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28600000045

第45章 唐纪:智退突厥(4)

【译文】

唐太宗贞观十年(公元636年)

长孙皇后生性仁厚恭敬,勤俭朴素,喜好读书,常常与唐太宗一起探讨历史,趁机对唐太宗劝善规过,提出许多有益的意见。有一次,唐太宗无缘无故地对宫女发脾气,皇后也装作十分恼怒的样子,请求亲自过问,因而下令将宫女捆绑起来,后来等到唐太宗的怒气渐渐平息后,她才慢慢地为宫女申辩。从此以后,后宫之中,再也没有出现过枉滥刑罚的事情。豫章公主的生母死得早,皇后便收养了她,对她的慈爱超过了自己的亲生。自妃嫔以下有人生病,皇后都要亲自前去探视,还把自己的药物饮食拿给其服用,因此,后宫之中人人都十分爱戴皇后。她训诫几个儿子,常常把谦虚和节俭当作主要话题。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曾经对皇后说,东宫的器物用具太少了,请求皇后奏请皇上再增加一些。皇后没有答应,她说:“身为太子,所应担忧的事在于德行不立、声名不扬,怎么会担忧到没有器物用具呢?”

唐太宗身染疾病,多年都没有彻底治愈,皇后悉心照料,时常是昼夜不离其左右。她还经常将毒药随身系在衣带上,说道:“陛下如果有什么不测,我也不能单独活着。”皇后有多年的气喘病,前一年跟从唐太宗巡幸九成宫。柴绍等人深夜有急事相禀报,唐太宗身穿甲胄走出宫阁询问状况,皇后抱病紧随其后,左右的侍从因此都劝阻她,可她却说:“既然陛下都感到震惊,那我的内心又怎能安定下来呢?”随即病情加重。太子对皇后说:“所有的药物都用过了,却不见病情好转,我请求启奏陛下让其下诏大赦天下犯人并度俗人出家,或许可以获得阴间的福祉。”

【原文】

后曰:“死生有命,非智力所移。若为善有福,则吾不为恶;如其不然,妄求何益!赦者国之大事,不可数下。道、释异端之教,蠹国病民,皆上素所不为,奈何以吾一妇人使上为所不为乎?必行汝言,吾不如速死!”太子不敢奏,私以语房玄龄,玄龄白上,上哀之,欲为之赦,后固止之。

及疾笃,与上诀。时房玄龄以谴归第,后言于帝曰:“玄龄事陛下久,小心慎密,奇谋秘计,未尝宣泄,苟无大故,愿勿弃之。妾之本宗,因缘葭莩以致禄位,既非德举,易致颠危,欲使其子孙保全,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足矣。妾生无益于人,不可以死害人,愿勿以丘垄劳费天下,但因山为坟,器用瓦木而已。仍愿陛下亲君子,远小人,纳忠谏,屏谗慝,省作役,止游畋,妾虽没于九泉,诚无所恨。儿女辈不必令来,见其悲哀,徒乱人意。”因取衣中毒药以示上曰:“妾于陛下不豫之日,誓以死从乘舆,不能当吕后之地耳。”己卯,崩于立政殿。

【译文】

皇后说:“死生有命,并非人的智力所能够改变的。假如行善积德就会有福祉,那么我并没做什么恶事;假如不是这样,那么胡乱求福又有什么好处呢?大赦天下是国家的大事,不可以多次下达这样的诏令。道教、佛教本是异端邪说,祸国殃民,都是皇上向来所不愿意做的事,为何要因为我一个妇道人家而让皇上去做不愿意做的事呢?假如一定要依你说的去做,那么我还不如立刻去死!”太子不敢再上奏皇上,只是暗地里与房玄龄谈起,房玄龄如实禀明唐太宗。唐太宗十分哀痛,打算为皇后下诏大赦天下,皇后知道后坚决对他进行劝阻。

等到皇后的病情十分严重,与唐太宗做诀别时,房玄龄已经受谴归家暂歇,皇后对唐太宗说:“房玄龄侍奉陛下那么久,为人小心翼翼,做事缜密,朝廷的机密要闻,未曾有一丝一毫的泄露,假如没有什么大的过错,我希望陛下不要将他抛弃。我的本族亲属,因为沾亲带故而得到禄位,既然并非因德行而升至高位,便很容易遭受灭顶之灾,如果想让他们的子孙得以保全,希望陛下不要再将他们安置在权要的位置上,只要以外戚身份定期朝拜陛下就足够了。我活着的时候对别人没有益处,死后就更不能有害于人,唯愿陛下不要大修陵墓而劳民伤财,只要依山作坟,用瓦木作随葬器物就可以了。仍旧希望陛下能够亲近君子,疏远小人,接纳忠言直谏,而摒弃谗言诡计,节省劳役,禁止游猎,这样我纵然到了九泉之下,也可以毫无遗憾了。也不必让儿女们前来探望,看见他们悲哀,只会白白搅乱人心。”说罢取出衣带上的毒药给唐太宗看,说道:“我在陛下生病的日子,曾经发誓以死跟定陛下同赴黄泉,不能步吕后那样的后尘。”十月二十一日,皇后驾崩于立政殿。

【原文】

后尝采自古妇人得失事为《女则》三十卷,又尝著论驳汉明德马后以不能抑退外亲,使当朝贵盛,徒戒其车如流水马如龙,是开其祸败之源而防其末流也。及崩,宫司并《女则》奏之,上览之悲恸,以示近臣曰:“皇后此书,足以垂范百世!朕非不知天命而为无益之悲,但入宫不复闻规谏之言,失一良佐,故不能忘怀耳!”乃召房玄龄,使复其位。

冬,十一月,庚午,葬文德皇后于昭陵。帝复为文刻之石,称“皇后节俭,遗言薄葬,以为‘盗贼之心,止求珍货,既无珍货,复何所求。’朕之本志,亦复如此。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凿石之工才百余人,数十日而毕。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皆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奸盗息心,存没无累。当使百世子孙奉以为法。”

上念后不已,于苑中作层观以望昭陵,尝引魏征同登,使视之。征熟视之曰:“臣昏眊,不能见。”上指示之,征曰:“臣以为陛下望献陵若昭陵,则臣固见之矣。”上泣,为之毁观。

【译文】

长孙皇后曾经搜集自古以来妇人得失诸事编成《女则》三十卷,又曾亲自写文章批驳汉明德马皇后不能抑制外戚势力的膨胀,致使他们在朝中盛极一时,而只是就他们车如流水马如龙这一罪过提出警告,这其实是开启了祸乱的根源而对其末流枝叶进行防范。皇后驾崩后,宫中尚仪局的司籍奏呈《女则》一书,唐太宗看后十分悲恸,一一传给左右近臣看,说道:“皇后的这本书,足以成为百世的典范。朕并非不知上天命数而要沉溺于无益的悲哀之中,实在是在宫中再也听不到规谏的话了。朕失去了贤内助,所以才久久不能忘怀啊!”随即征召房玄龄,并给他官复原职。

十一月,唐太宗将文德皇后安葬于昭陵。唐太宗又亲自为皇后撰写碑文,他是这样写的:“皇后一生节俭,遗嘱薄葬,认为‘盗贼所图谋的不过是珍宝罢了,既然没有珍宝,他们又有何求?’朕的本意也正如此。君王以天下为家,何必将宝物放在陵中,才算是据为己有呢?现在就借九嵕山为陵墓,凿石的工匠也才有一百多人,只用了数十天就完工了。不藏任何金银玉器,兵马俑和器皿都是用泥土和木料做成的,只是略具形状而已。这样就可以让盗贼打消念头,而对生者和死者都不构成累赘,应当让千秋万代子孙都以此为榜样。”

唐太宗时常想念皇后,因此便于后苑中设立了一个观望台,用以瞭望昭陵,他还曾经引领魏征一同登上观望台,让他观望。魏征看了很久,说道:“恕臣老眼昏花,我看不见。”唐太宗于是指给他看,魏征说:“我还以为陛下是在瞭望献陵,如果是昭陵,那我早就看见了。”唐太宗悲痛万分,为此下令将观望台拆除。

【评析】

唐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是历史上有名的难得的贤德皇后,她从小就喜欢读书,知书达理,凡事都能按礼法而行。在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和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不和,长孙氏尽心侍奉李渊,处理好与太子、齐王嫔妃的关系,力争在李氏父子之间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对李世民的帮助很大。成为一国之母的皇后之后,长孙氏厉行节俭,深受唐太宗的敬重。她身为皇后,从不为自己谋私利。即使自己的哥哥,也总是不让唐太宗加以封赏。

则天女皇

【原文】

唐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永徽五年

上之为太子也,入侍太宗,见才人武氏而悦之。太宗崩,武氏随众感业寺为尼。忌日,上诣寺行香,见之,武氏泣,上亦泣。王后闻之,阴令武氏长发,劝上内之后宫,欲以间淑妃之宠。武氏巧慧,多权数,初入宫,卑辞屈体以事后;后爱之,数称其美于上。未几大幸,拜为昭仪,后及淑妃宠皆衰,更相与共谮之,上皆不纳。昭仪欲追赠其父而无名,故托以褒赏功臣,遍赠屈突通等,而武士彟预焉。王皇后、萧淑妃与武昭仪更相谮诉,上不信后、淑妃之语,独信昭仪。后不能曲事上左右,母魏国夫人柳氏及舅中书令柳奭入见六宫,又不为礼。武昭仪伺后所不敬者,必倾心与相结,所得赏赐分与之。由是后及淑妃动静,昭仪必知之,皆以闻于上。

【译文】

唐高宗永徽五年(公元654年)

高宗当初还是太子的时候,进寝宫服侍唐太宗,看见才人武氏便十分喜欢。唐太宗驾崩后,武氏随着众嫔妃到感业寺出家为尼。等到唐太宗的忌日,高宗亲自到感业寺行香拜佛,见到了武氏,武氏哭泣,高宗也跟着流泪。王皇后得知消息后,便暗中让武氏蓄发,并劝说高宗纳武氏入后宫,企图借以武氏来离间高宗对萧妃的宠幸。武氏天生乖巧聪慧,善于玩弄权术,刚刚入宫时,她卑躬屈膝地侍奉皇后;皇后因此十分喜欢她,多次在高宗面前称赞她。不久,武氏便得到高宗的极大宠幸,被拜为昭仪,皇后与萧妃于是均失宠,二人便开始一同诬告武氏,高宗对她们的诬告一概不予听从。武昭仪企图追赠他的父亲武士彟官爵,可是苦于名不正言不顺,因此便假托要褒奖赏赐十三位有功之臣,其中就有武士彟。王皇后、萧淑妃与武昭仪三人相互诬告诽谤,高宗从来都不相信王皇后、萧淑妃的话,唯独对武昭仪非常信任。王皇后不会曲意逢迎高宗的左右近臣,她的母亲魏国夫人柳氏及舅舅中书令柳奭入见六宫嫔妃,又不讲究礼节。武昭仪窥伺到王皇后讨厌的人,于是就与之倾心相交,所得到的赏赐也要分给她们。因此,王皇后与萧淑妃的一举一动,都逃不出武氏的掌控范围,她还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全都禀告给高宗。

【原文】

后宠虽衰,然上未有意废也。会昭仪生女,后怜而弄之,后出,昭仪潜扼杀之,覆之以被。上至,昭仪阳欢笑,发被观之,女已死矣,即惊啼。问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适来此。”上大怒曰:“后杀吾女!”昭仪因泣诉其罪。后无以自明,上由是有废立之志。又畏大臣不从,乃与昭仪幸太尉长孙无忌第,酣饮极欢,席上拜无忌宠姬子三人皆为朝散大夫,仍载金宝缯锦十车以赐无忌。上因从容言皇后无子以讽无忌,无忌对以他语,竟不顺旨,上及昭仪皆不悦而罢。昭仪又令母杨氏诣无忌第,屡有祈请,无忌终不许。礼部尚书许敬宗亦数劝无忌,无忌厉色折之。

永徽六年六月,武昭仪诬王后与其母魏国夫人柳氏为厌胜,敕禁后母柳氏不得入宫。秋,七月,戊寅,贬吏部尚书柳奭为遂州刺史。奭行至扶风,岐州长史于承素希旨奏奭漏泄禁中语,复贬荣州刺史。唐因隋制,后宫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皆视一品。上欲特置宸妃,以武昭仪为之,韩瑗、来济谏,以为故事无之,乃止。

【译文】

尽管王皇后已经失宠,但是高宗并没有废掉她的想法。恰巧这时武昭仪生了一个女孩,皇后怜爱她并逗弄她玩。皇后出去以后,武氏便趁没人看见将女婴掐死,并盖上被子。这时高宗正好来到,武氏假装欢笑,打开被子一同看孩子,却发现女婴已经死了,武氏当即大声哭闹。问左右侍女是怎么回事,左右都说:“皇后刚刚来过这里。”高宗听后勃然大怒,说道:“皇后杀了我的女儿!”武昭仪趁机哭泣着数落皇后的罪过。皇后无法替自己辩解,高宗从此有了废掉王皇后立武昭仪为后的打算。但他又深恐大臣们不服,因此便和武氏一道临幸太尉长孙无忌的府第,酒至酣畅后,于酒席上将长孙无忌宠姬的三个儿子都封为朝散大夫,又令人装载金银财宝、绫罗绸缎等共十车赏赐给长孙无忌。高宗趁机讲到王皇后没有子嗣,以此来暗示长孙无忌,可是长孙无忌却顾左右而言他,竟然没有顺从高宗的旨意。高宗与武氏二人于是在不愉快中结束了这场酒宴。武昭仪又让自己的母亲杨氏到长孙无忌的宅第,屡次请求,都没有得到长孙无忌的允许。礼部尚书许敬宗也曾经多次劝说长孙无忌,被长孙无忌义正词严地斥责了一顿。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六月,武昭仪诬陷王皇后和她的母亲魏国夫人柳氏求巫婆施展厌胜术诅咒武昭仪,高宗因此敕令严禁皇后的母亲柳氏进出后宫。七月初十,将吏部尚书柳奭贬为遂州刺史。柳奭赴任走到扶风县,岐州长史于承素揣摩圣意,上奏称柳奭泄露宫禁秘密,又把他贬为荣州刺史。唐朝因袭隋朝制度,后宫贵妃、淑妃、德妃、贤妃都是正一品。高宗于是打算特别设置一个宸妃,以封给武昭仪,韩瑗、来济劝谏阻止,说以前没有这个先例,高宗只好作罢。

【原文】

中书舍人饶阳李义府为长孙无忌所恶,左迁壁州司马。敕未至门下,义府密知之,问计于中书舍人幽州王德俭,德俭曰:“上欲立武昭仪为后,犹豫未决者,直恐宰臣异议耳。君能建策立之,则转祸为福矣。”义府然之,是日,代德俭直宿,叩阁上表,请废皇后王氏,立武昭仪,以厌兆庶之心。上悦,召见,与语,赐珠一斗,留居旧职。昭仪又密遣使劳勉之,寻超拜中书侍郎。于是卫尉卿许敬宗、御义大夫崔义玄、中丞袁公瑜皆潜布腹心于武昭仪矣。

同类推荐
  • 华创世

    华创世

    百废待兴的亚新大陆再度风起云涌;经历科教兴国黄金百年的大陆帝国矛盾重重;是谁创造了这个全新的世界;文明的创世之谜;势力博弈;真相,恐怕亦是假象。
  • 西藏解放

    西藏解放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 历史禁区

    历史禁区

    历史总是带给我们无限的回忆,又带给我们无限的神秘:秦始皇铸造12金人是何缘故?刘备为什么“换妻如换衣”?风光无限的四大美人背后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慈禧的“独身生活”到底幸福吗?热播的甄嬛究竟谁是她的真身……这一切的一切,我们真的无从知晓、无从考证。打开这门《历史禁区》,你将会了解到一些不一样的历史真相。本书对历史上那些不为人知的真相做了深入的挖掘,会让你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历史。
  • 三国之重生新时代

    三国之重生新时代

    一位叫孙羽的人因为一次穿越来到东汉末年并且在这战火纷乱的时期存活下来,最终称王称帝
  • 不再彷徨

    不再彷徨

    梦想,对于你来说,是什么?以梦想作为目的,将自身推入深渊,换取他人的幸福?还是以梦想为手段,用正义的名号,将所有人推向苦难?
热门推荐
  • 塑身72变

    塑身72变

    "身材真的是非常重要的“社交工具”,不仅工作职场如此,人际关系、异性交往,给人的第一印象,身材首当其冲,若不是天生丽质的美人胚子,可能就要好好的塑身。但时下流行的塑身风潮,也并非每个人经济上都可以负担得起!塑身运动的时代来临了!现今社会人人塑身、减肥不稀奇,在日本,塑身运动俨然成为一种全民运动!所谓“塑身”,指的是以运动、按摩等方式让身材达到完美比例,更富有视觉上的线条美。让你也能拥有青春靓丽的梦幻模样!不但让你的身材美得均匀且符合自己的定位,且荚得更有自信!《塑身72变》是第一本全方位塑身的美丽书,是真正为你量身定做的塑身教程!"
  • 似曾相识妻归来

    似曾相识妻归来

    “我怀孕了!”乐谣拿着单,惊喜至极。“恩,好。”沈墨宸的反应很平静,低沉的嗓音淡淡响起,“女孩1000万,男孩2000万。孩子落地,支票给你。从此各不相干。”乐谣的笑容戛然而止,原来从始至终他都当这是一桩生意!只是他没说双胞胎是多少钱,不是么?4年后,他们两个再次相遇。他依然如初,她却不再是从来的她。为了夺回曾经失去的芳心,他编制了一个又一个的温柔陷阱。当心再次深陷其中之时,曾经的真相却如同潘多拉盒子一样统统揭开……原来所有的一切,是让人如此不堪……你我似曾相识,无关风月只关刻骨。---沈墨宸乐谣
  • 重生之淡蓝色的你

    重生之淡蓝色的你

    被囚禁,逃跑,却意外死亡,没曾想又重生,孽缘不断,是11!还是天作之合?两人的纠葛跨越了半个地球仍旧存在,身份···身世···。
  • 三嫁豪门而不入

    三嫁豪门而不入

    她就不信,和她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出生的女婴,全市的医院就找不到一个!豪门又怎么样?她才不会浪费自己的美好青春去学习所谓少奶奶课程!偏偏就是要三嫁豪门而不入,气死那个至今素未谋面的所谓未婚夫!可是,谁来告诉她,她在大学里爱得轰轰烈烈人尽皆知的男神,竟然就是……
  • 哲武寰宇

    哲武寰宇

    一缕青烟坟头冒,一道闪电天地开。袁纪祖坟一缕青烟直冒,穿越到以武为尊的世界。异界,并非如此简单,五百年文明如华夏商朝,一千年文明如三国,两千年文明如宋唐,三千年文明如明朝清朝,五千年文明远超地球的二十一世纪。这个世界,武道昌盛,有强者排山倒海,有巨山凶兽横行荒野,有惊世巨鸟遮天蔽日,悬空之海,魁丽无比。更有绝世文明耸立其中,焚天灭世毁仙界,只不过是寰宇中沧海一粟。袁纪朦胧踏足其中,随大流踏入武道世界,与人争,与天才争,与妖孽争,与疯子争,这就是武道之路,通往无尽的魁丽。“新书《纯真刁民》请多多支持”
  • 屠步

    屠步

    一个悲催的店小二,偶然获得一个给他带来致命的木盒,木盒中到底是什么,而他的命运又将会如何......
  • 安生如沫

    安生如沫

    忧伤并不是发源于眼泪,而是发源于我们之间的故事!!!她,可爱而好强;他,冷漠而薄情她遇见了他,从此他的温柔只为她一人而绽放!!!
  • 你对光环一无所知

    你对光环一无所知

    唯有不改的那片初心,是否能伴随我们直至死亡。(初心:用字码出来的世界,你们是看还是不看呢?)简介:我也不知道要写什么,你们还是看书吧。。。
  • exo重生女配逆袭记

    exo重生女配逆袭记

    一开始只是为了让老头认赌服输,才选择去攻略,为了作死,各种装逼,到后来居然动了心,初心早已消失,什么报复,全是假的,不过是不甘罢了,到后来,他们是不是她的,她不知道,但她不会放弃。
  • 十里竹林录华年

    十里竹林录华年

    我名明念心,我名允昭凌,我名洛叮咛。我们,三生共一世,一世牵一人。我名允昭凌,是两壶山醉壶谷的大小姐,生而安乐,爹娘疼宠,幼弟敬重。只除了,我从未踏出过两壶山,只除了,我无端没了五百年的记忆。醉壶谷,是世外桃源,仙妖和平共处。我却从来不知,这一切都只是爹娘为我织的一场美梦。而两壶山外,隐着我的一场,长长的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