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54200000014

第14章 苦与乐:生活就是禅,禅就是生活

佛家说芸芸众生匆忙一世终是苦多乐少,正因如此,世人才竭己身之所能,尽己身之所力去逐欢追乐,让自己的一生不必承受过多的痛苦。但是苦与乐的本相却往往不能为世人看透,一颗俗心总为迷障所遮,错把地狱当天堂,却将凡尘做净土。因此,本章旨在为世人拨开苦与乐的本相,助世人在一念之间得到一世之乐。

乐非华丽外表,本为内心坦荡

身心自在,通达大道

人生短暂,芸芸众生无不在这犹如白驹过隙的生命里苦苦追寻着快乐。红尘流转,人面桃花,那些追寻快乐的红尘男女,又有几人洞悉快乐之真谛?没有洞悉快乐之真谛的人,其心追寻的并不是真正的人生之乐,而是一种贪欲,是对俗世红尘的执。

再华丽的外表在佛家的眼里都只不过是一副臭皮囊。佛家的修行其实就是对心的修行,大千世界的万象,都是佛家所说的“色”,而“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一切在佛家眼里皆是虚幻,唯有所修之心才是最真实的。所以,修心本身就是佛家最大的快乐,而心地的坦荡,正是每一个修佛之人追求的。坦荡,就是修佛人的快乐。

佛家讲“破执”,只有放下对浮华的眷恋,心性才会坦荡,快乐才会随之而来。

某次,洞山禅师与云居禅师谈禅,洞山禅师突然问云居禅师:“你爱色吗?”

正在用竹箩筛豌豆的云居禅师闻言吓了一跳,手一抖把竹箩里的豌豆都撒了出来。撒下的豌豆正好滚到了洞山禅师的脚边,洞山禅师笑着弯下腰,将豌豆一粒粒捡起。

云居禅师的脑中依然是洞山禅师的提问,他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因为“色”的范围太大,女色是色,美食也是色,世间万象在佛的眼里都是色,云居禅师想了好久才回答:“不爱。”

洞山禅师在一旁将云居禅师的受惊、闪躲、逃避看在眼里,认真地说:“你真的想好了吗?你在面对诱惑的时候能经受住考验吗?”

云居禅师大声回答:“当然。”然后看着洞山禅师,希望能听到他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但是洞山禅师只是笑笑,没有任何的回答。

云居禅师忍不住反问:“那你能经受住女色的诱惑吗?”

洞山禅师哈哈大笑道:“我早知道你会这样问了,女色在我眼里只不过是一副具有美丽外表的臭皮囊而已,因此爱与不爱又有何区别?所以我心中可以坦坦荡荡地回答你的问题,而你却因为心中仍然对美丽的外表持有执心,所以无法做到真正的坦荡。”

同样是德高望重的佛家禅师,洞山禅师的心灵世界里完全没有了大千世界的影像,而云居禅师却还在内心留有对俗世的贪恋,无法做到内心完全的坦荡。因此他在回答洞山禅师的问题时,心灵世界里找不到快乐的影子。

可惜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太多的人追求外表的东西,尤其是当下的年轻人,内心变得越来越浮躁,不能用平和的心态做好每一件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不能做到坦荡两个字,心灵世界被猜疑、忌恨、易怒等佛家所说的“恶”所占据。在面对诱惑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无法做到心灵世界的坦荡淡然,因对外表的追求而迷失了本心。锦衣玉食的生活也成了越来越多人的快乐之源。如此一来,心灵世界怎么可能得到真正的宁静与快乐。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其实这花与树,世界与菩提,本质都是一个人的心灵世界。无论外界花有多香,树有多茂,所修之心岿然不动,将浮华看做过眼云烟,将名利视为朽木腐土,心中无杂念,胸中坦荡荡,那么,快乐就会伴随你一生。

……内心坦荡,其为乐之本。浮华外表,乃是障目之乐。

刹那芳华,亦是至乐

再多的金钱,再高的地位,都比不上一瞬间的美好回忆

芸芸众生在俗世的纷纷扰扰之中一天又一天地度过自己的生命。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每一天都过得很快乐,但是佛家有云,人生来就是受苦的。正因如此,每一个人都在不竭余力地追寻着快乐,渴望让自己在有限的生命里获得足够多的快乐。但是,由于每一个人对快乐的领悟都是不一样的,因而追求的快乐不尽相同。有人热衷于红尘俗世的名利,也有人自得于世外桃源的超脱,还有人致力于心灵世界的修葺。形形色色的快乐让寻找快乐的人越来越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因此,很多人开始追求表面的浮华。金钱、权力、美女,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快乐之源。但是这些最终只是短暂的快乐,甚至在快乐过后会成为一生的痛苦。想要永远快乐,就必须领悟到快乐的真谛。

快乐的真谛可以是永远保持心胸的坦荡,可以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心灵感受,也可以是一个在心底开出永恒之花的回忆。

一位员外一次进庙拜佛上香之后,愁眉苦脸地对寺庙的方丈说:“方丈啊,我虽然有很多的钱,但是娶的几房妻室之间互相不和,几个儿子也为我的财产整天勾心斗角,我心理实在是高兴不起来,所以这次请求方丈为我指点迷津。”

老方丈微笑说道:“有一次一位年轻的施主来庙里进香,进完香后询问我他的快乐是不是真正的快乐,在他给我讲完他的快乐后,我觉得他悟到了快乐的精髓。”

员外急着说道:“大师快告诉我,什么才是快乐?”

方丈微笑道:“那位年轻的施主仍未娶妻,家中也只有几亩薄田,但是有一次他在田间劳作的时候,突然有一位美丽的女施主请他指路,当时那位女施主的笑容一下子就印在了这位施主的心里,从此再无法抹去。从此后这位施主只要是想到那位女施主的笑容,就会觉得快乐。”

员外听后顿时明白,原来快乐是一件这么简单的事,只要想想以前的快乐就能获得今天的快乐。

世人追求的,不外乎故事中员外所拥有的金钱、地位、娇妻美妾,但是这些却远远比不上一段回忆,这不正是一种禅吗?人生一世虽然匆匆,但是沿途的风景却是数不胜数,而其中又有哪些值得我们这些行人驻足徘徊呢?这是人生的思考,当你找到了答案,你就会明白快乐为何物。

在现代生活中,来自家庭、工作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常常会使一个人透不过气来,现实的无奈常常会使人回忆以往的快乐。比如现在的“80后”,在一个物质刚刚丰富起来的年代出生,物质的丰富也给精神上带来了充足的享受,因而“80 后”的童年时光是非常精彩的。但是当这批人逐渐在社会扮演起主要角色的时候,现实的残酷无情让几乎每一个“80 后”都陷入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中。这是一种苦中作乐,也是心灵上的修行。

但无论怎么样,拥有一份美好的回忆仍旧可以带给内心最美好的安慰。即使现实生活中你过得不那么如意,但是你没必要觉得自己正在受佛家所讲的人生之苦。因为佛家虽然在讲受苦,但是更在讲修心,只要在内心种下一份希望,你就不会觉得人生是一次受苦的旅程。这份希望可以是今天的坚持,可以是明天的目标,也可以是昨天的回忆。

……美好的回忆可以将人渡过苦难。

杞人忧天,福乐难至

过好现在即是生活的真谛,为遥远的明天担忧的人,其内心难得快乐。

每日的生活就像是每天绽开的鲜花,每朵鲜花散发的芬芳,细细嗅来其实每天都是不一样的味道。正因为有了这份不同,所以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都蕴藏着不同之处,只不过有些人缺少平静之心,难以领悟到生活的妙处,是以整日愁眉不展,“心有戚戚焉”。此类人心如浮萍,虽未为水所没,但总在担心不知哪日雨打浮萍,就此零碎不堪,因而心灵世界无法做到真正的泰然处之,内心又怎有快乐可言?

人生如朝露,本如佛家所言,苦多乐少,若是心灵世界总在为明日的生活担心不已,那么你的一生岂不是真要活在痛苦之中。要知道,善因得善果,行恶难圆满,对今日心存敬畏,多行善事,充实心灵才是今日之本。正如佛家所讲的因果轮回,今天即为因,明日才是果,过好今天,那么明日自然不会亏欠于你,何必庸人自扰,杞人忧天。

在某个村庄住着一户大户人家,这户人家的员外非常富有,金银如山,稻谷如峰。但是这位员外非常吝啬,在遇到要紧事的时候,哪怕是多花一个铜板,他也心有不满。他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整日担心多花了钱,子孙儿女乃至重孙曾孙无法享受到像自己一样富足的生活。因为整日杞人忧天,因而这位员外虽然富有,但总是眉头不展,心里总是难以高兴起来。

某日,一位云游四方的得道高僧来到这座村庄,专用佛法为人排解心中之苦,这位员外也慕名而来。

见到这位得道高僧后,这位员外赶紧把自己的担心一股脑地倒给那位高僧。高僧听完后微笑着说道:“在你之前,也有一对母女向我求教佛法,这对母女生活很贫寒,施主能不能先送他们一些粮食,然后我再告诉施主摆脱苦海的佛法?”

员外高兴地答应了,当天就亲自带着几袋粮食送到了这对母女的家中。这位员外见到这对母女后说:“这里有几袋粮食,留给你们今天吃。”

这家的母亲说:“多谢员外爷,但是今天我们有吃的,您还是拿回去吧。”

员外奇道:“你可以留着以后吃啊?”

这位母亲说道:“我们从不为明天担心,我相信通过劳动,明天一定不会挨饿。”

听到这句话,这位员外心中霎时一亮,他明白那位高僧的用意了,自己不快乐的原因也找到了。

故事中的员外其实是明白钱财不过是身外之物,名禄也不过是过眼云烟的道理的,否则他就不可能为自己后代的生活而担心。但是,仅仅明白了浮华万象本为虚的佛理是无法做到心灵世界的真正超脱的,因为人皆有欲,必然在舍弃“虚”的同时追求着“实”。这外员外表面吝啬,其实其心并不为己,而是为子孙后代。但是这份长者之爱不是大爱,其因不正,自然无法结出最好的善果。因而这位员外的心灵世界自然无法得到宁静与快乐。

纵观时下,世人为生存压力所迫,不仅整日忙忙碌碌,还要为明天的生活烦忧。其实这份苦恼的根源乃是因为世人的贪念,有钱者渴望更多黄白之物,掌权者贪恋更高地位名衔,即使是身无一物者,也是整日幻想着将来的福禄名利,如此一来,芸芸众生又有几人可以真正做到心灵的超脱?

相比今天,明天终是一份看不到摸不着的虚幻,何必要在人生道路上本末倒置,因为明天的不确定性而放弃今天的风景?佛家讲善恶相报,因果循环,其实你在今天为善,那么何必担心明天会有厄运降临?所以说一切皆是因缘,但求今日无愧,何管明日祸福。

……今时本为真,明日皆为虚,杞人者,实为庸人。

快乐是得到,更是付出

快乐之道,乃是收获心境,付出行为;行为之道,乃是得到三分,付出七分。

芸芸众生,快乐为本。快乐,有口腹之乐,有功名之乐,也有顿悟了然之乐。以佛道来审视人生,人之一生,不过是苦难的一次轮回。世人皆在受难,但是世人又皆在寻乐。快乐之根,在乎人心,人心之本,在于其行。若无善行,即使是心存善念,亦不过镜花水月终为空。是以,修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修“行”,修善念之行,修渡人之行。只有在行为上做到真正的善,那么心灵世界才会收获到快乐。

那么,何为行为之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无时无刻不处在行为之中,只不过有人在行利己之事,有人在行利人之事。一心利己者,终为世人所弃,一心利人者,终为世人所举。由此可见,想要心灵世界充实快乐起来,那么就需要比世人多付出自己。付出是人生的一种智慧,是人生的一种禅境。

得到与付出,本质上也是佛家的因果循环。以付出为因,自然结出善缘,以得到为因,定会招致恶果。得到与付出,也可以用红花绿叶来做譬喻。世人皆赏花朵之艳,若以付出为花,必然芬芳怡人,收获到世人的赞赏,若以付出为叶,再美的花朵也散发不出沁人的香气。

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秋天,寺院里红叶飞舞,小沙弥跑去问师父:“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

师父一笑说:“因为冬天来了,树撑不住那么多叶子,只好舍。这不是‘放弃’,是‘放下’!”

冬天来了,小沙弥看见师兄们把院子里的水缸扣过来,又跑去问师父:“好好的水,为什么要倒掉呢?”

师父笑笑:“因为冬天冷,水结冰膨胀,会把缸撑破,所以要倒干净。这不是‘真空’,是‘放空’!”

大雪积在几棵盆栽的龙柏上。师父吩咐徒弟合力把盆搬倒,让树躺下来。小和尚又不解了,急着问:“龙柏好好的,为什么弄倒?”

师父正色道:“雪太大,再压的话龙柏就断了。那不是‘放倒’,是‘放平’是为了保护它。”

天气严寒,寺庙的香火收入少多了,小沙弥紧张地跑去问师父怎么办。

师父冷静地说:“数数柜里还挂了多少衣服?柴房里还堆了多少柴?仓库里还积了多少土豆?苦日子总会过去的,春天总会来,你要放心。‘放心’不是‘不用心’,是把心安顿。”

春天果然跟着来了,大概因为冬天的雪水特别多,春花烂漫,胜于往年,前殿的香火也渐渐恢复往日的盛况。师父要出远门了,小沙弥追到山门:“师父您走了,我们怎么办?”

师父笑着挥挥手:“你们能放下、放空、放平、放心,我还有什么不能放手的呢?”

小沙弥的师父以红叶、水缸、龙柏、香火为喻,为小沙弥揭示了舍与得的关系,也就是付出与得到的关系。红叶的美丽,需要树的付出,水缸的完整,需要水的付出,龙柏的生命,需要盆的付出,寺庙的香火,需要心的付出。是以,每一份付出都是为了收获,先付出后收获,这才是禅的智慧,佛的心性。

眼前的社会虽然在进步,但是俗世红尘对世人的诱惑也愈来愈大,愈来愈多,权位金钱,香车豪宅,世人竞相争逐,因此带给了心灵世界太多的贪念。世人之心越来越偏离佛家所讲的善,社会上令人发指的恶性也愈演愈烈,比如杭州的宝马接连撞人事件,其肇事者心中哪还有一丝善心?这样的人会为别人付出什么,甚至可以说他是贪图飙车之快甚至不惜牺牲别人的生命。所以,即使那些一心为己之人得到了快乐,但这快乐是短暂的,是经不起时间的打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快乐终将变为内心的空虚。

世人仅仅心有善念,仍非是对佛法的真正修行,只有身体力行多做善事,其心才会更接近佛道。而善事的本质,就是付出要多于得到。

……以随缘之心看待得失,以向善之心付出自己,心灵世界就会生长真正的快乐。

有劳有逸才是人生

人生之乐,乃是劳逸结合之乐,一味地劳作或是贪图安逸,心灵都不可能得到最大的快乐。

浮华俗世,滚滚红尘,世人不是在忙忙碌碌中度过分分秒秒,就是在无所事事里耗完自己的一天。那么,这些忙人与闲人,内心是否真正感受到了快乐呢?也许这两种人都感受不到自己的快乐,却又互相羡慕对方的生活,这不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吗?正如一句禅语,人最难看清的就是自己。自己的悲伤难以看清,自己的快乐难以看清,自己的忧愁难以看清,自己的欲望难以看清,总之一句话,人之七情六欲,皆由心生,心目不开,则难识己。

能够看清自己的人才能在心灵世界生长出真正的快乐。看清自己需要思考,而思考需要生活。只有懂得生活的人才是懂得思考的人,才是能获得快乐的人。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怎样的生活又是真正的人生呢?

佛家讲众生平等,佛用平等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个人之间也都是平等的。我们在劳动上平等,我们在休息上平等,我们在快乐上平等,我们的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就是真正的大同世界。所以,平等的生活就是真正的人生。

在平等面前,没有谁必须无休无止地劳动,也没有谁有权利不劳而获,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去劳动,也都有权利去享受一份安逸。有松有驰,劳逸结合,这才是最正确的人生,这样才能做到佛家的修心,这样才能修到心灵的快乐。

一位云游四方的僧人某次途径一块农田,向正在田间劳作的一位农夫讨水喝。农夫很快端上了一碗水,僧人喝完水后,这位农夫说道:“大师,您能告诉我什么是快乐吗?”

这位僧人微笑道:“施主,现在我可以停下脚步慢慢地喝完这碗水,然后看一看这田间的绿色,听一听鸟儿的鸣唱,这就是快乐。”

农夫听完后说:“您是说休息就是快乐?”

这位僧人又说:“我云游四方,为每一个人布道传佛,这也是快乐。”

农夫听完说道:“您是说劳动就是快乐。”

僧人笑着说道:“我既没有总是匆匆赶路,为世人传教佛法,又没有总待在原处享受安逸,而是一边赶路一边休息,这才是我最大的快乐。”

农夫听完后说道:“原来快乐,就是该劳动的时候劳动,该休息的时候休息啊。”

红尘俗世,有几人能像故事中的僧人那样,领悟到人生快乐的真谛呢?人生匆忙,弹指一挥,沿途中的留步驻足与紧赶狂奔,只有在相得益彰的时候才会给人生涂上最亮丽的光彩。

可惜的是,由于现代社会生活压力所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因为工作透支自己的身体。尤其是白领阶层,他们的生活压力之大更是为人所知,越来越多的白领也因为超时工作而患上各种各样的职业病。但是,这些劳动过度的人却又恰恰不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休息,以为娱乐就是精神的松弛,自己的身体就可以得到休息。要知道,娱乐不是快乐,娱乐是感官上的享受,而快乐却是心境上的享受,只有心灵世界休息下来,人的精神才能得到真正的放松。太多的现代人因为没有理解这个禅理,导致他们的快乐是那么的短暂。

所以,真正的人生应该是这样的:身体虽劳,但是心境安逸。纵是汗流浃背,依然坐看天边云卷云舒。

……万象皆有其法,不可强求。

有痛苦与欢乐,就有地狱和极乐

世间万象,其差别不过一念之间

一念之间是极乐世界,一念之间是阿鼻地狱;一念之间是善,一念之间是恶;一念之间是痛苦,一念之间是欢乐;一念之间是佛,一念之间是魔。

滚滚红尘,芸芸众生,无一不是处于变化之中。“变”是一种禅机,是万象运转之根。无变,则大千世界不过是一潭死水,了无生机。而“变”之根本,则是天之一念,地之一念,你之一念,我之一念,众生之一念。

人生乐短苦多,但有怎知苦乐之异,不过是一念之间。今日之乐也可化为明日之苦,今日之苦也许会是明朝之乐。极乐净土与阿鼻地狱乃是共存之态,痛苦与欢乐其实也互为因果。万事皆有因缘,万物皆有法规,一切随缘,心不强求,一念之间,唯心是从。

只要听从心灵深处的声音,在一瞬间做出自己的选择,那么即使是痛苦,也不会吞噬一个人的本心,即使是欢乐,也不会迷失一个人的本心。因为心中已经知晓,一切皆在变。

有一个地方官员去拜访白隐禅师,请教禅师关于佛门所说的地狱与极乐世界,到底是一种真实的存在,还是佛家理想化的东西。

白隐禅师听完这位官员的诉说后,立刻用极为恶毒的言语辱骂这位官员。这位官员非常生气,但是出于礼貌,一直都没有反唇相向。但谁知白隐禅师后面的话越来越难以入耳。官员听得实在忍不住了,愤怒地抄起一根木棍大声喝道:“你算是什么得道高僧,言语竟然如此污秽不堪!”说完就要拿木棍朝白隐禅师打去。白隐禅师跑到佛殿的木柱后面,朝着从后面追来的官员说道:“此即地狱。”

这位官员一下子清醒过来,为自己的失态连忙向白隐禅师道歉。白隐禅师这次微笑道:“此即极乐。”

这位官员一下子明白了,原来佛家所讲的地狱与极乐,就是人心的一念。

白隐禅师的恶语与点化,是一种变,那位官员对白隐禅师的从尊敬到愤怒再到道歉感谢,也是一种变。这些变化都来自于人心的变化,都是人心的一念。所以,以佛家的角度来看,没有恶语,没有点化,没有尊敬、愤怒、道歉,有的只是一种变化,有的只是一种禅机。

是以,不要在内心世界妄图总保持一种快乐,也不用惧怕此时在心灵世界产生的痛苦,因为痛苦与快乐在互相转变,极乐净土与阿鼻地狱只在一念之间。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这样一些人,要么是醉生梦死地沉浸在某些快感之中,要么是终日在痛苦的煎熬中渡过。这些人的心灵世界,被快乐或是痛苦单方面操控着,就像是牵引着风筝,一旦那根绳线断开,心灵就会无所寄托。

变是天道,静止也不过是变的一种特殊状态。沉浸迷恋于快乐或是痛苦中无法自拔,都不应该是世人本心的状态。是以当你陶醉于快乐的时候,不妨“一念之间”回想一下过去的苦痛,当你陷入到痛苦的时候,不妨“一念之间”回忆一下曾经的快乐。

记住,极乐与地狱,只在你的一念之间。

……多存善念,这样就会减少恶行。

同类推荐
  •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是《降伏其心》与《善用其心》的续集,也是我出关十年,开山创建东华寺的心得感悟和修学佛法二十余年的总结。出版此书旨在阐述自己的学佛观点,获得广大学佛者的指正。佛法浩如烟海,虽修学二十余年,仍难得法乳一滴。但终究有所感悟,正如三本书名所示,降伏其心为善用其心,用过不执著,不留恋,更不留痕迹,故、名“其心无住”。要将身口意之用发挥至极限,需先降伏身口意,继而善用身口意,最终达至过后无痕。其心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大时包太虚,小时不容针。成事由其心,败事亦由心。其心被动为奴隶,其心主动成主人。其心不降,是懦夫。降之不善用,为愚夫。事过执著,留恋不舍,乃凡夫。其心降伏,善用且无住,则圣人成矣。
  •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本书通过通俗的文字和200多幅漫画和插图, 介绍了梁漱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体认和研究, 兼及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生实践, 是一部引导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问题的入门读物。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 老子与神话

    老子与神话

    本书从神话研究的角度,以文化人类学的观点解析《老子》这一中华经典的人类学内涵。首先避开了学术界一贯采用的从哲学到哲学的“便道”,而是以当代人类学的视野和材料作为参照,对《老子》一书中的神话思维、道与永恒回归神话、《道德经》的母神原型、祭祀王和大母神崇拜等做了追本溯源式的哲学通解。
  •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的潜质,具有成佛的力量;佛是觉悟者,法是认识宇宙人生,走向觉醒的方法; 认识人生,改善人生,觉悟人生!《觉悟》是济群法师历年弘法的理念和核心思想,特别是他在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人生佛教,用佛法的智慧来指导人生。本书分三篇:“有所思”,讲述人生佛教的提出和思考过程;“有所行”,讲述佛教教育、弘法的具体实践;“修学之旅”则是济群法师本人的修学经历和体会。
热门推荐
  • 樱花飘舞的三月

    樱花飘舞的三月

    那年月,风掠过,微凉,樱花半开琉璃暖,青叶萋萋犹遮面,樱花半醉留香久,随风而去,轻旋起舞,香气欲染,恍若一位曼妙佳人着粉色轻裳留下残影一般,浪漫而美丽,花随人舞,人醉花舞风中;樱花开的时候我想起你,想你没有原因,也没有理由。突然间的,坐在车上,茫然的看着车窗外的风景,然后,就想起你;樱花开了,樱花也会落,像雪一样,纷纷扬扬。樱花开的时候,我爱你,樱花落的时候,我知道,我依然爱你。真的要问我爱你的理由,那么,就只是因为樱花开了吧。至于你满不满意这个答案,我想,我也只能莞尔一笑了。
  • 校园第一女皇:暗夜大人,唱征服

    校园第一女皇:暗夜大人,唱征服

    她合上电脑,水雾的蓝眸闪光,“有人开价1000万美金,直言要取暗帝人头!”他挑眉,“然后?”“我接了。”“……女人,你确定不是在弑夫?”她是混世魔女,嚣张跋扈,校园逆天女皇!他是地狱修罗,帝国风云暗帝!他们相遇在皇家贵族学院,从此共睡一张床。“帝夜瞳,不许碰我,不许抱我,不许吻我!”他眯眼,附身而上,“那我睡你。”
  • 网王之沐影光华

    网王之沐影光华

    女主角苍野淅木与王子们有一个共同喜爱的运动—网球,也是网球让他们相互认识。朋友们的支持和帮助使得苍野淅木在网球之路上越走越远,依靠她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她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网坛的奇迹。奇迹的背后却又隐藏着艰辛,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毛虫要破茧而出才能蜕变成为蝴蝶,蝴蝶要不断地振翅追寻着它的梦想。无论是谁,都要走过一条不同寻常的沥青路。
  • 无敌地域三部曲

    无敌地域三部曲

    十八层地狱,三十三层天庭。五千年前,他们都在人间。五千年后,是什么让他们沦落为我们神话中的存在。然而,二千年后的今天,一轮紫色的太阳凭空出现在天空,万物在紫色光线照射下,正慢慢发生着怎样莫知明的变化……。《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匆对号入坐。》
  • 少年天师

    少年天师

    世间妖魔纵横,陆寒奉命下山斩妖除魔之余,且猎艳四方。
  • 上古天帝

    上古天帝

    上古天帝,武力非凡,神身首分离之后依然化乳为目。修灵一途,凶险非凡,如若能战而不死,化身上古天帝,那又当如何?
  • 星耀,残酷重生

    星耀,残酷重生

    本来认为自己可以平凡的走过这一生,可是却因为她,一切都变了,毁容,破产,被抛弃,于是决定复仇,要成为最灿烂的星
  • 鬼灵婴

    鬼灵婴

    丁琦是一个活死人,一个存在却又不存在的人,存在于人的恶念之中,不存在于人的善念间…在她出生那天就被自己的父亲遗弃在乱葬岗,死在了那里沦为鬼婴……但沦为鬼婴的她却又被心有善念的丁克隆捡了回去,并把她抚养“长大”
  • 苹果红了

    苹果红了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新升入美院大一的梵柠还没来得及从紧张而慌乱的高考压力中回过神来,却又陷入另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以至于她现在回想起青春往事,还不乏苦涩与冲动。人生每一段美丽的开始都会有一个残酷的结局最为终点。任何东西都是有保质期的,即使用最上等的保鲜膜将那些美丽邂逅包裹的密不透风,随着时间和空气的变质,也会成为永远丢不掉的垃圾从而深埋心底。就像无数言情小说里的情节一样,当木梵柠与马功正眼神交汇,就注定了这场爱情悲剧的上演!
  • 英雄联盟之超能蘑菇

    英雄联盟之超能蘑菇

    团战可以输,提莫不能死。若要提莫死,我就送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