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74500000047

第47章 中国周边一旦有事:美军如何出手?(5)

我不知道,这一澄清在多大程度上减轻了基廷在内部承受的压力。有些事情,我也不便多去打听。恪守新闻工作者的立场底线和工作范围,是赢得采访对象信任的最好办法。

后来的事实是,我与太平洋司令部的合作关系日渐加深,我与杰弗里的手机联系,成了《震海听风录》节目与太平洋司令部之间的“热线电话”。

2009年1月的一个星期三的上午,是《震海听风录》录制的时间。当时,奥巴马刚刚宣誓就任,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正在秘密筹划之中,也是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向东南亚宣布“我们回来了”的前夜。南海局势已开始趋于紧张,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的前身——“瓦良格号”也正紧锣密鼓地改建之中。

南海上空已经乌云密布,东海上空的乌云也正聚集之中……

此刻,美国军方的态度至关重要。

远在夏威夷太平洋司令部的基廷破例答应,以电话连线的方式在《震海听风录》节目里现身,与身在北京的一位解放军退役将军展开直接对话。

节目将于当天晚上播出。

凤凰卫视香港总部一片忙碌,导播、同传都已各就各位。

按照与杰弗里事先约定的时间,我让助手从导播控制室,直接将电话打到夏威夷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接通了基廷桌上的直拨电话。

“我是基廷。”基廷的声音从远方的夏威夷传来。

从夏威夷到北京,中美两位将军的对话,通过我在香港的主持,被全程记录和摄制下来。

在这次节目中,基廷首次透露,美国军方愿意与中国海军在马六甲海峡展开合作,其中包括情报合作。

十个小时后,对话全文通过香港,向全球播出。

朝鲜核试:美国一筹莫展

四个月后,2009年5月29日,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

每年一度的“香格里拉对话”再次举行。一样的季节,一样的场景,而且几乎是同一批与会者:各国国防部长、参谋人员、军事智库学者等。

香格里拉酒店的大堂,依然熙熙攘攘,身穿制服的各国军人来来往往,但隐约中有一层不安的气氛笼罩着。

四天前,朝鲜进行了第二次核试验。在此之前,朝鲜接连发射了几次导弹和卫星,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弹。联合国接连出台主席声明和制裁措施,希望能遏制朝鲜进一步挑衅的势头。但谁也没有想到,朝鲜居然在国际社会的一片抗议声中,于2009年5月25日进行了第二次核试验。

5月29日,“香格里拉对话”在新加坡举行,朝鲜核试验无可争辩地成为焦点。

“香格里拉对话”举行前三个月,我收到主办机构——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邀请函,邀请我成为“香格里拉对话”的正式代表。

这件事,着实有点让我感到意外。

主办机构陈述的邀请理由是,过去两年里,我为传播“香格里拉对话”,并在沟通主要国家的军方往来方面“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我这才想起,除了播出对美军“三巨头”的专访外,两年来我和同事确实频繁往来于一些主要国家的军方领导人之间。也许,这也算是“民间外交”的一种吧。

无论如何,成为“香格里拉对话”的正式代表,对我来说意味着我可以不再以媒体身份出现,也不再受制于对媒体的诸多限制。作为正式代表,我可以自由出入各种闭门会议,也可与各国代表和军方人士一起,参加新加坡总统的晚宴。

而这一切,都是对媒体不公开的。

我没想到的是,我这个正式代表的身份,很快就在2009年的“香格里拉对话”中派上了用场。

“基廷将军,很高兴再次见到你。”开幕晚宴大厅里,我径直向基廷走去。

“Peter,我也很高兴再次见到你。”一身戎装的基廷站起身,与我握手。

距开幕晚宴还有20分钟左右,各国军事代表团成员和会议代表,纷纷在各自的大圆餐桌边就座。

基廷和美国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等人,就坐在离我不远的餐桌边。

我对基廷说:“感谢你今年1月通过电话连线出席我的节目。节目播出后,全球反响很好。”

基廷回答:“也感谢你的邀请。太平洋司令部很高兴有机会通过你的节目,与中国军方人士公开对话。”末了,他又补充一句:“中美两军需要这种公开对话。”

“将军,你怎么看朝鲜四天前的第二次核试验?”我开始转换话题。

“Peter,我正想和你讨论这个问题。”基廷的眼睛忽然发亮。他把我拉到一边,距他的餐桌稍远一点。

“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反应?”他的问题令我有些吃惊。

那边的餐桌边,有人走过去与阿米蒂奇打招呼。

朝鲜第二次核试验过去四天,美国官方还没有表态。一般常理下,这有点不寻常。

基廷急于与我讨论这个问题,似乎显示美国高层,至少是军方高层还没有想好对策。

“美国军方应该有强硬表态,这样才能不给平壤以任何幻想空间。”我答道。

“如果我们故意不理睬,你觉得会怎么样?”基廷问得很认真。

我心里暗自一惊:原来美国想对朝鲜的核试验不理不睬!都这节骨眼儿了,美国若不发声,难道还要别的国家发声吗?

“那会给朝鲜一个信号:国际社会拿他们没办法。”我的回答也很直接。

基廷站在那里,似乎陷入了沉思。他那一身白色海军四星上将军服,在宴会大厅中央显得很扎眼。

我陪他站在那里,也有些扎眼。

《国防新闻周刊》台北站的那个大胖子记者,此时出现在我们身旁,试图与基廷打招呼,但基廷依然在沉思。

“美国若不表态,中国将很难办。”我补充了一句。

大胖子记者实在忍不住了,径直上前与基廷打招呼,做自我介绍:“将军,能问一个问题吗?”

基廷从沉思中回过神来,看了一眼他:“对不起,晚宴马上开始了。”又回头和我握手:“Peter,回头再聊。”

基廷大步流星地走回自己的桌子。主席台上,澳大利亚时任总理陆克文的主旨演讲马上就要开始。

杰弗里·布雷斯劳上校也来了,还专为几个月前帮忙澄清美台军售的事情向我致谢。

只要基廷上将出现的场合,身旁必定有杰弗里,那一身白色的海军上校军服,显得很帅气。

但那年在新加坡,杰弗里对我很抱歉地表示,这次基廷上将不能接受我的专访了,等返回夏威夷后,过几个月再说,也许10月份可以。

他一直没有说明原因。但杰弗里很诚实,看得出他不是在“忽悠”我,而是有些为难之处。我也不便多问,而宁愿相信他确实有难言之隐。

各个闭门会议的场合,我都可以见到杰弗里跟着基廷,有时忙得没时间和我打招呼;有时见到了,会心地一笑,就算是招呼了。

看着他那忙碌的样子,我很想请他到大堂酒吧喝一杯,但想想还是算了,他应该没有时间,或是没有心情。

杰弗里返回夏威夷后,我们断断续续还有些联系。从这些联系中,我隐约感到,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要换人,只不过美国军方高层还一直没有选定人选而已。

到了当年的10月,杰弗里告诉我,基廷很快就要卸任,而他也将离开现有的岗位。

这大概就是四个月前在新加坡,他有些落寞的原因吧。

“杰弗里是个很好的副官,周到,贴心。他是我最好的下属之一。”2013年6月,时隔四年之后,基廷在新加坡对我这样说,“我退休后,杰弗里也退役了,目前正在做他自己的生意。”

但我与太平洋司令部的联系并未就此中断。

谁在秘密监视着我们?

2010年6月,一个名叫莉迪亚的美国女军官进入了我的工作范围。

莉迪亚·罗宾森,杰弗里的继任、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新任新闻官。

“Peter,我给你发了四个电邮,全部被退回来了。”当我主动给她打电话时,莉迪亚这样对我说。

“你用的是太平洋司令部的电邮账户吗?”我问她。

“是的,只有使用我的私人电邮时,我才能发给你。”她在电话那头说。

我没怎么往心里去。我经常有收不到电邮的情况,也懒得去追究原因。

但后来在我和太平洋司令部之间,这样的事情发生多了,我才隐约感到,在我们之外,似乎还有另一只眼睛在盯着我们。这当然也是后话了。

杰弗里离任时,显然已把我们之间良好合作的情况,原原本本告诉了莉迪亚。因此,我们的合作,从一开始似乎就不需要任何的磨合,而可直奔主题。

“威拉德上将在新加坡将接受你的专访。”莉迪亚的信息十分明确。末了,她还补充一句:“上将在新加坡只接受你一个人的专访。”

威拉德是基廷的继任、美国新任太平洋司令部司令。

但是,和莉迪亚的电邮联系始终不顺畅。她用太平洋司令部电邮账号发过来的电邮,我多半收不到,很误事,也因此而发生了一些误解,让她以为我对太平洋司令部不再有采访的兴趣。最后我们只得商定,彼此都用私人电邮账号联系,遇到重要事情还是直接用手机沟通。

这时我才实实在在地感到确实有一只眼睛,在神秘的地方注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

只不过,我不知道这只眼睛是谁,它又在哪里。

2013年6月,直到美国国安局前雇员斯诺登抵达香港,我才恍然大悟。如果说,按斯诺登的透露,就连香港中文大学这样的学术机构都被监视,那更何况我们这样的传媒机构?

多年来,我几乎已养成了一个职业习惯: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要将了解到的东西在节目中播出去。

电视主持人和评论员这个职业,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因此,无论那另一只眼睛身处何方,如何在暗中盯着我的工作,我都感到很坦然。我唯一希望的就是,那些暗中监视我的“眼睛”,不管它来自哪个国家,都不要影响我的实际工作,比如太平洋司令部发给我的电邮时常丢失,就实在有点说不过去了……

和平,在信任中穿越

但这些小事,最终并没有成为我和莉迪亚之间的障碍。

2010年6月,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我和莉迪亚第一次见面。

这是一个已届中年的美国女性,精干而风韵犹存。我与她的第一次见面,居然是在楼下大堂的酒吧里。新任的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威拉德上将尚未抵达,莉迪亚提前一天来打前站。

初夏的新加坡,她穿着黑色紧身连衣裙,主动点了一杯法国红酒。柔和的灯光下,那双眼睛显示出军人特有的气质,也透出内心一丝浪漫的追求。

她直率得开口就谈自己的儿子和家庭:“你有孩子吗?叛逆吗?我的儿子14岁了。昨天我从夏威夷启程前,他还让我早点回去。”她告诉我,她的丈夫也是个军人。

看得出,她对国际性的场合还颇为陌生,所以在这方面,尤其对于如何安排与国际媒体的见面,她似乎有点倚赖我。不过,有了杰弗里的铺垫和引见,我和莉迪亚之间的合作,反倒没有任何障碍。我告诉她一些过去几年的常规做法,包括场地的选择、日程的安排,以及会议期间我们的手机联络方法等。

“你们来选择场地,并负责和新加坡特警沟通,我来协调威拉德将军的时间。”她完全不关心我将问威拉德上将什么问题,也不关心任何安保方面的措施,只关心采访的技术性细节。

这是一个让人很放松的伙伴。我们就这样坐着,手里各自拿着一杯红酒,很放松。历史的风云,战略的角逐,在这个特殊的气氛中似乎都停止了穿越。

世界本来就不该那么复杂。

我在本书前面曾提到,近年我主持《寰宇大战略》,节目中有一个战略观察员的环节设计,我坚持要启用年轻女性来担任观察员。女性,有一种特殊的人性的感觉,能使男人津津乐道的战争逻辑和思维,在刹那间黯然失色。从这几年的效果来看,我似乎是对的。

“明天早上你再见到我,我就会一身戎装,希望你还能认出我来。”走出酒吧,莉迪亚这样对我说。

一时间,我很难把一个妩媚的女人和一个身着军服的女人联系在一起……

第二天一早,莉迪亚果然一身戎装出现在我面前。与昨天的风韵相比,戎装的莉迪亚显得干练、机敏,全然是另一副模样。

妩媚和干练,居然可以这样完美地结合。

我们很快一起约上新加坡特警,到我们选定的专访地点现场踏勘。莉迪亚似乎很满意,没有一句啰嗦的话,依然是看表、对时间、确认手机号码,然后彼此在会议期间保持密切联系,依然是对我们百分之百的信任。

到了专访时间,一身戎装的威拉德上将也几乎是踩着点似的,来到我们的专访地点。

从基廷开始,到威拉德,再到洛克利尔,这些年里,历任的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都成了我的节目的常客,而且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上几乎形成了一个惯例,即只接受一个电视节目的专访,那就是《震海听风录》。

但我与太平洋司令部之间的电邮,这些年依然时常出现“问题”,不是丢失就是延误。

显然,依然有一些“眼睛”在暗中盯着我们。

不过我倒是很坦然:只要不涉及军事秘密,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有利于地区和平的事情。随着地区战略格局的日趋复杂,各国的军方应该更多地学会和习惯与媒体交往。

美军:中国军人有多少战斗力?

就这样,在我与太平洋司令部一来一往的过程中,七年时间很快过去了。

这七年,世界见证了一个重大进程的发生,那就是中国军力的迅速崛起,以及美国对中国军力崛起从恐惧、敌意到无可奈何地接受。

回想一下,2007年的时候,涉及中国军力发展,中国民间在讨论什么话题?当时讨论得最多的就是中国究竟要不要制造航母?但七年后的2014年,谁还讨论这个话题?大家讨论的是另一个话题:中国究竟需要几艘航母才能保证建成一支“远水海军”?

同类推荐
  • 怎样当好班组长(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

    怎样当好班组长(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 中国梦青年读本

    中国梦青年读本

    中国梦必将成为未来几十年中国的时代主题,符合这个主题的社会思想将大放光彩,顺应这个潮流的政治力量将大有所为,而违逆这个主题的事物将会被时代和人民所淘汰。
  • 中国大舆情(2013-2014)

    中国大舆情(2013-2014)

    本书设有趋势报告、政策报告、案例报告、舆情报告、数据报告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中国梦: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政治宣言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强化共产党人精神之“钙”建设法治中国的江苏样本等。
  • 话语权:美国是怎样取得主动的

    话语权:美国是怎样取得主动的

    本书从话语权角度诠释美国长期保持强势地位的原因所在,分析大量经典案例及当下热点话题,提出中国在话语权上的诸多问题及展望。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是美国政府转移民众关注力的替罪羊?中国大豆反击战是话语权之战?美国想方设法策反各国社会精英?
  • 美国与第一次柏林危机

    美国与第一次柏林危机

    第一次柏林危机是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以军事力量为依托展开的首次面对面的较量。本书以第一柏林危机的发生、发展为主线,围绕杜鲁门政府的危机决策展开研究,主要论述危机的缘起和肇始、危机全面爆发和美国的初期反应、美国应对危机政策的形成、政策的实践与危机的化解。最后通过对危机事件和美国对策的再认识,反思美国在战后诸危机中形成的危机决策机制的特点以及决策机制演化趋势。
热门推荐
  • 法律文书教程

    法律文书教程

    为适应法律职业教育的需要,培养学生处理法律实务的工作能力,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组织本校承担专业课程教学的骨干教师编写了系列教材,这本《法律文书教程》就是其中一部。
  • The Philobiblon

    The Philobibl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tfboys之因源而聚

    tfboys之因源而聚

    "何瑾汐!你要是走了,就别再回来了!”王源站在暴雨中,歇斯底里地对准备登机的窈窕少女喊道。少女怔了怔,停下了脚步,顿时,泪水夺眶而出,轻轻划过脸颊。他最终还是来了。。。。。。
  • 皇室奇案传

    皇室奇案传

    本书搜罗了中国古代有名的皇室离奇谜案,其语言是运用当代最流行的口语加仿文言文,亦庄亦偕,脍炙人口。
  •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自1690年诞生至今,美国报纸历经沧桑变故,其报道模式亦处于不断的流变之中。报道模式是指报纸在其日常新闻生产实践中所依循的准则和样式,它是报纸新闻生产的常规形式,是报纸长时间都在使用的报道方式。本文试图在“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两个维度上透视美国报纸报道模式在不同时期的内涵与特点,探究报道模式的流变轨迹及流变动因。“事实选择”是指报道模式中选择了什么样的事实,“事实呈现”是指报道事实时采用什么样的手法。“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是新闻生产紧密联系的两个维度,选择了某种事实也就随之选择了与之对应的某种呈现方式,两者骨肉依存。
  • 秘恋365天:首席太霸道

    秘恋365天:首席太霸道

    临近婚礼,渣男跟渣女竟然在滚床单,还害得她差点丢掉小命。他们夺走她爸妈留下的公司,让她净身出户,她发誓,绝对不会饶过他们。于是,她选择跟他合作。他说,唯一的条件是不可以爱上他。可后来的后来,他为什么要将她压倒……
  • 职业男性健康手册

    职业男性健康手册

    本书着眼于生活的实际,没有高深的病理,也没有枯燥的药理知识,而是以一种近乎谈话的形式,介绍了职业男性的保健知识。
  • 泪中雪

    泪中雪

    在雪花纷飞的那一天,我们相见。相见不如怀念……
  • 易得浮生三世花

    易得浮生三世花

    故道河边,大雨纷飞谁孤单盼君归,谁倚门自望后眼带泪,待我轮回≡世,还好,君未错过我的转身。游魂散,度凡生,一曲终,对弈平,我佛魔修成而聚一身,逍遥盖世绝尘伦,睥睨不屑众生,何有软肋,万万没想到我这软肋偏偏是你。不知我者,谓我所求,知我心者,谓我心忧。三杯通大道,愿与君一醉解千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