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领导者掌控局势的重要性
领导者掌握局势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者对局势进行有效的掌控,是保持政权和社会稳定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夺取政权不易,巩固政权更难。1989年以来,前苏联和东欧的风云变幻再一次告诉了我们这一点。
(2)对局势能否有效地掌控,是衡量领导者的权威和人心向背程度的重要标志。凡是能够有效地掌控局势的领导者,必然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在群众中享有威望,人心归向,能够得到群众拥护和支持。否则,就不能有效地驾驭住局势。
(3)有效地掌控局势,也有利于创造一个良好的领导工作环境。领导者的领导行为作用于工作对象,需要有一个良好的领导工作环境。
2.认清形势,把握趋势
形势和趋势,是领导者掌控全局的出发点与立足点。
在每一项决策之前,领导者都要对形势进行认真的分析,对事态的发展趋向做出准确的判断,搞清哪些是有利条件,哪些又是不利条件;现有诸因素中哪些是必然因素,哪些是偶然因素;它们分别将向何种状态发展,其消长趋势是什么,等等。
领导者只有把这些因素分析透彻,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和策略。在这方面,古人有很多可供学习的榜样。
人所共知的诸葛亮就是一个十分善于审时度势的领导人物。他的那篇《隆中对》,正是对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和人事各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而精辟的分析,在对各种集团势力的消长进行了反复比较、权衡的基础上,为刘备设计了一整套战略计划和具体策略步骤。
3.遵循客观,从实际出发
局势的发展变化是有其一定的客观规律的,人们对局势发展的主观意志和愿望不能违背这种规律。但是,人是有主观能动作用的,当掌握了局势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之后,往往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把意志和愿望变成现实。
局势发展变化的客观性,要求领导者在观察分析和掌控局势时,要尊重和重视实践,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只有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和思想认识扎根于实践之中,而不是脱离实际想当然地去思考问题,去行动,才能够发现和掌握局势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从而有效地掌控局势。
领导者在操控局势的过程中,要做到坚持客观性原则,使主观愿望和主观情况相一致,最重要的是要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和分析客观实际情况,掌握群众的思想、情绪的变化,从中看到局势发展的主流,不被支流所迷惑;同时也要注意及时发现关系到局势发展变化前途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这样就能使自己减少盲目性,增强科学性、预见性,把工作做得及时、有力。这对于领导者有效地掌控局势是十分重要的。
4.注重发展,着眼持久
领导者对局势的掌控是一种动态性行为,不可能一劳永逸。这是因为事物时刻在发展变化着,不会停留在一种状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防止和克服那种固定、静止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这就要求领导者对局势掌控要具有持久的思想,而不能有短期行为的想法,要把对局势的分析研究工作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
坚持局势掌控的持久性,首先领导者要注意随时了解和掌握情况。对于变化了的情况,特别是影响到局势变化的重要情况,要及时了解到,不可若明若暗,熟视无睹,甚至毫无所知。否则,问题出现了,自己还蒙在鼓里,那是很危险的。
其次,领导者对变化了的情况要有个正确的分析和比较。主要是分析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各占多大比重,哪种因素代表事物发展的方向,以及采取什么措施支持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同时,在积极因素占主导地位的时候,不要掉以轻心,放松对消极因素影响的警惕性;即使在消极因素较重的情况下,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地认识和处理问题,化消极为主动,引导局势朝着有利的方向转化。
5.抓住时机,当机立断
在战场上,时机对统兵的将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统兵的将帅善于抓住各种战机,即使是在敌强我弱的不利情况下,也会取得战争的胜利;反之,如果他不善于捕捉战机或者错失良机,即使我强敌弱,也容易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领导者掌控全局也是如此。如果领导者能抓住工作重要环节的有利时机,就会一步主动,步步主动;否则,就会一步被动,步步被动。
当稍纵即逝的时机到来的时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果断地抓住它的。犹豫迟疑,当断不断,成功就会属于别人。所以,优秀的领导者要善于抓住时机,当机立断。
6.机动灵活,随机应变
不善于抓战机不行,但有了战机而不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对策,也同样不会成功。
领导者要学会随机应变,善于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迅速地改变策略。如果原有的道路在当时不妥善或行不通时,就选择另一条道路来达到目的。
而且,有关影响全局的各种因素,总是在变化的,所以领导者决定问题就要因情况之变而变。但仅仅停留在“以变应变”的水平上还是不够的。因为以变应变只是一种“被动的变”。要主动应变,才能符合决策的客观要求,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主动应变就要善于改革创新,不重复老一套,要适应新情况而变化无穷。
众多事实证明,如果能把应变创新运用自如、高度升华,就能做到善发奇兵,出奇制胜。
7.研究思潮,体察民情
人都有思想,凡有人群的地方,其思想的汇流则形成思潮。某一时期内社会政治情况在群众中的反映,其中具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就是社会思潮。
社会思潮是影响局势稳定程度和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它是部分群众共同的思想形成的潮流,左右着众多人的行动,从而对政治形势乃至社会的发展造成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因此,操控局势不能不研究社会思潮。不重视研究社会思潮的领导者,或者在思潮面前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以致举止失当,都不能正确地驾驭局势。
研究和识别社会思潮。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马克思主义是识别社会思潮的锐利武器。离开正确理论的指导,往往会迷失方向。作为一名领导者,负有重要的领导职责,更应高瞻远瞩,具有远见卓识。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借助马列主义的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和分析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思潮,做一个清醒的有作为的领导者。
8.引导舆论,调控舆论
所谓舆论,是指人民群众对现实生活所发的议论,包括对事物、决策、局势的评论和他们表达出的主张、愿望及要求。舆论的作用,主要是指舆论对群众思想和行动的导向作用、对领导者掌控全局及其他行为的反馈和影响作用。
引导舆论对于领导者驾驭局势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的。舆论失控可能造成群众思想混乱,乃至行动失控,进而导致局势动荡,甚至出现社会性动乱。因此,要有效地掌控好局势,必须牢牢地控制住舆论,尤其在方向上不能出问题。作为领导者就应当头脑清醒,采取正确措施,掌握舆论的制导权。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对群众的思想、舆论及时了解,心中有数。对群众舆论要认真进行分析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一个时期舆论的特点和发展趋向,及时发现倾向性问题,并采取措施,通过舆论的导向作用,引导群众的思想和行动走上正确的轨道。要健全民主制度,疏通舆论的正常传播渠道,堵塞错误有害舆论的非正确传播途径。要及时批评和纠正错误的思想观点。
一流的人才,成就一流的事业。用人,是任何领导工作的核心和重心,而识人则是领导用人的首要环节。人才只有放在发挥其才能的岗位上,才能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知人善任是领导者必备的用人艺术。由于不同的人在学识、专业、经历、品德、志向、智力、体质、性格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以,领导用人,首先要了解所用之人的优势与长处,据此将其安排到适当的岗位上,这样才能实现人与事的最佳组合,达到知人善任。用人失察导致用人不当而影响了组织的发展,领导者负有不可逃避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