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祜(785?~852),字承吉,清河(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人,家世显赫,人称“张公子”。文宗大和三年(829)至四年(830)间,蒙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向皇帝推荐,但未得重用,后又被元稹排挤,漫游至江淮以南各地,于丹阳曲阿筑室隐居以终。他性格孤傲,不肯趋炎附势,终生未仕,过着隐士般的生活。其诗作成就卓然,内容丰富,常常一边流连风月,一边仗义报国,诗风沉静浑厚,代表作有《题金陵渡》、《雁门太守行》、《何满子》等。有《张承吉文集》。
何满子①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注释】
①何满子:题一作《宫词》,原作三首,此为第一。
【名家点评】
实字多,则意简而句健。(谢榛)
张祜作《宫词》二首,这一首是他成名之作。二十个字,写老宫人的怨情。……一个“三千里”,一个“二十年”深刻地勾勒了宫人的身世。(施蛰存)
【精品导读】
张祜诗风沉静浑厚。他虽终生未仕,过着隐士般的生活,可是其诗作中,从来不乏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再现和深刻揭露,《何满子》是其中最著名的诗篇。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写的是宫人与世隔绝的生活情状:宫人们自小被送进宫,远离家乡。她们长年幽闭宫中,白白葬送了自己的青春岁月。“三千里”和“二十年”都是虚指的数字,泛指离家之远,宫内幽居时间之久。“故”和“深”二字,斩断了宫人们回乡的希望,她们只有将一生奉献给宫廷这一条出路,其中蕴含的幽怨和悲愤让人慨叹。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写宫人们为皇帝唱一曲《何满子》。乐声一响,宫人们就不禁潸然泪下。《何满子》是曲调名,曲调悲壮。何以“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是因为《何满子》是悲伤的歌,曲随心动,哀伤之情自然涌现。很多时候人们认为宫怨诗中之“怨”,是因宫人们长年见不到皇帝,而心生怨恨,此诗却反其道而行之,直接让这些宫人“双泪落君前”,将感情全部聚焦在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与世隔绝生活的控诉。
短短二十个字,语言平实浅显,一扫以往宫怨诗的委婉含蓄,直指宫人内心深处,将宫人们孤寂的宫廷生活和对家乡的思念刻画得淋漓尽致。
集灵台①
虢国夫人②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注释】
①集灵台:即长生殿,是祭祀求仙之所。原题二首,此为第二首。②虢国夫人:是杨贵妃三姐的封号。
【名家点评】
此赋实事,讽刺自见。(唐汝询)
“承主恩”亦属微词,是说虢国并非后妃,何以竟能“承主恩”。“骑马入宫”与下“朝至尊”相呼应。“嫌脂粉污”,“淡扫蛾眉”是因果句,同时亦极力刻画其轻佻。此等语句,在表面看去,似乎对贵妃姊妹,恭维其美艳,细加吟味,就觉语中有刺。(喻守真)
【精品导读】
张祜《集灵台》共有两首,这是第二首,讽刺虢国夫人的恃宠而骄和唐玄宗的荒淫无度。
“虢国夫人承主恩”,字面意思是说虢国夫人蒙承了皇帝的恩泽。随后“平明骑马入宫门”,更进一步表现了虢国夫人“承主恩”之深。她能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就骑马进入宫门,可见她秉承“主恩”,恃宠而骄,飞扬跋扈。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这两句诗字面看来是对虢国夫人美貌的赞扬,细细品来却别有意味。在当时社会,宫中女子朝见皇帝,都会梳妆打扮,唯恐不能吸引皇帝的注意,可是虢国夫人却可以“淡扫蛾眉”,除天生丽质之外,又显示出她的轻狂无礼;另一方面,皇帝能允许虢国夫人的行径,更是耐人寻味。不施粉黛只以素颜相见,若非关系十分亲密,恐难以做到。
这首诗作虽着墨不多,但贬抑自现,杨氏一门因为杨玉环的得宠,大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之态。而诗人通过对虢国夫人外貌举止的描写,清晰地描画了一位“淡扫蛾眉”的“美女”,她轻狂张扬,唐玄宗却对其纵容,暴露出了他的荒淫好色。诗人措辞含蓄,讽刺深刻,极尽讽喻之能事。
赠内人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名家点评】
盖有感于深锁宫禁,虽处繁华,亦等于飞蛾补焰。怜他自怜,不得不救。此种慧心仁术,非熨帖细腻的诗人,不能说得出。(喻守真)
晚唐士人寄情闺阁,既是由于在科举和仕途上缺少出路,转而从男女性爱方面寻找补偿和慰藉。(袁行霈)
【精品导读】
因皇宫又称“大内”,所以宫女也可称为“内人”,此外宫中女伎亦称内人。《赠内人》是张祜著名的宫怨诗,诗人借宫人所见之景再现她们孤寂的生活。
“禁门宫树月痕过”指出了写作地点和时间,意为:深夜时分,月影慢慢地移过了宫廷里的树上。“过”字用得极为巧妙,表现她望月已经很长时间了,从而更折射出宫人生活的百无聊赖。寂寥的庭院中,宫人一双媚眼,却只能痴痴地望着成双栖息的白鹭。“媚眼惟看宿鹭窠”中,“惟”字尽显了宫人生活的凄冷,一双“媚眼”看不到大好的风光,却只能看白鹭而已。
前两句诗写户外,三四句则转向了屋内:一盏孤灯在清冷的夜里引来了一只飞蛾,宫人们拔下了头上的玉钗,轻轻拨弄着烛焰,救起了那只扑火的飞蛾。“飞蛾扑火”这个意象,一方面可能是实景所现,而另一方面,诗人以“飞蛾”喻“内人”。飞蛾扑火意味着自我毁灭,宫人们救下这只飞蛾,减少了一个无知的毁灭者,这只飞蛾就能继续生活下去,同理,宫人们不让自我毁灭,那么她们就还有幸福的可能。自此,诗人在这里借由“飞蛾扑火”和“内人救蛾”两个动作,深刻地表现了宫人们对未来怀有的希冀和期盼。
题金陵渡①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②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③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注释】
①金陵渡:指的是古代的京口之地,也就是今天的江苏省镇江市。②行人:旅客,这里是诗人自谓。③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
【名家点评】
情景悠然。(宋顾乐)
从诗意所暗示的看来,瓜洲显然是引起愁绪的地方。但诗人只在第二句中用“自可愁”三字略为透露,而以极平淡、极自然的一句“两三星火是瓜洲”来揭出旅愁的来处。这种不着痕迹的抒情,可以说就是神韵之所在。(施蛰存)
【精品导读】
这首诗是诗人游江南夜宿金陵渡时所写。首句“金陵津渡小山楼”是点题之笔,交代诗人羁旅的地方在京口渡口的小山楼上。“一宿行人自可愁”写的是诗人的心绪,诗人旅居他乡,愁思满怀,彻夜难眠,因而伫立楼上远眺江面。“自可愁”三个字是诗人的心情写照。“潮落夜江斜月里”是近景描写。在朦胧的江面上,只见月亮西斜,潮水初落。本句呼应了前一句中的“一宿”,可见诗人确乎“一宿”难眠,望月感怀。
当诗人愁思满怀、郁闷难耐时,望向远处时不禁大喜,原来“两三星火是瓜州”。本句情境由近转远,远方有两三点星火闪烁,那里就是瓜州了。从诗人情感的转变可知,瓜州应是此行的目的地,当他看到终点迫近,欣喜之情油然而生。“两三星火”从数字意义上来说是虚指数量之少,在当时宁静的环境中,“两三星火”被诗人捕捉到,可见诗人当时的寂寥之情,更凸显出他看见这星火时的兴奋,似有归家之感。
“金陵”起,“瓜州”收,诗人在诗中以地点的转移来架构整首诗,前后呼应,从地域上看两个地点相距不远,但是诗人在其中却经历了一场情感的大起伏,由开篇的愁苦到结尾的兴奋,过渡自然流畅,笔法轻盈细腻。借金陵渡口美景,抒发了诗人漂泊羁旅之苦,以乐景写哀情,哀情更让人怅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