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49200000003

第3章

【人生智慧】

灵感的触发来自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因此,文人墨客往往到自然中去汲取养分、寻找灵感,闭门造车式的苦吟终难留下千古绝唱,且总有文思枯竭的一天。生活中也是如此,走入生活的死胡同而依然往里钻的人,最终难免因绝望而进入灵魂的死角。所谓机神触事,应物而发。大自然不会归于完全的空寂,一丛花谢后还有另外一丛花在那里等待,生生不息是自然界的规则。

人类社会也是一样,只要我们不去违背它的规律,心中充满希望,人生是没有绝路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读心中之名文听本真之妙曲

【原文】

人心有一部真文章,都被残篇断简封锢了;有一部真鼓吹,都被妖歌艳舞淹没了。学者须扫除外物,直觅本来,才有个真受用。

【译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真情绝妙的好文章,可惜却被一些残篇断简所封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曲优美感人的音乐,可惜却被眼前妖歌艳舞所迷惑。所以研究学问的人,必须先扫除一切外来的引诱,直接去寻求原来的本性,才能真正受用不尽。

【人生智慧】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必须两者兼顾,才能悟出真理。读书是为了让人能够明辨是非,但读书不能囫囵吞枣地全盘接受,也不能断章取义地以偏概全,必须用心思考所学的道理是否合乎常理,如此才能明辨是非。学习与思考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心中灵巧,有一篇好文章;心内玲珑,有一部真鼓吹。事实上,人天生就具备了灵明的智慧,只不过受到外物所迷惑而封闭了。

读书正是要启发这种智慧,使其能够明心见性,从而能够扫除一切外来和内在的诱惑,取得心灵的升华。

欲路上勿染指理路上勿退步

【原文】

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理路上事,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

【译文】

对于物欲享乐方面的事,绝对不要贪图得来容易便轻易尝试,一旦放纵自己沾染非分的逸乐,就会像坠入万丈深渊,无法自拔;对于义理方面的事,绝对不要因为畏惧困难而退缩,因为一旦退缩,就将和正义真理远隔千山了。

【人生智慧】

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着一套道德规范,尽管有人宽松有人严谨,但最低的限度总是要不伤己损人。世人往往无法抵挡诱惑,贪图非分的享乐,结果使自己坠入痛苦的深渊。例如朋友之间邀约打牌消遣原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过于沉迷,既熬夜又豪赌,则不仅伤身,还可能因此积欠巨额赌债。在现实生活里,为偿还赌债而作奸犯科、抛家弃子者大有人在。

至于义理方面的事,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绝对不可以因循苟且、畏首畏尾。然而一般人多半缺乏仗义执言的勇气,在遇到不合乎义理的事情时,每每持观望态度,谁都不愿急人之难,以免遭受池鱼之殃。就此来看,那些不畏强权、勇于伸张正义的人,实在令人敬佩!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原文】

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大巧无巧术,用术者乃所以为拙。

【译文】

一个真正廉洁的人,因不屑于追求名望以博得别人的赞赏,往往不会树立廉洁之名,那些到处显露功名的人,正是为了贪图虚名才这样做;而一个真正聪明的人不会炫耀自己的才华,那些卖弄聪明智慧的人,正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愚蠢才这样做。

【人生智慧】

要区分实心木板和空心夹板,只要叩敲板面,就能立见分晓——空心夹板音高而杂,实心木板音低而笃实。同理可证,有真才实学的人行事通常比较低调,不会轻易显露自己的能力,没多大本事的人则喜欢虚张声势,到处卖弄聪明。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能够让人一眼见底的,只能是浅水。

事实上,任何名声的建立,如果是靠刻意经营得来,很容易就会让人诟病为贪图虚名。所以,真正廉洁的人不与人争名,真正聪明的人不向人炫耀,他们但求尽其本分,而不愿将精力耗费在无谓的争名逞能上。

虚心明义理实心却物欲

【原文】

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

【译文】

做人不能自满,一定要有虚怀若谷的胸怀,因为只有谦虚才能容纳真正的学问和真理;做人也要抱着择善固执的态度,因为只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抵御外来物欲的诱惑。

【人生智慧】

就像已经装满水的杯子再也容不下一滴水一样,人如果自满,也同样无法再容纳真正的学问和真理。这样一来,就等于阻断了自我超越之路,很难再有发展。

为人处世如果不懂得谦虚,所蒙受的损失将无法估量。因为,如此将变得自以为是,听不进任何人的善意的建议。而当行事发生偏差或错误时,会将所有的责任推卸给其他人,认为是别人误导自己作出错误的判断。如果连最基本的自我反省能力都丧失,就真正成为一个是非不明的人了。事实上,成功并非单靠自己的力量就能达到,在很多时候,旁人的提点或鼓励才是触发灵感或支持自己努力不懈的动力来源。正如大海纳百川所以成其大,做人也应该敞开胸怀,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然后择其善者固守之。

辨别是非认识大体

【原文】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己意而废人言,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译文】

不要因为大多数人的疑虑就放弃自己的见解,不要固执己见而否认他人的忠实良言,不要因为一己之私利而损害整体的利益,不要假借社会舆论来满足自己的私人愿望。

【人生智慧】

当自己的见解受到众人质疑时,有多少人仍然能够坚持到底?而坚持到底是否会被人指责为固执、听不进逆耳忠言呢?择善固执与固执己见,两者形近而意殊,要如何取舍就全赖个人的智慧了。一般而言,“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如果自己的见解合乎义理,而且是对整体利益有帮助的,就必须“择善固执”,不能摇摆不定,“毋因群疑而阻独见”。

不过,有时自己的见解也未必高明,所以必须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千万不可一意孤行,掩耳不听众人的心声,而导致发生过错。到那个时候,非但得不到大家的谅解,还会落得被人奚落为专断独行的下场。

勿妄自菲薄勿自夸自傲

【原文】

前人云:“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又云:“暴富贫儿休说梦,谁家灶里火无烟?”一箴自昧所有,一箴自夸所有,可为学问切戒。

【译文】

从前的人说:“放着家中的金银财宝不用,却模仿乞儿拿着钵沿街行乞。”又说:“突然暴富的贫穷人家,去向别人夸耀自己的财富,像是痴人说梦一样,其实哪户人家的炉灶不冒烟呢?”上面这两句谚语,前一句是用来忠告那些不认识自己德行的人,后一句是用来告诫那些夸耀自己财富的人,两者都是做学问的人所必须彻底戒除的事。

【人生智慧】

妄自菲薄和自满自夸是两个极端,两者都不是为人处世所应秉持的态度。人们常以物质条件的丰厚与否来评定一个人的身价,而物化扭曲了人生的价值标准。例如,当一辆进口轿车与自行车发生轻微擦撞,轿车被刮出一道痕迹时,一般人多会先浮现“自行车车主肯定付不起轿车的维修费了”的想法,正是因为人们的价值被物化了,才会凭直觉认为:骑自行车的人物质条件一定不如开进口轿车的人。再者,假如骑自行车者理亏,内心就会更加强化“有钱就是大爷”的意识。如果一个人认为物质条件不如人就自认低人一等的话,那么他就是一个不懂得涵养德行的人,才会如此妄自菲薄。

而以为拥有优越的物质条件就高人一等的人,也同样不懂得道德修养。两者都将价值观建立在财富之上,而忽略了最重要的道德良知。一个人不要自夸自己的长处,也不必妄自菲薄,因为人人都有自己的良知和明德,这是与生俱来的,就如佛家所说:“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在灵山塔下修。”可惜,现在很多人既不自知也不自修。

理寂事寂心空境空

【原文】

理寂则事寂,遣事执理者,似去影留形;心空则境空,去境存心者,如聚膻却蚋。

【译文】

道理如果归于空寂,那么一切事物也会归于空寂,但一味地抛弃事实执着于道理,就好像要去掉影子却要留下形体一样的荒谬;如果内心是空寂的,那么外在的境遇也会随着空寂,一味地摆脱外在境遇却执着于原来的本心,就好像用聚集腥臭来赶走蚊蝇一样不切实际。

【人生智慧】

思想清醒道理才能明澈,所谓理寂则事寂,道理清楚了,凡事才能归于平静。唯有去掉内心的浮躁,远离物欲的驱使,去掉妄执的念头,心境空明,才能进入清静无为的状态。

然而,静是相对的,空也不是绝对的。追求真理固然没错,但如果抛开事实,却执着于道理,就好像要去影留形一样不切实际,根本无法进入空灵的静寂。心空境空,只要心空而硬要抛开外界环境的人,如同聚膻却蚋一样可笑。他们都忽略了客观的物质依托,根本忘记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当然会落得缘木求鱼式的可悲结局。

道乃公正无私学当随事警惕

【原文】

道是一件公众物事,当随人而接引;学是一个寻常家饭,当随事而警惕。

【译文】

“道”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去追求和探索的事情,应该顺着人性去引导;做学问就像平常所吃的家常饭一样,应该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提高警觉。

【人生智慧】

“道”是一种最平常、人人皆可修得的共有财产。只要有心向道,它永远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而且随处都有道可寻,它就存在于人的四周。

同理,学问也是如此,并非读书写作才是学问,一切为人处世的道理都是学问,正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人们常将“道”与“学问”看得高不可攀,认为只有德才兼备者才能修得。殊不知,道与学问其实是人人所共有的,就像用心养花植树的园丁懂得花道、能领会品茗之乐的人懂得茶道一样,任何事物都自有其道,只要人们能够处处留心,即能得道。

藏才隐智任重致远

【原文】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取人噬人手段处。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巨的力量。

【译文】

老鹰站立的时候像是在沉睡,老虎行走的姿态有如生病,这正是它们准备以利爪扑食吃人的手段。所以,有德的君子要做到不显露聪明、不矜夸才华,方能培养出肩负重大责任的毅力。

【人生智慧】

一个具有真才实学的人,遇事绝对沉着坚忍,不会有丝毫轻慢夸耀的念头。

而那些自我夸耀,生怕别人不赏识自己的人,通常不知天高地厚,对事也只是一知半解就跃跃欲试,常言道,“一瓶水不响,半瓶水晃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事实上,一个具有才华的人,最好是保持深藏不露的态度,否则很容易招致周围人的嫉恨,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所以先人才有“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的名言,就是在告诫后人不可夸示才智。

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原文】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机。

【译文】

绳子可以锯断木头,水滴能够穿透石头,所以求学问的人也要努力探索才能有所成就;各方细流汇聚能形成沟渠,瓜果成熟之后会脱离枝蔓而掉落,所以修行学道的人也要听任自然才能获得正果。

【人生智慧】

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铁杵磨成绣花针的故事众所周知,在此作者再提出“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这些例证都是在勉励人做事要有恒心毅力,只要努力不懈,终有成功的一天。另外,作者也劝世人不要强求,揠苗助长,只能适得其反,不如顺应自然,等时机到了自然能水到渠成、获得正果。

但人们多不能领悟这个道理,所以每每令自己陷于痛苦和烦恼之中。求成心切却用心不专,用心良苦却半途而废,不能持之以恒,又如何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呢?

理出于易道不在远

【原文】

禅宗曰:“饥来吃饭倦来眠。”《诗旨》曰:“眼前景致口头语。”盖极高寓于极平,至难出于至易;有意者反远,无心者自近也。

【译文】

禅宗说:“饥饿时就吃饭,困倦时就睡觉。”《诗旨》上说:“眼前的景色要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这些都是将最高深的哲理蕴藏在极平凡的语言中,最困难的事情要从最简单的地方入手。刻意去做某件事,往往反而离它更远,而不苛求的人却会自然而然地接近它。

【人生智慧】

人生最智慧的哲理,往往出自最平凡的生活,用最通俗的语言表达。不经剪裁的自然诗语才是最别致的佳句。有了匠心便减了天机,何况匠心又常常词不达意,甚至背道而驰,反而越走越远,揠苗助长、南辕北辙又怎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呢?

世间的许多事情都不必刻意追求,欲求过甚,就难免招来失望。“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不劳心不伤神,反而往往会得到意外的惊喜。万物皆有因果,杞人何须忧天?只要遵循规律、顺其自然,一切都会开花结果。“有意者反远,无心者自近”便是这个道理。

观形不如观心神用胜过迹用

【原文】

人解读有字书,不解读无字书;知弹有弦琴,不知弹无弦琴。以迹用,不以神用,何以得琴书之趣?

【译文】

人们只懂得读有文字的书,而不知道读没有文字的书。只懂得弹有琴弦的琴,而不知道弹没有琴弦的琴。如果只拘泥于对事物外形的理解和运用,而不能对其神韵心领神会,又哪里能够懂得琴与书中所蕴含的真正情趣呢?

同类推荐
  • 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看不开是苦,想开了是福。有欢喜心才合乎佛法,才合乎做人的意义。一个人在世间一年一年地过去,如果活得不欢喜那有什么意思?“欢喜”是佛法,欢喜是财富,有欢喜才能安住身心。如果做到欢喜?不管见到任何人都很欢喜,不管做什么事都很欢喜,不管在哪个地方都很欢喜,不管读什么书都很欢喜……能有越多欢喜,表示心中越有佛法,越有成就。保持欢喜的方法是:凡事皆生欢喜心。在本书中,星云大师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家庭、工作、艺术、人际、生死等各个层面,分享了自在生活方面的智慧。
  • 悲观态度,乐观生活

    悲观态度,乐观生活

    本书选摘了亚瑟·叔本华著作里最具有哲理性、最发人深思的语段,《悲观态度乐观生活(叔本华的人生智慧)》帮助我们认识和了解自己,让我们知道面对人生挫折时如何坚定世界观的思维选择,给人带来正能量的心理暗示,从容地面对生活。
  • 中国儒学之精神

    中国儒学之精神

    郭齐勇教授作为中国新一代的儒者,数十年来沉浸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研究,《中国儒学之精神》即汇聚了作者二十多年来在大学与民间演讲儒学的成果。全书深入浅出、全面而又有重点地论述了儒学的源流、一代宗师、发展轨迹、经典著作;儒家的礼乐文化、社会理想、治国方略、管理智慧、人性学说、核心价值、人生意境;儒家人文精神的特色、当今的意义与价值,经济全球化下的创造转化与应对之道。对学术前沿的课题,如儒家与自由主义的对话、公与私、公德与私德、亲亲互隐与人权、儒学的宗教性及宗教对话等论域,亦提出了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有拨乱反正之功。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态的重要构成因素,它深深地扎根于民间。儒家文化的许多价值理想一直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中华文化可大可久的根据。
  • 孟子学院:孟子的仁政思想

    孟子学院:孟子的仁政思想

    本书以孟子的观点为基本出发点,融会古今,多方位地阐释了孟子学说和现代人的紧密联系,既不乏理论上的严谨性,又有着优美的文笔,是一部可读性极强的好书。
  • 鬼谷子(中国古典文学荟萃)

    鬼谷子(中国古典文学荟萃)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热门推荐
  • 傲世神魔传

    傲世神魔传

    九州大陆,原本为九块大陆,神魔大战过后,九块大陆连为一体,故改唤九州。万年前神魔一战后消失于天地间,神界`魔界的飞升空间点也消失不见。从此世间无神.魔只留下他们的传说。万年后一个少年从山村中走出,探索神魔之谜,追寻长生之秘……
  • 虚空剑修续

    虚空剑修续

    【由于特殊原因,虚空剑修换到此号,但我会继续写下去。】沈昊,修真界剑修,因为另一半的身死而自断其剑,却阴差阳错来到虚云界。本以为生无可恋的他,放弃了一切力量,却在偶然间发现,他的另一半竟然也在这个世界转世!为了曾经的约定,沈昊再次拿起手中的长剑,重修虚空劫功法,为了自己的红颜知己,一步步踏上了世界的巅峰!
  • 三官灯仪

    三官灯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情路

    天情路

    未来世界,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因为遭遇的巨型天外陨石降落,导致地球人类的生存环境引起改变,而天外陨石中含有的未知辐射导致了大量的变异怪兽出现,这些变异怪兽在山林中横行,不断侵蚀着人类越来越小的生存之地。一支神秘的种族突然出现,他们控制了这些变异怪兽,向人类发起了攻击,人类更是到了毁灭的边缘。主角邹衍接受了国家交给他的研究任务,研究上古时代人类强者的消失之谜,希望能够解救人类于水火,在一次探寻上古人类所踪迹的山洞时,而意外回到了那个遥远的上古时代。见证了上古时代人类强者的毁灭邹衍能否改变上古时代人类被毁灭的命运?
  • 盛世豪门:溺宠娇妻小妖精

    盛世豪门:溺宠娇妻小妖精

    也曾有过温暖,也曾有过希望,朝夕间所有都灰飞烟灭,可再次见面目光所触及之处,依然只剩你,千慕悠,你猜你走的这五年,我是恨你多一些,还是爱你多一些?
  • 再造红楼

    再造红楼

    极尽而衰,大厦将倾,看荣宁二府繁荣兴盛,叹众人命运,感离殇悲欢,愿用孱弱之身躯,挽红楼之悲歌,且看再造红楼。
  • 民间实用婚俗礼仪通书

    民间实用婚俗礼仪通书

    本书从现存的我国各民族的婚俗习惯出发,力求客观地加以介绍,使读者能粗略地了解、掌握我国婚姻有史以来的发展、变化,并根据表现出的差异判断它的进一步发展和变化趋势,以便于使我国婚俗礼仪向更简捷、更健康、更经济、更文明、更具民族特色的方面发展和确立。
  • 废材,你好强

    废材,你好强

    一百年前,一种奇怪的力量开始出现,那种力量可以让任何有生命力的生物变得极为强大,强大的同时也会失去自我的意识。一年后,大陆最强大的守护者开始试图阻止这股力量的蔓延,在经过长达数年的抵抗之后,人类,作为所有生物的中心第一次控制住了这股能量的爆发。接着便尝试通过这种力量和魂兽融合来让自己获得前人从未想象的能力,于是,异人便出现在了这个世界之上。异人,被人们称为第一代魂力携带者,也是最为强大的魂力支配者,由于太过强大,人们开始恐惧这种由自己所创造的生物。最终,便发生了大陆史上最著名的战争,天罚。没人知道那场战争毁灭了多少生命,只知道,如今人们体内依旧流淌着那股神秘的力量,后人称之为“妖魂”。
  • 寂夜之鸣

    寂夜之鸣

    这个世界真的有神吗?曾经神话传说中的神族渐渐苏醒,他们肩负着守卫整个人类的使命。“寂夜之鸣”只是万千小队中的一个,自从他的加入,这个小队似乎变得有些不同了。
  • 迪化县乡土志

    迪化县乡土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