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63800000026

第26章 要尊重作家的创作个性——与否定小说《灵与肉》的同志争鸣

对于一部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会有不尽相同或很不相同甚至截然不同的看法。拿《红楼梦》来说,自它问世以来,就众说纷纭,争论不休。鲁迅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而作家呢,他为自己的创作意图遭人误会、曲解,往往感到不平、委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作品总会有人理解。今天,曹雪芹不是拥有越来越多的知音了吗?

对张贤亮的短篇小说《灵与肉》,也因读者的眼光不同,引起了争鸣。大多数读者看法比较一致,觉得这是一篇表现普通劳动者心灵美,洋溢着爱国主义深情的佳作,把它评为1980年优秀小说,理所当然。也有同志持完全相反的看法,他们认为主人公许灵均的形象,不足为训。有的说,作者歌颂的是一个“新时代的浑浑噩噩的人”;有的说,作者美化了一个“畸形的灵魂”。总之,《灵与肉》的“真实性有待于探讨”,断定“这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倒退现象”。

我认为这样的分析和评价,脱离了作品的实际情况,无视了文学创作的特点和规律,无论对作者还是读者,都是有害无益的。这样的文章,恐怕才是文学批评中的“倒退现象”呢!

评论一部作品,首先应该从作品本身所反映的特定生活,选择的特定题材出发,来分析它的成败得失,决不能主观臆断,向作者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否则,就会像鲁迅所说,“批评家若不就事论事,而说些应当去如此如彼”,恰如吃菜的不谈品味如何,而怪厨子“何以不去做裁缝或造房子”一样。

《灵与肉》描写的是一个出身于剥削家庭的青年知识分子二十年来的遭遇,以及他因祸为福,在长期的体力劳动过程中,在与普通劳动者(包括他妻子)同甘共苦的朝夕相处中,从灵魂到肉体的变化。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痛苦遭遇的描写,有力地批判了反动血统论,控诉了林彪、“四人帮”的倒行逆施,使我们重温了那场50年代后期已露征兆、十年浩劫中愈演愈烈的民族灾难。同时,作者还通过对主人公和周围群众美好心灵的揭示,谱写了一曲呈献给祖国和人民的热情颂歌。

作者选择的是“伤痕”题材,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带有精神创伤的普通知识分子。读完作品后,我们就会欣喜地看到:作者别开生面地处理了这样的题材,使它显出了“亮色”;作者还用他那支匠心独运的笔,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脚踏实地的爱国知识分子,为当前小说创作的艺术画廊增添了一个真实感人的爱国者的形象。作品形象地告诉我们,许灵均的个人命运,是同人民、同祖国的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的。他的坎坷道路,不幸遭遇,以至于某些扭曲的性格,无不深深地打下时代的印记,有着时代悲剧的投影。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就在于,他概括了我国相当部分的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和生活道路。这个在红旗下长大,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知识分子,本应有美好的前途,本应在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因为出身不好,而被错划为右派,驱出革命队伍,流放农场劳教。当他在夜晚的月光下,为寻找一个比较干燥、温暖的睡处,爬进马槽时,他怎能不感到凄怆和委屈?此时此刻,完全象征性地指出了他孤独的处境:“人们抛弃了他,使他来和牲口为伍!”回顾往事,他感到“狭窄的马槽夹着他的身躯,正像生活从四面八方压迫他一样”。当读到他“抱着长长的、瘦骨嶙峋的马头痛哭失声”时,我们怎能不涌出同情之泪?

但许灵均在屈辱的劳动中,并没有自甘沉沦,被苦难摧毁,他像西北高原上常见的沙枣树那样生长着,显示着顽强的生命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他饱览草场的瑰丽的风光,把祖国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浓缩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大自然和劳动给予他许多课堂里得不到的东西,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代替了消沉、悲怆、委屈的情绪,“他逐渐恢复了对自己的信心”。在和放牧员的共同劳动和生活中,他羡慕他们感情的朴实、单纯;而放牧员们对他的谅解、温情,以及他们之间无拘束的闲谝,“像阵雨过后的彩虹一样,在他心上激起一种美好的感情”,使他产生向他们学习的强烈愿望。尤其是他和另一个不幸的人——“吃红苕长大”、外流来农场寻找活路的秀芝的结合,给他带来了从未享受过的家庭温暖。“她和他的结合,更加强了他对这块土地的感情,使他更明晰地感觉到以劳动为主体的生活方式的单纯、纯洁和正当。他得到他多年前所追求的那种愉快的满足。”在他的问题得到纠正,重新走上教师岗位后,孩子们的尊敬,放牧员的信任,使他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和自己的价值。正因为作品生动细腻地描写了这一切,所以当许灵均断然拒绝父亲的要求,做出不愿出国的抉择时,我们为之信服,深受感动。这正是许灵均性格发展的必然逻辑,这正是他灵与肉发生深刻变化后必然采取的行动。因为,“那里有他生命的根!”正如《共产党宣言》指出的:“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难道需要经过深思才能了解吗?”

从作品中,我们怎么也得不出许灵均是“一个浑浑噩噩的人”和“一个畸形的灵魂”的看法,怎么也引不出怀疑作品真实性的结论;相反地,我们只能得出《灵与肉》真实地反映了现实关系,真实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结论。

持否定意见的同志认为,许灵均作为正面人物来描写,应写出他的“勇敢抗争”。试问:逆境中的正面人物只能写成“斗争型”的吗?大家知道,在逆境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你可以写张志新式的面对面斗争的早醒,你也可以写普通劳动者的觉醒、斗争,甚至悲剧命运……只要能给人以教育、鼓舞和美的享受,我看都可以。一般来说,作家总是选择自己熟悉的题材,表现自己熟悉的人物。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尊重作家的创作个性,不能强求一致。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中说:“写什么和怎样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在这方面,不要横加干涉。”他还指出:“英雄人物的业绩和普通人们的劳动、斗争和悲欢离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古代人的生活,都应当在文艺中得到反映。”这样做,才能有利于题材和人物的多样化,繁荣文艺创作。试想一下,如果要求鲁迅把阿Q这个不觉悟的农民形象,写成一个有觉悟的革命农民,岂不荒唐可笑,这样的阿Q也就不成其为阿Q了。同样,把许灵均写成张志新式的早醒者,也就不是许灵均了。

此外,我认为评论一部作品,还必须尽量了解作家的生活经历、创作道路、艺术个性,这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鲁迅曾指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

张贤亮是位初步形成自己创作风格,具有自己艺术个性的作家。他的作品凝聚着自己痛苦的人生经验。他本人就有过类似许灵均那样的遭遇。他出身于资本家家庭,少年时期生活在十里洋场的上海。他文学修养的根基开始是扎在西欧古典文学和北美近代文学上的,而文学创作是从诗歌开始起步的。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而下放农场劳动。以后明关暗监将近二十年。他所以没有沉沦而幸存,据他自己分析有这样的原因:“劳动人民给我的抚慰,祖国自然山川给我的熏陶,体力劳动给我的锻炼,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给我的启示……始终像暗洞中的石钟乳上滴下的水珠,一滴、一滴地滋润着我的心田。”在与劳动人民长期的共同生活中,他精神的创伤得以治疗,他的感情、生活习惯、幸福感和价值观念起了变化,心灵变得丰满起来。他说:“长期在底层生活,给我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种种来自劳动人民的温情,同情和怜悯,以及劳动者粗犷的原始的内心美。”他对他们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这就是他走过的生活道路。

知道了这些,我们就不会为他笔下出现的大都是“畸人奇行”而感到奇怪了。知道了这些,我们对他作品的基本主题更有所了解了。知道了这些,我们对他的创作个性也就比较清楚了。知道了这些,再回头来读《灵与肉》就更有体会了。难怪许灵均对生活那么执著地向往和追求,难怪许灵均有一双善于发现祖国山川之美的诗人眼睛,难怪他会唱出这么动人心弦的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颂歌。

想否定许灵均吗?类似许灵均那样遭遇的张贤亮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存在!怀疑作品的真实性吗?那段生活留下的伤痕还在,记忆犹新!

为什么要指责因祸为福的情况呢?历史上就有过“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的大量例子。

为什么要怀疑许灵均的爱国精神呢?为什么不能加以歌颂呢?比起当前现实生活中那些丧失民族气节、不要国格人格的败类,许灵均的形象可以说是鹤立鸡群!这个形象的现实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当然,作为张贤亮本人,现在能写什么,就写什么,既“不必趋时”,也“不可苟安”,应该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尽量扩大自己的生活视野,开拓题材的新领域,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写出更好的篇章。

1981年4月15日

(载《朔方》1981年第6期)

同类推荐
  • 花蕊里的子弹

    花蕊里的子弹

    文坛最美的“有脾气的淑女”女性美丽的姿志,批判的激情,作家流动的视角,多重的声音中,美艳红唇滔滔不绝地说出黑色话语子弹。
  • 微雨中的蝉声

    微雨中的蝉声

    夏日去川南玉屏山森林公园小住,令人感到新奇的是:满山蝉鸣,此起彼伏,自晨至夕,不绝于耳。究其原因,方知遍山所植之树,名日“柳杉”;此类树的特别之处,一是颇利于蝉的繁衍与栖息,二是它的气味能驱蚊灭蚊,所以山中整日蝉声不绝,而蚊蚋则不见踪迹。
  • 就这样慢热地活着

    就这样慢热地活着

    《就这样慢热地活着》里,作者田禾通过漫无目的地行走去解读自己。有时,只是停下来闻植物的味道,然后转身走开;有时,随便搭上一列最快开动的火车;有时,又像最真诚的朋友,听自己忏悔傲慢和无知。卸下向世界对抗的戾气,去拥有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和无需声张的厚实。不做遥不可及的梦,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人际,使得生活少些负担和承诺。何必要用一个模子去度量生活的价值?
  • 锄尖上的墨香:首届杭州市农家书屋优秀征文集

    锄尖上的墨香:首届杭州市农家书屋优秀征文集

    二十余篇来自农家书屋的优秀征文,体裁丰富多样,主题立意、语言风格、行文结构从各个侧面展示了杭州市农民朋友的精神文化状态。杭州市的农民朋友在书中孜孜不卷地汲取营养,发掘致富途径。新一代农民正在用知识创建自己的美好温馨家园。
  • 日暮乡关

    日暮乡关

    江潇在城市霓虹灯杂乱无章的闪烁中和泛起泡沫的酒杯里发现自己再也走不出思想与情感的围城,这就是已成为他精神属性和生命构成的“乡村结”。于是,人们如梦初醒地发现乡村和江潇之间已形成一种相互命名的关系,《日暮乡关》实际上是江潇对自己的灵魂与生存方式的一次彻底的坦白和庄严的命名。在《日暮乡关》这本散文集的整体阅读结论形成后,我们就不得不进行这样的追问——乡村赋予了江潇怎样的性质和生存态度?
热门推荐
  • 御战九霄

    御战九霄

    曾经的天才少年,一朝成废物,究竟是天意还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
  • 冷夜

    冷夜

    她有着一个和自己性格不符的名字,她是全球杀手界数一数二的人物。原本不该有感情的人动了情,最终等待她的结局就只能是死亡。奇迹?她以前是不信的,可现在她信了,她还活着,她竟然还能活着,只是她不知道她在这个世界又能活多久。
  • 倾国倾城之绝色皇妃

    倾国倾城之绝色皇妃

    一条缠绕着的无形的命运红线,将她带回到几千年前不知名的时代,没有熟悉的人和事,柔弱的她该如何生存下去?她风华绝代,回眸一笑可倾城与三个男人之间纠缠不清的爱恨情仇,让她疲惫不堪想要抽身离开的时候才发现自己陷得太深,已经无力回头究竟历史给予了她怎么样的命运该反抗到底还是一味顺从,她该如何抉择?一段嗔痴爱恨引出一段前世孽缘是早有预谋还是命中注定?逃不开的情,灭不了的缘?还是了的债?给不了的永远?到底什么才是她最终的期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异界之纵横魂天

    异界之纵横魂天

    本是地球一普通大学生,却无故魂穿异世大陆;在这里,弱肉强食,和平已然不复存在,习惯了地球忙碌和平生活的他,曾经迷茫过,懦弱过,退缩过,甚至绝望过,但是为了受伤卧床的父亲,为了妹妹那干净的笑容,他愿意将一切都背负下来,纵然自己手上沾满了血腥。“谁敢让我妹妹不开心,我会让他一辈子都开心不起来。”望着妹妹那纯净无邪的容颜,秦殇在心中许下了无声的誓言。
  • 灵绝九天

    灵绝九天

    主角自幼无灵力,全村唾弃,只有父母保护,在深山中发现遗迹,得练功之法,一路历尽千辛,终成所在世界第一高手
  • 废材穿越之爱无痕

    废材穿越之爱无痕

    冥冥注定中,她穿越到了风岚大陆,成了昱国丞相府唯一的嫡女,更是远近闻名的七系废材。他、高高在上的仙,唯独为她而驻足。容华谢后,山河永寂。三生寂灭,削骨为笛。三生石旁,奈何桥边,哪怕是万世轮回,我也等你……
  • 华丽小姐之帅哥请走开

    华丽小姐之帅哥请走开

    当她重生为她,为家族使命来到的了一所贵族学院,表面是来自各地的贵族子弟,暗里实则是一场强者们的战争,风雨欲来,这注定是属于王者的时代……
  • 重生之空间幻灵师

    重生之空间幻灵师

    女主穿越重生到修仙大陆,变成了婴儿,从小就开始修炼,认识了空间里的神兽,结果竟然被神兽拐成了老婆。本文慢热型,感情线路在后面才会体现。
  • tfboys的Deargirl

    tfboys的Deargirl

    “对,我就在欺骗你的感情”陌夏“夏夏,你都是在跟我开玩笑的对不对”王俊凯对陌夏吼到,”笨蛋,你一直被我骗了我就是因为要跟你闹绯闻才跟你在一起的我根本不喜欢你”陌夏冷冷的说的"我明白了,我不会再纠缠你了,再见“王俊凯已经绝望了,王俊凯走后陌夏踏上了回韩国的飞机....................
  • 都市之全能召唤师

    都市之全能召唤师

    小羽:召唤师可以召唤什么啊?答:异界魔兽!!!小羽摇了摇头:异界魔兽,是最基本的。问:那么高等的是神马啊?小羽邪恶的笑了笑说道:是美女,是神器不管是什么小羽都可以召唤出来,什么伊卡洛斯,维多利亚,夏娜。。。。还要诛仙古剑,盘古幡,造化玉蝶。。。。。。————————————————————以后小弟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一更,星期六星期天每天两更,时间分别为中午和晚上!!请大家支持给小弟推荐和收藏吧!!!!小羽建了群203071043书友们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