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者最大的问题是用外向者的标准来审视自己,因此容易陷入自我怀疑之中。其实,内向者唯一要做的就是正视自己,不要拿自己的弱项与外向者的强项来对比。如果能够找回自信,敢于亮剑,内向者亮出的就是一把锋利无比的绝世宝剑。内向者并不缺乏创业基因,这一点那些获得成功的内向者已经向我们证实了,比如政治家林肯,比如发明家爱迪生,比如商界奇才比尔·盖茨。
谦逊之道永不过时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话很明确地指出了学无止境的道理。著名学者笛卡尔也说过:“愈学习,愈发现自己的不足。”只有通过勤奋的学习,不断扩充知识面,储蓄更多的信息,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到“知也无涯”的深刻含义。这样我们才既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妄自尊大,才能做到谦逊成熟,不断进取。“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有些人往往就是由于骄傲自大,陷入泥坑无法自拔。只有保持谦逊好学的姿态,我们才能不断取得进步,成功的大门也才会向我们敞开。
谦逊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谦逊并非消极的退让,而是积极的进取。没有坚实的基础,没有真才实学,那样的谦逊是毫无意义的。对一个人而言,谦逊永远是其建功立业的前提和基础。不论从事何种职业,担任什么职务,一个人只有做到谦逊,才能保持不断进取的精神,才能增长更多的知识,增加更多的才干。谦逊能够帮助一个人看到自己和他人的差距,也可以使他冷静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批评。否则,盲目的乐观自大,轻者会使工作的进程受到影响,重者会使一生的事业半途而废。
由于内向者总是对自己进行深刻的剖析,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虽然有的时候会不自信,但还是比外向者更知道谦逊的必要性。人无完人,也没有谁是常胜将军,所以保持谦逊是必要和理智的。外向者容易锋芒毕露,内向者深沉内敛,在对人对事的时候更容易将谦逊进行到底。一方面能使自己看到别人的长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自己获得提高;另一方面谦逊的性格也会让自己受到他人的欢迎和接纳。
内向者必知:?成功来自谦逊。内向者的性格特征决定了内向者谦逊的一面,这种谦逊能够让内向者在创业过程中得到更多贵人的帮助。
谦逊的美德能帮助人们获得常人难以企及的人生成功,历史上许多伟大的人物都拥有这种美德,英国首相丘吉尔便是一位谦逊的伟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丘吉尔取得了卓越功勋,战后在他退位时,英国国会打算通过一项提案,塑造一尊他的铜像,放在公园里供游人景仰。一般人享此殊荣,高兴还来不及,但是丘吉尔却一口拒绝了。他说:?“多谢大家的好意,我怕鸟儿在我的铜像上拉粪,那真是大煞风景啊。所以我看塑像的事情还是免了吧!”正因为这种谦逊之风,丘吉尔才能够率领英国民众抵抗德国法西斯的疯狂进攻,也才能顺利斡旋美英苏三个大国成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扭转了战争的局势,将全球从纳粹的阴影中解救出来。
善思慎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在风云变幻的职场中,竞争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因此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增加自己的竞争优势。
“行成于思,毁于随”,因此职场中每个人要勤思慎虑。毛泽东曾经劝导青年人:“读书、看报,都要开动脑筋,要想一想。对于一个观点、一种判断、一个新的提法,都要进行分析、联想、对比,得出自己的新看法,这才能有所创建。”鲁迅也曾经说过:“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思,一挥而就。”
善思能使人警醒,因为这样可以尽量避免挂一漏万的意外,更能得出接近本质的判断。善思能使人敏锐,能使人明察秋毫,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避免发生误解和偏离。善思能使人奋进,能知道自身的不足,奋马扬鞭,迎头赶上。一句话,只有慎思在前,才能明断在后,才能不会因为遮月之云而影响了自己的判断。
善思和慎断,恰恰是内向者身上所能体现出来的优点。一个内向者可能在开初阶段表现不是太好,但只要顺利度过了适应期,内向者的耐力就会发挥作用,这个时候结合善思慎断的优势,也就难怪最后能够做出特殊成就的往往是内向者了。
内向者必知:?内向者的善思慎断,有点像牛反刍食物。他们会反复深入地比较和钻研问题,直到他们获得较深的体验为止,正是这一点帮助内向者在创业的关键时刻成功上位。
“善思者得窥机,善断者得其势。”学会善思慎断真的很重要。拥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大脑,养成一个勤于思考的习惯,做到判断有据,对个人的创业非常有帮助。
现在,很多创业者都面对着事业、爱情、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困惑,千万不能莽撞轻率地处理问题,而是要学会用心思考。学会思考,它会让我们在今后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冷静地面对问题,思考不周,想到哪儿做到哪儿,结果自然是不堪设想。善于思考的人,做事严谨周详,深谋远虑,自然是事半功倍,既提高了效率又减少了损失。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古谚说的就是凡事都有它的自然规律,凡事不能操之过急,必须三思而后行,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自动自发让内向者备受信任
自动自发是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奉献精神,它表现为积极主动,对自己严格要求,有高度责任感,大公无私等。即使身处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环境,自动自发的精神仍然让人义无反顾地践行原则,坚守纪律、履行承诺,维护团队坚不可摧的凝聚力。即使冒着生命危险,自动自发的精神也会激励人积极地完成组织的使命和任务,带领团队迈向更高的目标,达成公司的愿景。可以说,自动自发是现代公司最为看重的职场能力。对于创业者来说,自动自发也能让你很快脱颖而出。
自动自发,就是不用他人交代和督促,就能发挥主人翁精神,全力以赴地完成工作。工作需要一种积极主动、自动自发的态度,只有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工作,我们才能顺利地完成任务。自动自发、积极主动的人总是在工作中付出双倍甚至更多的智慧、热情、想象力和创造力,当然他们所获得的回报也就更多。而失败者和消极被动的人却将这些深深地埋藏起来,他们永远都在逃避、指责和抱怨。
如果一个人想获得成功,就必须自动自发、积极主动地工作。当你养成自动自发、积极主动的习惯时,你就有机会成为一个重要的人。那些成就大业之人和碌碌无为之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他们能够自动自发地做事,积极主动地工作,同时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动机和态度不一样,他们所收获的结果也不一样。所以,创业者需要自动自发!
天生内向者勤于内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很容易做到自动自发,成为职场的幸运儿和成功人士。
内向者必知:?自动自发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而敷衍塞责永远是创业者的毒药。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使你没有被正式告知要对某事负责,你也应该努力完成它。
严格的做事标准应该是自己设定的,而不是别人要求的;?是对自己负责的,而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如果你对自己的期望比他人对你的期望更高,你就不需要担心他人如何评价你,更不用担心失败,因为即使失败,只要自动自发的精神还在,东山再起就不在话下。
对于自动自发,我们应该这样理解:?首先,“自”是自觉,只有自觉,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创新的思维、不懈的努力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其次,“自”是自信,只有自信,才能放开手脚,大胆果断地做好每件事。
自动自发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本素质,它告诉我们对待工作要全力以赴,对待事业要忠诚,对待自己要自信。如果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别人的督促、提醒甚至强迫,无法自动自发,那么这个人一辈子也不会成功。
独处能力让内向者摆脱外界干扰
对每一个个体而言,独处和与人交往都是精神必需,二者缺一不可。只是,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人际交往显得越来越密切,独处能力受到空前的挑战。
社会学家戴维·里斯曼1950年就在《孤独的人群》一书中提出,美国文化中的“自我”概念正在经历从“内向性”向“他向性”的转变。然而他没有预料到的是,后来的技术发展将会把他向性推向怎样的一个新高潮。心理学家谢里·特尔克对四百多名被调查者做了社会化媒体和手机使用习惯的访谈,她得出的结论是一种表演性文化正在形成,其中叙述性和分析性的自我思考越来越少见。这种文化去除了戈夫曼对“前台”、“后台”状态的区分,所有时刻都是“前台”,甚至于“你的心理状态也是一种表演”。
内在的自我在丧失独处能力以后倾向于彻底消失,剩下的只有不同的外在的自我。在一个新的层面上,谢里·特尔克给美国人重新贴上了“孤独的大众”的标签。
独处的能力并非人人都具有。一个能够让自己独处,或者说善于让自己独处,并能够在独处中找到宁静、充实的人,是一个找到自我的人。这样的人更能摆脱外界的干扰,进一步接近自己的目标。而没有独处能力的人,一旦发现自己形单影只,就会感到百无聊赖、难以忍受,更别说从独处中获得思考的能力了。
我们已经知道,内向者更善于独处,并能够在独处中使自己的精力得到恢复。但是内向者在独处的时候并不仅仅只是恢复精力,他们还可以在独处时摆脱外界的干扰,重新审视自己的计划、遇到的挫折以及潜在的危险,让自己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内向者必知:?独处能力是一种更重要的能力。不管是什么性格,只要他们还在追求高品质的精神生活,他们就都会明白,缺少社交能力是一种生活缺憾,而缺乏独处的能力则是一种精神灾难。
美国密歇根大学曾公布过一项研究成果:?21世纪的年轻人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年轻人相比更缺乏独处能力。研究者分析了最近30年1.4万名大学本科生的调查数据,发现2000年以后学生们的独处能力指标大幅下降,降幅达30%。
在被问及如何解读这一数据时,研究者萨拉·康拉特回答说:?“当前,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技术与更多的人接触,另一方面我们的独处能力却经历着一场灾难。问题还在于当我们对人际关系投入时间和精力的时候,我们不清楚技术到底是在帮助我们获得更紧密的联系,还是在使我们的人际关系碎片化?Facebook、Skype以及其他网络适时聊天工具的确可以用来达到前一个目的,但这些工具只能用来帮助建立浅层关系,进行表面互动,却无法建立更紧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