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26600000003

第3章 卷一(1)

序致第一

【原文】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魏、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效,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吾望此书为汝曹之所信,犹贤于傅婢寡妻耳。

【译文】

古代圣贤的书籍,教诲人们要忠诚孝顺,言行要谨慎检点,要建立功业使美名播扬,所有这些做人的道理,都已讲得很全面很详细了。魏晋以来的一些诸子书籍,相互模仿,致使道理重复而且内容相近,这就好比屋下架屋,床上放床,多余而无用。现在,我之所以要重写这种书,并非敢要以此来规范世人的言行,只是用来整顿家风,提醒和教育子孙后代罢了。同样的一句话,因为是自己所亲近的人说出的就容易信服;同样的命令,因为是自己所佩服的人发出的就容易遵守。禁止小孩过分地胡闹嬉笑,那师友的训诫,就不如日常侍奉他的侍婢的劝阻;阻止兄弟之间的争执内讧,那尧、舜的教导,就不如妻子的劝解。我希望这《家训》能被你们所遵信,它总还比侍婢、妻子的话来得贤明吧。

【原文】

吾家风教,素为整密。昔在龆龀,便蒙诱诲;每从两兄,晓夕温凊,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翼翼,若朝严君焉。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年始九岁,便丁荼蓼,家涂离散,百口索然。慈兄鞠养,苦辛备至;有仁无威,导示不切。虽读《礼传》,微爱属文,颇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轻言,不修边幅。

【译文】

我家的门风家教,向来严整周密。我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受到这方面的开导和教诲;每天跟随两位兄长,早晚孝顺侍奉父母,冬暖被,夏扇凉,言谈谨慎,举止端正,神色安详,恭敬有礼,小心翼翼,就像是拜见尊严的君王一样。父母经常劝勉鼓励我们,询问我们的爱好崇尚,帮我们磨去缺点,引导我们发挥自己的特长,这些做法既恳切而又恰当。我九岁那年,父亲去世,家道开始衰落,人口萧条。哥哥担起抚养我的重任,辛苦异常,但是他却多有仁爱而少威严,对人总是注重劝导,而不予以责备。我当时虽也诵读《礼传》并对写文章稍有爱好,但是在与社会世人交往的过程中受到他们的不良影响,便开始放纵欲望,言语轻狂,且不修边幅。

【原文】

年十八九,少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二十已后,大过稀焉;每常心共口敌,性与情竞,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教,以至于斯。追思平昔之指,铭肌镂骨,非徒古书之诫,经目过耳也。故留此二十篇,以为汝曹后车耳。

【译文】

直到十八九岁,我才渐渐明白要磨砺自己的操行,然而因习惯已成自然,所以很难在短时间内改正。二十岁以后,才很少再犯大的过错,但还是经常心口不一,理智与感情相矛盾,夜晚睡觉前常常反省自己白天做的错事,今天悔恨昨天犯下的过失,自己常常感叹这都是由于当时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回想起平生的意愿志趣,感受颇深,这跟那种只阅读古书上的训诫,只经过一下眼睛和耳朵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写下这二十篇文章,留给你们作为鉴戒吧。

【评析】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宁乱是决定社会是否稳定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重视齐家之道,并将能否治理好家庭作为鉴定一个人是否有经世济人才能的标准。颜氏在本篇第一段就开宗明义地道出了撰写“家训”的目的,就是要用圣贤之道教育子孙后代,以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理想。通观整部家训,贯穿其中的是“忠孝”二字,以“忠孝”为本,是颜氏教育子孙的指导思想,“忠孝”二字也是统揽全书的总纲。

紧接着第二段就开始对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特殊性进行分析,肯定了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和特殊效果。指出孩子们的共性:即对自己的长者和亲者,他们都非常信任,并且愿意听其教诲,顺其指令。家庭教育的这一优势,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所无法企及的。而“家训”正是能体现这一优势的特殊教育形式。

为了规范家族成员的言行,使其符合家族伦理道德,颜氏又特地满怀深情地描述了颜家的优良家风,表达了让子孙继承和弘扬优良家风的愿望。同时,颜氏通过自述少年时代的不幸经历,即九岁丧父后由哥哥抚养,但哥哥有爱弟之心,却不懂教弟之道,更缺少教育之法,“有仁无威,导示不切”,致使颜氏那时受不良习气的影响而变得没有修养。好在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自己觉悟了,感到自己少年时代之所以没有修养,完全是因为缺乏良好的教育。因此,他撰写“家训”以避免子孙重蹈自己的覆辙。

整篇序言,虚实结合,情理交融,娓娓道来,新意迭出,将撰写“家训”的宗旨、目的阐述得明白透彻,令人信服。

我国古代从来都是将“修身、齐家”作为“治国”的根本之道。早在《周易·家人》这一卦中就提出君子处世,不仅要注意修身,也要注意齐家,并且卦辞中还指出“教先从家始”、“正家而天下定矣”。《礼记·大学》篇则更明确地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点,指出:“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显然这是把齐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必要条件,而又把修身看作是齐家的根本因素,因此家教显得尤为重要。古人家教都是把人格的修养放在第一位的,这也被称作是“人格塑造法”。这种家教的方法是从上到下的教育,即首先从自身做起,然后再去要求后世子孙。颜氏能做到这样,中国的古代人很多也都是这样做的。其中,元朝人许衡在家教方面的成功就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典型。

元朝人许衡,官至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是元代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他从小就注意人格的修养。他生活的时代正是金、元乱兵之际,有一次正值暑天,他与众人一起过河阳,口干舌燥的人们见路边有梨树,便争抢梨子吃,只有许衡危坐树下自若。有人问他为何不吃,他说:“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们说:“乱世,此无主。”许衡答道:“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他不仅自己具有高尚的人格,还很重视子弟的人格教育。他引导儿子通过读《孟子》等圣贤书来培养良好的人格,而且还通过写诗的形式对儿子进行人格教育。他有一首著名的《训子》诗,通过此诗可以看出他希望儿子能够把握人生,辛勤劳作,纯真笃实,磊落忠信,致君济民,不图苟且之功名。其中“纯真”,是指自觉、真实地实践伦理道德规范,尽其本然之善性。

许衡对儿子人格教育下的一番工夫果真没有白费,在他的教育下,孩子们从小就培养了高尚的品行。《元史》本传称,他人“庭有果,熟烂坠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教化之如此”。许衡的儿子都不负父望,自强自立。长子师可“志趣端正”,官至谏议大夫,四子师敬“明经务诚,学尚节概,肖父风”,历任吏部尚书、中书参知政事、国子祭酒、太子詹事等职,官至御史中丞、广禄大夫。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古以来的圣贤名臣都很重视家庭教育,比如北宋的范仲淹、清代的曾国藩等,他们不仅自己职高位显、名垂千古,为历代所景仰,而且子侄们也非常贤能,为人们所称道。这样的例子可谓数不胜数,《三字经》中说:“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具扬。”是说古人窦燕山有五个儿子,由于他教子有方,五个儿子个个成才。做父母的要想把子女培养成才,首先要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要求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仅是成就了孩子,同时也成就了家长乃至整个家族的声誉。当然,这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家长要以身作则,就像古人所说的“课子课孙先课己”、“打铁先得自身硬”。

《围炉夜话》中说道:“父兄有善行,子弟学之或不肖;父兄有恶行,子弟学之则无不肖。可知父兄教子弟,必正其身以率之,无庸徒事言辞也。”意思是说,父辈兄长有好的德行举止,晚辈可能学不像也比不上,但是如果长辈有不好的行为,则晚辈总是一学就惟妙惟肖。可见长辈要想教育好晚辈,就一定要先端正自己的行为,来做晚辈的表率与楷模,而不是只在言辞上下工夫。通读全篇以后,我们就可以看到,颜氏不仅仅是用言辞教育子孙,他要求子孙做到的,首先自己就已经做到了。

人在刚出生时就像是一张白纸,没有善恶美丑真假的概念,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其言传身教将影响孩子的一生。《三字经》上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很显然,这里对造成孩子不良习惯的诱因分析得很明确,父母和老师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在无形中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模型,孩子不必有意识地去效仿,不知不觉中就会朝着父母的方向发展。所以,做父母的,要规范孩子的言行,并以身作则,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如今,虽说时代变迁,但是古人的这种家庭教育风范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它的现实意义。对现代的家庭,尤其是现代家庭的家长仍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教子第二

【原文】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生子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

【译文】

天资聪颖,智力超群的人,不用教育就能成才;智能很低下的人,即使教育再多也无济于事;但是智力平常的人,不教育就不明事理。古时候的圣王就施行胎教之法:妃嫔怀孕三个月的时候,就搬出皇宫,到其他宫室居住,眼睛不看不该看的东西,耳朵不听胡言乱语,所听音乐和日常饮食等,都要受到礼仪的节制。君王还把这些胎教之法写到玉版上,藏进金柜里。到胎儿出生尚未懂事时,就确定了太师、太保来讲解孝、仁、礼、义来对他进行引导教育。普通老百姓家纵然不能做到这样,那也应在婴儿开始懂得识人脸色、知道别人喜怒时,就加以教导训诲,教育他们做大人允许做的事情,不允许做的事情就不能做。这样,等到孩子长大几岁时,就可以少挨甚至是不用挨鞭笞的责罚了。

【原文】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译文】

父母对孩子既要保持一定的威严,又不能丧失慈爱,这样子女自然会敬畏谨慎从而产生孝顺之心。我见到现在有一些父母对孩子不讲教育而一味溺爱的,往往不能如此;他们对孩子的饮食起居、言行举止过于迁就,不加管制,该训诫时反而夸奖,该训斥责骂时反而一笑了之,等孩子懂事了,就会觉得这些道理本来就应该这样。等孩子骄傲怠慢的习惯已经养成时,再去管教,纵使鞭打得再狠毒,父母也难以树立威严了,而且父母越是愤怒,子女就越是怨恨,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后,最终会成为品德败坏的人。孔子说:“从小养成的就像天性,习惯了的也就成为自然。”正是讲的这个道理。俗谚说:“教导媳妇要在初来时,教导儿女要在婴孩时。”这话说得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原文】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诃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译文】

一般不善于教育子女的人,也并非想要使子女陷入罪恶的境地,只是他们不想因斥责怒骂而伤了孩子的脸面,不想因体罚鞭挞而使他们承受皮肉之苦。这该用生病来作比喻,怎么可以不用汤药、针艾就能治好呢?还应该想想那些勤于督促训导子女的父母,难道他们愿意苛刻地虐待自己的骨肉吗?他们这样做实在是迫不得已啊!

【原文】

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同类推荐
  • 武林丛谈

    武林丛谈

    本书介绍了武林行当、武林习俗、江湖特征、江湖规矩、江湖习气追溯了武林形成的原因,探讨了武术流派发展成武术门派、武术门派和江湖帮派割舍不断的联系,以及武术从民间走向殿堂的历程反映了民间对武术的见解和理解记述了以良莠混杂的江湖文化为特点的武术文化现象,还原给读者一个真实的武林。
  • 海派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海派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本书先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海派文学的三个途径;再从文学主题、文化人格、小说叙事三个方面研究海派文学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最后,海派文学的现代性被纳入研究视野,传统文化参与了海派文学现代性的建构。海派文学是一种确立在民族文化底蕴之上的现代都市文学。与同类海派文学研究著作相比,本著作的特点是:著作首次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对海派文学做了系统研究,探究海派文学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提出了一些新的学术观点,得出了几个新的结论。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
  • 余秋雨文化之旅

    余秋雨文化之旅

    余秋雨,他学贯中西,推动了当代中国散文的发展,被誉为“余秋雨现象”。他的近十本“文化散文”著作,自上世纪90年代初出版至今,频频刷新销售排行榜,且拥有了无数读者,创造了出版界的奇迹。本书作者以鲜活的语言为针脚,所穿之线是余秋雨的“读书生活”。作品清晰地再现了余秋雨的成长之路,使读者从这位文化大师身上,领略到了作为一个人生存奋斗、发展完善的方向。
  • 截拳道

    截拳道

    截拳道融合世界各国拳术以咏春拳、拳击与击剑作为技术骨干,以中国道家思想为主创立的实战格斗体系构想,也是一种全新的思想体系。与多数武术不同,所创立的融合世界各种武术精华的全方位自由搏击术。它是一种哲学思想和方法论,如同马克思主义一样,与时俱进,和社会一道向前发展。
热门推荐
  • 仙元纪之全民修真

    仙元纪之全民修真

    白锋带着一条狗回到白城,从此以后,一切都变了……末法时代结束,从此全民修真……杀手丶忍者丶修真者丶狼人丶僵尸.....没时间解释了了,快上车........
  • 韩娱之有缘相聚

    韩娱之有缘相聚

    悲伤少年从军回来会发生什么各种暖心的故事呢?请大家敬请期待,本人新手上路,不足之处大家多多包涵。本书单女主,涉及到的综艺以及影视和歌曲可能时间不同,不要见怪,谢谢大家!
  • 风吟花落:执子之手碧落黄泉

    风吟花落:执子之手碧落黄泉

    再度醒来,她早已不是她听说是大陆第一......“废材,不用多说!”内心这样想实际....大陆第一天才,欸?导演,这不按套路走!!!身为绝世天才,炼丹,没有一次成功;炼器,没有一次点成火;收灵兽,好不容易收了个‘凤凰’其实是一只孔雀;抢神器,神器到手了再一看....碎、碎了?不是说好神器的么?伤心,伤心......一回眸,一妖孽版的正太站在丁香花树下浅浅一笑“画珞,珞儿有本君在,神器算什么....”“......可以装B啊。”“.......过来,你那句话该罚。”“.........”某女不要脸的凑近,某男俊朗的容颜忽然一红“嘿,害羞了。”“...哪有了....”
  • 英吉沙刀

    英吉沙刀

    都是玫瑰戒惹的祸,然而也是玫瑰戒给的那一切.......
  • 守护魔

    守护魔

    魔界大魔王墨霄一次受伤被医仙青璃所救,可是两人一正一邪的爱情天地不容,青璃最终为了保护重伤还未痊愈的墨霄死在了师兄青宿的面前,他等她重生,拼死守护“丫头,你是我的命了。”
  • 夜色晴

    夜色晴

    一场雨过后整个世界都不同了,看着舍友变成丧尸,身边的人都成了丧尸,该怎么活下去?
  • 恶魔逆苍穹

    恶魔逆苍穹

    仇恨,要记在心里!痛苦只能给自己看,欢乐才是给别人看的!“我要这天,再也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在埋不了我心;我要这天下,再无我战不胜之物!”“我不甘,就这样倒下;我不信,打不碎这命!!”
  • 英雄联盟之屠神之路

    英雄联盟之屠神之路

    一款英雄联盟火遍了全世界,无数人为此执迷沦陷。失意少年李新无意间走进了这款游戏背后的世界,与此同时,一个传奇时代的大幕也由此拉开……
  • 雪落千寒

    雪落千寒

    爱情,有许多种答案,只是有些答案在现在已经看不到。曾经有个男人告诉我这么一种答案:不需要付出的回报!
  • 农女当家

    农女当家

    这是一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抗的现代娇女到古代,迫不得已凶残变身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