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的人要想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一步一步地来。欲速则不达,内向者要有耐心。人际交往中有许多技巧,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内向者也成为社交达人。
恰当地说话是一门艺术
古希腊寓言中说,“舌头的确是个怪物,它能用最美好的词语来赞誉你,也可以用最恶毒的言词来诅咒你,它能把蚂蚁说成大象,也能把小丑说成国王。”说话毫无疑问是一门艺术,其中蕴藏着大学问。一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跳。同样一句话,说得好,能让别人听起来很开心,愿意接纳你;说得不好,也能让听者很郁闷,甚至会记恨在心。一句话,可以将一个人的性格展露无遗;一句话,可以将一个人的思想了如指掌;一句话,可以衡量出一个人的受教育水平;一句话,可以摸清一个人的家庭背景。有智慧的话语,往往能提升自己的形象。
生活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说话。说话,是人们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的最重要的工具。说话的技巧体现在两方面:说什么和怎么说。前者是说话的内容要把握得当,后者是说话的分寸要把握得当。因此,大体上说,会说话的人能够让听者舒服,朋友就会多些,不会说话的人容易得罪人,朋友自然少些。语言学家王力说:“泼妇骂街往往口若悬河,走江湖卖膏药的人,更能口若悬河,然而我们并不觉得他们会说话。”
内向者很容易成为一个称职的倾听者。在做好“听”的基础上,内向者其实更能够成为一个好的言说者,因为他可以全方位了解对方的谈话重点和爱憎喜好,不让自己言过其实或者答非所问。
成为语言赞美的行家
只要讲话,就要学会赞美。想要赞美人时高声表达,想要批评人时紧闭双唇。因为赞美会让敌人变成朋友,会让朋友成为手足。赞美别人真的如此“高价”吗?当然,懂得赞美他人的人,简直就像掌握了一份无价之宝!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就是赞美的受益者之一。
当戴尔·卡耐基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就是个有名的坏小子,他的父亲甚至对他已经彻底绝望了。因此,当他把卡耐基的继母迎娶进家门的时候,他不得不提醒她——你面前站着的,是全州最坏的男孩子,他的想象力和精力几乎全用在做坏事上了。卡耐基的继母没有因此嫌弃小卡耐基,而是爱抚地看着他,然后对自己的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州最坏的男孩子,而是全州最聪明最有创造力的男孩,只不过,他没有找到发泄热情的地方。”
继母的话说得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滚落下来。因为在继母到来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过他聪明,所有的人都只看到了他的粗俗和调皮。就是凭着继母的这句话,他和继母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也就是这句话,成为激励他一生的动力,使他日后成功创造了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人走上了成功和致富的道路。
由此可见,赞美一个人,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本性中都渴望受到夸奖和赞美,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用他人的看法和态度来衡量自身的价值。有时候一句夸奖的话语,会产生意想不到的鼓舞作用。莎士比亚就曾经说过:“对我们的赞扬就是给我们的报酬。”马克·吐温也曾幽默地说:“凭一句赞扬的话,我们可以活上两个月。”
内向者完全可以大胆地利用自己敏锐和友善的天性,去真诚地赞美遇到的每一个人。相信他们会感受到你的善意,并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予你真诚的鼓励和帮助,为你的成功提供助力。
少说易被人误解的话
生活当中,自己所说的话被别人误解的现象并不少见。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主人宴请他的朋友喝酒,结果等了半天还有一位朋友没有来。主人显得有些急躁,便自言自语:“该来的不来!”座位上有两位客人心想:“可能我们是不该来的。”于是就借故离座悄悄溜走了。主人等了一会儿,那位迟到的朋友还是没有到来,回头却发现席间有两位客人已经离去了,他搓着手焦急地说:“不该走的又走了。”这下座位上又有两位客人想:“那么我们才是该走的了。”于是干脆借故告辞。主人见那位迟到的客人至今未到,已经来的客人却一个个的都走了,于是更加着急了,并不停地说:“该来的还没来,不该走地又走了。”听了这话,座位上仅剩下的那位客人再也坐不住了,忙起身逃之夭夭了。主人本是一片好心宴请朋友,却因为自己的话引起了客人的误解,而使得宴席未开,客人却全跑光了。
在现实生活中,不当的言辞真的会引起他人的不悦。我们之所以与人交谈,目的就是交流感情、表达思想、传递信息。因此,语言的准确是一切的基础,只有准确、明白的表达,才能使你的话不至于被人误解。
内向者通常较少犯这样的错误。因为内向者的内省能力非常强,又有完美主义倾向,在言谈之前总会深思熟虑一番,不会张口就说错话,引来一片哗然。外向者则由于心直口快,很多话语不经过大脑,容易说错话得罪人而不自知。
内向者必知:?外向者敢于言说,虽然他在言说中偶尔会出错,但瑕不掩瑜。内向者虽然有言说的天分,无奈内向者向来信奉“少说”、“不说”,无法发挥自己“能说”的一面。内向者应该勇于言说,才能展现自己的言说艺术,让自己在职场自由驰骋。
十几年前,华硕集团董事长施崇棠曾说:?“我最佩服国外老板的地方,在于他们很会赞美别人。”美国哲学家詹姆斯也曾说过:?“人类最需要的是渴望被肯定。”他不用“希望”、“盼望”而用“渴望”,足以说明“得到肯定”是人们极为需要的。人们对于被肯定的渴望,绝不亚于对食物和睡眠的需要。人们渴望被肯定的本质说到底就是:?“渴望被重视”、“渴望伟大”。因此,赞美的好处不言而喻。当然,在赞美他人的时候,要切实把握赞美的程度,不要言过其实,那样只会引起相反的效果。
适时用身体语言表达内心世界
在沟通过程中,仅仅靠口头语言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借助自己的目光、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动作等身体语言来增强表达效果。身体语言可以起到支持、修饰或否定口头语言的作用,有时还可以直接代替口头语言,甚至表达出口头语言难以表达的情感内容。毫无疑问,它是非常重要的沟通技能。
睁大眼睛表示具有同情心和怀有极大的兴趣,还表明赞同和好感。眼神镇定毫不慌乱,说明对方胸有成竹、胜券在握。如果对方眼神迷离,不能长时间注视一个地方,说明对方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对解决问题毫无把握。如果对方眼神犀利,说明对方心里正考虑着一件跟他个人关系极为密切的事情,最好不要打扰。如果对方眼神萎靡,说明对方异常疲惫,懒于进取,最好不要触及他厌烦的话题。如果对方两眼冒火,那就赶紧退避三舍,千万不要引火烧身。
除了眼神,五官中的其他器官也会暴露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比如,一个人在谈话过程中突然摸一摸鼻子,说明他的情绪有些急促不安;如果摸摸耳朵,则暗示他在说谎。而嘴巴的表现就更丰富了,仅仅一个“笑”就能把人的性格透露个八九不离十。
从肢体动作中也可以看出对方的意图。比如鼓掌表示兴奋,顿足代表生气,搓手表示焦虑,垂头代表沮丧,摊手表示无奈,捶胸代表痛苦……身体处于放松状态和紧张状态的动作和姿态也是不一样的。心理学家专门编纂了《肢体语言会话手册》,对各种各样的肢体语言做出了“翻译”,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来训练我们的身体语言。
内向者在表情达意方面处于劣势,更需要好好揣摩自己的身体语言。适当的身体语言可以在特殊场合起到特别的效果。特别是在口头语言无法表达或者口头语言表达不便的场合中,身体语言可以表现你的观点和态度,让别人更加了解和接受你。
内向者必知:?当我们与人谈话时,我们对我们的身体语言多半并不自知。心理学家因此提出一个假设:?当一个人与他人说真话的时候,他的身体将与对方接近;说假话的时候,他的身体将离对方较远。
专家提出15种提高身体语言表现力的方法:
1.不要双手环抱在胸前,或者架起二郎腿。
2.保持眼神交流,但是不要一直盯着别人。
3.保持一定距离,双脚不要紧靠。
4.肩膀不要耸起,要呈放松状态。
5.当别人说话的时候,轻微点头表示你在认真倾听。
6.不要显得很懒惰,比如弯腰驼背、斜躺在椅子上等。
7.如果对别人的说话内容很感兴趣,身体可以稍微前倾,表示自己的兴趣。
8.保持微笑。
9.不要不断地触摸自己的脸,或者抚摸自己的鼻子。
10.保持目光平视,同时要适时看其他人,以表示尊重。
11.身体不需要显得僵硬,可适当放松。
12.不要坐立不安。
13.手势不能太多。
14.手垂下的时候要自然。
15.最后,一定要保持良好的态度。
让内心充满热情
尽管许多人认为自信最重要,但事实上,自信是建立在成功的基础上的。没有行动就谈不上成功,而热情才是促使人们做出行动的第一要素。我们不妨想一想,为什么许多并不自信的人仍然在社交场合如鱼得水,一个明显的原因是:他们互相激发了热情。
沃韦纳戈说:“智慧的最大成就,也许要归功于激情。”的确如此,乐观热情使人富有感染力。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一旦当你投注了热情,你就多半会得到一定的回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各种兴趣爱好正是热情的源泉。人们越是喜欢某件事物,就越想去认识它、研究它,无意之中,人的热情便被调动并投注其中了。对人也一样,当你认为一个人值得交往的时候,就会把对方作为你的话题去讨论、了解。事实上,只要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投注了热情,总是能得出成就。一个人的兴趣爱好越广泛,则他的热情越持久,与人谈论的话题也越多,这的确是一条社交的捷径。
英文中的“热情”这个词是由两个希腊词根组成的,一个是“内”,一个是“神”。事实上,一个热情的人,等于是有神在他的内心里。热情就是内心的光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也不要让冷漠取代你内心的光辉。只要心中有光,哪怕是在暗淡萧条的境况下,你也会有毅力冲出困境,重获希望。
其实,内向者不缺热情,他们只是不善于将热情转移到外界。他们喜欢让热情暗涌,借助热情的力量小心翼翼地认识自己、接触世界。和内向者相比,外向者则显得太热情了,有点华而不实的感觉。正因为如此,很多人会感觉内向者比外向者更真诚、更持久,当然,这需要时间。事实上,长时间的交往后,很多人都会发现,内向者更值得信任。而内向者内敛的智慧和热情,也更容易让内向者成为社交场合的明星。
内向者必知:?光有热情还不够,内向者应该敞开自己,让自己的热情感染与自己交往的每一个人。
戴尔是位很有责任心的医生,他的责任心来源于他对职业的热情。他从学医的第一天起就对医学事业充满热情,他发誓做一个优秀的医生。几十年过去了,他成功了,他的医术享誉学界,事业蒸蒸日上。
戴尔总是忙于治病救人,尽管自己常常感到胃部疼痛,他却没有时间来为自己做详细的检查,只是草草地吃些止痛药。不幸的是,三月的一个早晨,强烈的胃痛让他无法工作,止痛药也无济于事。他被送去医院,经诊断患有癌症。
这突如其来的不幸如当头一棒,使戴尔一度情绪低落,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躺在病床上的戴尔问自己:?“我就这样从世界上消失了吗?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还有很多病人等着我,如果我能多活一天,就可以为更多的人减少痛苦。哪怕只有一个明天,我也要活得有意义。”
戴尔下了病床,走到他的办公桌边,开始为人们治病。虽然死神环伺,他却变得更宽容、更谦和、更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在勤奋工作之余,他从没有放弃与病魔搏斗。就这样,他又平安地度过了好几个年头。
有人惊讶于他的事迹,问他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在支撑着他。戴尔笑盈盈地答道:?“是热情。几乎每天早晨,我都希望自己能多救治一个病人,希望我的笑容能温暖每个人。正是这种热情在支撑着我。”
是的,即使遭受身患癌症的打击,戴尔仍然没有失去作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的热情。正是这种希望能多救治一个人的热情,让他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从而也使他的生命得到了延续。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缺少这样的热情,一旦遇到某种打击或不幸,往往就自暴自弃,坐等最后一天的到来。
其实,即使失去一切,只要有热情,我们仍可以活出生命的尊严。
第六章 有压力才有动力:?内向者解压大法
外向的世界给内向者带来巨大的压力。内向者总是因为外向者的存在而对自己的能力充满怀疑:?“我能够像外向者那样优秀吗?”这是他们无法摆脱的诱惑和困惑,甚至可以说是噩梦。内向者自有其优势,没有必要完全向外向者看齐。内向者在外向的世界里感受到的压力也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有压力才有动力,内向者应该正视这些压力的存在,并采取具体的措施来缓解这些压力,并进而化压力为动力,让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