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将清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进程形容为绚烂多姿、波澜壮阔。从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思潮的兴起、耶稣会士东来传教,到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诸多杰出思想家和学者的涌现,诸家思潮并济开启了清代哲学思想发展的进程。
随着清朝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汉学”的复兴,考据学在学术思想界占据了支配地位。统治者运用“文字狱”、科举考试等手段对思想领域的控制逐步加强,对学术思想的参与也逐渐增多,清代学术进入了一个对既往成果进行全面清理、总结的时代。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纂,其中康熙、雍正年间编纂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和乾隆时期完成的丛书《四库全书》,集我国古代经、史、子、集之大成,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的文献典籍。
而经过颜元﹑戴震等人批判的宋明理学,到清中期以后,日益没落。加上,大批耶稣会传教士跟随殖民者的脚步来到中国传教,带来了西方的科技文化,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中外文化交流的高潮。
中西方文化有相互交融的方面也冲突的方面,为了维护自身统治,清朝统治者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切断中外文化交流的官方渠道,致使当时的中国处于愚昧保守的状态下。
到了清朝中后期,科举考试中八股文对年轻学子的思想禁锢越来越严重,社会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一批开明的思想家目睹清朝统治急剧衰落,深感社会矛盾深重、危机四伏,终于发出了自己的呐喊—“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是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的名篇。龚自珍,字尔玉,号定庵,浙江杭州人。他出身于官宦世家,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新政治,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烟。后因厌恶官场,龚自珍在48岁的时候辞官归家。在往返京杭的途中,他写下了组诗《己亥杂诗》,共315首。上文提到的是第125首,诗中用“万马齐喑”比喻当时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局面;用“风雷”比喻锐意革新的力量,将天下的阴霾全部清除。这首诗反映出诗人针砭时弊,要求改革的愿望。
龚自珍对公羊三世说哲学体系实行了革命性的改造,论证了封建统治的演变规律为“治世—衰世—乱世”,并以此作为变革、救亡图强的有力的哲学思想武器。
同时期的还有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先行者的魏源,他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民主制度,以抵御西方国家的侵略,并将这种思想总结为“师夷长技以制夷”。太平天国革命时期,洪秀全、洪仁玕等人从西方基督教那里吸取了“上帝”、“平等”的观念和思想,提出了要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
这些思想在清中后期得到了空前发展,为近代哲学的发展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