆看见威尔后会有何感想?是从自身找原因还是感叹机遇不公呢?如果他懂得珍惜每一个工作机会,脚踏实地地工作,今天就不需要这样辛苦地找工作了。

做经理人的都知道,在老板、同事、下属面前,一定不要抱怨。因为,抱怨没有任何正面作用。曾有一位高层,有一年绩效考核结果不太好,她心里不开心,就在办公室里抱怨了几句“我干吗那么拼命啊,又没给我涨工资……”她手下的员工一个个面面相觑,底下议论这位经理是不是要开路了,结果,整个部门有一半人提出辞职,搞得她很后悔很被动。

有一位人力资源经理这样说:“一个员工不应该停留在抱怨上,特别是在寻找新东家的时候。公司只要存在就肯定有不完美的地方,如果只会发现缺陷而不采取行动就没有意义。当然,也不排除采取行动而没有效果,但可作为他的工作经验陈述,而不是抱怨。不管哪一种抱怨,录用这种情绪化明显的员工,都有一定的风险,比如说可能影响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会降低团队工作效率;如果让客户看到,更会影响公司形象和声誉,如果处理不当或不及时,甚至会为公司带来经济损失等。”

尤其是在一些中小企业,面试者往往都是老板本人,这时候你可要小心了。老板们大多在行业内摸爬滚打了多年,自然会认识好多同行业的对手,也许你在面试时喋喋不休地抱怨的那个“前老板”,恰是他多年的好友。就算他不认识你的“前老板”,他也同样不想成为一个这样被你在背后骂的未来“前老板”。就像一位中小企业老板所说:“如果你总在抱怨上一个老板哪里不好,你的现任老板会觉得将来有一天你也会这样讲他;如果抱怨上个工作的不好,说明你的适应能力、合作力、以及执行力都存在问题。”

那么,作为员工,抱怨抱怨,如何?你的抱怨一定会传到老板耳朵里,而且会被当做你是有目的地想通过抱怨要求些什么。你真的是想通过抱怨加薪、升职?无论是或者不是,告诉你,结果都适得其反。

如果抱怨成了一个人的习惯,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于人无益,于己不利,生活就成了牢笼一般,处处不顺,处处不满;反之,则会明白,自由的生活着,其实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哪会有那么多的抱怨呢?

剔除抱怨,才是成长的第一步

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失败等不如意的事情时,许多人习惯抱怨社会不公和命运不佳,认为是社会有问题、同事有问题、单位领导有问题,把自己的失败归咎同学、朋友、老师等外在因素。却从来没有想过剔除报怨,让自己再前进一步。

古往今来有成就的人,他们都是在改造自己中寻找成功的方法。美国曾经对 41 万个百万富翁做过调查,98%以上的百万富翁,年龄超过 50 岁,他们的财富都是连续二三十年里每周七天埋头于自己的工作而获得的。每周工作七天,意味着天天都在努力,从没有放松、放任、放纵自己。再看看一事无成的人,又有哪一个不是在怨天尤人中寻找失败的托词呢?

生活中,那些成功、快乐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干一行爱一行。因为他们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生活中的失败者,则是干一行怨一行,认为倒霉的事总让自己摊上了,抱怨命运不好,抱怨社会不公。

王兆兰原是北京一家工厂的挡车工,她从工厂下岗后,没有去抱怨命运,而是实实在在地做自己能够胜任的工作——北京贵宾楼饭店洗手间的保洁员。因为,此时她为找到这份工作而高兴,觉得自己能胜任的工作就是保洁员。保洁工作对保洁员的要求极为严格,8 小时工作时间内要不停地擦拭、清扫。一天下来,疲惫不堪,饭都不想吃,只想休息。时间不长,和她一起来的 8 个姐妹都承受不了保洁工作的劳苦而辞职了。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王兆兰工作的场所要停业装修半年,她又一次下岗。她在待业的日子里,看到一家茶店招聘服务员的广告。但招聘的条件很高,年龄要求 18~25 岁,要懂英语,还要了解中国茶文化。王兆兰前去应聘,软磨硬泡,并极力陈述自己年龄大的优势和好处。最后,老板带着疑虑收下了她。

为了学会泡茶,她反复操作,手上烫出了大泡;为了分辨不同的茶叶性状,品质和口味,她反复试泡试喝,有时喝得心发慌,睡不着觉。有的客人来了一次,第二次不来了,她就反思自己哪点没有做好。很快,她掌握了茶叶和茶艺的基本知识。学会了一套推销茶叶的技巧,上岗两个月就被老板提升为店长。

在茶叶店的两年时间,她不断地以提升自己为出发点。王兆兰参加了第四次茶文化展和第六届国际西湖北京茶会。她的八仙茶获此次茶会茶艺表演一等奖。几年后,王兆兰与人合伙开办了聚福隆茶庄,她由一名将近不惑之年的下岗女工,本着“少抱怨他人和社会,多改造自己”的人生理念,终于成为招收下岗女工的企业老板。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下岗待业、卧病不起、考试落榜、婚姻失败等逆境挫折。在这种种挫折面前,大多数人都抱有一个自己少付出、多获得的畸形心理,结果当这种总企望多获取的心理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去抱怨命运、抱怨家庭、抱怨他人,抱怨政府,抱怨社会。一个人抱怨机会的时候,机会也正从他身边溜走了。成功来自辛勤的耕耘,成功更来自改造自己和定位自己。市场经济有那么多行业,找对位置,准确定位,总会有适合自己的工作,适合自己的活法。与其在抱怨中失去机会,不如在改造自己中练就本领。

“遇到障碍我会诅咒,然后搬个梯子爬过去。”这是美国黑人亿万富翁约翰逊的一句格言。是的,人生中不可能没有挫折,没有阻碍,关键是你如何对待挫折、对待阻碍。“搬个梯子爬过去”,你就可能成功。没完没了地抱怨、诅咒,你就只能被挡在成功群体之外。

抱怨别人,到头来失去机遇的责任全在自己。人有多大的胸怀,就有多大的事业。虚怀若谷,宽容大度,才是仁爱之心的表现。你要别人怎样待你,你就该怎样对待别人。

改造社会之前,最先要实现的是改变自己,而改变自己之前,最迫切的是改变自己的心态。因为每个人无法选择命运,也无法主控生存环境,但可以主控自己的心态,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即驾驭自己的人生。

同类推荐
  •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学会了选择,你才能拥有美满的人生。仅仅学会了选择还是远远不够的,你还要懂得放弃。懂得放弃是一种智慧。其实有时候,你会发现,放弃也许让你离目标更近。选择什么放弃什么,也需要一种勇气;放弃不是失败,而是寻找成功的最佳契机。当你真正学会了选择,懂得了放弃的美,或许你就得到了寻回自我、重获自由的又一次生机。选择是人生成功路上的指南针,放弃是智者对生活的选择。
  • 从容淡然做女人:女人的气场与魅力

    从容淡然做女人:女人的气场与魅力

    《从容淡然做女人:女人的气场与魅力》讲述了云淡风轻的女子必是一个拥有强大内心的人。因为只有内心的力量足够强大,才能够以一颗宁静淡泊的心行走在广阔的天地之间,神情自若,脚步从容。如果把她们比做画,云淡风轻的女子更像是一幅满含禅意的水墨画,淡淡的颜色、简洁的线条,朴素里透出深味;如佛祖拈花的手指,打动了无数人的心,如迦叶使者绽开的会心一笑,那么自然、那么妥帖、那么恰到好处,却能够让人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领悟、真正的超脱。《从容淡然做女人:女人的气场与魅力》中的她们是世间的珍藏。
  •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决定成败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决定成败

    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那些一心想做大事的人,常常对小事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其实,连小事情都做不好的人,大事是很难成功的。大量成功和失败的企业案例都证明:我们不缺乏雄才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世界一流企业的杰出员工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做好小事,能够抓住工作中的一些细节。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文字、饶有哲理的故事,向读者表明了一个关键的人生和工作准则:成大业若烹小鲜,做大事之前必须做好小事!本书以很多经典事例向读者呈现了一个轻松阅读的环境,让读者可以从那些例子中悟出细节对于人生的重要性。该书是从各个小事的例子入手,向读者表明了一个观点:做不好小事难成大业。
  • 你是聪明还是笨

    你是聪明还是笨

    本书以活泼有趣的事例为背景,将笨人的做事方式和聪明人的做事方式进行鲜明对比,告诉你,以恰当的方式做事才能赢得成功。如何应对上司、善待同事、领导下属、赢得客户、做好自己、恋爱交友、经营婚姻、教育孩子等等,生活中处处都有智慧,而此书就是一本难得的智慧宝典!
  • 进与退的人生经营课

    进与退的人生经营课

    人生如路,生命如轮。我们倚轮前行,道路时而平坦,时而曲折,偶有高山挡道,亦有湍流拦路。若生命在前行中多一点策略,人生在进退中多一点领悟,就能更加巧妙地达到理想的终点。
热门推荐
  • 踏天灵帝

    踏天灵帝

    五万年前,尘茫大陆上的第一王朝大夏王朝覆灭。与此同时拥有着大陆上无数功法秘籍的清风阁,也几乎在一夜之间被各大势力瓜分。白御行作为清风阁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守阁人,也陨落在了清风阁。当白御行再次醒来的时候,已是五万年之后,而且他的脑海之中有着清风阁当中无数的功法秘籍。这一世的白御行必将踏破九天,傲世天下!
  • 18号刺青

    18号刺青

    传说苏州18号刺青馆所纹的图案,都会化为真实。“欢迎光临18号刺青会所,准备好迎接新生了吗?”微信公众号:tatoo-18
  • 忤世

    忤世

    天外天,是高高在上的九星燎,苍澜大域三千七百万星域势力组成了苍澜大域的九星燎!九星燎是法,是规则,是这个世界大多数的一切!凡界不知苍澜域!苍澜不知域外虚荒!虚荒存九域···有一日,域界开启,狂徒忤逆起世界!我要逆世界而行,我愿化作灰烬,将你的道···铺平!这是一个很坚强的小疯子,忤逆世界,却也只是想忤逆命运的故事!星河潋滟里,谁在清唱,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How He Lied to Her Husband

    How He Lied to Her Husba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绝品小镖师

    绝品小镖师

    一次车祸,让本来平凡的王凡来到了未知的世界。坐拥一方,怀抱美女。别再问我是谁,我是绝品小镖师。书友群:304276187.群内有福利
  • 网游之极限法

    网游之极限法

    魏梭身为一名骨灰级的虚拟网游玩家,终于在一次连续3天3夜的游戏中猝死。由于魏梭的事件影响,游戏公司不得不修改游戏一天只可游戏16个小时。而这时的魏梭却回到了5年前《征战》虚拟眼镜发售的3天前....
  • 不一人生

    不一人生

    2016年6月24日早上九点,18岁的陶曦晗(主人公)正在法庭上打一场官司,原告是她自己,而被告是她的父母。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又得从何时说起,没人能说得清,曦晗自己也弄不明。具体是从她父母离异时说起,她所受过得苦,她所遭过的罪,就是一部电视剧,甚至比电视剧还恶劣且精彩。不是总有人说,电视剧就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吗?对,所以,曦晗的人生就是电视剧!让我们看看,她怎么为自己闯荡出的不一人生,她又是怎么看透人性的表里,她的未来充满真实与幻想……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表里如一,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表里不一。
  • 阳光雨后

    阳光雨后

    一次校园偶遇,穆馨凝装傻让大家误以为喜欢校草南宫墨琛。没想到却越陷越深,本以为毕业之后就能结束,直到那次相遇······
  • 道教史

    道教史

    《道教史(精装典藏本)》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道教史(精装典藏本)》中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 紫逝记忆浅如烟

    紫逝记忆浅如烟

    她,夜中一场流星雨,辉映手腕的手链,让她魂穿异世。未曾想到,知己一同而来。未了的缘,她遇见他。他无情无殇,却处处顾她,独独宠她,一定护好她。当她醒悟,笑颜如花,为他而努力寻求……最终,一切如烟,似乎都淡了。他死也不放手。阴谋诡计又何怕?相视携手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