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蒲寿庚严格控制下的香料价格不可能如此之低,也就是说,鹭岛有私港,有人在走私。
任何一个朝代,走私的罪行都是非常严重的,市舶司在对待海上走私就如同陆地上的盐铁专卖,到了一定的数量就要杀头,由于海上走私的利润和货物量,注定是死罪。在死罪的前提下,走私者肯定是沿海的海枭,这些人无不拥有着自己的强大私人力量。
海上走私可以逃过市舶司的抽解和博买环节,利**高可以想象,这也是历朝历代走私无法杜绝的直接原因。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之下,这些走私者无疑都是亡命之徒,海上走私的货运量极大,没有强大的武力,不敢杀人,谁也不敢去制止走私。
被朱颐举报的卢槐很快被苏晓的人抓捕归案,令苏晓哭笑不得的是,这个卢槐的骨头太软了。上刑与恐吓之类全免,这个卢槐一见到苏晓就招了,招了还不算完,卢槐竟然要求出首。
出首就是检举揭发了,另外,出首是有好处的,作为检举者,按照规定,出首者要获得走私货物的一半。
当然,给不给一半那是执行者说了算。
按照官场潜规则,只有执行者获取自己足够的利益之后,余下的再给出首者一半已经不错了。于是,苏晓答应了卢槐的出首。
这又是一个机会,卢槐的出首让苏晓有机会招见一些海商,于是...又有了一大笔的进项。
泉州远离边防,没什么战斗的机会,用制止走私来练兵无疑是一个好办法。海枭再厉害也不如官军的人数众多,而在装备上,官军无疑也占据着绝对优势,何况,文山和苏桓对海枭这一行业熟悉无比。
卢槐提供的消息是,鹭岛的海枭头目名叫晋十三,这个晋十三以前也是一个海商,只是因为一次出海回航碰到海寇导致负债累累。后来,侥幸逃得性命而又走投无路的晋十三,凭借自己对沿海情况的熟悉纠集一帮人做起了无本买卖,而且做的越来越大,以至于控制了整个鹭岛和附近的岛屿,随后用抢劫来的海船专事走私。
控制了整个鹭岛和附近的岛屿,这是很严重的事情。
鹭岛在北宋太平兴国三年由陈洪进纳土于宋,同安县始随平海军纳人宋土,同年,宋复平海军为泉州。这是朝廷故有之地,现在却被海寇控制。
赵知州从来没有提起过此事,苏晓手下那些军官也从来不提。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事情,不要说距离鹭岛非常近的漳州有驻军,就是鹭岛与周边都有朝廷设置的县镇。难道这些县镇与漳州的官吏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是百姓全部选择缄默,这...有些违背常理。
虞括在担心,他不是担心这次的剿匪的胜败,以泉州的军事力量根本没有悬念,他是在担心晋十三真的民心所向,那样...会成为**烦。
剿匪是苏晓这提举市舶,也是他这个执掌泉州一路副总管的责任,可问题是若鹭岛本地百姓袒护海寇怎么办?杀伤百姓可是一个大问题,即使苏晓剿匪成功,也不会有好名声,更难免被人借机攻讦为擅杀百姓,这对文官来说是一个官声问题。
背后有贾似道撑腰,苏晓现在当然不怕被人攻讦而失去这个提举市舶的位置。但名声对于想要立足泉州的苏晓来说却很重要,杀戮过重不利于他在泉州的声誉,也会给以后的仕途留下后患。这件事很为难,不剿匪绝对不行,如此纵容走私等于在打苏晓这个提举市舶的脸,也会影响市舶司的收入。
晋十三的走私海船马上就要回港,现在的剿匪无疑成为了一个技术问题。
鹭岛距离漳州非常近,却距离泉州有些远,最关键的问题是,这个鹭岛就是藏在海湾中的一个岛屿,周边地形极其复杂。鹭岛周围全是林立的大小岛屿与陆地,航道纵横,有条件停泊大型海船的海岸线有近百里,可以停靠小船的地方几乎随处可见。哪怕是鹭岛的东南方向都有一个偌大的浯岛(金门岛),掌握走私者的动向无疑成为剿匪成功的关键。
最后,还有。
剿匪,剿匪,民与匪如何区分?
这是一个最大的难题,匪往往就是民,民拿起武器就是匪,在人生地不熟的鹭岛附近,如何区分匪与民?一旦匪融于民,还去哪里找匪?
“依老夫看,雨声可以候机于海上,走私船只靠港,恰可一举人赃俱获。”
虞括的主意不错,这是最常规的做法。
可惜,就是这种最常规的做法才会更无效。
作为本地人的走私者才是最熟悉鹭岛一带的人,何况,沿海岸线的百姓对官军肯定有抵触心理,因此,盘踞在鹭岛一带的走私者只要不在地方劫掠,就等于有了无数眼线。候机而动等于一句空话,官军的眼线根本得不到最真实的消息,哪怕有消息,当官军的战船抵达,走私者和他们的船早已经不知躲去哪里?
民心有时候并不简单,在这样的环境下,剿匪谈何容易?何况,这些走私者在当地百姓眼里可能并不是匪,估计有可能还是对抗官府英雄一样的存在,恐怕这也是鹭岛一带的走私无法解决的原因。鹭岛遍地都是走私者的眼线,根本无法着手。
“我还是亲自跑一趟好了!”
“雨声,一路监司怎可以身犯险,还是让手下人去比较适宜。”虞括立刻反对。
苏晓摇摇头:“还是我去比较稳妥,手下人粗莽,一个不慎恐怕会引起民变,这个度还是我来掌握。”
虞括实际上也知道此次剿匪有一定难度:“难道雨声有办法,海人刁蛮,若能扣留走私船只还好,若抓不到,恐要被谏官上书扰民。”
动用军队可是大事件,要向上呈报。虞括的意思是,苏晓不亲自出面,这等于手下人的行为。哪怕是不成功,苏晓被攻讦的罪名最多也就是御下不严。这就是所谓的为官之道,做事要留后路,随时准备好顶缸的人,领导永远没有大错,错了也是手下人的错,自己最多就是附带责任。
古今相同,苏晓对这个领导艺术很认同,但他还是想亲自去一趟。
“鹭岛这地方不错!”苏晓一脸的期待:“我去来一个釜底抽薪,然后...我希望鹭岛与附近的岛屿成为一个练兵、屯兵之所,至于那些海匪,我看收服起来也不难。”
你手下海匪还少吗?现在又要收服海匪,虞括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