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玩法及规则:
1.小朋友放风筝主要比谁放得高放得远。
2.放风筝要处理好风筝和风向风速的关系:风筝飞起来的必要条件是地面有风,但风速过大也不易放飞,因为这时空气水平方向力量过大,风筝不易“抬”上来,也很难控制。放风筝最怕的是风向不定,因为此时风筝最容易“栽”下来。
“链接”1.风筝的起源
风筝为中国人所发明,源于春秋时代,至今已2000余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进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据古书记载:“五代李郑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故而不能发出声音的叫“纸鸢”,能发出声音的叫“风筝”。
13世纪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自中国返回欧洲后,始传到世界各地。
2.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
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扎、糊、绘、放,简称“四艺”。简单地理解这“四艺”即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放风筝。
其简要做法是:
(1)首先将竹篾浸水,令竹篾变软,再用刀将竹篾破开,约三分之一粗度,然后修半形,因为稍后要将竹篾贴在马拉纸上,如果太粗,竹篾会拉破纸张,同时竹篾太粗,纱纸条就贴不稳。将修好的竹篾裁成两条长短适当的长度,下一步,就将马拉纸裁成一个四方。马拉纸是一种非常粗糙的纸张,最适合作风筝之用。
(2)此时就可以将竹篾贴在纸上,但要记着将长长的竹篾,用砂纸扎在短的三分之一处,然后慢慢弯曲,直至长竹篾两端触到纸的对角之上将它贴好。
(3)最后一步就将风筝的尾巴贴在风筝的下方,校好线与风筝的角度后,就可起放。
(4)风筝的尾巴是平衡风筝的主要工具,当风筝乘风而上之时,如果一方较重,风筝就会偏向这方,而尾巴最好比较长,因为越长就越会有一个重量令风筝头部升起,使全身受风,平衡斜的一方。
(5)风筝的丝线可以用牛皮线、棉线、玻璃线等,辘可分圆线辘及排辘。将线扎在风筝上,要成一斜角。
小知识:春天放风筝,对人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益处的。
传统中医认为,放风筝者沐浴和煦的阳光和春风,有“疏泄内热,增强体质之益。”史书《续博物志》也有“放风筝,张口仰视,可以泄热”之说。现代保健医学的研究也表明,在明媚的春光里踏青放风筝,可以舒展筋骨,让身体随着放飞的风筝而不停地移动,从而活动四肢百骸;同时,由于尽情呼吸着新鲜空气,吐故纳新,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状态,从而获得消除冬日气血淤积、祛病健身之功效;此外,放风筝时,双眼面对蓝天,飞行的风筝千姿百态,可以消除眼肌疲劳,调节和改善视力,预防近视和弱视。近年来,国内外有些医院和疗养院采用“风筝疗法”治疗精神抑郁、神经衰弱、小儿智力不全等症,也收到了神奇的疗效。放风筝也是一项健脑运动,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古人认为放风筝的较高境界是:放时相牵,一线相连,未放之时,如马卧槽,放飞后如同进了赛马场,要精神抖擞,把线看做缰绳紧拉,如同驯马一般,然后望天入静,随飘移而前后奔走。放风筝能使人情绪开朗、心境愉悦。放飞时,大脑高度集中,无疑会消除人的内心杂念;放飞者极目蓝天,其心胸也会感到开阔;此外,春季草长莺飞,触目皆景,放飞风筝,如同一次人与自然的美好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