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的思维形式中,有一种特别的形式叫做移植思维,它指的是把某一学科领域中的原理、规律、方法、知识、技术和功能等运用到另一学科领域去研究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形象地说,就是借“他山之石攻玉”的方法。青少年朋友们,在思考中,如果你也能学会思维的“移植”,那么,你就拥有了一种改造世界的魔力。
移植思维法的妙处
这种“由此及彼”的思考方式与联想有关,又可称为移植思考,即将某一事物中所发现的新原则或新方法,通过类比思考应用到对其他事物的研究中去,而且在创造中应用较广。
“移植”一词,多半用于医学上,但其实,在思考问题时,我们也可以运用移植法,这就是移植思维。所谓移植思维法,就是把某一领域的科学技术成果运用到其他领域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技法。移植思考有点类似于模仿思考和类比思考,都是借鉴其他事物的一种思考方法,如果你巧妙运用,将会取得重要成果和意外收获。
的确,很多时候,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事物往往是成对的,如前面的和后面的,正面的和反面的,一个侧面反映着另一个侧面,两者之间的关系又往往暗示着新的途径和新的思想,这就为由此及彼的思考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现代“仿生学”就反映了“由此及彼”的思维方式,已在创造发明中显示了重大作用。
例如,在早先研究潜艇速度时发现潜艇速度总不能提高,由此人们想到了游得极快的海豚,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海豚有那么快的游泳速度呢?经研究发现其关键之一在于皮肤的特殊结构,于是人们发明创造了类似海豚皮的潜艇蒙皮,由此很快地提高了潜艇的速度。
我们再来看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是如何巧妙运用移植思维的:
爱迪生11岁那年,妈妈突然生病了,医生说需要立即做手术。但是当时爱迪生的家里很穷,住不起医院,于是他请求医生在家里为妈妈做手术。当时天色已晚,爱迪生的家里只有煤油灯,光线太暗,医生为难地说:“光线太暗无法进行手术啊。”
妈妈疼得在床上直打滚,爸爸和医生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这时,爱迪生看着窗外的月光,突然想起白天和小朋友一起玩阳光反射的游戏。他兴奋地说:“爸爸,我有办法了!”
他让爸爸把大衣柜上的镜子拆下来,又到邻居家借了好几块大镜子和煤油灯。他把镜子和煤油灯都放在床的周围,挨个调整角度,使镜子里反射出来的光聚合在一起。床上顿时明亮起来。
在爱迪生的帮助下,医生的手术进行得十分成功,爱迪生的妈妈得救了!
爱迪生使用的其实就是移植思维法,他把太阳光的反射原理移植到了灯光的反射当中,从而用“微弱”的灯光照亮了医生的手术台。从思维方法角度看,移植思维法是通过联想、类比、综合,力求从表面上看仿佛是毫不相关的事物和现象之间,发现它们的联系。
这里,我们能发现移植思维最明显的妙处是能追求优化和高效。移植思维方法是科学研究中最简便、最有效的,也是应用最广最多的方法。无论是科学研究工作者或实际工作者,只要掌握了移植思维方法的要点,留心世事,就能够巧妙地运用移植思维方法,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移植思维又叫模仿思维,即“拿来主义”,是指将已知的概念、原理或方法直接或稍加改造后借用到其他领域进行创新的思维方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一富有哲理的成语,最初便出自《鹤鸣》。本意是: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其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移植思维的典型体现。
青少年朋友,相信你们都见过“呼啦圈儿”,也玩过“呼啦圈儿”,那么,你知道“呼啦圈儿”是怎么发明的吗?
这要归功于世界玩具大王路易·马克斯。前些年,他为研究南洋土著民族的游戏,亲自去南洋进行实地考察,他发现有一种套在腰间转着玩耍的木圈很有意思,回国后他便用塑料仿制了出来,这就是后来市场上大量出售并风靡全球的“呼啦圈儿”。
看来,“呼啦圈儿”并非路易·马克斯的发明,而是他模仿、移植过来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所以,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针对问题将选取来的材料统统据为己有,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机械地模仿,而要把它灵活地变成自己的东西,然后再加上自己的哪怕是一点点的独创,这样,我们就清楚了什么叫做移植。
我们再来看一个初三学生的作文:
“作为学生,我们都很羡慕那些中考状元,但其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成功是可以模仿的,如果我们能吸取这些高考状元的经验,相信我们一定会在考试成绩上有所提高。
这些秘诀,我花了两天时间归纳、总结、分析,并拟出了五条最主要的、最有用的学习良方。这五条良方对我触动很大,感受很深。
感受之一:学习要有计划。学习计划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不少状元因为学习注重计划,所以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他们一年四季都有学习计划,每月、每星期该干什么,都明明白白,受益匪浅。
感受之二:学习要讲效率。
感受之三:学习要重积累。这几十个状元一半以上有两个本,一个“知识本”,一个“纠错本”。
感受之四:学习要多问。
感受之五:学习要自律。我了解到,一些状元的家长并不常管他们,但都很放心。
……
现在,中考状元们都进入了自己理想的学校学习,实现了梦想。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肯定能给我莫大的帮助,使我以后学习成绩更加优秀!”
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善于学习的学生是如何巧妙地学习他人的学习经验的,这也是移植思维的巧妙运用。
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都要积极地开动自己的脑筋。在思考问题时,要多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就能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教训,进而移植到自己的大脑中,从而使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选择好移植对象
作为一种思维形式,移植思维必须要靠联想搭桥,但更要选择好移植的对象。
我们都知道,把其他事物的特长和功能合理地移植过来,达到创造的目的,这一思维过程便叫合理移植思维。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巧妙利用这种内在联系和直观联系,把现有知识成果引入新的领域,往往能促使人们以新的眼光、新的角度去发现新的事实,产生新的成果。那么,最初人们怎么会想到把一物移植到另一物上呢?人们的任何行为都是受其观念支配的,因此指导人们进行移植实践的是思维方法。一般来说,移植是由联想来牵线搭桥的,没有联想就没有移植。
但仅仅靠联想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选择好移植的对象,否则,我们只能做无用功。
但丁有一次路过一家铁匠作坊门口,意外地听到里面的铁匠一边打铁,一边唱着他的诗歌。但丁听到铁匠任意缩短和加长自己的诗句,感到十分恼怒。他本想进去跟铁匠理论,但想到铁匠根本就不会明白他的想法,而且也无法与铁匠进行沟通,他就停住了脚步。
过了一会儿,但丁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径自走进铁匠的作坊,二话没就说拿起铁匠的锤子、钳子等工具,一件一件地扔到了街上。
铁匠气坏了向他扑去,气愤地质问:“干什么?你疯了吗?干吗乱扔我的工具,使它们受到了损坏?”
但丁理直气壮地答道:“那你为什么唱我的诗歌却不按我写的格式去唱?你把我的作品全部破坏了!”铁匠一听就明白了但丁的意思,急忙向但丁道歉。
这里,很明显但丁就是把思考的对象由自己的“诗歌”转移到“铁匠的工具”上,从而巧妙地让铁匠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移植有两种:一种是先见到可“移”之物,触景生情,引起联想。
例如,盲文的发明就属于这一类。
在许多年之前,法国海军巴比尔舰长带着通信兵来到一所盲童学校,向孩子们表演夜间通信。由于在漆黑的夜晚,眼睛是用不上的。于是,军事命令被传令兵译成电码,在一张硬纸上,用“戳点子”的方法,把电码记下来。而接受命令的一方的士兵,用“摸点子”的方法,再译出军事命令的内容。这一表演引起盲童布莱叶的极大兴趣。对于他来说,“戳点子”和“摸点子”就是“可移”之物。于是,他反复研究,终于发明了“点子”盲文,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另一种是根据移植的需要,去寻找“可移”之物,通过联想而导致移植发明的成果。压缩空气制动器的发明就是一例。
火车发明后,由于制动器的力量太小,在紧急情况下,常由于刹不住车而发生重大的交通事故。有一个叫乔治的美国青年,他目睹了车祸的发生,于是萌发了要发明一种力量更大的制动器,这就是移植的需要。一天,乔治从当地的报纸上看到用压缩空气的巨大压力开凿隧道的报道,于是他想:压缩空气可以劈石钻洞,为什么不可以用它来制造火车制动器呢?就这样,乔治找到了“可移”之物。反复试验之后,22岁的乔治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压台压缩空气制动器。
可见,移植法的应用不是随意的,而是有它自身的客观基础,即各研究对象之间的统一性和相通性;移植也不是简单的相加或拼凑,移植本身就是一个创造过程。
移植方式的选择很重要
移植思维方式的重点在于移植,但在具体运用时,要选择好移植的方式,才能“移植”成功。
我们都知道,移植思维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家华罗庚也说过:“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因此,在运用这一思维时,除了要选择好移植的对象,还要选择好移植方式。
移植的形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以下几种。
方法1:原理移植
在医学史上,奥地利医生奥恩布鲁格的父亲是个酒商,奥恩布鲁格经常看见他父亲通过手指上下敲酒桶的木盖,从木制酒桶发出的声音判断酒桶内是否有酒,有多少酒。有一次,奥恩布鲁格给一个病人看病,但一直到这个病人死去,也没有诊断出患的是什么病。后来,经过对死者尸体的解剖,他才发现病人胸腔已化脓,积满了水。在这种情况下,奥恩布鲁格经过思索与研究,就把其父亲用手指叩击木桶盖听声音来判断桶内酒量多少的方法移植到医学上来,经过临床的观察、试验,终于发明了叩诊法。
方法2:观念(或概念)移植
观念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概括物,它可以保留在人的大脑里,也可以通过语言文字传递给他人。那么,观念可以移植吗?所谓除掉破旧的传统观念,就是移入新的观念代替旧的观念。例如,关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问题,过去是把它们对立起来,作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分水岭。其实,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两种不同的经济理论,它们同其他的科学技术一样,可以为不同制度的国家所利用。由于打破了这个传统观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移植了市场经济观念,因而使得我国的经济出现了持续增长的大好局面。
方法3:手段移植
在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中,人们把冶金、化工中的冷却技术,直接移植、应用于发电机和可控硅技术系统中去,发明出双水内冷发电机和水冷可控硅新技术;建筑师们把爆破技术引进了技术领域内,发明了定向爆破技术;泌尿科医生把微爆破技术引进医疗临床技术中,发明了一种新的清除肾结石的爆破医疗技术法,等等。这些都是通过技术手段的移植取得成功的。
方法4:功能移植
在早先研究潜艇速度时,发现潜艇速度总不能提高,由此人们想到了游得极快的海豚,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海豚有那么快的游泳速度呢?经研究发现,其关键之一在于皮肤的特殊结构,于是人们发明创造了类似海豚皮的潜艇蒙皮,很快地提高了潜艇的速度。再如,日本一家公司将妇女烫发用的电吹风技术,经过改型设计,用于烘干被褥,结果发明了一种被褥烘干机。
总之,移植思维并不是让我们投机取巧,而是需要我们积极运用思维的力量。掌握以上几点移植的方式,能帮助你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更熟练地运用移植思维方式。
从“鲶鱼效应”看竞争机制
人类处于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只有竞争,人类才富有活力,只有竞争,才能推动人类不断进步,正是因为竞争,整个社会才日新月异,飞速发展。
竞争,在字典里是这样解释的: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跟别人争胜。良性竞争是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动力。青少年应该学会与人进行良性的竞争,尤其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里,只有学会竞争,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相反,如果你事事都退缩,那么,你就很难激发自己的潜能,更不用说发掘出人生的深层意义和享受美好的人生。这一点,是从心理学上的“鲶鱼效应”移植过来的。
关于这一效应,有这样一个由来:
在北欧的挪威,人们都喜欢吃沙丁鱼。
一般来说,活鱼会比死鱼贵得多,沙丁鱼也是如此,所以,当地的渔民为了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想尽了各种方法,但收效甚微。
奇怪的是,在这些渔船中,只有一条渔船总是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被揭开。
原来,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周围充满沙丁鱼的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看见陌生的鲶鱼,自然十分紧张,每一条鱼都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如此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
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的由来,“鲶鱼效应”告诉我们,竞争可以激发人们内在的活力。
有位母亲有这样的隐忧:“儿子已经10岁,身体的发育超越了同龄的孩子,高高的个子,健壮的身体,帅气的面庞,可他的心理年龄依旧停留在小奶娃的阶段。尤其是在勇敢、独立和竞争方面让我着急,让我不知所措。丈夫因为工作关系常年在外,孩子的教育自然就落在了我身上。家里房子很大,有楼上和楼下,但只有我和儿子住,一到晚上,儿子总是吵着让我睡他旁边,外面有点风吹草动,他就害怕地说:‘妈妈,我害怕。’即使他睡着了,还让我开着所有的灯。有时,我故意跑到客厅的沙发上睡,看他半夜起来还找不找我!无可救药的是,他居然找到客厅,宁可躺在地板上睡,也不回自己房间。”
“儿子在小区里有三四个要好的同学,他们经常到我家来玩电子游戏,例如赛车了,三国了,他们在一起很友好,但友好得让我有点担心,他们从不比第一。竞争意识很淡漠,如此这般身体力行地教育男孩子,将来我们这些妈妈会不会也‘栽培’出新一代的‘啃老族’?”
这位家长的隐忧是有道理的,不愿意做元帅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青少年朋友们,你们要学会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要意识到适者生存的道理。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乖”孩子已经不适应社会了,要想将来不被社会淘汰,就要从小具备竞争意识。
当然,对于你们自身来说,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为自己树立一个竞争对象。对此,你可能已经习惯了选择班级最优秀的同学作为竞争对手,由于差距大,加之中学阶段的你自制能力差,竞争往往半途而废,或者总是失败,达不到竞争的效果,甚至会造成负面影响,所以,你在选择竞争对象的时候,最好选择一个成绩高于自己的但与你的差距一定不要过大的竞争对手,并且,在平时,最好多注意观察竞争对手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劲头等。每次测试后进行分析对比,找出差距以及原因,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竞争,当你首战告捷时,你不但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还会有信心加入新一轮的竞争。
还需要注意的是,你需要培养的不仅仅是竞争意识,还有竞争心态,因为竞争意识会随着你的成长而逐步形成的,你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建立良好的心态,才能形成正确的竞争意识。面对一个激烈竞争的世界,你在拥有竞争意识的同时,一定要学会用爱去与人相处,否则,你最终只会变成一个冷酷无情的人。
“边际效应”理论用处多
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都要学会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制订一份合理的学习计划,就等于找到了促进学习进步的金钥匙,养成守时、有序、高效的好习惯,是你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边际效应”,有时也称为边际贡献,它是指消费者在逐次增加一个单位消费品的时候,带来的单位效用是逐渐递减的(虽然带来的总效用仍然是增加的)。通俗的解释是:我们向往某事物时,情绪投入越多,第一次接触到此事物时情感体验也越强烈,但是,第二次接触时,会淡一些,第三次,会更淡……依次类推,我们接触该事物的次数越多,我们的情感体验就越淡漠,一步步趋向乏味。这效应,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中同样有效,在经济学中叫“边际效益递减率”,在社会学中叫“剥夺与满足命题”,是由霍曼斯提出来的,用标准的学术语言说就是:“某人在近期内重复获得相同报酬的次数越多,那么,这一报酬的追加部分对他的价值就越小。”
青少年朋友们,可能你对这些心理学定义并不明白,那么,我们不妨先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我们在饥饿的时候,拿到了一盘包子,你在吃的时候,第一个乃至第五个非常香,最后吃饱了,剩下几个包子还想吃,觉得不太好,一点儿好的感觉都没有。就是这个,物质消费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人们就开始对这种状况的消费产生一种厌倦的心理。
这就是“边际效应”产生的效果。对于这一效应,其实我们可以巧妙地将其移植到其他领域,例如,科技领域、教育领域、爱情领域等。
下面,我们不妨以“教育边际效应”为例分析:
随着升学压力的增大,相信你的班主任老师肯定会加大对你们的教育程度,你也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因此,你要告诫自己:每天晚上回家都不要玩游戏、努力学习,刚开始,你可能会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你能坚持多久呢?
其实,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劳逸结合,而不是打疲劳战。虽然学习时间与学习效果一般而言成正比,但学习本身又是一种高强度的思维活动,大脑如果没有得到必要的休息和适当的调整,不仅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也会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根据边际效应,你若想提高学习效率,就不能再打疲劳战了,而应该注重制订学习计划,具体来说,你需要做到:
1.保证充足的睡眠很重要
你每天最起码要保证自己有8小时以上的睡眠;晚上要早睡,不要熬夜,坚持午休。只有拥有饱满的精神,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2.集中注意力学习,不要分心
无论是玩还是学习,都要做到全力以赴。二十四小时不放松的学习固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学习时依然惦记着玩耍,更不能学好。因此,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
3.主动学习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只有主动、积极地学习,才能挖掘出学习的兴趣,也才能提高效率。反过来,学好了,有成果了,兴趣也就有了。因此,对于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不懂的问题,一定不要羞于向人请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4.坚持体育锻炼
身体是“学习”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又怎么能学习好呢?因此,学习再忙,也不要忘了锻炼身体,有的男孩为了学习而忽视锻炼身体,结果身体越来越弱,学习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这样怎么能提高学习效率呢?
5.注意整理
我们发现,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多半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整理。整理的好处在于,能及时温习学过的知识,加深印象。如果你不懂得整理知识,那么,很容易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没有条理,怎么能学好呢?
6.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学融洽相处
每天保证有个好心情,做事干净利落,学习积极投入,效率自然高。另外,把个人和集体结合起来,和同学保持互助关系,团结进取,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能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关乎到一个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而学习效率的高低,又是一个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在学生时代,学习效率的高低主要会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当一个人进入社会之后,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时候,学习效率的高低则会影响他的工作成绩,继而影响他的事业和前途。可见,在中学阶段就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拥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都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