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人际交往,并非单纯的与人说话交流,更多的是一种技巧性的沟通。所谓沟通,就是要重视双方意见的传达,而不是一种单项的语言活动。因此,每一位青少年朋友,在修炼自己的沟通能力的同时,都应该学会从对方的心理角度考虑,这样的沟通才是有效的沟通。
让对方多说话,自己当配角
在沟通中,谁都希望自己做主角,如果你能在沟通中鼓励对方多说,自己当配角,那么,你一定能满足对方的这一心理需求,沟通效果也比你一味地陈述要好得多。
生活中,人们处处需要沟通,对于青少年朋友也是如此。学习中需要与老师、同学沟通,生活中需要与父母、朋友沟通,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让他人接受你的观点。
然而,在与人沟通这一问题上,可能你会存在这一心理误区,说得多就是有口才的表现。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周围,也有很多人喜欢炫耀自己的口才,为了使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他们总爱侃侃而谈,甚至口若悬河。殊不知,无休止地说话只会让别人产生反感。事实上,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尽可能多地让对方说,给对方创造说话的机会,把自己变成的听众,给发话者以呼应,或赞成,助其深入;或反对,让他告诉你他认为什么是正确的,这样才是把握了真正的话语主动权。
因此,青少年朋友,你需要明白,与人沟通的过程中,让对方多说话,并不会让我们丧失交流的机会,反而会有助于你达到沟通的目的。
关于如何更好地鼓励对方多说,以把握沟通的主动权,有如下一些技巧:
1.集中注意力,用心地听
听人说话是一门大学问,有的人经常被别人说成“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形容他听话总是记不住。其实,一般人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能记住一半的内容就已经不错了。
造成效果这么差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听者的思考速度比说者的讲话速度快,因此有许多空闲的时间胡思乱想;二是当说者的论点与自己的观点不同时,后者就很难再听下去了。
为避免倾听效果不良,除了集中注意力用心听之外,最好的方法是:备妥纸与笔,记笔记。把谈话重点一一记下来,就不会忘记了。
2.发问
对方说话时,原则上不要去打断,可是适时地发问,比一味地点头称是更为有效。一个好的听者既不怕承认自己的无知,也不怕向说者发问,因为他知道这样不但会帮说者理出头绪,而且会使谈话更具体生动。
可以提些诸如“你认为这就是问题所在”、“你的意思是……”、“你能说得明白一些吗”等问题。这些提问有助于你获得更多信息,并理解问题的各个方面。
3.中立
像“嗯”和“真有意思”等中性评价性语言能表示你对谈话感兴趣,并鼓励对方继续说下去。这是最难的技巧之一,因为这要求你真正跟上对方谈话的主题。
4.重复
可用“按我的理解,你的计划是……”“你是说……”及“所以你认为……”等句式。这些说法表明你在倾听,并明白对方的意思。重复的重要性在于让你尽早发现有无曲解对方。
5.总结
试着用“你的主要意思是……”和“如果我的理解没错的话,你认为……”等说法。不要第一个下结论,先听他人的结论可能更有价值。
掌握以上几点鼓励他人多说话的技巧,相信对方一定会乐意与你沟通。
沟通不是演讲,不是个人表演的独角戏,而是双方交流的活动。在沟通中,只以自己为中心,好像他人都不存在似的,长久下去,必然会令人生厌。所以在与他人交谈时,给对方创造说话的机会,要比你自己说好得多。
良药苦口,忠言不必逆耳
在说服别人时,只要我们注意方式方法,就能做到忠言也能顺耳,才能让他人不仅不怨恨反而感激;而如果我们坚持“忠言逆耳,良药苦口”的原则,说话过急或过火,必然会招致对方厌烦。
日常生活中,可能很多青少年朋友都会产生这样的疑虑,不管怎么劝说也无法让爸爸妈妈认识到自己错了呢?为什么诚恳地劝朋友改正过失就那么难?其实,这都涉及沟通的问题。沟通无效,便会产生以上这些结果。可能你会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逆耳的忠言,过于直白生硬的说服,往往很难令人接受。因此,青少年朋友在培养自己沟通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这一点,尤其是说服别人时,应该尽量采用委婉的说服方式,这样不仅可以让对方乐于接受你的说服,而且也会给你的说服留有回旋的余地。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雪下了三天不转晴。景公披着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侧台阶上。晏子进去朝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三天,可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真的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自己暖和了却想到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闲了却想到别人的劳苦,现在您不曾想到别人啊?”景公说:“好!我受到教诲了。”于是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这段文字记述晏子同齐景公的一段对话,提醒执政者要重视百姓疾苦。晏子劝谏,并不是采取直言的方式,而是从天气入手,让齐景公认识到自己不顾百姓疾苦的过失,进而产生了“我受到教诲了”这样的感叹。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直言劝谏很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委婉劝谏才是既能让君王接受又能保全自己的最佳方式。
可见,在劝说他人时,如果你的意见是逆耳的,那么,你不妨改为其他说服的方式,或幽默、或含蓄地表达,让对方自己找出正确的方法,远比你直接指出来要好得多。
要想做到忠言顺耳又能说到对方心里去,你需要做到的是:
1.先讲自己的过失
若你所有的批评和建议只提对方的短处而不提他的长处,对方心里肯定会感到不平衡,或者委屈。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先讲自己的缺点和过错。
因为你讲出自己的错误,就能给对方一种心理暗示:你和他一样都是犯过错的人,这就会激起他与你的“同类意识”。在此基础上再去批评或给对方建议,对方就不会觉得失面子了,因而也就更容易接受你的批评和建议,你的忠言也通过顺耳的方式传递给了对方。这也算一种含蓄的方法。
2.委婉表达,含蓄指出对方的过错
人都是有自尊心和荣誉感的,有的人之所以不愿接受批评或建议,主要是怕触伤自己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为此,我们在给他人批评和建议时,如果能找到一种含蓄委婉的方法,反而更能达到使其改正错误的目的。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虽然说的是一个道理,但却不是日常交流中能运用的法则。因为人和人的感情不仅需要培养,更需要维护,而且规劝批评别人,正是出于维护的目的,那么,何不把苦口的良药也裹上糖衣呢?把劝谏的话说甜,甜到对方心里,对方必定接受并感激你!
赞扬别人要真诚
赞扬的作用,就是把他人需要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拱手相送到对方手里。当对方的行为得到你真心实意的赞许时,他就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也就会对你产生认同感。
生活中,可能你经常听到有些长辈这样夸赞你身边的朋友或同学:“这孩子嘴巴真甜。”那么,他肯定是个善于赞美他人的人。的确,人们都爱听好话,因为人们都有“被认可”、“被肯定”的心理需求,然而,只有那些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赞美,人们才乐意接受。因为,在潜意识里,每个人都会对别人说的话做出分析和判断。很多时候,当一向好话说得离谱、虚假时,人们便会产生厌恶的情绪。
为此,青少年朋友,当你在赞美他人时,也一定要谨记真诚这一原则。
心理学专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两个人分别去赞美一个舞蹈跳得很好,但是却意外摔倒的姑娘。第一个人走上前去,一边笑一边说:“你的舞蹈跳得太完美了。”第二个人走过去,拍了拍姑娘的肩膀,说了句“你很棒”。姑娘对第一个人的赞美,表现出非常厌恶的情绪,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而对第二个人感激地说了声“谢谢。”
两个人同样表达赞美,为什么第一个人遭到了白眼,而第二个人却得到了感谢呢?对于这种现象,心理学专家作出了解释:人对外界的反应有一个基本的是非判断,从而迅速地恒定内心的安全感。对于友善的表情和动作,同样会做出友善的迎合,继而换来更大的友善;对于不友善的情绪,则同样给予敌意,以确保自己安全系数的最大值。
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有一个女孩去参加魔术表演,期间,她无意中碰到了裁判老师,就在擦肩而过的一瞬间,她突然转身说了一句,“老师,你的裙子很好看”。老师先是一愣,很快,高兴地说:“真的吗?这是我从北京买回来的。平日里很少穿的。”这天下午,比赛结束了,有两个魔术表演都非常不错,难分好坏,其中就有那个打招呼的女孩子的表演。裁判们在左右为难的时候,一位老师点了女孩的名,说:“我觉得她的表演更胜一筹,表情比较丰富。”就这样,女孩在真诚地表达赞美之后,为自己赢得了老师的好感。可见,在赞美他人的时候,要表达得真诚些,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好感。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让你的赞美表现得真诚些呢?
1.赞美前要多了解对方
赞美别人之前要多了解别人,这样你才能把赞美的话说到点子上。如你刚与对方结识,并不知道对方的情况,就对对方说:“一看就知道你是个学习成绩很好的人。”而实际上,对方的成绩一直不理想,那么,你的赞美自然会被当成耳边风。
2.适当和对方进行眼神交流
在交流时,别人会通过你的眼神来甄别真伪。不要逃避和他人眼神的碰触,也不要四处游走,更不要望着天花板和地,人在说谎的时候,眼神都有这些反应。当然,要多往右上角凝聚,因为人在表达真诚的时候,往往眼神会往右上角转移。这样,别人会感受到你的真诚。
3.言辞表达一定要恳切
要想表达真诚,最主要的还是在言辞上,要诚恳一些、热烈一些。用你内心迸发的热情来感染对方的情绪。比如,在赞美别人的优秀表现时,你要说:“你真是太棒了!”在“太”上还要加重语气语调,让浓浓的敬佩之情,通过你热烈的表达传递到对方的心里。
总之,你需要记住的是,在表达赞美的时候,尽量表达得真诚一些,会为你赢得好感。
遇到他人攻击要忍耐
与人沟通时,遇到他人的恶意攻击,我们不要直接以辱骂回击,而应该一笑置之,其实,这就是最有力的回击。
我们都知道,青春期是躁动的年纪,在遇到问题时很容易冲动。当我们遇到他人的言语攻击时,多半都会采取以牙还牙的回击方式——辱骂回去。然而,这种方式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甚至会恶化你的人际关系。而其实,如果你能迷糊一点,别与对方计较,那么,对方必当会因为你的修养而心生惭愧。
富兰克林出生在一个世代打铁的工匠家庭。12岁时小富兰克林流落到费城,有一个叫凯谋的阴险狡猾的人雇用富兰克林帮他管理印刷铺子厂。当时富兰克林已经是一个熟练工人,他想,既然答应接受这份工作,就应该尽力做好。于是,他每天教其他工人一些技术,甚至把自己发明出来的制作字模的方法也传授给了这些人。
过了一段时间,凯谋发现自己廉价雇用来的工人已经基本掌握了排版印刷技术,于是就开始无缘无故找富兰克林的麻烦,无端克扣他的工资。富兰克林说:“凯谋,别绕弯子了,你可以赶我走,不过,你放心,我富兰克林不会因为你的卑鄙就传授给他们错误的技术,将来你解雇他们的时候,他们凭借自己的手艺也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工作。”说完,富兰克林收拾行李就离开了铺子。
富兰克林的做法是对的,不与卑鄙小人置气,选择离开,是避免伤害自己的最好办法。
人生需要更多的智慧,人生也必须有智慧能力解决问题。不以消灭对方或简单暴力结束彼此关系,可以给自己和冲突方最大的回旋余地,何乐而不为?比如,对待一个长舌妇,以牙还牙就失去了身份。一笑而过、沉默不语未必不是一种很好的还击方法,必将使之气滞羞愧。
可见,在生活中,在遭到他人言语攻击时,如果你能大度一点,放下因对方不快的言语对我们造成的伤害,便可巧妙地避免麻烦和纠纷。
为此,在遇到他人言语攻击时,你可以这样想想:
如果他是恶意的攻击的话,你可以一笑了之,那你别担心,因为一定是你在某一方面做得很好,可能他出于嫉妒的心理,所以对于这一类人你可以不用管他,继续走自己的路,唱自己的歌,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完全没有必要进行所谓的“报复”,因为报复的代价实在是太高了,最终会伤到自己的,你大可放心做自己需要做的事。
但如果那人是出于一片好心对你进行言语攻击,就说明你在某方面做得不够好令他失望了,那你首先要“负荆请罪”感谢他,然后找出自己的毛病并改正,努力做到最好!
面对别人对你的语言攻击,尤其是让你生气的那一类攻击,只要你不生气,就是最好的反击,如果加上微笑,那就更完美了。
记住对方的名字
虽然我们常说名字只是一个称呼,但我们每个人都格外在乎他人是否能记住我们的名字。同样,如果我们与那些打过一次交道的人再次见面时,能第一时间叫出对方的名字,对方一定觉得你很亲切,也觉得备受尊重,自然就会对你产生好感。
生活中,可能你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一些偶然的场合,你被曾经只有一面之缘的人叫出了名字,心中难免分外高兴,因为感到自己被人尊重,顿时觉得暖意融融。同时,你也可能会遇到这样的尴尬事:上学途中,遇到附近的熟人,突然将他(她)的姓名忘记了。此时如何是好?要么以“你好”或“您好”相称,要么招手示意、一笑了之。不管怎么蒙混,总觉得对对方不太尊重。的确,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别人的在乎、关注和尊重!而关注、尊重他人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叫出他人的名字!
一位学者曾经说过:“一种既简单但又最重要的增加亲近感的方法,就是牢记别人的姓名,并且在下一次见面时喊出他的姓名。”
在日常生活中与人沟通时,你应留心对方的名字,并适时叫出对方的名字,那么,你一定能获取好感。
据说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记忆人名的能力惊人。
一家曾为美国历届领导人制造小汽车的汽车公司,在一次聚会上,张伯伦曾把机械师坎茨介绍给总统。几年后,当张伯伦带着机械师坎茨再次见到总统时,罗斯福首先热情地和他们握手,亲切地叫着他们的名字,这使张伯伦和机械师都特别兴奋。为报效总统的异常记惦和知遇之情,回到公司后,他们精心设计,用将近一年的时间,专门为罗斯福制造出了一辆特别坚固精致的小车。
相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国家领导人高高在上,而罗斯福却能记住他们的名字,这就是一种尊重。
然而,你可能有这样的疑问,每天与自己打交道的人那么多,该如何记住他人的名字呢?对此,你可以借鉴拿破仑三世的做法。
法国皇帝,也是拿破仑的侄儿——拿破仑三世得意地说,即使他日理万机,仍然能够记得每一个他所认识的人。
他的技巧非常地简单。如果他没有清楚地听到对方的名字,就说,“抱歉。我没有听清楚。”如果碰到一个不寻常的名字,他就说,“怎么写法?”
在谈话过程中,他会把那个人的名字重复说几次,试着在心中把它跟那个人的特征、表情和容貌联系在一起。
如果对方是个重要的人物,拿破仑就要更进一步。一等到他旁边没有人时,他就把那个人的名字写在一张纸上,仔细看看,聚精会神地深深记在他心里,然后把那张纸撕掉。
这样做,他对那个名字就不只是有眼睛的印象,还有耳朵的印象。
这一切都要花时间,爱默生说,“是由一些小小的牺牲组成的。”事实上,曾经的你之所以会遇到忘记他人名字的尴尬,多半是因为你认为这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或者根本没有下工夫去记,而且,你可能为自己找出一个“我每天都要学习,没时间”的借口,但你不会比拿破仑三世更忙,所以,从现在起,要想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妨从细节开始,从记住对方的名字开始吧!
欣然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当你被人批评、毫不留情地指出失误和不足时,你不妨反思一下:可能是你真正存在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你还做得不够好以至于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赏,你还需要自我检讨和反省。
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之治乃至大唐盛世的出现,可以说是太宗听得进宰相为证的逆耳忠言。但同时,中国历史上,能虚心接受批评的帝王将相并不多,正因为如此,他们常亲小人远贤臣,最终被小人推进火坑,落得凄惨悲凉的下场。可见,“批评是一门艺术,然而接受批评更是一种气魄”这句话的正确性。
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朋友,更要明白一个道理,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不仅能帮助你不断完善自己,少走很多弯路,还能让你在沟通中畅通无阻。
可能你在生活中也曾遇到了一些批评你的人,你也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他怎么老是看我不顺眼?这个人真是讨厌,处处跟我作对,你甚至会对其恨之入骨。而实际上,你是否想过,你的确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你的学习方法是不是真的有问题?你待人处世的态度是不是需要改进?为什么你交不到知心的朋友等。
其实,你可能没有意识到,你之所以听不进他人的意见,是因为你有一个弱点,你认为一旦接受了别人的批评就等于服从他人,就没了面子,而实际上,欣然地接受别人的批评,不仅能帮助我们成长、弥补自身不足,更能树立我们在他人心中谦逊的形象,从而拉近人际间的关系。
比如,被老师批评了,你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认错态度,并能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在此基础上,你要虚心接受老师的“调教”。欣然接受老师的指教,不仅能帮助你改正学习上的一些不足,还能获得老师的好感,这对于师生关系的改善非常有帮助。
可见,如果你能听进别人的批评,然后自身找问题,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虚心地接受和改正,并不断地完善自己,这将是你一生中宝贵的财富,其价值远远超过了对方批评你时直接的说话方式,或者说伤害到你的感受或自尊的程度。
对于成长期的你来说,你需要认识到的是,有人批评甚至咒骂并非坏事,有人这样对你,至少说明你是个有价值的人。当别人批评你时,你千万不要为此不悦,反而你应该欣然接受,他无偿地告诉了你现在正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你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很多人都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或者不敢面对别人的批评。
其实,有了这些批评,你的进步会更快,你更能认识了解自己。对于这样的收获,你应该向批评我们的人表示感谢!从这个角度想,你会意识到是他让你从迷茫中醒悟,然后你才可以重新认识自我、审视自我。那么对方也会对你刮目相看,你的人际关系也会融洽!
多请教,虚怀若谷
谦和就是一种虚怀若谷的品德。人类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谦逊。当一个人把谦逊当做美德发扬时,这个人也就具备了感人的魅力。
中国人素来以谦卑闻名。谦卑是一种智慧,是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更是巧妙攻克他人内心的语言策略。与人沟通的过程中,那些懂得请教他人、说话虚怀若谷的人,必将得到人们的尊重,必将被人们认同和喜爱,受到世人的敬仰。
然而,我们也经常发现,好胜心强是很多青春期孩子身上的特点,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们渴望成为焦点,一旦不能为大家所共同关注,他们便发脾气,同时,他们会认为他人的帮助理所当然而不知道感谢。如果你是这样的人,你一定要逐渐改正。与人交往,要虚心,多看看他人的优点和长处,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超越别人、战胜自己。有一天,当你学会了事事处处接纳他人、理解他人、信任他人,不仅会发现他人的许多优点,而且也会容忍他人的某些不当之处,求大同存小异。这样,你的人际关系就会变得融洽和谐。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称为“圣人”,他有弟子三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
孔子虽然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这就是孔子“不耻下问”的故事,一个学问如此渊博的人都谦逊于人,何况我们呢?
为此,与人沟通中,要想表达你虚怀若谷的态度,需要做到:
1.多审视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
因为具有骄矜之气的人,大多自以为能力很强,很了不起,做事比别人强,看不起别人。由于骄傲,则往往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由于自大,则做事专横,轻视有才能的人,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因此,待人处世要多审视自己的短处,看到别人的长处,才能逐渐变得谦卑。
2.受他人指教时多倾听
老师、长辈向我们传达经验的时候,我们尽量不要打断对方说话,大脑思维紧紧跟着他的诉说走,要用脑而不是用耳听。
3.主动向他人请教
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你需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切不可恃才傲物。无论是学习上的问题还是生活琐事,你都应该虚心地向他人请教,你请教的对象可以是老师、家长、同学,甚至可以是陌生的路人。
4.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
如果有人当面向你提意见,那么,你千万不要不耐烦,也不要随便打断对方的谈话。无论对方的观点是对是错,你都不要贸然地反对或者批评对方:“你这是废话”,“错了”。即使你有这样的念头,你也不要表达出来,以免刺激对方,使他们心灰意冷,甚至对你转变为敌对立场。
5.谦卑不是客套
无论是语言还是行为,只有发自内心,才能真正打动人。然而,我们发现,生活中,就是有这样一些人,习惯把“请”,“对不起”挂在嘴边,给人的感觉是过分客套,令别人难为情,这就很难说是真诚。这里缺少点什么呢?就是坦诚和直率!人们喜欢与谦逊的人交往,但却不喜欢过分客套,直抒胸臆,坦诚待人,更能吸引他人。
当然,做人要谦和,并不是要你事事都听从他人,过分顺从就是奴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相对平等,才能彼此尊重,互相景仰,才能互换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