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49200000019

第19章

所以说“了心悟性,俗即是僧”。由此看来,人是可以决定自己的苦乐悲善的,这一切完全依凭心念的清净与否,俗世与净土的距离只在心间。

修行绝尘悟道涉俗

【原文】

把握未定,宜绝迹尘嚣,使此心不见可欲而不乱,以澄吾静体;操持既坚,又当混迹风尘,使此心见可欲而亦不乱,以养吾圆机。

【译文】

当内心的修养还不够坚定的时候,就应该远离尘嚣,使心不会受到物欲的引诱,就不迷乱,这样才能领悟清明的本性;如果操守已经坚定,就应当回到熙攘的尘世,使心在物欲的引诱下仍能不迷乱,好来修养圆通的灵机。

【人生智慧】

虽然说只要心静,无论身处何地都能获得真正的平静,但这是针对操守已经坚定的人来说。对于内心的修养还不够坚定的人而言,先应该远离尘嚣,以助其领悟清明的本性。两者的目的不同,所以采用的修身方法也不同。对操守已坚的人,要考验其除了了悟清明本性外,是否也有定力,所以要让他在尘嚣中接触物欲的引诱,通过进一步的磨砺才能培养出圆融质朴的灵性。

至于修养还不够的人,例如思想尚未成熟的年轻人,由于心浮气躁,如果不将其与物欲横流的环境隔开,他们就很容易迷失在灯红酒绿的声色场所中。

福祸苦乐一念之差

【原文】

人生福境祸区,皆念想造成。故释氏云:“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为苦海。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警觉,航登彼岸。”念头稍异,境界顿殊。可不慎哉!

【译文】

人生幸福的境遇和灾祸的局面,都是由自己的欲念所造成。所以释迦牟尼说:“对名利的欲望太过炽热就会掉入火坑,贪婪之心太过强烈就会陷入苦海;只要有一丝清净的念头便可使火坑变成水池,有一点觉醒的念头便能脱离苦海到达彼岸。”可见念头略有不同,人生的境界就大不一样,不能够不谨慎啊!

【人生智慧】

一个人表现在外的言行举止和对事物的看法以及人生观等,全都起于一念之间。换言之,人生的祸福苦乐全是自招,所以人要随时保持平和常喜的心境,这就必须从平时的养心功夫做起。古人说“养心莫如寡欲”,一般人常有的欲念,例如追求名利、物质享受等,都是妨害养心的最大障碍,而欲求不能得到满足是陷自己于苦海的罪魁祸首。要想摆脱这种煎熬,重新找回心的自主力量是唯一法门,只要心中的欲望减少一分,心的自主力量便增强一分。

所以,要想拥有幸福的境遇,就先从寡欲做起吧!

栽花种竹心境无我

【原文】

损之又损,栽花种竹,尽交还乌有先生;忘无可忘,焚香煮茗,总不问白衣童子。

【译文】

把生活的私欲减少到最低限度,栽花种竹的风雅事都不需做了,将一切都交还给物我皆空的乌有先生;把烦恼忘到不能再忘,每日烧香煮茶,连送酒的白衣童子是谁都不去过问。

【人生智慧】

能够淡忘一切是人生的至高境界。人生在世所遇所求本来都是虚无的,该离开时总会离开,该放下的终要放下,又何必想不开呢?私欲凡心都是拖累世人的包袱,人们却把这些当作财宝紧握在手一时不放,并且不断添加一刻不闲,生怕失去了它们就会失去人生的快乐。直到行将就木、再也不堪重荷之时才不得不含恨作别。殊不知,这些才是人类烦恼的祸根。明智之人,不会为其所累。他们会把物欲降到最低,把该忘的统统忘记,既拿得起又放得下。他们身处凡世却远离尘嚣,使自己变得潇洒通脱,自然能够怡然自得。

佳趣妙境非在物华

【原文】

栽花种竹,玩鹤观鱼,亦要有段自得处。若徒流连光景,玩弄物华,亦吾儒之口耳,释氏之顽空而已,有何佳趣?

【译文】

种植花草竹子,玩赏鹤鸟禽鱼,也应该有自得其乐的感受。如果只是贪恋眼前的景色,玩赏它们表面的浮华,也就不过是儒家所说的口耳学问,佛家所说的冥顽不灵罢了,有什么乐趣可言呢?

【人生智慧】

“栽花种竹,玩鹤观鱼”能够使心灵获得放松和快乐,然而它只不过是一种外在的形式而已。真正的乐趣是一种超逸怡然的领悟,它与形式无关。心性自在、潇洒自得,不需要在表面上去刻意追求,真正的修为智慧都是自然造化而形成的。只有忘却对形的执迷,才能体会出道的真意。

像“栽花种竹,玩鹤观鱼”这样的事,雅则雅矣,但也要有一颗雅的心去对待。若只是流连光景、玩物丧志,忘记了应负的社会责任,再高雅的事也变成了浪费生命、虚度光阴,于人于己都是有害的。

了身外事参心中禅

【原文】

才就筏便思舍筏,方是无事道人;若骑驴又复觅驴,终为不了禅师。

【译文】

刚登上了木筏便想上岸后舍弃这木筏,才是个不为外物束缚的得道高人;如果骑着驴又再去找驴,终究也是个不能了却凡心难以参透禅机的和尚。

【人生智慧】

外界事物只是我们达到目的的工具,太过在意就会成为人生的负担。一个人来到河边本来是想过河的,可是当他留恋起小船的可爱,不舍得放弃,那么即使过了河,也会为自己增加一个包袱。世人肩上相同的包袱难道还少吗?如果都像无事道人那样,过而不留,心无滞碍,人生便多了几分自在与洒脱。“求心内佛,却心外法”,佛家参禅也是一样,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领会精神。酒肉穿肠过不要紧,只要佛祖心中留就可以。

人生与参禅悟道一样,工具与方法是给人用的,不是用来束缚人的。只有不拘泥于外物与形式,才能达到无我无相的至高境界。

若为驵侩生不如死

【原文】

山林之士,清苦而逸趣自饶;农野之人,鄙略而天真浑具。若一失身市井驵侩,不若转死沟壑神骨犹清。

【译文】

山林之中的隐士,生活虽然清苦却充盈着雅逸的情趣;乡野之中的农夫,为人虽然粗鄙却不乏天真纯朴的本性。如果在市井中一不小心沦为市侩污染自己的清名,还不如死在沟壑荒谷以保持精神肉体的清白。

【人生智慧】

品德高贵的人不会去在意生活的清苦,那些外在的物质的贫乏不仅不会为他们的生活带来困扰,反而会使他们能够体会出一种修身养性的乐趣。对他们而言,如果名利纷扰,却来不及仰望星空流云,此时富有也是贫乏;衣冠楚楚,风流倜傥,只是为了迎合世俗人的眼光,即使表面再伟岸也是卑贱。如果占有了一所房子,却失去了行走的自由;如果占有了金钱,却出卖了自己;如果拥有了舒适,却丧失了本心;如果拥有了名誉,却变卖了灵魂,那便是对人生最大的亵渎与侮辱。

动失真心静得真机

【原文】

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泠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非真境,何物无真机?

【译文】

人心往往是从浮躁中失去纯真的本性。如果一点杂念都不生,清静泰然地独坐,白云升起意念就随之一起悠然消逝在天边,雨滴飘落心灵就随之变得清明透彻,听到鸟鸣便从中欣然领悟自然的奥妙,看见花落依然能够洒脱自得。那么什么地方不是人间仙境?什么东西不蕴含着人生真谛呢?

【人生智慧】

心中浮躁就会失去自然的本真,因为浮躁的念头在心中作祟,人们常常会轻举妄动,而结果却往往得不偿失。静下心后,方能体会雨落鸟鸣花香,心智才能清凉无碍,灵感妙悟才能随时出现。

其实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的事物到处都是,关键是你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人的本真,无论是凡夫俗子还是智者圣贤都是相同的,凡夫俗子只因一念之差而丧失本真,当一念不动、心无杂念之时,善恶正邪的尘埃都扬不起来,宛如池水一样宁静澄清。此时,本真便会不期然回到你的心中,真境和真机自会呈现于你的眼底。

为奇不为异求清不求激

【原文】

能脱俗便是奇,作意尚奇者,不为奇而为异;不合污便是清,绝俗求清者,不为清而为激。

【译文】

能够摆脱世俗的人就是奇人,但为了求奇而故意标新立异的,就不是奇人而是怪人了。不肯同流合污的人就是清高的,但为了显示自己清高而故意离经叛道的人,就不是清高而是偏激了。

【人生智慧】

超凡脱俗之人令人羡慕,清高磊落之人受人景仰。令人羡慕与受人景仰是世俗之人渴望获得的一种荣誉。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超凡脱俗和清高磊落自然是好的,可是如果只是贪图这样的虚名而故意标新立异、离经叛道,那就不是脱俗而是怪异,不是清高而是偏激了。这无异于东施效颦,只能徒增笑谈。何况中国人讲究神似,行虽近神相远,终究会被人撕掉那层面具而原形毕露。

脱俗清高是一种人格的魅力,学是学不来的。它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丰富自身的内涵。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冷静的头脑、开阔的眼界、宽广的心胸。如果你做不到,还不如顺其自然,至少还能保存几分真实!

去混心清去苦乐存

【原文】

水不波则自定,鉴不翳则自明。故心无可清,去其混之者,而清自现;乐不必寻,去其苦之者,而乐自存。

【译文】

水如果不扬起波浪就会自然平静,镜子如果不被灰尘遮蔽就会自然明亮。因此人的心灵根本没有必要去刻意清洁,只要去除心中的杂念和私欲,清澈明净就会自然呈现;快乐不需要刻意去寻找,只要排除心中的痛苦和烦恼,快乐就会自然长存。

【人生智慧】

水不波则自定,心无波则自静;鉴不翳则自明,心无尘则自清。所谓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人如果能清心寡欲,心中的是非少了,自然能够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达到出神入化的精神境界。也只有驱除了那些杂念才能减少痛苦和烦恼,快乐自然能回到你的生活中。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世上有很多烦恼本来都是自找的。找来的越多、储存的时间越久,就如同水壶中尘垢一样越难清理,彻底的清洗难免会伤及壶身。如果你还不是积怨太深,那就尽快把它们驱逐出境,免得后患无穷。

持身不可轻用意不可重

【原文】

士君子持身不可轻,轻则物能挠我,而无悠闲镇定之趣;用意不可重,重则我为物泥,而无潇洒活泼之机。

【译文】

君子为人处世不能轻率浮躁,因为轻率浮躁就会受到外物的干扰,从而失去了悠闲镇定的情趣。思虑用心不能太过执着,因为太过执着就会受到外物的束缚,从而失去了潇洒活泼的生机。

【人生智慧】

总之,轻率浮躁和过分执着都是不可取的。做事情要讲求方法和原则,除此之外还要讲求一个度。能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才能客观冷静,不为外物所囿。

急躁冒进往往会适得其反,一步跨出三步的距离,不可能加快行进速度,而只能使你跌倒。如果你是个急性子,那你遇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即使已经板上钉钉了,也要慢一点决定,多给大家一点空间思考。

当然,为人亦不可太执着,太执着就会变成固执、偏见,钻牛角尖,难以沟通。试问一个古板偏激的人又有谁喜欢与你共事呢?因此,用意重者就要遇事果断,为人通透,才能不失活泼。

不减求增桎梏此生

【原文】

人生减省一分,便超脱一分。如交游减,便免纷扰;言语减,便寡愆尤;思虑减,则精神不耗;聪明减,则混沌可完。彼不求日减而求日增者,真桎梏此生哉!

【译文】

人生在世如果能减少一分琐事,便能多超脱一分凡俗,例如:交际应酬减少了就能免除一些争执纠纷;交谈言语减少就能避免一些过失怨恨;思索忧虑减少了就不会造成精神的虚耗,自作聪明减少了就可以使本性得以保存。那些不追求事情日渐减少却希望其日渐增多的人,真是在束缚自己的人生啊。

【人生智慧】

生活中经常会有人喊累。怎么会不累呢?房子、车子、孩子,金钱、名誉、地位,有哪一样是舍得不要的?生活总是没有满足的时候,我们像负重爬山的人,身上的东西越来越多,却哪一样也舍不得丢,所以只有越走越累的份儿。其实,回想我们最快乐的时候,反而是童年心无杂念、一无所有的时候。想要来去自由,就要甘于一无所有。无得亦无失,便可无所牵挂。即使不能真的做到割舍一切,那么放下一些私心杂念、杞人忧天、无谓争执总是可以的吧。让自己的生活简单一点,日子就会轻松一点,快乐自然就会多一点。

超越欲望悟得真趣

【原文】

茶不求精而壶亦不燥,酒不求冽而樽亦不空。素琴无弦而常调,短笛无腔而自适;纵难超越羲皇,亦可匹俦嵇阮。

【译文】

喝茶不讲究最好,茶壶中常有就可以;喝酒不追求清冽,酒杯中不空就可以。古琴缺少琴弦而能在时常弹起时身心舒畅,短笛不成腔调而能在吹起时自得其乐。这种生活纵然不能超越伏羲,也可以和嵇康、阮籍相匹敌。

【人生智慧】

事物的形式是次要的,根本的是它的内涵。饮酒品茶,味不在于浓,在细细回味中,清香悠远便得真趣。茶非壶中之茶,而是心中之茶,酒非杯中之酒,而是心中之酒。心中有了茶的清淡,何物不可以品味;心中有了酒的醇香,何物不可以迷醉。无弦琴、无腔笛,音出无声同样能领会自如。弹有弦琴,常人都可以听见,无弦琴却只有心存琴韵的人才可以倾听。身处大自然的清静中,便可以体验大自然的真趣。

故对茶酒琴笛等雅物,不管外形怎样,只求其中趣味。若能味淡情真、自得其乐便可超脱潇洒,与世外高人匹美了!

动中真静苦中真乐

【原文】

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

【译文】

同类推荐
  • 菜根谭(第三卷)

    菜根谭(第三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多元论:差异性哲学和政治学

    多元论:差异性哲学和政治学

    多元论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发现置身于一个有不同的伦理、哲学、宗教和文化信仰的多元性的世界。多元论既不是一种新的现象,也不是把当代西方社会同其他社会分离开来的现象,无论是今天还是过去都是如此。
  • 经典思维50法

    经典思维50法

    本书选择了五十种经典思维方式,阐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强调了正确思维的重要。
  • 孟子的智慧

    孟子的智慧

    《孟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儒家经典。《孟子》原文七篇并无上下之分,亦无章次之别。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怀着治国平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自觉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仁义,宣传德治,同情民苦,抨击暴政,志在匡世救民,兼济天下,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思想家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孟子》一书的总体特色是感情充沛,气势奔放。他激荡着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又言辞犀利,呈现出凌铄一切之势。
  • 菜根谭

    菜根谭

    本书为明代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每篇文章都有:原文、译文、相关链接。
热门推荐
  • 洪荒仙界

    洪荒仙界

    九星接引,洪荒仙界,天庭遗址,昆仑道境!一副巨大的史诗画卷,一个浩大的仙界,神秘无尽,光怪陆离,追仙,追道,追长生!强者之路,奋勇战起.几万年的轮回,能否登临仙界?道所为何?何所为道???
  • 追梦之途

    追梦之途

    我长大以后要成为科学家!我长大以后要杀过牛津大学!我长大以后……曾经我们小的时候童言无忌的说着自己的梦——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成长了的我们的梦想,却被生活的尘土所掩盖。我们碌碌的生活在这世界上,许久后发现儿时色彩的世界已化为了黑白,是那么单调无趣。但是我们那颗炽热的心仍存在着,即便被尘土掩盖,也无法扑灭上面的火焰,只是等待尘土被拂去的哪一天……
  • 流浪佣兵

    流浪佣兵

    你想做骑士还是王子,公主还是女王,而我,只想做我自己。哪怕是流浪,哪怕被放逐,我想认真活一次
  • 带个系统去修炼

    带个系统去修炼

    他虽出身于修道世家,但因身患残疾却屡遭欺压;她身残志坚,拥有绝世神功。他被抛弃荒岛,却意外遭她救助。“欧阳斗神,从今天起,你叫欧阳凌天,拜我门下,我要让你成为至强巅峰,要让那些小瞧你的人,在你的面前从此抬不起头来!”
  • 灭之异能

    灭之异能

    从一个中学生、到一个异能者、因一次失控,而被追杀,在危险面前,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一个仅有十几岁的他,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 都市之英雄系统

    都市之英雄系统

    (本书本来想叫都市之英雄联盟系统,结果被人选了……,本人的处女书,欢迎大家提供意见)如果你拥有一个系统,你会怎么样?是在都市里泡泡妞,装装逼?还是挺身而出,为祖国奉献一份力量?侠之大着为国为民,侠之小着为友为邻。当王凡拥有系统时,他现在………
  • 星炎大帝

    星炎大帝

    一个古武界的凡人,却不能修习大陆上的任何武技,皆因自身隐藏着惊天秘密,变态的肉体力量,吞噬能量的可怕功法,掌控一切的八卦之域,甚至神秘的阵法,灵符,皆在自己的阴阳演变之中,且看一介凡人,如何突破自我,一步一步发掘自身的秘密,踏步武道巅峰,最终凌驾于众神之上,成就一代大帝的故事。
  • 开挂觅长生

    开挂觅长生

    舒文为了救好兄弟田傲,自己却被车撞死。谁知,死后穿越,附身在一个悲催的富二代身上。前身,是被魔法师阴死的!舒文:这不是现代都市吗?舒文得知那位魔法师又要来杀他!不过穿越有福利,舒文打算实现广大同胞脚踩异界、大开水晶宫的梦想,但是......系统:你已经重生十次,九次都死在女人手上!舒文:什么!系统:“傲大人对你很失望,这是你最后一次机会。”舒文挠头:这么吊炸天的姓氏,可惜我不认识!系统:傲大人在地球时曾认你做兄弟。舒文惊呼:是田傲那面瘫!系统:对傲大人不敬,电击一百次。舒文:啊啊啊啊!(本书世界皆为原创,各种类型都有!)
  • 妖月公子与魔主相公

    妖月公子与魔主相公

    前言她,是带有前世记忆的转生者。他,是带着复仇之心的索命者。他们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发展。他们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奇遇。他们之间会有什么样的爱情。他们之间会有什么样的感情纠葛,让我们拭目以待吧!这本书本来发过一阵子,结果因为一些标题被无效了。就没有再发,现在又想起发来着。希望我的书大家能喜欢!我之前的作者名叫属于你的妖精,现在更名为妖殿(暗妖殿下)大家可以叫我殿下哦...........
  • 自我心理调节

    自我心理调节

    随着经济、文化、价值多元化等因素的发展,我们面临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人际关系障碍、夫妻关系不和、父子关系紧张、抑郁、焦虑、嫉妒、自私、自卑、猜疑、易怒等问题,越来越严酷地摆在我们面前,把我们折磨得痛苦不堪,而这些问题的症结都与心理异常和人格障碍有关。《自我心理调解》对现代人常见的心理困惑结合案例进行了阐释和破译,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保持心灵的平和、安静、充实和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