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身体的虚弱也是必要的,因为身体的虚弱必然产生并决定心理上的娇嫩和脆弱。
——福禄培尔
前面讲过,身体是人的一种身份认证。但还不止这些,身体还是一个健全人的基础。没有一个健全的身体,那么,我们必将面临着与众不同的生活。在儿童教育当中,儿童身体的发展以及它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从人的生理与心理这一相对的概念来说也是如此。一般来说,人的生理上的健康是心理健康的保证。按照中国古老的自然概念来解释就是,这是因为生理与心理是人身体的阴阳两面。我们说,可见的身体属于阳性,而不可见的心理属于阴性。而阴阳这对自然属性又是互补的。
虽然,西方没有这种自然属性的概念来理解生理与心理,但福禄培尔以其西方的经验证明:“防止身体的虚弱也是必要的”,这种必要性不仅关系到人的身体,也会影响到人的心理。许多事例表明,有时候身体的虚弱会产生极大的心理问题。事实上,这种事例会更多地发生在儿童身上。
但阿德勒则告诉我们一个令西方人困扰不已的基本问题:“人们对‘到底是心灵支配肉体,还是肉体控制心灵。’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对西方人来说,认识心灵支配肉体还是肉体控制心灵是绝对必要的。因为了解谁支配谁,是关系到儿童教育的根本问题。假使说,认为肉体控制心灵的人,就会以肉体为基础来完成儿童教育;反之,认为心灵支配肉体的人,就会以心灵为基础来完成儿童教育。但事实上,心灵和肉体并非是从属性的关系,而是互补性的关系。
既然如此,那儿童教育该怎么开始呢?我们说当然是从身体开始。这是因为身体是最初可见的,而心理则会随着身体的成长而日渐重要。显然,儿童的生理发育必将影响到儿童的心理。倘若儿童具有先天性的生理问题,那么同时会给儿童的心理的发育带来实质性的变化。而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生理问题,同样也会给他们带来心理的困扰,甚至引发心理疾病。
因此,大自然赐予我们身体,我们就要遵循自然规律,无限地去爱护这个身体。而当成人面对儿童的身体及其生理上的发育时,同样要爱护大自然赐予我们这种生命的延续。尤其是在婴幼儿时期,关注这一时期儿童的身体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坚实基础。这是时刻提醒儿童监护人和教育职员懂得身体教育的基本常识。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什么是儿童的生理健康呢?所谓的生理健康当然是指儿童的身体发育是否符合人类成长的自然规律。人的成长当然摆脱不了自然的律令。这种自然律令在孕育时期就已经开始。同样儿童的成长也同样遵循着自然的律令。而儿童的最初身体发育就是指婴儿感官和四肢的活动;这种发育的最初活动也是人的自然本性。
福禄培尔说:“婴儿感官和四肢的活动是最初的萌芽,最初的身体活动,是蓓蕾,是最初的求知欲。”福禄培尔认为婴儿的这种活动就是最初的生命活动,而感官和四肢的活动就是求知欲的表现。这种最初的求知欲也是婴儿最初的心理萌芽。也就是说,婴儿的最初活动不仅是身体活动,它还包含了婴儿心理内容:如情感、欲望、恐惧、焦虑、紧张等等。尤其是感官上的表现,婴儿以哭泣来表达自身的欲望与心理活动。因此,我们说,早期儿童的身体活动都承载着儿童的心理活动。但这些心理活动往往不易被成人所察觉,尤其是那些年轻夫妇和年轻的医护人员,因为他们接触婴儿较少的关系,对婴儿的身体活动缺乏经验上的了解,致使无法了解婴儿的心理反应,或是错误地理解婴儿的心理需求。但更为重要的还是如福禄培尔所指出的那样:儿童的身体发育对其心理健康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其实,福禄培尔的所谓身体虚弱决定心理的脆弱是在重复卢梭的观点。卢梭更早地说过:“虚弱的身体使精神也随着衰弱。”卢梭本人就是个体质衰弱的人。正因为体质衰弱,才导致卢梭的精神和心理都受到了极大的困扰。这句话是卢梭来自经验的教育。的确,不仅是伟大的哲人卢梭,倘若任何人没有一个强健的身体,其精神和心灵都会为此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身体强健,是健康最实质的体现之一。远在古代,人们就已知道强健的身体是生存的需要,这也是一个古老的自然生存的法则。在我们当今的现代社会也是同样如此。没有强健的身体,就会对未来美好生活埋下隐患。尽管现代社会更注重脑力劳动,但脑力劳动也需要一个强健的身体来做支撑。也就是说,是身体在支撑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反之,生活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每个人恐怕都明白这一点,这不仅是出自于教育,当然也来自每个人的经验。
正是出于这种个人的经验,我们才深刻体会到身体是心理世界的基石。
既然儿童的身体是心理世界的基石,那么我们就需要了解儿童身体的发展过程。毋庸置疑,儿童身体的发展必然遵循着一种自然规律。在儿童教育中,了解儿童身体的发展是最基本的前提。许多关注儿童身体发展研究的学者告诉我们:儿童身体与生理的发展是在一定的顺序中完成的。从生理上来看,在儿童出生之后,最先发育的部分是头部。我们知道,人类心理主要是以头部的大脑为自然物质基础的。儿童的心理发展取决于早期的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当大脑和神经系统趋于完成阶段性的发育以后,才是儿童躯干和四肢的发育。
儿童肢体的发育首先是上肢的发育,其次才是下肢的发育。基于这样的发展顺序,我们不难发现,儿童的身体活动也是在这样的生理发育顺序中展开的。譬如,儿童早期的动作主要是头部的动作,然后随着发育,力量增强,开始学会翻身,然后学会坐、爬、站立,最后学会用双腿走路。这是儿童早期的身体发展过程。而这种身体发展过程就是卢梭所指出的自然教育的一部分。但,这种自然的教育当然离不开人的教育——辛勤而有爱的养育。
儿童的生长发育,必然服从于人的自然规律,在成人教育儿童的过程中,倘若没有充分认知这一自然属性,就会给儿童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儿童早期的生长发育是最快的时期之一,随着儿童早期发育达到一定的阶段,其生长发育就会渐次地减缓下来。而在儿童身体发展减缓时期,儿童的心理发展就会加快。所以,我们说,儿童心理的生成是在儿童早期身体发育到一定阶段以后才开始的。由此不难想见,儿童早期的生长发育关系到儿童日后心理的发展和成熟。当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展到一个阶段以后,心理和生理的关系就会更加紧密。
这种紧密的生理与心理关系将一直伴随着儿童走过青春期,直至儿童真正完成作为成人的角色。为此,夸美纽斯告诉我们:“事实上,人不过是身心两面的一种和谐而已。”虽然,人是身心两面的一种和谐这种说法过于简单片面,但我们仍然可以认识到,在教育过程中,身心两面的和谐才是教育的主旨。阿德勒更为细致地论述道:“在生命最初的四五年间,个人忙着建构他心灵的整体性,并在他的心灵与肉体间建立起关系。”我们说,儿童的身体发育遵循着自然的教育,但心灵整体性的建构和肉体间建立的关系都是儿童日后教育的基础。因为这其中包涵了人的智力、性格、情感等最初形成的发展因素。
此外,心灵整体性的建构以及肉体间的关系还影响着儿童早期动作、语言等活动,是儿童迈向社会生活进程中最重要的预备期。也就是说,儿童的心理与生理的发展是递进互补的关系。在这种递进互补的关系中,儿童的身心才会日渐发展成熟。因此,在儿童教育中,我们要了解儿童的身体发展与心理建构的时机,由此可以作出适时的正当教育。这样才会有利于儿童的身体发展与儿童心灵整体性的建构。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通过儿童的行为表现上觉察出来。所以,我们说,对于在儿童早期的发育过程中,缺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了解,不能恰到好处的教育,就是儿童与成人之间的不对等。
我们说,儿童早期的身体教育就是其心理教育的基础,同时也会促进儿童心理的发展。而这一切,有如卢梭所指出的那样,以自然教育为基础。卢梭认为:“按照自然,沿着它给你设计好的道路前进。它在持续不断地锻炼儿童,它用各式各样的考验来磨炼他们的性情,它教他们从小就明白什么是烦恼以及痛苦。”烦恼和痛苦并不会在人的生活中消亡,而会伴随着人们度过一生。因此,让儿童早期接受这种教育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尤其是在身体上,儿童应该接受这样的教育,因为这是他们建立性情与意志的基础。
卢梭举例说:“出牙的时候,就让他们发烧;肠腹疼痛的时候,就使他们出现痉挛;咳嗽厉害的时候,就让他们喘不过气来;寄生虫折磨他们;有害的体液使他们的血液变坏;许许多多种的细菌在他们的血中发酵,产生危险的斑疹。在婴儿时期,他们几乎都是在疾病与危险中度过的,出生的儿童有一半不到8岁就死了。经受了这些考验,儿童就获得了力量,一旦他们可以运用自己的生命时,他就可以更加牢固地把握它了。”在西方的中世纪和近代,儿童因疾病和危险而夭折是很普遍的事情。这与当时的社会发展和医疗条件有关。但我们应该承认卢梭所指出的这样一种事实:儿童应该接受一点病痛的洗礼。这种病痛的洗礼,按照科学观念解释是:这样可以使儿童的身体增强勉励能力。但从教育的层面看,在不危及生命以及健康的情况下,这种自然教育应该接受。其理由就是它能够磨炼儿童的性情与意志。
卢梭肯定儿童的这种身体教育,认为这是自然的法则。他还认为:“在室外儿童受到自然给他的锻炼,这在你看来是倍加危险,然而恰恰相反,这正是在防止危险。经验告诉我们,娇生惯养的儿童比另外的儿童死的还多一些。我们只要不让儿童做超出其能力的事情,那么使用他们的体力与爱惜他们的体力比较,其风险还是要小一些。所以,要训练他们经受得住他们将来有一天一定要面对的打击。锻炼他们的体格,使他们可以忍受酷烈的季节、气候以及风雨,能够忍受饥渴和疲劳,将他们浸泡在冥河水里吧!在身体的习惯没有养成之前,你能够毫无危险地让他们养成你所乐意接受的习惯,然而,他们一旦有了固定的习惯,要作随便什么改变的话,对他们都是非常危险的。”在卢梭看来,对儿童身体的教育,就是生存的教育。在现代社会,人们对生存的教育已然淡薄许多。但儿童的生存教育仍然不可忽视。
因此,我们说,儿童的身体教育不仅仅是儿童的自身教育,更有助于儿童对生存具有深刻的体验,从而使儿童在心理具有面对生活种种的最初准备。卢梭对此更为刻薄且悲观地认为:“我们可以在使儿童的生命与健康没有遭到丝毫危害时,就将他培养得非常健壮的,即使有何种危险的话,也不必犹豫。因为,人生本来就充满了危险,那么,除了在他一生当中趁它们危害最轻的时候就面对它们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卢梭的观点告诉我们,身体教育就是让儿童更早地懂得生存境遇中的危害性。提早地让儿童了解生活中的危害存在,是他们日后健康成长的进一步保证。我们说,这种身体的教育必然触及到了儿童的心理,也是保证儿童心理健康的前提条件。
卢梭曾这样偏执地说:“一个体弱多病的儿童,他即使可以活80岁,我也不情愿照料他。”卢梭之所以这样偏执地看待病弱儿童,是因为这样的儿童已然缺失了身体教育的权利。因为在卢梭看来:“身体一定要有精力,才可以听从精神的支配,……身体越壮,其越能听从精神的指挥。一切感官的欲望都寄托在娇弱的身体之中,它越无法满足那些欲望,相反却愈加刺激那些欲望。”卢梭认为强健的身体是满足和控制欲望的基础。显然,这种身体教育的主旨并不仅仅要求儿童有一个健全的身体,而是要求儿童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为此,卢梭指出:“为了要学会思想、就需要锻炼我们的四肢、我们的感觉和各种器官,因为它们就是我们智慧的工具;为了尽量地利用这些工具,就必须使提供这些工具的身体十分强健。”
儿童拥有一个健全的身体还是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卢梭更重视后者。然而,在现代社会里,人们更重视健全的身体,而忽略了作为健全的人的存在。为此,卢梭批评说:“医药这一门学问对人类的毒害比它自认为可以医治的一切疾病还有害得多。据我看,我不知道医生给我们治好了什么疾病,然而他们给人类带来实在是足以害死人的病症,如怯懦、胆小、轻信和对死亡的害怕。因此,他们虽说可以治好身体,但是他们却消灭了勇气。他们即使可以叫死尸走路,对人类又有什么作用呢?我们需要的是人……”也许有人会误会卢梭批评医学的初衷。我们应该认识到,卢梭所批评的医学,仅仅是一种医学存在于社会中所产生出来的种种社会心理的现象,而并没有否认医学本身。因为这种医学上的社会心理现象,损害了人们为了追求健全的身体,而失去了作为健全的人的机会。
我们说,对于儿童教育,我们应该具有卢梭那样高度的深刻认识。这种认识就是人在心理上的健全。人的身体仅仅是人生存的基石,而并不是人的全部。我们不能因为注重身体的健全,而失去了作为人的自我。而且我们应该进一步认识到,身体健全是心理健全的基础。在儿童教育过程中,我们所生养和教育的儿童应该是身心健全的,如此才能满足儿童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并最终完成一个健全的人的自我。相反,当儿童身体天生具有某种缺陷时,这样的儿童就更需要一个心理的健全。但我们不能因为儿童的某种缺陷就忽略了儿童身体的健全。
我们说,不论怎样的儿童,具有任何素质基础的儿童,我们都要在身心两方面教育他们,使他们有机会成为健全的人。因为,这种教育是儿童生存的自然权利。儿童身心教育需要自然教育地引导。为此,卢梭有一段颇为诗意的论述:“教育是随生命的开始而开始的,儿童初生伊始就已经成为一个学生,但他不是老师的学生,而是大自然的学生而已,老师仅仅是在大自然的安排之下进行研究,预防其他人阻碍它对儿童的关心。他照料着儿童,观察儿童,跟随儿童,如同穆斯林在上弦到来的时候守候月亮上升的时刻一样,他非常小心地守候着他微薄的智力所显露的第一道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