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689~740),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曾隐居鹿门山,故又被称为孟山人。孟浩然的诗歌以田园山水诗为主,继陶渊明、谢灵运、谢朓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和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并称“王孟”。与当时很多著名诗人交好,尤负盛名。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
秋登兰山寄张五①
北山白云里,隐者②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③,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注释】
①张五:张五名子容,与隐居在襄阳岘山南约两里的白鹤山中。②隐者:是诗人自指。③荠:荠菜。形容从远处望,天边的树木又细又小。
【名家点评】
超旷是独饶劲健,神味与右丞稍异,高妙则一也。(张文荪)
前四句言登山以望张五,中六句叙秋暮登山所望之景,末二句欲订同登后期,即所以寄诗之意。错综写来,是情是景,一片迷茫。“天边”、“江畔”两句,摹写物象,超然入神。(王文濡)
【精品导读】
本诗是一首怀念友人的作品,是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两句是诗人从晋代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中化出来的,点出隐者的愉悦。
三、四两句切入题意,既写景又抒情。“相望”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因思友而登高试相望。可是仍望不见友人的影踪,只见南飞的大雁。诗人心情不免落寞,心也随着鸿雁远去消逝在遥远的天边。
五、六句进一步将诗人心中的情绪加以表达:日尽黄昏往往会引起人们的愁绪,而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人们往往会兴致勃勃。
七、八句写黄昏渐近,诗人看到劳动了一天的村民们结伴归来,有的走过沙滩便坐在渡头休息。村民们平凡的日常生活静谧中带着几分悠闲,与上面诗人“自怡悦”的心情相契合。“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写诗人放眼远望,天边的树看上去像荠菜那么细小,银白色的沙洲正像天河中一弯明月,在朦胧的暮色中隐约可见。诗人用平实的语言,把田间宁静的氛围和大自然的优美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创造了悠远宁静的境界。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是作者发问:什么时候你载着酒到这里来,我们一同醉饮共度重阳佳节。“重阳节”即在秋季。照应开头,点出“秋”字,再次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夏日南亭怀辛大①
山光忽西落,池月②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注释】
①辛大:孟浩然的老朋友。②池月:映在池水中的月亮。
【名家点评】
起处似陶。清景幽情,洒洒楮墨问。(刘辰翁)
“荷风”“竹露”,佳景亦佳句也,外又有“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句,一时叹为清绝。(沈德潜)
【精品导读】
孟浩然的诗语言清淡简朴,却能给人亲切自然的感受,意境空灵清旷,飘逸淡雅,这首五言古诗《夏日南亭怀辛大》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
开头两句写的是夕阳西下、皓月东升时刻的景色,这是诗人纳凉怀友的大环境。“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沐浴之后诗人并不着急梳起头发,而是披散着头发,打开南亭的窗户,闲卧在幽静宽敞的亭中乘凉,可以想象,这时候诗人的心情多么舒畅。接下来“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在如此闲情逸致中,阵阵清爽的晚风送来了池塘中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来发出清脆的声音。清香可嗅,清响悦耳,这两句诗只写荷花的香气;写竹林不写翠绿成荫而只写“清响”,一写嗅觉,一写听觉,好像诗人正于清静闲适的夜晚闭目纳凉静养,给人夏夜清凉舒服的感受。露滴竹叶的清响仿佛大自然的天籁,这时的诗人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人间雅致的音乐。“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正想要拿抚琴弹奏一曲,忽然想起来可惜没有知音欣赏。这两句由自然环境的描写过渡到思念友人。“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如此良宵引发深深的感慨,心中不禁怀念起老朋友来。到这里诗中的感情也已经从清静幽雅转为淡淡地哀愁了,怀念友人,直至梦中仍然萦绕不绝。
宿业师①山房待丁大②不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③。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注释】
①业师:指法名业的僧人,“师”是对僧人的尊称。②丁大:当为丁风,即诗人的友人,排行老大,故称“丁大”。③满清听:满耳都是清脆的响声。
【名家点评】
此诗愈淡愈浓,景物满眼,而清淡之趣更浮动,非寂寞者。(刘辰翁)
开首就写傍晚,是顾到题目的“宿”字。“松月”、“风泉”是写在将晚时所见所闻的风景。再用“归樵”、“栖鸟”,时间又进一层,并以陪衬丁大。用一“欲”字,犹有未尽归意,还是希望他能如期而来,结果还是相信他“期宿来”,所以仍旧抱琴去等。不明言不来,而不来的意思已写得十分透澈了。(喻守真)
【精品导读】
平凡之中见真奇是孟浩然诗歌的主要风格,此诗即为这方面的佳作之一。本诗描写了诗人在僧人业师的僧房中等待友人丁大,久等未至的事情。诗中所写之事虽平凡,然而笔墨所到处,却诗画结合,韵味非凡。
诗歌前四句描绘了山寺周围绝美的自然景观。夕阳西下,山谷渐渐暗淡下来。明月升起,照在松间,夜色微凉,阵阵清风。山涧里泉水潺潺,发出叮叮咚咚的清越之声。诗人渲染出业师山房周围清幽的环境,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也表达出诗人此刻的闲适的心境和孤单的心绪。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承接前四句的静景描写,转而到对动景的描写,外出砍柴之人已经悉数归家,暮色之中的倦鸟也都已归巢。到此,诗人仅仅对景物做了细致的描写,丝毫未提到诗人候友,但已为末句中的点题埋下了伏笔。
尾句“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点明诗旨,生动地刻画出诗人“孤琴候萝径”的孤寂场面。明明已经约好夜宿山房,然而丁大良久未至,诗人心中不禁怅然,只能携琴于松萝小径之中端坐,抚琴等候。这两句表现了诗人渴望与友人相见的心情,以及友人良久未至的惆怅,传达出诗人淡泊中略带焦急的心绪,也渲染出幽深寂寥的山中景象。
夜归鹿门①歌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②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注释】
①鹿门:指鹿门山,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②庞公:指的是东汉名士庞德公,他隐居于鹿门山,采药而终。
【名家点评】
此篇不加斧凿,字字超凡。(唐汝询)
句句下韵,紧调也,脉却舒徐。(张谦宜)
【精品导读】
这首诗写的是“夜归鹿门”一事,读起来像一篇山水游记,表达了诗人归隐的人生理想和清高的隐逸志趣。
首联记叙归鹿门山一事,天色已近黄昏,诗人乘船走于江上,看见渔梁渡口上人们回家的喧闹景象,远处悠然的钟声和近处嘈杂的人声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尘世喧闹反衬山中的幽静;颔联是对比,写世人回家,诗人却是前往鹿门。两种归途,两样心情,表现出了诗人的隐逸之乐;颈联写诗人夜登鹿门山,在庞公隐居的地方,体会到了隐居之妙,于是决意追随先贤的脚步,隐逸不仕;尾联写诗人住处,点破隐逸的乐趣。“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比。“岩扉松径”说的是庞德公隐居采药而走的路。在这天地间,诗人与尘世隔绝,唯有山林为伴,却也别有一番乐趣。
诗人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夜归鹿门山时在水上的见闻和山林小路上静谧的自然景色。同时,也成功地塑造了一位飘逸洒脱、超然世外的隐者形象。全诗意象清远,景、人、情共同构成了独特的艺术格调。
宿建德江①
移舟泊烟渚②,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
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省)的一段。②渚:即水中小洲。
【名家点评】
客愁因景而生,故下联不复言情,而旅思自见。(唐汝询)
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沈德潜)
【精品导读】
这首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诗人漫游吴越途经建德时所作。诗人选取了能够充分表现漂泊孤寂的景物,通过描绘暮色下的江景,抒发了羁旅之思。
第一、二句描写烟雾弥漫之中,诗人把船停靠到岸边沙洲旁,停船准备夜宿,残阳西落的黄昏给他增添了一份新的哀愁。“日暮”是泊、渚的大背景,也是烟雾产生的原因。“客愁新”三个字从对背景环境的描写转到了诗人心情的表达,“愁”字抒发了旅途愁思。
第三、四句写景。空旷的原野上,远处的天空好像比眼前的大树还低;清澈的江水中,月亮的倒影仿佛与人更加亲近。诗人用一个对偶句来铺写景物,苍茫宇宙中只有一个即将在江水上夜宿的孤独旅人,与天地为伍,和树影、月影做伴,令全诗愁绪又添,淡而有味。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名家点评】
此篇真情实景,人说不到,高兴奇语,唯吾孟公。(顾璘)
诗到自然,无迹可寻。“花落”句含几许惜春意。(黄叔灿)
【精品导读】
孟浩然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隐居中度过,这首《春晓》即是诗人隐居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日黎明的短暂瞬间,捕捉典型而细微的春天气息,韵致优美,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春光易逝的怜惜。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意为,春日里对黎明的来临总是后知后觉,不知不觉便到了早晨。诗人从酣梦中醒来,听到鸟儿明快的啼叫声。诗人首句破题写春梦香甜,对明媚春光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写诗人在可爱的春晓中,不禁回忆起昨夜庭院里可爱的花儿来。想起夜里朦胧中听到的阵阵风雨声,诗人感叹不知道庭院里的花现在到底被吹落了多少。一夜春雨洗涤后,春光或许更加明媚,可是它也摇落了许多春花。到这里,诗人由对春天的喜爱转为对春光的怜惜,也正是爱得深切才会为春雨过后的花木担忧。诗人写回忆、写惜春实际上是更进一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这首诗题材贴近生活,语言明白晓畅,读起来朗朗上口。全诗仅仅二十个字,却意味隽永。全诗在结构上也回环波折,其中有眼前与回忆的时间变换,有春雨前后的阴晴交替,也有从爱春到惜春的感情变化,诗情错落有致,令人回味无穷。
本诗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雕琢的手法,而在于“自然”二字。诗人取材于自然景物,抒情如行云流水自然而变化有致,语言浑然天成,景美而情切。
临洞庭上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①,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①云梦泽:古时云、梦为二泽,长江之南为梦泽,江北为云泽,后来大部分变干变淤,成为平地,只剩洞庭湖,人们习惯称云梦泽。宋代范致明《岳阳风土记》:“盖城据东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
【名家点评】
前半望洞庭湖,后半赠张相公,只以望洞庭托意,不露干乞之痕。(纪昀)
“张丞相”是张九龄。上半首是写洞庭湖,下半首却是赠张丞相的话。第五句的“济”字是一个关键性的字。济字的本义是渡河越水,引申而有工作或事业成功的用法。孟浩然说“欲济无舟楫”,表面上仍是在说洞庭湖。隐藏的意义却是说:我要获得一官半职,可是没有人帮助我。他希望得到张九龄的荐举、提拔,好比给他一条船,使他能渡过大湖。(施蛰存)
【精品导读】
这是一首干谒(yè)求进(指请别的官员推荐其做官)诗,意在得到在朝宰相张九龄的赏识和推荐,全诗表现了诗人的壮志豪情和有志难酬、不得已而为之的难言之情。
在前四句诗歌中,诗人抓住洞庭湖八月水势大的特点,极力表现了洞庭湖水流光涌的气势。这不仅是为了描写洞庭美景,更主要是为了渲染氛围并为下文的抒情作好铺垫,因为这样宏大的场面更能凸显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宽广胸怀。
诗歌的后四句由写景转入抒情,表达出诗人渴望报效祖国却没有途径,所以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推荐,从而一展抱负的心情。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想要为国效力,却苦于没有机会;紧接着以“耻”字,写诗人为自己至今没有功名,仍然隐居的现实感到担忧和惭愧,言下之意是说明自己非常希望被荐举入仕。在尾联中,诗人化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典故,更加明确地表明了自己渴望得到引荐,入朝为官的心愿,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同时也将诗人那种急切却难以言表的复杂心情表达了出来。
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①浅,天寒梦泽②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
①鱼梁:是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汉代庞德公隐居于此。②梦泽:指云梦泽,即今江汉平原。
【名家点评】
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
前四句流水对法,一气滚出,遂为最上乘。意到气足,自然浑成,爱句摹拟不得。(张谦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