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12300000008

第8章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译文】

六三:和最坏的人亲和。

《象传》说:“和最坏的人亲和”,不也是可悲的吗?

【启示】

这一爻说明要尽量与人亲善,但不是不辨好坏的亲善,而是有鉴别地与人亲善。【原文】

六四:外比之,贞吉。

《象》曰:外比于贤,以从上也。

【译文】

六四:外边的人乐于亲近他们,去占卜会得到吉祥的预兆。

《象传》说:外边的人亲近他们,是因为他们贤能,就好像臣下顺从他们贤明的君王。

【启示】

这一爻说明,只要坚守正道,努力完善自身,就会使周围的人因仰慕他的崇高品质而来投奔自己,为自己效力。【原文】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

【译文】

九五:非常亲近他人。君王去田野捕获猎物,从三个方向追赶,网开一面,让被追赶的禽兽从网开的一面逃走。村子里的人对君王的狩猎一点也不惊惧,这是吉利的。

《象传》说:非常亲近他人的吉利之处在于双方都是自愿的。舍掉不自愿的,迎接自愿的,就好像君王捕获猎物一样,让迎面来的落网,让从网前面逃的动物跑掉。村子里的人对君王的狩猎毫不惊惧。这是因为君王坚守了中正的原则。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求和的前提是双方自愿,死缠只会讨人嫌,使双方的关系进一步恶化,迁就只会使自己处于被动。【原文】

上六:比之无首,凶。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译文】

上六:没有头脑地亲近别人是凶险的。

《象传》说:没有头脑地亲近别人,不会有结果的。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和别人亲近时,要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

【疑难解析】

比之无首,凶

我们一般不愿意与有心机的人亲近,而这里却说:“没有头脑地亲近别人是凶险的。”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注意“有心机的人”的突出特点是:想利用别人达到自己的目的,其本质就是自私。而“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与人亲近的人”的突出特点是:和别人友好地交往,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帮助,达到双赢。

其次,我们从“比之无首”所处的卦象来看,它是比卦上六(阴爻阴位)的爻辞,这就好像一个才能平庸的人处于至尊的地位,既不能运用自己的头脑选择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亲近,也不能防止小人的暗箭,更不能辨别真伪,取长补短。

此时,我们不难看出凶险的缘由是:

一、由于他处于至尊的地位,小人都想利用他的这个特殊的地位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会使用更多更巧妙的阴谋诡计迷惑他,陷害他,而他没有头脑,自然就会不知不觉掉入小人的陷阱。

二、没有头脑地与别人亲近,哪怕双方的意图都是善意的,也会招致凶险,因为没有头脑的人往往不自信,不能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这样别人的善意的错误就有了生存的土壤。

三、由于他处于至尊的地位,想向别人学习,但又没有名正言顺的理由。一般人认为,处于上位的人就应该“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即使他屈尊向其下属学习,他的下属要么直接拒绝,要么捉弄他,要么讥笑他,使他的威信扫地,从而再也不能控制他们。

【事例】

本卦强调自愿地相互亲善。诸葛亮以其高尚的品德、卓越的才能让孟获心服口服,使之自愿归顺蜀汉,成为蜀汉攻打北魏的强大后盾。

孟获的归附

刘备想为结拜兄弟报仇,结果大败而归,不久病死。孟获得到这个消息后,便造起反来。诸葛亮为巩固大后方,分兵两路讨伐,一举将孟获活捉。孟获不服,道:“我是中了你们的埋伏才被捉住的。如果是正大光明地打,你们不是我的对手。”诸葛亮笑道:“好,那就放你回去,我们再打一仗。”

诸葛亮放走孟获,许多将领有些不解。诸葛亮说:“我之所以放孟获回去,是因为他是个人才,只有他才能安抚南中的百姓,如他归附我们蜀汉,那么南中也就归顺我们了,以后就不会再发生叛乱。”

孟获离开蜀营,收拾残兵败将渡过泸水,将所有船筏都渡靠南岸,又命令大小酋长率本部人马修筑土城,企图借泸水天险和土城死守。诸葛亮从当地人那里了解到泸水下游150里处的沙口水浅,可以扎筏渡过去,于是派大将马岱率3000人马在土人带领下夜半渡水,奇袭孟获,再次把孟获活捉。孟获仍旧不服,诸葛亮再次将孟获释放。

诸葛亮一连六次活捉孟获,又一连六次释放孟获。孟获屡战屡败,他所带的兵卒都认为诸葛亮胸怀宽广,无心再战,愿意归附蜀汉,但孟获还有点不服气,便向马戈国主请来3万藤甲军。藤甲军身穿藤甲,刀枪不入,弩箭射在藤甲上也不能穿透,蜀兵接连吃了败仗。但是,藤甲军的藤甲有一个致命弱点,藤甲是用油反复浸泡过的——怕火。诸葛亮发现了藤甲军的致命弱点,将藤甲军引入一个狭窄的山谷中,截断藤甲军的归路,在山谷中放起火来,藤甲军被烧得焦头烂额,全军覆没,孟获再一次被活捉。

诸葛亮传下命令:放孟获回去,让他整顿兵马,再决一胜负。孟获满面惭愧,说:“七擒七纵,这是自古以来没有过的事情。我虽然不是读书之人,但也懂得做人的道理,怎么能这样不知羞耻呢!”说完,跪倒在地,脱掉一只衣袖,露出胳膊,向诸葛亮请罪。诸葛亮问:“你真心愿意臣服吗?”孟获回答:“我们世世代代要铭记丞相的再生之恩,怎么敢不服。”诸葛亮于是传令摆下酒宴,宴请孟获及各路酋长,仍旧让孟获任南中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头领。

就这样,诸葛亮以他的诚信和卓越的才干,赢得了孟获的心,亲近了南中的黎民百姓,使南中成为蜀汉的强大的后盾。

小畜卦第九

小畜卦

巽上

乾下【原文】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译文】

《小畜卦》:亨通顺利。天空布满了乌云,但雨还未下来。黑云从西边的郊外压过来。

《彖传》说:《小畜卦》的卦象表明阴柔者处于恰当的位置,阳爻和阴爻相互应和,所以把它称为《小畜卦》。刚健而又谦恭有礼,并守正道,便可以实现自己的志向,亨通顺利。“浓云密布但未下雨”,表明水汽正在上升积聚。“黑云从西边的郊外压过来”,表明阴阳二气还未相交,故雨还未降下来。

《象传》说:《小畜卦》的卦象是乾在下、巽在上,乾为天、巽为风,这表明风在天上吹着云,由于空气中的水的含量还未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积累水汽才能下雨,所以把它叫作《小畜卦》。君子看到这情景,就要修身养性。

【启示】

这一卦说明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原文】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

《象》曰:“复自道”,其义吉也。

【译文】

初九:继续做自己还未完成的事业,哪里会有什么过错呢?这是吉利的。

《象传》说:继续做自己还未完成的事业,这样做是有道理的,所以吉利。

【启示】

这一爻暗示我们做事要有恒心。【原文】

九二:牵复,吉。

《象》曰: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

【译文】

九二: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干还未完成的事业,是大吉大利的。

《象传》说: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干还未完成的事业之所以吉利,是因为这一爻阳爻阴位,位于下卦正中,即顺应了事情的发展规律,这当然不会有什么过失。

【启示】

众人拾柴火焰高,有朋友跟自己一道渡难关,哪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所以前途是光明的。【原文】

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

《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译文】

九三:走到中途,突然车子的轮子脱离了车身,夫妻俩相互仇视。

《象传》说:夫妻俩相互仇视,这表明没有处理好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启示】

两个人为实现同一目标努力拼杀,中途由于意见不合,反目成仇,这是因为没有摆正双方的位置。【原文】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译文】

六四:有诚信,则能去掉忧恤,解除警惕,没有什么灾难发生。

《象传》说:有诚信,消除双方的疑虑和担忧,表明志同道合。

【启示】

两人一起干事业,如果双方都有诚信,心怀坦荡,即使有什么矛盾,也会化解。【原文】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象》曰:“有孚挛如”,不独富也。

【译文】

九五:有诚信就能使大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因为有周围的人帮忙而变富有了。

《象传》说:“有诚信之所以能使大家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没有独自享受荣华富贵。

【启示】

你对周围的人以诚相待,赢得他们的信任,从而使他们报之以诚,这样就会促使你登上成功的宝座。【原文】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

《象》曰:“既雨既处”,德积载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译文】

上九:雨下了又停止,就好像快积满功德的男人,妻子去占卜必得凶兆。阴历快到十五日,君子出远门,一定会遭遇凶险。

《象传》说:“雨下了又停止”,这说明快积满功德的男人已快到了事业的顶峰,稍有不慎,就会走下坡路。“君子如果盲目出外远行,一定会发生凶险”,是因为他很快就要登上成功的宝座,回望光辉历程,不禁沾沾自喜,往往怀疑别人的点子的正确性。

【启示】

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往往会爆发出一种神奇的力量,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然而,当大功快告成时,他往往刚愎自用,变得非常愚蠢,或者不能克服最后的困难,导致“功亏一篑”。

【疑难解析】

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的大意是:一个人在快积满功德时,去占卜得到凶险的预兆。在快到阴历十五时出远门,也是凶险的。这就好比一个人快到大功告成的阶段,此时他是处于危险中。一个人经历了一番辛苦,终于到了成功的边缘,这本应是可喜可贺的,为什么这还是最危险的时候呢?这是因为:

一、一个人在创业的初期,深知前方的道路非常艰险,稍有不慎,就会半途而废。所以,他非常小心,处处提防飞来的横祸,时时预测将有可能遭遇的灾难,并想好应付的策略。而在大功快告成时,他一看前面,就剩下那么一小段路,就非常高兴:终于快到目的地了,反正成功是迟早的事,先放松一下吧。此时,灾难便乘虚而入。

二、在大功快告成时,他回望来路,到处留下了自己的辉煌的痕迹,显示出自己的聪明能干,就不免为之自豪,不知不觉变得不可一世,谁的忠言也不愿意听,而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自然难免作出错误的决策。再说,他身边的贤人也受不了他的自负,要么离开他,要么另立山头,与他为敌,这样在危险的时候,他不但孤立无援,而且还要遭受更大的敌对力量的冲击。

三、最后一小段路,看起来短,但走过去却是十分难的。一方面,一个人在经历了一番艰苦的奋斗之后,往往筋疲力尽,几乎到了生命的极限,极想停下来歇歇,他之所以向前走,完全是一种惯性,只要遭遇一丁点大的困难,他就会摔倒,如没有超人的意志力,他是难以爬起来的。另一方面,黎明前是最黑暗的,最后的一步也是最艰难的,要跨越它,往往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因为这不是量的积累,而是质的飞跃。

【事例】

“有孚挛如,富以其邻”告诉我们,只要诚心待人,就能赢得人家的信任。刘备一生诚信待人,赢得了许多贤人的信任,徐庶就是其中的一个。

刘备大仁大义服徐庶

三国时期,曹操率领大军攻取荆州,派曹仁等将领带领兵马数十万杀向新野。

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刘备听取徐庶的计谋,接连两次把曹军打得丢盔弃甲,损兵折将。

曹操断定刘备一定有高人辅佐,经打探得知是徐庶,于是决定把徐庶招揽过来。他打听得知徐庶为人忠孝,幼年丧父,只有老母在家,无人侍奉,便命人将徐母骗至许昌,要求徐母写信招降徐庶,结果被徐母拒绝。遭到拒绝后,曹操又伪造徐母笔迹,写信送至新野,让徐庶前来伺候。徐庶接到信后,哭着向刘备辞行。

刘备深知,他去后肯定不能回来。但是,他知道拉拢人才,首先要尊重人才,只能以仁感人,不能强夺。于是刘备没有强留,只是流着眼泪劝慰徐庶道:“母子情深,人之常理,你尽管伺候老母去吧,不要牵挂我。”

但刘备手下众人都不同意。孙乾对刘备说:“徐庶是天下难得的奇才,又知道我们军队的状况,如果今天放他走,一定会被曹操利用,不如留住他。如果曹操杀掉他的母亲,他一定会尽力为母亲报仇,全力对付曹操。这样岂不是更好?”

刘备连忙说:“这怎么能行呢!不让他回去导致曹操杀掉他母亲,我们反而用她的儿子,这是不仁啊;留下他不让他回去,使他不能孝敬母亲,以致违背了母子之间的情义,这是不义啊。我怎么能做这种不仁不义的事情呢?”

于是刘备准备好酒宴为徐庶饯行,两人相对而泣。两人骑马到十里长亭,刘备又翻身下马相送,一直送他很远。刘备的举动深深感动了徐庶,他当即向刘备表示,这次到曹操那儿去,即使曹操逼迫,也绝对不会为他出谋划策的。

同类推荐
  •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孟子全书

    孟子全书

    孟子被誉为亚圣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将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构建了完整的体系,并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创见。其著作《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许多激励人心、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亦源于《孟子》。古代学问大家韩愈有言:“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也说:“三十岁后,我做人处世全靠孟子。”可见,不学习《孟子》将会蒙受无以弥补的损失。
  • 中国儒学之精神

    中国儒学之精神

    郭齐勇教授作为中国新一代的儒者,数十年来沉浸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研究,《中国儒学之精神》即汇聚了作者二十多年来在大学与民间演讲儒学的成果。全书深入浅出、全面而又有重点地论述了儒学的源流、一代宗师、发展轨迹、经典著作;儒家的礼乐文化、社会理想、治国方略、管理智慧、人性学说、核心价值、人生意境;儒家人文精神的特色、当今的意义与价值,经济全球化下的创造转化与应对之道。对学术前沿的课题,如儒家与自由主义的对话、公与私、公德与私德、亲亲互隐与人权、儒学的宗教性及宗教对话等论域,亦提出了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有拨乱反正之功。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态的重要构成因素,它深深地扎根于民间。儒家文化的许多价值理想一直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中华文化可大可久的根据。
  • 荀子(传世名著百部第21卷)

    荀子(传世名著百部第21卷)

    《荀子》是先秦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的代表作,集中记录了荀子的言论,对于研究荀子及先秦学术思想有着重要的价值。该书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荀子的辩说

    荀子的辩说

    荀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战争的时代。在这种战争的背后,有一种更隐秘的“战争”,即诸子之间的激烈论争。从战国儒家的角度来看,论争主要表现为他们对其它学说的批驳。而荀子对诸子的批评更加广泛。由于其批评更具体且富于理性,因而更像是论辩(尤其对墨家)。在论辩中,他建立了一个低于儒家立场的价值平台,试图从这个非独断性的平台出发,通过一种更为对等的“讨论”,最终达成在观念上维护日渐衰落的传统生活方式(礼)的目的。
热门推荐
  • 不死药传说

    不死药传说

    一个被诅咒千年的家族,一个知晓几句偈语,两人道出千年疑案,究竟谁是谁非……
  • 大帝魂

    大帝魂

    每一次的嘲笑,都是一次凌迟的痛苦。木易把自己比作行走在苦海的人,疼痛,是修行的必经之路!他不怕痛!不怕累!不怕嘲笑与讥讽!他要做的事!就一定要做到!炼魂,就是自我强大之路。木易发誓:一定要成为最强大的男人!
  • 神源之纪

    神源之纪

    亿万年来,多少神迹被隐藏在古老的时间长河里。它们揭开人类的起源,连接着无数的域外空间。人类又是从何而来,是进化还是神创,若是神创,神的目的又是什么。且看江铭自长白山而入,引出一段泣血史诗,揭开那些所谓的为人熟之的秘密。
  • 你是我的心尖爱人

    你是我的心尖爱人

    嗨,有故事的人,愿意听我讲故事吗?【此为短篇合集】曾有人问过我,为什么恋爱的人都那么傻。我想了很久,最终得出答案:因为他是你的心尖爱人,所以你愿意为他而傻。那些懵懂的岁月,十七岁的你坐在谁的单车上?那些快要呼出的言语,因为什么最终没有说出来?那些错过的爱情,如果当初勇敢一点,会不会结局就不一样?我不能说这故事里的每个人都与你相同,但她们同你一样,爱上了一个人,一个遥不可及的人。
  • 黄帝内经一学就会

    黄帝内经一学就会

    本书内容包括:宝命全形、阴阳应象大论、藏气法时、血气精神、百病始生、病之形能、脉要精微论、异法方宜等八章。
  • 豪门产业:千金家产之争

    豪门产业:千金家产之争

    父亲一夜之间去世,产业一夜之间被继母和继妹抢走,她的性格也随着一夜之间改变,在抢夺财产之中遇到一位‘好心’帝少帮她一起抢夺财产。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她仍然坚持争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经过了她不懈的努力,终于在一年之后她将爸爸的财产夺了回来。可是这个帮着她抢夺财产的帝少,却将她欺压在墙角,用着宠溺的语调说道:“我要把你夺走。”喵个咪呀!老娘是让你帮我抢财产,不是让你抢我呀!
  • 重生之灰姑娘的梦

    重生之灰姑娘的梦

    错过了,还可以挽回;有了过错,还能再挽回吗?
  • 重生之男神倾城

    重生之男神倾城

    【本文双重生+一对一+女扮男】相恋七年。她在订婚宴上被领养的妹妹抢了未婚夫,一天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妹妹突然病发,联合未婚夫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剖腹取心,临死之际还被当成试药工具,她不甘心,却只能这睁眼睛死去。最后的意识里,她咬牙发誓:“若我不死,定要将你们这对渣男狗女抽筋拔骨!挫骨扬灰!”再次睁眼,她已经进入了从小就女扮男装的小“堂弟”的身体,这一次她为复仇而生。然而移植的心脏也并不稳定,狗男女又把目光对上了这个从小自闭的小“堂弟”,想要再一次夺心杀人。没想到,十年前不言不语弃她而去的竹马也重生了......苏凉捂着脸哀嚎,“重生一次哪都好,就是未婚夫有点小啊!”
  • 为濒毁的世界献上希望

    为濒毁的世界献上希望

    为了生存而承接下永恒的契约,自此行走于只存在于幻想的世界中,为那频临破灭的世界献上微弱的希望。(没有太监,只是换了一个平台战斗而已。)这是一个人不断变换着形态在世界间旅行的故事(那个...本书之前叫《都市之制卡者》,书友建立QQ书友群了,卡牌审判协会253025294。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玩。)
  • 天价试婚:boss老公请克制

    天价试婚:boss老公请克制

    “陆乔天,你混蛋!”“没事,那你就是混蛋的夫人。”“陆乔天,你儿子太不听话了。”“没事,大混蛋这就去教训小混蛋。”“妈咪,什么是混蛋啊?”“……”“妈咪,混蛋可不可以吃啊?”“……”“爸比,妈咪为什么要骂你混蛋呢?”“因为你妈咪喜欢爸比。”“真的啊,那我也要妈咪叫我混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