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而至于打骂,使他畏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成人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成功,待到放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鲁迅
在儿童教育当中,成人总是习惯性的让儿童听话,并将这种美其名曰的听话视作一种教育。按照鲁迅的修辞习惯,凡是冠名为美其名曰的主词,都是带有讽刺性的否定。而美其名曰“听话”就是对这种听话的否定。对儿童来说,成人所指的听话并不是一种交流,而是一种命令。我们说,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需要这种听话,因为这种听话意味着儿童的沉默。而儿童的沉默就是平等语言的缺失。
我们先来举一个这样的事例:那天在小区里我看见一个妈妈带着一个 4、5岁的儿童在我前面走,儿童手里拿了一个饮料瓶,他把瓶里的水洒到通道上,他妈妈在旁边说:“你怎这么讨厌,再把水洒了,我抽你!”又往前走,这个儿童忽然蹲到地上捡起一个什么,他妈妈又说:“扔了,不扔我揍你!”儿童顺从地把手里的东西扔了。接着往前走,儿童又看见路边的树上有什么新奇的东西,不往前走了,他妈妈回头看着他说:“快走,小心我揍你!”我超过了他们,我心里在想这是亲妈吗?怎这么暴力倾向?如果我们大人在工作单位,领导在旁边总说:“快点,完不成任务,小心我揍你!”你是什么感觉,你肯定拿起法律武器跟他干,或者跳槽。这个领导也八成是神经病。
这个儿童他在想什么?做什么?他的妈妈未必知道,他的妈妈只要问问他看见了什么,想什么?就足矣了,儿童会在和妈妈的对话中得到知识,得到被别人的尊重,得到正确的思维方法,久而久之,这个儿童就会变得很有出息。
现在的家长给儿童吃各种营养品,穿各种名牌,用各种高档的玩具、文化用品,而在儿童的心理需求方面近乎弱智,对儿童心里想什么,怎么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教给儿童爱心和责任感,考虑得不够。一些家长谈起来都是自己节衣缩食,把钱给儿童:吃肯德基,妈妈在旁边只喝饮料,儿童在哪里大吃大喝;买冰激凌,儿童可以吃两个甜筒,成人只在旁边看着……其实现在物质丰富了,也不必如此。应该大家一起吃,潜移默化地告诉儿童人人平等,除他之外还有别人。东西不需要一定是名牌产品。名牌是公众对一个品牌的认可,是企业自身努力的结果,这其中还包括许多广告的含量。儿童一天天长大,衣服没穿坏已经小了,东西没用坏已经过时了,因此,东西不一定用名牌产品,用了还可能会滋生儿童爱慕虚荣的毛病。
儿童从小就懂事,从小就要关心儿童心里想什么,不能总用大人的想法套在儿童身上,现在的儿童极端聪明,能把大人耍得一愣一愣的。一定要多和儿童交流,让儿童学习做对的事。儿童对大千世界充满好奇,一定要循循善诱,告诉他一切。如果我们不知道,可以和儿童一起找答案。要将心比心,大家都把儿童叫小朋友,其实就是比我们年龄小的朋友,多交流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我打你”就完事的。天长日久,儿童就会很懂事,会思考。
因此,要关注儿童的心理需求,无论这个儿童的大小,要站在儿童的角度看问题,儿童哭闹总是有原因的,不会说时,哭和笑是儿童一切心理需求和物质需求的表达方式,家长要仔细的了解和揣摩儿童的心理需求,使儿童心理得到健康的成长。儿童会说话后,要和儿童多多交流,给儿童讲完故事,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儿童复述和回答,鼓励思维;儿童有问题大人也答不出来时,和儿童共同找答案。愿成人真正在儿童身上多下些工夫,和儿童一起健康成长。
我们再来举一个相反的事例:从儿童很小开始,我就不要求他一定听话。我从来不这样嘱咐儿童:送进幼儿园要听阿姨的话;送回老家要听爷爷奶奶的话;上学以后要听老师的话。这种“听话”的表现是带有两面性的:一方面听话的儿童好管理,但同时听话的儿童的自主性往往会大打折扣。我曾经和已经上六年级的儿子谈过这个问题,他说:“为什么一定要完全听老师的话呢?万一老师说错了怎么办?那也得听吗?”
因为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不是一个“顺毛驴”,儿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就吃了不少苦头,受到过不少惩罚,但他也接受了最好的挫折教育,而且培养了遇到问题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
儿子从上一年级开始,我就从来没有检查过他的作业,从来没有督促他学习,他和我都认为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他没有必要听我的话。日常生活中我对他常说的话是:“动动脑子,想一想。”尊重儿童独立思考做出的决定是对儿童最大的尊重。至于有些家长说,儿童不听话家长的权威受到了挑衅,自尊心受到了很大伤害,我想那就像锤子砸石头一样,锤子都被反弹得很高了,那石头所受到的击打有多重也就可想而知了。与儿童的成长比起来,家长的虚荣和面子算不了什么。
儿子很爱读书,我也给他买了大量的书,但读什么书、什么时候读哪一本书都是他自己决定的。有时他在看了一本不错的书后会表扬我:“嗯,爸爸,你买的这本书不错!”近期他几次批评我:“都这么多年了,我爱看什么书你好像还是不知道,以后还是我自己去选吧。”对他的批评我是欣然接受,因为他说的的确很有道理。
看上去不是很听话的儿子成了“纪律班长”,其实他的这个所谓的“不听话”是“不简单地服从”,只要老师、家长、同学说得有道理,经过他的脑子思考感到是对的,他就会接受的。所以我说,听不听话是个表面现象,是不是善于动脑子才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