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约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市)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即“初唐四杰”。王勃未成年即被赞为神童,由举荐授朝散郎。后因戏写讽文遭贬外出游历。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亡。
王勃赋诗作文崇尚实用,风格“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今存诗八十多首,《全唐诗》录其诗两卷。
送杜少府①之任蜀州②
城阙③辅④三秦,风烟望五津⑤。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①少府:官职,管理山海地泽收入及手工制造,唐时县尉也称少府。②蜀州:即今天的四川崇州,有的诗集版本中也作“蜀川”。③城阙(què):皇宫门前的望楼。指唐都长安。④辅:拱卫。⑤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渡口,这里泛指蜀川一带。
【名家点评】
终篇不著景物,而兴象婉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镜。(胡应麟)
这两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作者的名句,也是唐诗中数一数二的名句。但这两句并非王勃的创造,他是从曹植的诗“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变化而成,他利用“万里犹比邻”这个概念,配上“海内存知己”,诗意就与曹植不同。(施蛰存)
【精品导读】
此诗是诗人在送别友人时所作,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及朋友之间真挚、深厚的友谊。
开头两句直入主题,以雄浑的气势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友人的去向,言语之中透露不舍。“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劝慰友人:既然走进仕途就不要过于在意离别,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笔锋一转,气势顿显高昂:虽然现在两人就要分别,但也不必悲伤,因为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诗人将离别愁绪一笔撇开,代之对友人的安慰和鼓励,由此显示出与一般送别诗不同的情调,表现出诗人乐观的心态和宽广的胸襟,同时强调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情。
最后两句,诗人承接这层意思,劝勉友人不要在分别的岔路上因离别而感伤,应该坦然面对,使这首送别诗的整体基调由悲凉转向了豪放和达观,立意新颖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