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57200000017

第17章 原道①(2)

锄:铲除。强梗:强横的人。梗,强硬,顽固。符:古代一种凭证,汉时将六寸长的竹片分成两半,双方各执一半。玺(xǐ喜):玉制印信,从秦以后成为皇帝专用印信的名称。斗斛:古量器,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北宋以后五斗为一斛。权衡:即秤,权为秤砣,衡为秤杆。圣人不死:这四句出自《庄子·箧》。介;甲。这句和下句是说人不能象各种动物靠着天然条件活下去。诛:惩罚。清净、寂灭:指佛教教义。佛家以远离一切恶行烦恼为清净。寂灭是梵文“涅槃”的义译,佛教认为佛教徒佛教教义。佛家以远离一切恶行烦恼为清净。寂灭是梵文“涅槃”的义译,佛教认为佛教徒经过长期修道,一切烦恼就会消失干净,一切清净功德就具备了。这种境界就是“寂灭”。三代:指夏、殷、周三代。见黜:被贬斥。禹:传说中的古代部落领袖,曾受舜命治理洪水,其子启建立了夏朝。汤:武汤,商朝的开创者。文:周文王。武:周武王,文王之子。其号名殊:指尧、舜称帝,禹、汤、文、武称王,名号不同。太古之无事:指远古时代,天下无事。这句是说要恢复到无为而治的太古时代。《老子》中说:“为无为,事无事。”又说:“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都反映出他要重返太古时代的思想。传(zhuàn转):解释经义。用来传示后人的书,这里指《礼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语出《礼记·大学》。明明德,显明美德。前“明”为动词。明德,美德,至德。齐其家:整治他的家庭。外天下国家:即置天下国家于不顾。外,疏远。天常:天伦,指君臣、父子、兄弟等封建社会的伦理关系。父其父:用对待父亲的态度对待父亲,即把父亲当作父亲。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凡诸侯用夷礼的就把他当作夷人。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夷人采用中国礼教的就把他当作中国人。经;指《沦语》,夷狄之有君:这句和下句出自《论语·八佾(yì异)》。意谓夷狄有君还不如中国无君,原因是夷狄虽然有君却无礼义,中国虽然偶而无君(比如周厉王被放逐,周公、召公共同执政时)礼义却存在。诸夏,义同“中国”,指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族国家。亡,无。戎狄是膺,荆舒是惩:语出《诗经·鲁颂·宫》意谓抗击戎狄,惩罚荆舒。舒是附属于楚(荆)的小国。几何:多少。胥而为夷:都成为夷入。胥,皆。昆弟:兄弟。郊焉而天神假(gé格):祭天而天神降临。郊,郊祭,皇帝每年冬至在南郊祭天称郊祭。假,到。庙;祭祀宗庙。人鬼:指祖宗的魂灵。飧:享。荀与扬:荀卿(况)和扬雄。韩愈《读荀子》:“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扬大醇而小疵。”其事行:指他们提倡仁义之道能够行得通。长:流传。不止不行:上二句言佛老之学不加以阻止,儒学就不能流行。人其人:意谓命令佛教徒、道教徒还俗,成为百姓。火其书:烧掉佛经、道经。庐其居:指把道观寺庙改为民用房屋。道之:即“导之”,道,同“导”。鳏(guān关)寡孤独废疾:老而无妻为鳏,老而无夫为寡,幼而无父为孤,老而无子为独,废即残废的人,疾为患病的人。有养;指能使他们生活下去。

〔译文〕对人类普遍的爱就是仁,实行仁义做得合适就是义,从仁义出发、沿着仁义的道路前进,就是道,自己在仁义方面有足够的修养,不需要外来的帮助,就是德。仁和义是固定的名称,道和德是个虚空的位置。所以道有君子之道和小人之道,德有恶德和美德。老子轻视仁义,并不是要诋毁仁义,而是他眼光狭小。坐井观天,说天很小,其实天并不小。他把待人和善当作仁,把为人小心谨慎当作义,这样自然就会轻视仁义了。他所讲的道,是说的他心目中的道,不是我所讲的道;他所讲的德,是说的他心目中的德,不是我所讲的德,凡是我所讲的道、德,都是把仁和义结合在一起说的,这是天下的公论。老子所讲的道德。是抽掉了仁和义说的,是他个人的说法。周朝政治衰落,孔子死了,秦朝焚烧书籍,黄、老之学盛行于汉朝,佛教盛行于晋、北魏、梁、隋时期。当时谈论道德仁义的,不是加入杨朱一派,就是加入墨翟一派,不是加入老子一派,就是加入佛教一派。加入那一派,必然会背离这一派。加入那一派就把那一派当做主人,背离那一派就把那一派当做奴仆。对加入的学派就附和,对不同意的学派就污蔑。

唉!后来的人想知道仁义道德方面的学说,究竟要从哪里去学习呢?相信老子学说的人说:“孔子,是我们老师的学生。”信佛教的人说:“孔子,是我们老师的学生。”相信孔子学说的人听惯了他们的说法,爱好那些荒诞的言论而妄自菲薄,也说:“我们老师也是曾经向他们学习过的。”不但张口这样说,而且还写在书上。唉!后人虽然想知道仁义道德方面的学说,又从哪里去探求呢?

人们喜爱怪诞言论的风气也太厉害了!不探求事情是怎样开始的、也不询问事情的结果如何,只是想要听那些怪诞的说法。古代老百姓中有四种人,现在的老百姓有六种人;古代施行教化的人只占四种人中的一种,现在施行教化的人占六种人中的三种;现在种田的人只有一家,而吃粮的人却有六家;做工的人只有一家,而使用器具的入却有六家;做生意的人只有一家,而依靠他买卖货物的人却有六家:这样老百姓怎么会不穷困而去做盗贼呢!古时候,人类的祸害很多。圣人出来以后,才教给他们相互协作、求得生存、维持生活的方法。圣人为他们设置了君主,为他们设置了师长,赶走了毒虫毒蛇和凶恶的飞禽走兽,让他们生活在中原地方。寒冷,就教他们做衣服;饥饿,就教他们种粮食;住在树上会跌下来,住在洞穴里容易生病,这样才教他们建造房屋;为他们设置工匠,用来提供充足的器具;为他们设置商人,让人们互通有无;为他们发明医药,为的是拯救生病的人,不让他们短命死去;为他们规定埋葬、祭祀死人的仪式,为的是增强人们之间的恩爱感情;为他们定下礼节,为的是分出人们尊卑长幼的次序,为他们发明音乐,用来排遣人们心中的郁闷;为他们制定政令,为的是制约那些怠惰、松懈的人;为他们颁布刑法,为的是铲除那些强横的人;相互欺骗的事情发生了,就为他们设置符节、印玺作为凭信,设置斛斗作为量器,设置秤作为衡器;相互争夺的事情发生了,就为他们设置城池、兵甲用来守卫自己;灾害要来,就为他们作好准备;祸患要产生,就为他们作好预防工作。现在有人却说:“圣人不死,大盗就不会消灭,劈破了斗,折断了秤,那老百姓中间就不会有相互争夺的事情了。”唉!他们这样说,不过是不加思索罢了!如果古代没有圣人,人类早就灭亡了。为什么呢?因为人没有长着羽毛、鳞甲可以在寒冷、炎热的情况下生活,也没有爪牙可以去争夺食物。因此,君主是制定政令的;臣子,是执行君主的命令而把它落实到老百姓头上的;老百姓,是生产粮食、麻丝、制造器皿、交换货物用来侍奉上面的人的,君主没有制定出政令,便失去了作为君主的职责;臣子没有执行君主的命令并把它落实到老百姓头上,老百姓没有生产粮食、麻丝、制造器皿、交换货物来侍奉上面的人,就要受到惩罚。现在他们却提出这种办法:“一定要抛弃你们的君主关系,去掉你们的父子关系,禁止你们那一套相互协作、求得生存、维持生活的办法。”

用这来求得所谓“清净”、“寂灭”的境界。唉呀!他们幸亏出生在夏、殷、周三代以后,没有受到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的贬斥;他们也不幸未能出生在夏、殷、周三代以前,未能得到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的纠正。帝和王,他们的名称虽然不同,但他们为什么是圣人的原因是一样的。夏天穿葛布做的单衣,冬天穿皮袄,口渴了就喝水,肚子饿了就吃东西,这些事情虽然不一样,但都算聪明的举动,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现在有人说:“为什么不实行太古时代那样的无为而治呢?”这就如同责备在冬天穿皮袄的人说:“为什么不去穿葛布单衣,那多方便呀!”如同责备肚子饿了在吃东西的人说:“为什么不去喝水,那多容易呀!”《礼记》中说:“古代想在天下显明美德的人,先要治好他的国家;想治好国家的人,先要整治他的家庭;想整治家庭的人,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想加强自身修养的人,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想要端正思想的人,先要使他的心意真诚。”然而古代所讲的端正思想而使心意真诚的人,是将要有所作为的。现在一些人想整治他的心性,却不顾天下国家,灭掉了天然的亲属关系,做儿子的不把父亲当作父亲,做臣子的不把君主当作君主,做百姓的不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孔子写作《春秋》时,诸侯采用夷人礼仪的就把他当作夷人看待,夷人采用中国礼仪的就把他当作中国人看待。《论语》上说:“夷狄虽有君主存在,还不如中国没有君主时。”《诗经》上说:“抗击戎狄,惩处荆舒。”现在把夷狄的礼法摆在先王的教导上面,不是很快都要成为夷狄了吗!所谓先王的教导是什么呢?对人类普遍的爱就是仁,实行仁义做得合适就是义,从仁义出发,沿着仁义的道路前进就是道。自己在仁义方面有足够的修养而不需外来的帮助就是德。它的文献有《诗经》、《尚书》、《易经》、《春秋》;它的制度有礼仪、音乐、刑法、政令;它的百姓有士人、农民、工匠、商人;他所确定的名位有君臣、父子、师友,宾主、兄弟、夫妇;它规定的服装有麻织品、丝织品;它设置的住处有房屋;它确定的食物有粟米、水果、蔬菜、鱼肉。它作为道理是容易明白的,而它作为教化是很容易推行的。因此用它来要求自己,就觉得顺心、吉祥;用它对待别人,就是爱人、就是公正;用它培养心性,性情就会温和平静;用它处理天下国家的事情,没有一处是不合适的。因此人活着的时候就能按照他们的性情生活,死的时候,也能够享尽他们的天年;祭天时天神降临,祭宗庙时,祖宗的魂灵就来享用祭品。问:“这道,是什么道?”答:“这是我所讲的道,不是从前老和佛讲的道。尧把它传给舜,舜把它传给禹,禹把它传给汤,汤把它传给文王,武王、周公,文王、武王、周公传给孔子,孔子传给孟轲,孟轲死了,它就不能往下传了。荀卿和扬雄选择了一些论点,但是选得不够精,阐述了一些道理,但说得不够细。从周公以上,上面都是作君主的,所以他们提倡仁义的工作能够推行得开,从周公以后,都是在下面作臣子的,所以他们的学说都能得到流传。”那么,到底要怎样办才好呢?我说:“不堵塞一些地方,就没有水流淌,没有停息,就不能前进。让那些和尚、道士重新成为百姓,用火烧掉佛、道书籍,把寺庙道观改为民房,阐明先王之道来开导他们,使鳏夫、寡妇、孤儿、孤老以及残废、患病的人生活得到保障,这样做大概就可以了。”

同类推荐
  •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孟子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孟子

    《四书五经·大学 中庸 孟子》归属清华大学继续教育文库,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句”丛书之一。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著《大学》《中庸》《孟子》中,遴选部分代表名句,分主题原文呈现并中英文翻译注释,配以精美书法作品,附传统经典名篇全文及生僻字注音,同时定向邀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及汉语言文字造诣的书法教育家、清华大学德艺双馨的师生校友、社会各界实力派书法名家书写主题内容,经典名句、传统丹青、中英文释义三位一体,以传统艺术形式承载民族优秀文化思想。
  • 胡雪岩外传

    胡雪岩外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四库全书精编1

    四库全书精编1

    《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它的源头和血脉,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泥土和营养。
  • 文天祥集

    文天祥集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成进士,对策集英殿,理宗把他的卷子取在第一名,为状元。南宋亡后,坚贞不屈,于元至元十九年(1283)十二月初九日就义于大都(今北京),年四十七。有《文山先生全集》。
热门推荐
  • 腹黑哥哥太奸诈

    腹黑哥哥太奸诈

    教堂里,满座宾客的注意力都在那对新人身上。今天虽然是墨倾城大婚之日,但他身上却充满了冷意。新娘微微抬头看那位即将成为她丈夫的男人,满脸绯红。“有人反对这对新人的结合吗?”神父的声音在教堂里回荡着。满座寂静………正当神父准备宣告誓言,教堂紧闭的门被推开了!“我,反对!”
  • 王源你会发光

    王源你会发光

    从机场的第一次相遇,他们在一起学习,一起疯。可是后来因tfboys要去美国……(注:这篇完了有下一册:《盛夏的雨很酸涩》。)
  • 黑羽残魂

    黑羽残魂

    自身黑暗就注定邪恶?天生光明就是善良?神魔之身,一念之间。黑羽残魂,断念重铸,是非善恶,尽在吾身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南都异灵录

    南都异灵录

    身死魂灭,灵体便生,浪荡无依,荼毒红尘,转世异灵,可平人愤,驱鬼狩灵,太平本真。苏杭是狩灵世家苏氏宗族的少主,衣食无忧,前程无忧,却始终心系多年以前的一桩血案。为此,他赴苏氏禁地南都城寻找答案,一个巨大的阴谋,从此揭开帷幕……
  • 邪王追妻:腹黑神医废材妃

    邪王追妻:腹黑神医废材妃

    雨,不知谁心落,不知谁心碎。夜铭一声,女子悠悠的在冰冷的地面上爬了起来。雨,冲刷了血水,刻下了印记。孰能知?二世的轮回,一次次痛于心铭的印记,早已无法卸去。孰能知?绝世的容颜上,烙下的是爱恨的鞭痕,早已痛彻心扉。孰能知?魅人的双眸中,早已不是天真的眸神,而是悔恨和痛。
  • 高冷老公隐婚蜜爱

    高冷老公隐婚蜜爱

    一场盛况空前的豪门盛宴,未婚夫高调迎娶了她的妹妹。她只想安静的买个醉,却不想惹上江城神秘莫测,腹黑高冷的顾家大少!进错他的房,误看他的人,还没来得及上他的床,就遇到了传说中的查房……他是江城高冷腹黑,冷面杀伐的顾家大少遇见宋清欢之前,他的一生只有一件事——工作、工作、还是工作!遇见宋清欢之后,他的一生只有两件事——爱她,爱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自河西归山二首

    自河西归山二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青春,别来无恙!

    青春,别来无恙!

    当年的我们,年少无知。而现在的我们,污出了新高度…(人家是部纯情小说的啦啦!)重返十七岁,与男神再度邂逅。一场女神――经,与小逗逼的爱情故事。因两篇日记引发的相遇,这一次,我不要再错过……
  • 望星

    望星

    道人之心灵寄托、归属、信仰。为道而摸索前行,为道而修持自身。道是指路明灯亦是修习本性而实现自我。贫苦出生,看惯世间冷暖。凡人走出的历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