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天已经放亮,整个村庄透着残暴的气息。
麻十六的浑家也不过是一个普通村妇,当效用把她带到街头,她立刻就瘫软在地。
雾气被海风吹散,麻十六家门前堆积了数十个人头,那些无头尸体被扔在狭窄的街道之上无人理会。一名带着斗笠的畲人仿佛是在点验自己收获的猎物,只见他伸出血淋淋手抓起一颗颗人头堆砌一起:“二十五,二十六......”
鲜血染红了整个街区,喊杀声还在不断响起,附近显然居住着麻十六的很多心腹,拼上一把也是死,被官兵抓捕也是死,这些杀人不眨眼的海寇开始反击。
可惜,于事无补,苏晓的人占据绝对优势,已经没有悬念,
“麻十六在哪里?不要让我继续杀人,说出麻十六在哪,我暂时保你与孩子的平安。”如果麻十六没有被困在村内,恐怕很难抓获,现在要抓紧时间知道他的去向。苏晓对畲人处理人头的方式深恶痛绝,但协议如此,只能忍了,于是他借机继续恐吓麻十六的浑家。
麻十六的浑家已经被吓得有些失去神志:“...知道会这样...早知会如此......”
这恐怕是很多海寇家眷心里最担心的事情,杀人越货,灭口,依靠海寇来生活。这种日子很富足,但却无时无刻都有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朝廷早晚会发现,后果就像今天这样。
南澳岛完了,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与海寇没有牵连,后果就是...整个南澳岛的居民会被流放,那些参与劫杀海船的海寇会被砍头。
苏晓的力量根本不是海寇可以抗拒,剿灭这些杀人越货的海寇是苏晓的责任,以前没有人知道,或者是说,没有人愿意来剿匪,但现在苏晓来了。
这是南澳岛现在居民的灾难,但也是南澳岛一个新的开始。
在南澳岛的西端,还有一个小岛。这个小岛与南澳岛藕断丝连,两岛之间只有一条非常窄的水道,这条水道与周边的海水非常浅,甚至能够看到海水中的礁石,若没有熟悉的人带领,几乎不可能登岛。
麻十六就藏身在这个小岛之上,不是麻十六有多么机警和谨慎,说起来只能算是他的运气。在这个名叫黄花岛的小岛上,只有十几户人家,麻十六在这个小岛上养着一个女人,正是这个好色行径救了麻十六一命。
当苏晓的手下效用驱船登岛,整个小岛空无一人。
麻十六逃了,还带着一些手下,也有他的女人。岛上其他人估计得到消息,也全跑了。
南澳岛的杀戮结束了,鲜血洗练了这些效用,也让南澳岛血流成河。雷歌手下人的无情让这些效用触目惊心,但也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凶狠有时候在作战中占据很大优势。岛上的海寇无一例外,面对这些畲人战士,他们除了逃跑别无他途,这也让文山与苏桓的手下承受了巨大压力,导致多人受伤,还损失了几名兄弟。
在村落进入山坳的一个山洞中,大量的金银财宝被发现。
这是证物,普通的岛民不可能拥有如此多的钱财与珠宝之类,苏晓果断的让人收起这些财物,随后他立刻赶往潮州。没有发现被劫掠的两艘海船很遗憾,同时苏晓需要赶紧去潮州知会潮州知州。
“潮州底处所,有罪乃窜流。恶溪瘴毒聚,雷电常汹汹。鳄鱼大于船,牙眼怖煞依。州南数十里,有海无天地。飓风有时作,掀簸真差事。”(韩愈《泷吏》)
“飓风鳄鱼,祸患不测。州南近界,涨海连天。毒雾瘴气,日夕发作。居蛮夷这地,与魑魅为群。”(韩愈《谢上表》)
“泣向文身国,悲看凿齿民。地偏多育蛊,风恶好相鲸。”(宋之问)
这是唐代名人对潮州的描述,而如今,潮州完全换了摸样。
“地平如掌树成行,野有邮亭浦有梁。旧日潮州底处所?如今风物冠南方。”(杨万里《揭阳道中》)
“万灶晨烟熬白雪,一川秋穗割黄云。岭茅已远无深瘴,溪鳄方逃畏旧文。”-(王安中《潮阳道中》)
“土俗熙熙,有广南闽峤之语;人文郁郁,由韩公赵德而来一…扫除青草黄茅之瘴霭,仿佛十洲三岛之仙瀛。(《舆地纪胜》)
“潮阳山水东南奇,鱼盐城郭民熙熙。”(陈尧佐)
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风貌就在这些历史记载之中,潮州这个曾经的瘴恶之地,蛮、僚、俚、蜒等少数民族占大多数的地方已经是汉人掌控之下,也成为了一个风物冠南方之地。
这里每年参加取解试的士子超过万人,笔架山陶瓷窑群每年生产数十万件陶瓷用来运销海外极其各地,被称为“瓷都”。无论是陶瓷还是高山茶叶、水果、矿产,还是各色土产都成为商贾追逐之物,可见潮州变化之大。
潮州知州名叫许慎,字衍诚,这是一位进士出身的知州。
许慎当然不能与身为宗室的泉州知州赵孟傳相比,无论资历与年龄都无法相比,何况这个潮州知州只是一个散州知州,地位只相当于知县。当得知福建路提举市舶苏晓到来,他远远的迎出了州城。
不但在邸报中看到过苏晓的消息,许慎其实很了解苏晓的晋升历程,这也是许慎心中的一丝希望。
手握市舶司实权,还实际掌兵的文官,这无疑是贾似道眼前的红人。许慎明年就需要历经自己人生最大的考验,一府知州可任三年,明年的卸任将成为许慎仕途的一道无法越过的坎。
一甲进士,这是许慎赖以生存的资本,朝中无人,不然也不会被扔到这样一个蛮夷杂居之地。
许慎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为官一直很谨慎。
得罪苏晓的事情许慎自然不会干,因此他极其恭敬,随行的队伍很庞大,不但出动了包括州衙的众多官吏,就连潮州城内有名望的缙绅也全部被他拉出来充数以示隆重。
“衍诚兄,这潮州的城墙如此破败,为何不进行修缮?”
大庭广众之下,苏晓的话让许慎很尴尬。难道苏晓真的不懂“官不修衙”,这城墙也就如同府衙,在流官制度下,为官一任三年,也是匆匆过客,亦不必修衙,当然一般也不会修城墙。
前任插秧后人收稻的事情,谁干?
修了,不一定有好名声,甚至会被指责滥用民脂民膏。
实质上,“官不修衙”是其权限所决定的,不是你想修就能修的。朝廷对各级官衙有严格的规制,不允许资金利用超标;再者,你也没有权力动用财政资金擅自修衙。至于自行解决,那叫聚敛民财,会被有心人惦记,看你是不是从中贪墨,因此,地方官一般都是熬资历,修缮府衙与城墙的事情谁也不积极。
许慎不是苏东坡,当年苏轼出任杭州太守,杭州署衙还是五代时期留下的,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破烂不堪。于是,苏东坡给朝廷打报告,执掌朝政的高太后青睐这位大文豪,一笔就批给他4万贯。这笔钱不是现在的4万贯可以比拟,占朝廷财政收入的比重很大,苏轼用这笔钱修了官署、城楼、城墙和粮仓,后来还疏通西湖。
两任杭州,苏东坡征用士兵及民工对运河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六井通,西湖畅,清水遍全城。两次为官都整治西湖,兴建水利,繁荣城市,造福百姓,这才有了杭州的进一步繁华。后人怀念苏东坡,把西湖长堤称为苏堤,苏堤春晓成为引人入胜的西湖佳景,苏东坡让西湖美轮美奂,也让他千古留名。
可惜,许慎没有苏东坡那样的靠山,也没有那样的运气,更没有那样的才华。
不知道苏晓是真的不懂,还是故意,苏晓的言行让人摇头,许慎立刻岔开话题,他举手示意:“雨声请入城,愚兄备薄酒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