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身体准备。大脑的机能状态直接关系到上课的效果,要使大脑处于最佳的机能状态,必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吃好早餐,坚持午睡,课间走出教室适度活动,特别要认真做好课间操,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做作业是不可取的。
中学生面对上课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以平静、轻松和愉悦的心情迎接新课和老师的到来,应该想到在新的课堂上自己又将学到新的知识和本领,从而感到兴奋,产生一种心理期盼。只有在这种心理状态下进入课堂,才能确保获得听课的高效率。
——广州市优秀教师赵军
3.闹中取静
保罗·萨特是法国当代著名作家,哲学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创始人。他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萨特在上中学的时候,成绩很好。因为在课堂上无论有多少人说笑,他都能控制自己,安静地学习。班级里很多同学都佩服他,认为他能在自习课上安心学习,真是了不起。
在一次班会上,老师陈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后,说:“萨特同学,请你介绍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说说你是如何在自习课上安心学习的。把你的方法告诉大家,让同学们向你学习。”
萨特站起来,红着脸说:“其实同学们都知道,我以前也是自习课上吵闹的高手。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的成绩下降了,我很着急。回家后,我把这个困扰告诉了爸爸。爸爸说有一种闹中取静的学习方法,这就要看我是不是想学了。
“后来我就追问这种方法,爸爸说:‘在我说出这种方法前,我有个前提,那就是你要认罚。’我想都没想,就急忙答应了。
“爸爸说:‘你把每天在自习课上有声音自己就抬头看的次数记下来,然后回家向我汇报。’
“第二天晚上,我告诉爸爸我一共抬了三次头,爸爸说:‘你真的认罚吗?’我点点头。‘那你就抄三遍地理书前面的说明吧!’因为有言在先,我只好照办。
“第三天,我又抄了两遍‘说明’,唉!真是太乏味了。那快到1000字的‘说明’不是几分钟就能抄完的,我为了不再抄写‘说明’,在自习课上说什么也不能分心了。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能很好地在自习课上学习了。
“这是爸爸教给我的方法,但我现在发现还有另一种更好的办法。那就是在自习课上,自己给自己定任务,而且这个任务不要勉强,一定要符合自己。任务要定得具体,易于完成。这样,无论周围的环境如何嘈杂,你只顾完成自己的任务,就不会注意。
“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体会,我相信其他同学可能还有更好的‘闹中取静’的方法。”
萨特讲完后,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从此,班级的自习课也安静多了,同学们都能好好学习了。
学习的效率源于专注的程度。由于中小学生的年龄普遍较低,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是他们的通病。所以,很多学生上课很容易走神。例如,很多人上课时表面上在听老师讲课,但是窗外小鸟的叫声、楼下人的讲话等均会引起他们的走神。俗话说,一心不能二用。若要二用,则两方面都做不好。所以在课堂上注意力一定要高度集中。全神贯注是听好一节课的关键。因此,在课堂上,绝不能“开小差”。学习如能达到忘我的境界,老师所讲的知识就不可能从左耳进去,从右耳出来。如何才能集中精神,专心致志地听课呢?
1.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只要上课的铃声一响,进入教室,就应迅速地进入学习的积极状态。利用从预备铃声到正式上课的两分钟时间,可以回忆与本节课衔接的上节课内容;也可以回忆预习课文的思路和没有解决的问题。由于一上课就回忆和思考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自然会很快进入角色。有经验的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尽快切入课题,往往上课一开始便启发性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时学生应顺着老师的思路,迅速进入角色。许多会学习的学生很注意听课的开头和结尾,其中,注意听课的开头就是使自己尽快进入学习状态的有效方法。
2.把注意力集中在知识上。有的同学认为上课时只要人进了教室,并且做了课堂笔记,那就是参与课堂学习了。这实际上只是形式上参与了课堂学习。少数同学在课堂上或神情飘忽,东张西望;或人虽端坐,却呆若木鸡;或做小动作、玩东西、讲话、传纸条,和邻座的同学挤眉弄眼、给老师或同学画肖像等,这些都是最为典型的人在课堂而心不在课堂的现象。试想,这样的听课状态如何能实现学习的高效率?
心理学家认为:人在注意某一事物时,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就会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这个优势兴奋中心是大脑皮层对刺激物进行分析和综合的核心,因而能对注意到的事物产生清晰和完整的反映。同时由于兴奋与抑制的相互作用,大脑皮层其他区域所受的刺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因而会忽视同时存在的其他事物。如果大脑皮层同时有几个兴奋中心,就会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即通常所说的分心和走神。
据说,牛顿在思考问题时把手表当鸡蛋放进了锅里,陈景润冥思苦想“哥德巴赫猜想”撞到树上还连声说“对不起”!这都是他们在思维活动中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缘故。专注是学习和思维活动中的一项优良品质。人只有在专注时才能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思维才能高度活跃、敏捷,有时甚至会产生灵感。因此,中学生在课堂上应排除一切干扰,克服一切不良习惯,全神贯注地听好每一节课。
3.不要死钻“牛角尖”。上课的时候,老师总是从一个问题讲到另一个问题。如果你第一个问题没听懂,不要死钻“牛角尖”,可以先放一下,接着往下听讲。钻研的精神是好的,但课堂的学习有很强的时间性,如果一个问题没听懂,就拼命地想,老师下面讲的内容就学不到了,这是一种注意力不能及时转移的“走神”现象,在同学中比较普遍。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一旦遇到一时听不懂或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可以先记在笔记本上,课后再去思考。
有的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因为课间十分钟安排不当造成的。例如,课间做题,上课铃响了,头脑中仍在思考所解问题,影响了听课效果;课间看武侠或侦探小说,情节紧张,上课铃响了,头脑中一直在关心着小说中人物的命运,很难继续听讲。自控力差的同学,按捺不住,会达到在课堂上偷看小说的地步;课间谈论容易兴奋的事,像到什么地方旅游等,一兴奋起来就会影响上课。因此,课间最好搞点轻微的体育活动,散散步,适当活动一下为好,不要使头脑太兴奋。
——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中学优秀教师王磷
4.试验中的疑惑
丹妮通过了入学考试,成为剑桥大学的一名女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她的成绩名列前茅。
有一次,阿加尔教授安排学生做实验,他讲解了做实验的具体步骤。丹妮按照阿加尔教授在课堂上讲述的步骤做实验,结果却总是与教授讲的理论不相符。
于是,丹妮重新做了好多次实验,理论与实验结果还是不相符。仔细研读教科书上有关理论及其实验的部分内容,她发现教授讲的实验步骤中有错误。随后,她把自己的看法告诉了阿加尔教授。教授说:“那一定是你做实验时弄错了!”
“我是按照您讲的步骤做实验的,也许是您设计的实验步骤有问题。”丹妮说。
“那为什么其他同学没有发现错误呢?”
“他们按照您讲的步骤做了实验,可是并没有仔细检查实验结果。”
阿加尔教授将信将疑道:“我设计的实验步骤真的错了吗?让我去看看。”
丹妮和阿加尔教授一起来到实验室,教授亲自指导她做实验,结果证明果然是实验步骤有错误。看到这个结果,阿加尔教授对丹妮说:“没有想到我设计的实验步骤,班上的同学都做了,唯独你能指出它有错误。看来,我得重新设计实验步骤了。”
丹妮说:“不用全部否定!其实,改进一个地方就可以了。”接着,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阿加尔教授听了很高兴,不禁夸赞说:“你喜欢思考,是个敢于质疑的好学生,你提出的建议使我设计的方案更加完美了。”
丹妮说:“其他同学是太尊崇您了,以致丝毫没有怀疑您设计的方案有错误。我也是反复做了多次实验之后才产生疑问的。”
阿加尔教授说:“虽然你用事实证明我的设计方案有问题,但是我仍然十分高兴。希望你将来比我更优秀。”
果然,两年后,丹妮如愿以偿地被学校录取为研究生。后来,她成为著名科学家。
疑是思之始,学之源。学贵有疑,很多事实已经证明疑而后成的道理。在课堂上遇到不太明白的问题是很正常的。有不懂的地方,就要发问。不少同学就是因为不敢问,才使本来很小的知识漏洞变得越来越大,以致严重地影响了学习成绩,可见“问”在课堂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1.要有问的勇气。要认识到有疑问是正常的,可能你问的问题也是其他人想问的。再则,即使是个人的问题,也不要害怕丢人。因为即使丢人,也是暂时的,不懂装懂,结果只会害了自己。
2.大胆怀疑现有结论。注意对所学课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或“怎么样”,有了问题,然后独立思考,寻求答案。如果自己找不到满意的答案,就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3.力争超前于老师的思路。如果自己的想法和老师不一样,先听老师的讲解,再举手提出自己的思路。
4.要讲究问的方法。尽管提问的方法很多,但对于提问来说,最重要的是,问题要明确,不能连自己也不清楚要问什么。
当然,听课的过程是一个集体学习的过程,所以,在向老师提问时,必须选择十分迫切需要解决而又不会对课堂教学造成大的冲击的问题,所以,学生应该在充分预习、积极思考的基础上,大胆而又谨慎地提问。
“递条子”是提问的好办法,就是把问题列在纸上交给老师。第一,老师可以清楚地看到问题,并留有思考的余地;第二,通过问题,老师可以指出我们学习的某些症结;第三,节省了双方的时间。但是,问题得到解答后并不是万事大吉了,得到的答案一定要记清,这点至关重要。因为迷惑或犯错之处正是因为掌握不牢,暴露出来是件好事,记住了不再犯就是查缺补漏,是提高成绩的有力手段。建立专门的“问题本”是种好方法,要及时记录并时常翻看,把弱项变成强项。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李习
5.明星老师
纽约一家杂志社的主编沃克先生说,他每天拿起被送到他桌上的数十篇小说,稿件只要读几段,就能感觉出作者是否喜欢别人,关心别人。“如果作者不喜欢别人和读者,也就是说不热爱生活,他就不会关心别人的感受。”他说,“读者也一定不会喜欢他的小说,当然他的稿件就不会采用了。”
沃克先生学生时代是个成绩不怎么突出的孩子,老师认为他天资不错,对他加以引导倾注许多心血,而使沃克变成优秀的学生。沃克喜欢自己的音乐老师,在交往中自然地流露出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意。这种喜欢老师的意识和作用是很微妙的。沃克刚开始试着把老师想象成自己喜爱的明星,自己最爱戴的人,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是那样的光彩照人,令人回味无穷。她的一言一语都是那样的悦耳动听。
在与老师的交往中,沃克从不隐瞒自己喜欢老师的感情,喜欢就说出来。有一次,沃克在走廊里遇到漂亮的音乐老师,敬了个礼,恭恭敬敬地说:“老师,您的眼睛真漂亮,要是我能和您一样有双漂亮的眼睛就好了。”“您笑的时候很像梦露,太美了。”年轻漂亮的音乐老师高兴地说:“沃克,谢谢你。把我当作你的朋友吧,让我们共同学习,尤其是提高你的演唱水平。”
在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后,沃克总是第一个举手回答。试唱练习时,沃克的声音最洪亮,他在上音乐课时,视线总是时时刻刻跟着老师走,使得他的音乐老师也能感受到他的目光,感受到他强烈的学习欲望。在师生之间的眼神交流中,沃克总觉得老师的课是给他一个人讲的,因此沃克的音乐课成绩也是全班第一。
在以后的学习中,沃克每天坚持试唱练耳,在一次重要的合唱比赛中,沃克在音乐老师的推荐下成为了引人注目的领唱。
同一个老师上的课,为什么有时候你听得津津有味,而有时候你却听得枯燥乏味呢?事实上,你觉得津津有味是因为你和老师配合得很好,你觉得枯燥乏味是因为你和老师配合得不好,当然,与老师讲得好坏也有一点关系,但配合得好坏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一般来说,当你觉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是因为你将老师授课内容较为充分地展开了,不但听到老师所说的话,而且根据老师所说的话会想到更深层的东西,你此时的心理活动与老师的心理活动产生了共鸣。换言之,你不但听到老师讲的话,而且还“听出”老师未直接讲出的内容。当你觉得枯燥乏味的时候就是因为没有对老师授课内容进行展开,甚至老师说了五句话,你只听到其中的一句。
要想与老师配合好,以下这些问题一定要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