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04200000013

第13章 符言术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

【原文】

安徐正静,其被节无不肉。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有主位。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思虑者,则无不知。辐辏并进,则明不可塞。右主明。

【译文】

假如一个人能安详、从容、正直、沉静的话,那么他的人格自然能达到应有的节度,为人处世就可以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要善于与人交际而不沉静无为,态度谦虚、心平气和,以预防倾覆和损害。以上所说的就是君王要安于本位的道理。

眼睛贵在明亮,耳朵贵在灵敏,心灵贵在有智慧。身为人君,若能以天下人的角度去看,就没有看不到的东西;若能以天下人的角度去听,就没有听不到的声音;若能以天下人的角度去思考,就没有无法知晓的事情。假如真的能做到以上几点,天下万民就可以像车轮的辐条都集向车毂一样归心于君主,君王的视听也会如日月照临,不会被阻塞和蒙蔽。以上所说的是君王明察秋毫、了解民生疾苦的道理。

智慧典例

汉昭帝善辨忠奸

汉武帝去世的时候,他所立的太子即后来的汉昭帝,年龄才8岁。汉武帝并不放心,就把他托付给霍光、金日碑、上官桀、桑弘羊四位大臣,让四人辅佐昭帝。四人之中,霍光是大司马、大将军,掌握着朝廷军政大权,地位最高。

霍光为人正直,又忠心耿耿辅佐汉昭帝,把国家大事处理得有条有理,因此,威望日益增高。但是霍光为人耿直,做事不讲情面,得罪了不少人,其中就有上官桀、桑弘羊、盖长公主等人。

当时燕王刘旦(汉昭帝的哥哥)因为自己没有做成皇帝,一心想废掉昭帝,但又畏惧霍光,于是他便和上官桀勾结起来,想设计除掉霍光。

于是,在汉昭帝14岁那年,上官桀趁朝廷让霍光休假的机会,伪造了一封刘旦的亲笔书信,又派人冒充刘旦的使者,把这封信送给了汉昭帝。

汉昭帝打开信一看,只见上面写道:“霍光外出检阅御林军时,擅自使用皇上专用的仪仗。而且他经常不守法度,不经皇上批准,擅自向大将军府增调武官,这都有据可查。他简直是独断专行,根本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我担心他有阴谋,对皇上不利,因此我愿意辞去王位,到宫里保护皇上,以提防奸臣作乱。”

信送出后,上官桀等人做好一切准备,只等汉昭帝发布命令,就把霍光捉拿起来,谁知汉昭帝看完信后毫无动静。

第二天,霍光前去上朝,听说了这件事,就在偏殿中等候发落。

汉昭帝在朝堂上没有看见霍光,便问道:“大将军在哪里?”

上官桀回答道:“大将军因为被燕王告发,所以不敢进来。”

于是,汉昭帝派人请霍光上殿。霍光来到殿前,摘掉帽子,磕头请罪。

汉昭帝说:“大将军只管戴上帽子。我知道那封信是假的,你没有罪。”

霍光既高兴又迷惑不解,问:“皇上是怎么知道的啊?”

汉昭帝说:“大将军检阅御林军只是最近几天的事情,增调武官校尉到现在也不过10天,燕王远在北方,他怎么知道得如此之快啊?如果将军要作乱,也不必依靠校尉。”

上官桀等人和文武百官听了都大吃一惊。

汉昭帝又说:“这件事只需问问送信人就可以弄明白!不过,我想他肯定早已逃跑了。”

左右下属连忙命人去找送信人,送信人果然逃跑了。

一计不成,上官桀等人又生一计,他们经常在汉昭帝面前说霍光的坏话。最后,汉昭帝大怒,对他们说:

“大将军是忠臣,先帝嘱托他辅佐我,以后谁再敢诬蔑大将军,我就治谁的罪!”

上官桀等人看到这个方法不行,就密谋让盖长公主出面请霍光喝酒,然后借机杀掉他,废掉汉昭帝,立燕王刘旦为帝。但他们的阴谋还没来得及施行,就被汉昭帝和霍光发觉,全部被杀。

【评析】

“主明术”说的就是君主只有耳聪、目明、心智,才能做到明察秋毫,而不至于被事物的外在假象蒙蔽了眼睛。霍光如果碰上一个昏庸的皇上,恐怕早已被斩首了。而昭帝从信中的时间准确地推算出燕王不可能知道近期发生的事,而且又令人去追查送信之人,他这样做的目的只是想给诬陷霍光的人一个威吓,上官桀果然吓得半死。更为可悲的是,上官桀等人仍不死心,意图谋反,最终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

雍正帝杀一儆百

康熙和乾隆掌政时期,国家呈现出太平盛世的局面。康熙时期的繁荣得益于康熙治理天下有方,然而康熙晚期,国家却一直走下坡路。一方面是他晚年多病,不能勤政;另一方面是确立皇储的问题搅得朝中一片混乱。因此,在他统治晚年,朝中官员渐渐疏于政治,因循敷衍、懒散拖沓、贪污行贿把官场弄得乌烟瘴气,一直蔓延到雍正初年。

雍正登基后,决心全面整顿,改变朝廷大臣玩忽职守的态度和消极懒散的作风。他清楚这种作风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彻底废掉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如果对他们仅仅宣传一些大道理,恐怕收不到较好的效果。

雍正想来想去,觉得不如来个杀鸡给猴看,说不定能产生大的影响,震住其他大臣。但是,到哪儿去找这只“鸡”呢?不久,雍正就找到了突破口。

一天,雍正让手下趁别人不注意时,把刑部大门上的匾额拿回来,藏在屏风后面。然后雍正耐心地等待,看看刑部有什么反应。

一天过去了,刑部没有什么异常。

两天过去了,刑部依然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

第七天,雍正再也沉不住气了。他命令召见刑部主管官员。一见面,他突然问:

“你们主管衙门外的大匾额还在吗?”

官员不知雍正有何用意,毕恭毕敬地回答说:“在!”

可是当他们抬头看皇上时,只见雍正脸色阴沉,不知自己说错了什么,慌忙补充说:“应该在吧!”说罢,不敢言语。

雍正向近旁的侍从招招手,两个内侍便把刑部大门外的匾额从屏风后抬出来。刑部主管官员一看,吓得直哆嗦,一时不明白究竟怎么回事。

雍正指着放在大殿中央的匾,厉声说道:

“这块匾额已经放在这里七天了,可你们却没有任何人发现!这么大的缺陷你们居然都没有注意到,不知你们平日会疏忽多少事务!堂堂一部之首尚且玩忽职守到如此地步,又怎么能以身作则、教导下面的人勤于公务呢?”

雍正大发脾气,刑部主管吓得双腿发软,连连叩头,俯首请罪。他在皇上面前立下誓言,决心痛改前非,整顿吏治,提高效率。

雍正对其他部门什么都没说,但自从这件事传开后,朝廷六部的办事作风很快就有了起色。

【评析】

面对因循敷衍、懒散拖沓、贪污行贿等劣行,雍正帝心知肚明,一时难以解决,于是便想到了杀鸡给猴看的招数。这也是历来古代官吏乐此不疲的行事策略。为什么呢?因为与各个击破相比,罚一儆百的影响更大,而且要省时省力得多。可见,雍正帝的高明之处贵在其心智。

乾隆帝收买人心

乾隆皇帝当政时,以宽仁为本,对南部新疆问题,他一直抱和平解决的愿望,但最后他不得不使用军事力量。

在平定准噶尔后,回部何去何从?

起初,清朝希望和平解决,采取措施,减轻贡赋,给予较大自治权力和优惠政策。但后来的发展事与愿违,由于和卓兄弟发动叛乱,阴谋分裂,清廷不得不诉诸武力。

乾隆二十三年,朝廷以雅尔哈善为靖逆将军,率满汉官兵一万余人,向库车进发。征讨之前,乾隆下谕宣示大小和卓的罪状,其文至情至理,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

谕旨中这样对维吾尔族百姓说:

“布拉尼敦、霍集占兄弟在噶尔丹策动时被拘禁,我们第一次平定伊犁时,放出二人,并命令他们做了你们的首领。朝廷正要对和卓二兄弟加恩赐爵、授予良田时,没料到二人乘厄鲁特变乱之机,率领伊犁人逃往叶尔羌、喀什噶尔,拥兵自重。朕原以为他二人或许是惧怕厄鲁特的骚扰,暂时避开,休养生息,因此没有发兵责难。后来见他二人仍然没有回归之意,就派遣使节前去招抚,没想到二人竟戕杀使臣,僭称巴图尔汗,情节尤其可恶。”

乾隆帝在谕旨中还说:

“朕以为,倘若朝廷听之任之,不擒拿主犯,那么回族百姓终不得安生。因此,特发大兵,声罪致讨。这次兴师,只为霍集占一人。因朕听说霍集占起义倡乱,布拉尼敦是被迫从行的,所以朕已命分别处理。像大小和卓兄弟至亲,朕尚且视其情节轻重,加以处理,更何况你们全无涉及,岂有被株连之理?朕是不会将尔等无罪之人与叛逆之徒一并诛戮的。”

谕旨最后说:

“你等若将霍集占缚获献上,自会安居乐业,永享殊恩。若执迷不悟,听从逆贼指使,大兵所至,即不再分善恶,全被剿除,悔之晚矣!希望你们熟思利害,不要贻误终生。”

从这道谕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乾隆顺应民意的基本策略。在谕旨中,乾隆帝依据情理,对准极少数,保护大多数。一方面指责和卓兄弟忘恩负义,尤其是霍集占,申明这次征伐的正当理由;一方面解除各方面的忧虑,说明平回的矛头只对准霍集占一人,绝不株连扰害维族百姓。一般人民,连大和卓布拉尼敦也会宽大处理。

这道谕旨的发布,有利于瓦解叛军的意志,分化其内部的凝聚力,为最后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析】

乾隆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过程中,以审时度势的眼光分析其利弊关系。为了趋利避害,不但以宽容之心对待叛逆者,还以最小的投入取得了最佳的效果,真可谓事半功倍。其成功之处与乾隆帝敏锐的观察力、正确的判断力和英明的决断力是分不开的。

乾隆下达的谕旨既解除了百姓的顾虑和担忧,又大大鼓舞了受压迫百姓反抗的决心,达到了分化敌军营垒,争取维吾尔族群众,减轻进军阻力的目的。可以说,这道谕旨的作用绝不亚于单纯的军事进军,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听之术,勿坚而拒之

【原文】

听之术曰:勿坚而拒之。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听术正静,其莫之极!右主听。

【译文】

采纳别人进言的方法是:不要固执己见而排拒对方。采纳进言,民众就会拥护和捍卫君王;拒绝进言,君王就会闭目塞听。山峰虽高耸在上,抬头仰望就可以看到其顶点;深渊虽深不可测,但经过测量仍然可以知其深度。神明的君王,其听言之术正直沉静,高深玄妙,是深不可测的。以上所说的就是君王采纳进言、端正视听的道理。

智慧典例

虚心听劝成霸主

公元前636年,晋公子回国当上国君,是为晋文公。他当上国君后,开始征发百姓,组织军队,训练作战。两年后,晋文公便准备用训练的百姓称霸诸侯。

大臣子犯劝阻说:“百姓虽然经过训练,身体强健,但还不懂得义,还没能各居其位,不能用。”

晋文公觉得有道理,他便想办法让百姓懂得义。正在这时,周朝发生了“昭叔之难”。

昭叔是周惠王的儿子,他和他的哥哥襄王之后狄隗密谋叛乱,襄王知道后,便将狄隗废掉。这件事触怒了狄隗的娘家,他们派重兵进攻周朝,周襄王被迫逃到郑国。

周朝在当时名义上是各诸侯国的宗主,晋文公决定帮助周襄王返回周朝并用此事教育晋国的百姓。

他派出左右两军,右军攻打昭叔,左军去郑国迎接周襄王返国。事成之后,周襄王为表彰晋文公的功劳,以天子的礼仪迎接文公。

晋文公却推辞说:“这是臣下分内之事。”

他帮助襄王返国后,又回国致力于便利百姓,使百姓安居乐业。他认为可以使用百姓了。

子犯又出来阻拦说:“百姓虽然懂得了义,但还不知道信是什么,还不能用。”

晋文公听了,觉得有道理。

他率领军队攻打原国,命令士兵携带三天的口粮。军队围困原国城池整整三天,士兵们的粮食全部吃完了,而原国人还坚守城池不出。于是晋文公下令退兵,正当晋军刚退兵时,间谍从城里出来报告说:“原国已经准备投降了。”

有人主张再坚持一下,等待原国投降。晋文公坚决地说:“当初带三天军粮,就是准备攻打三天的;如今已下令退兵,就应该说话算数。如果不退兵,即使得到原国,也会失去信用,得失相比哪个多呢?”

由于晋文公利用攻打原国教育百姓知道信,所以国内民风大变,凡事以信为本,他们做生意不求暴利,不贪不骗。

做完这些后,晋文公问子犯:“这回行了吧?”

子犯回答:“百姓虽知信、义,还不知道礼,还没有养成恭谦礼让。”

于是,晋文公又在让百姓知礼方面下苦功。他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每个环节都依照军礼执行,使百姓看到礼仪;他又规定百官的等级及职责,使百姓知道对什么职官行什么礼仪。百姓们不但如此,还知道根据礼来判断一件事的是非。这时,子犯笑着说:“可以用民了。”

于是,晋文公开始伐曹,攻卫,取得齐国之地,大败楚军于城濮,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评析】

“主听术”中说的就是君主如何在明察秋毫的基础之上去听取、采纳臣子的劝谏。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虽时刻想着称霸,但他并不冒进,而是虚心三次听从子犯的建议,并且不遗余力地去完成。其结果不但教化百姓明白了信义,还使百姓懂得了礼仪,晋国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诚意求谏修德政

战国时期,魏国国君魏文侯听说吴起廉洁公正,善于用兵,颇得将士推崇,便拜吴起为西河(魏郡名,辖境在今陕西东部黄河西岸地区)郡守,以抵御秦国和韩国的进犯。

魏文侯死后,吴起便继续辅佐他的儿子魏武侯。

公元前395年,武侯来到西河,乘船顺河而下,察看地形。途中,武侯见高山大河,险要奇伟,感慨不已,回首对吴起道:

“山河环抱,形势险要,恰似一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防线,阻挡着敌人的入侵,这真是魏国的荣幸啊!”

吴起听后,摇了摇头,劝谏武侯说:

“国家的兴盛衰败,在德不在山河之险。”

武侯看到吴起不同意他的观点,便问道:

“这是什么原因呢?”

于是,吴起援引历史上许多国家山川地势险要,却不注意治理国家,不施恩德于民,终遭失败的例子。

他又劝谏武侯说:

“国家的兴盛衰败,在于是否施德于民,不能只依赖山川的险峻。从前,三苗氏(相传古部落名)所居之地,左有洞庭湖,右有鄱阳湖,地势险要。可是由于没有德言,不讲信义,被夏禹(相传古部落联盟首领)灭亡了。夏朝末代的君主桀的驻地,左有黄河、济水,右有泰山、华山,北有太行山,南有龙门山,地势更险要,可由于不施仁政,被商汤打败了。商朝末代纣王的国都,左倚孟门山,右靠太行山,北有恒山,南临黄河,同样因政治腐败,不施德政,被周所灭。从这些事实来看,治国在于有好的政策法令,给人民以恩德,而不在于地形的险要!如果您不施德政,恐怕船上的人都有可能是你的敌人。”

武侯听罢,敬佩地说:

“你说得很对。”

由于魏武侯及时纳谏,内修德政,外练强兵,并支持吴起变法,改革兵制,从而建立起一支精锐骁勇的“魏武卒”,称雄一方。

【评析】

贤明的君主不但善于纳谏,还不耻下问,以求自身不断得到进步。魏武侯虚心求教于吴起,以探求左右事物变化发展的各种因素,足见其真诚的求贤之心。管子曾说:“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其意是说天下人才有的是,但能用才者却不多。所以只有使手下人才的才能得以充分施展发挥,才算得上用才。魏武侯及时纳谏,内修德政,就表明了他是善于纳谏的一代明君。

不听进谏入膏肓

扁鹊是古代一位名医,有一天他去见蔡桓侯,在仔细端详了桓侯的气色后,说:“大王,您得病了。现在病只在皮肤表层,赶快治,容易治好。”

蔡桓侯不以为然地说:“我没病,用不着你来治!”扁鹊走后,他对左右说:“这些当医生的人,成天想给没病的人治病,好用这种办法来证明自己医术高明。”

过了10天,扁鹊再去探望蔡桓侯。他焦急地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需要抓紧治疗!”桓侯把头一歪,说:“我根本没病!”扁鹊走后,他很不高兴。

又过了10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更加焦急地说:“大王,您的病已经进入了肠胃,不能再耽误了!”桓侯仍然连连摇头:“见鬼,我哪有什么病?”扁鹊走后,他更不高兴了。

又过了10天,扁鹊再去看蔡桓侯,见面后只看了一眼,就掉头走了。桓侯心里很纳闷,就派人去问他。扁鹊说:“有病不怕,只要及时治疗就会治好;只怕有病说没病,不肯接受治疗。病在皮肤,用热敷方法就能治好;病在肌肉,用针灸方法可以治好;病在肠胃,用汤药方法可以治好。但现在大王的病已深入骨髓,病得这样重,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再请求给他治病了。”

不久,蔡桓侯的病果然发作了。他派人去请扁鹊,但扁鹊已经走了。没过几天,他就死了。

【评析】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一味固执己见,听不进有经验的人的劝告,只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肯定会失败。蔡桓侯不听扁鹊良言相劝,结果导致病危身亡。当然,除了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外,还要及时总结自己的经验,做到“吃一堑,长一智”,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也是难得的收获。

苻坚拒谏败淝水

西晋末年,南北分裂。南方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建立东晋王朝;在北方,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首领也纷纷称王称帝,占据关中一带的氐族统治者以长安为都城,建立了前秦政权。公元357年,苻坚即位,他重用汉族知识分子,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使前秦实现了兵强国富的局面。

在这基础上,苻坚积极向外扩张势力,初步统一了北方地区。接着攻打江南,企图统一南北。东晋太元八年(383年)八月,苻坚亲率百万大军,水陆并进,南下攻晋。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决意奋起抵抗。他们一方面缓解内部矛盾;另一方面积极部署兵力,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以抗击前秦军队的进犯。

十月十八日,苻融率领前秦军前锋攻占寿阳,慕容垂部攻占了郧城,接着攻打硖石。胡彬困守硖石,粮草乏绝,难以支撑,便写信请求谢石驰援。可是此信却被前秦军所截获,苻坚决定迅速开进,以防晋军逃遁,便把大部队留在坎城,亲率骑兵8000驰抵寿阳,并派遣原东晋襄阳守将朱序到晋军中劝降。朱序到了晋军营阵后,不但没有劝降,反而向谢石等人密告了前秦军的情况,并建议谢石乘前秦军各路人马尚未集中的机会,主动出击。

谢石及时改变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派刘牢之率精兵5000迅速奔赴洛涧,与前秦梁成列阵迎击。刘牢之大败梁成,取得洛涧遭遇战的胜利,这挫抑了前秦军的兵锋,极大地鼓舞了晋军的士气。谢石乘机命诸军水陆并进,直逼前秦军。苻坚站在寿阳城上,看到晋军部阵严整,又望见淝水东面八公山上的草和树木,以为也是晋兵,心中顿生惧意,对苻融说:“这明明是强敌,你怎么说他们不堪一击呢?”

前秦军洛涧之战失利后,沿淝水西岸布阵,企图从容与晋军交战。谢玄知己方兵力较弱,利于速决而不利于持久,于是便派遣使者激将苻融说:“将军率领军队深入晋地,却沿着淝水布阵,这是想打持久战,不是速战速决的方法。如果您能让前秦兵稍稍后撤,空出一块地方,使晋军能够渡过淝水,两军一决胜负,这不是很好吗?”

前秦军诸将都认为这是晋军的诡计,劝苻坚不可上当。但苻坚却说:“只引兵略微后退,待他们一半渡河,一半未渡之际,再用精锐骑兵冲杀,便可以取得胜利。”于是苻融便答应了谢玄的要求,指挥秦军后撤。前秦军本来就士气低落,内部不稳,阵势混乱,指挥不灵,这一撤更造成阵脚大乱。朱序乘机在前秦军阵后大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前秦军听了信以为真,遂纷纷狂跑,争相逃命。

东晋军队在谢玄的指挥下,乘势抢渡淝水,展开猛烈的攻击。苻融被杀,前秦军全线崩溃,完全丧失了战斗力,晋军乘胜追击,一直到达青冈。前秦军人马相踏而死者,满山遍野,堵塞大河。活着的人听到风声鹤唳,以为是晋兵追来,更没命地向北逃窜。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灭的十有八九,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仓皇逃至淮北。

【评析】

苻坚在位时励精图治,不但开创了前秦的盛世,还统一了北方,是少数民族政权中较为有实力的。然而使人遗憾的是过于好大喜功、崇尚武力,由于刚愎自用,不能虚心听取群臣的建议,而最终导致了兵败淝水,遗恨千古。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

【原文】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赏赐贵信,必验耳目之所见闻。其所不见闻者,莫不暗化矣。诚畅于天下神明,而况奸者干君。右主赏。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之处安在?右主问。

心为九窍之治,君为五官之长。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君因其所以求,因与之,则不劳。圣人用之,故能掌之。因之循理,固能长久。右主因。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则群臣生乱。家于其无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开?开闭不善,不见原也。右主周。

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是谓洞天下奸,莫不暗变更。右主恭。

循名而为,实安而完;名实相生,反相为情。故曰:名当则生于实,实生于理,理生于名实之德,德生于和,和生于当。右主名。

【译文】

君王对臣民施行奖赏,最重要的是坚守信用;施行刑罚,最重要的是要公正无私。奖赏和赐予贵在坚守信用,就必须以耳目所闻见的实际情况加以验证,即使没有经过耳闻目睹的情况,也会自然而然地在潜移默化中被民众所认可和接受。如果真的能够做到奖赏守信,刑罚公正,从而使君王的德行畅行于天下,再加上有神明护佑,那么奸邪之人加害君王的企图,怎么会得逞呢?以上所说的就是君王赏必守信的道理。

一是上知天时,二是下知地利,三是通晓人和。如此一来,四方、上下、左右、前后,各种因素都通晓明白,那么象征吉凶祸福的荧惑之星又能存于何处呢?以上所说的就是君王不耻下问,掌握天时、地利、人和的道理。

心是九窍运行的主宰者,君王则是五官的领导者。做善事的臣民,君王就会予以奖赏;作恶行的臣民,君王就会予以惩罚。君王根据百官行政的具体情况,仔细斟酌给予赏赐或处罚,既不会大费心力,更免劳民伤财之怨。圣人运用这种方法,所以能够掌握他们。这样因势利导、遵循事理,国运才能昌盛持久。以上所说的就是君王因循事理、统御臣民的道理。

身为君王,必须要考虑得缜密周详,涉猎世间一切的道理,若做不到缜密周详,通晓天下人情世事,那么群臣就会发生动乱。若国家发生动乱不断,群臣执掌无常,那么君臣上下之间就无法沟通,怎么知道天下万事的开启闭藏、兴衰演变呢?若不善于运用开启闭藏之术,就无法洞察事物的本原。以上所说的就是君王必须通晓天下事、思考缜密周详的道理。

身为君王,首先要做到长目,即用天下人的眼睛去看万事;其次要飞耳,即用天下人的耳朵去听声音;再次要树明,即用天下人的心灵去思索、洞察万象。若在千里之外的地方,隐藏于渺茫的细微之中,就叫作“洞”。世间的奸邪之徒,没有不暗中弃恶从善、更改前非的。这里所说的就是君王应耳聪、目明、心灵的道理。

君王若遵循名分去行事,按照事实来采取行动,一切就会安然无恙。当名实相互助长之后,反过来就会合乎情理而存在。所以说,名分恰当就是诞生于实践之中,而实践又是诞生于事理之上,而事理又诞生于名副其实的道德之中,道德是诞生于平和之中,平和诞生于万事相宜之中。以上所说的是君主必须恰如其分、循名求实的道理。

智慧典例

罚人救火保都城

战国时期,一到冬天,鲁国都城南门附近的人们就会到芦苇荡里打猎。由于那里湿度适宜,生长着肥美的野草,数不清的鱼虾在嬉戏。许多飞禽猛兽也栖息在这块风水宝地,过着惬意的生活。

人们都说这里动物的肉不仅好吃,而且皮毛还能卖钱,所以来这里打猎的人络绎不绝。一天,不知谁为了一时之利,竟然放了一把火来捕杀猎物。火借风势,很快蔓延开来,马上要烧到都城了,但却没有一个人救火,大家仍然兴高采烈地追逐着四处逃窜的动物。

鲁哀公在宫中听到火灾的消息,大吃一惊,赶忙派人去救火。但是被派去的人也跟着众人追逐火海中逃出来的猎物。看到这乱糟糟的情形,鲁哀公不知所措,担心再延误下去都城就要化为灰烬了。

这时,宫中一位大臣说:“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我们没有设置任何奖赏和惩罚,他们当然不愿意冒险去灭火。更何况趁机捕杀猎物不仅有利可图,也有趣味,他们自然就趋之若鹜。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在所难免的。”

鲁哀公心中焦急,听到这句话,茅塞顿开,传令下去,凡是救火的人就是为挽救都城立下功劳的人,一定会得到重重赏赐的!

那位大臣赶忙说:“这样也不太好。现在一团糟,不清楚谁在救火,谁在追逐猎物。至于谁的功劳大谁的功劳小,也没有办法评定。况且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现在人这么多,用这么多的财富赏赐实在是不划算啊!”

鲁哀公想想觉得也对,又开始发愁,说:“那该怎么办呢?”

大臣回答道:“既然奖赏不行,那为什么不惩罚呢?我们可以规定,捕杀猎物者视同玩忽职守,不救火的人等同于战场上的逃兵。如果被发现,不管是谁,都要以军纪处罚,不留半点情面!这样不用花一分钱,就能达到目的。您觉得怎么样?”

鲁哀公一听赞不绝口,立即传令下去。在场的人都害怕了,纷纷救火。有的脱下自己的衣服扑灭火苗,有的拿工具切断向四周蔓延的火,有的铲土掩盖即将复燃的灰烬。不一会儿,大火就被扑灭了。

【评析】

“主赏术”说的就是君主如何运用赏罚的手段来激励他人为自己服务。鲁哀公采用宫中大臣的赏罚之法,其成功之处就在于时机得当,通过对运用对象的分析,抓住了人们害怕受到惩罚的心理,以法治事,去灵活地制定赏罚策略,最终团结人心,扑灭了大火。可见,赏罚分明不仅可以作为制度来遵循,还可以变通的手段为自己所利用。

招贤纳士筑金台

燕国被齐国打败后,不久国君就死去了,太子继位,是为燕昭王。他在收拾残破燕国的时候,决定用厚礼聘请有才能的人,准备报败齐之仇。

他对谋士郭隗说:

“齐国趁着我国内乱而打败了我们,现在,我们燕国势单力薄,无力复仇。所以,得到贤明之人与我共商国是,以雪先王的耻辱,那是我最大心愿。您觉得如何才能招到贤能的人呢?如何才能让燕国繁荣昌盛,打败齐国呢?”

郭隗说:

“成就帝业的君主以贤者为师,成就王业的君主以贤者为友,成就霸业的君主则以贤者为臣,而亡国的君主就以低贱的小人为臣。”

“您如果能恭敬地对待贤者,那么就能招来超过自己百倍的人才;您如果先于别人劳动,后于别人休息,先去请教别人,然后再深思默想,那么就能招来超过自己十倍的人才;您如果与别人一样辛勤劳动,并且能够平等地对待别人,那么就能招来和自己才能差不多的人才;您如果对人态度蛮横,随便发怒,任意呵斥,那就只能招来奴隶那样的人。这就是自古以来的经验和教训啊!大王如果真想广泛选任贤者,就应该亲自去拜访,让天下人知道大王亲自拜访自己的贤臣,那么天下的贤士,一定都会到燕国来。”

燕昭王听了郭隗的话,问道:“我应该首先去拜访谁呢?”

郭隗说:“我先给您讲个故事。古代有个国君,想用千金买千里马,三年也没买到。宫中有个侍者对国君说:‘请让我去买千里马!’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这个人找到了千里马,但那匹马已经死了。于是他就用500金买了马骨,回来向国君报告。国君大怒:‘我要买的是活马,哪能用500金买个死马呢?’侍者镇定地回答:‘买死马尚且用500金,何况活马呢?天下的人都以为大王真要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送来。’果然,不到一年,就有三匹千里马送上门来。”

郭隗接着对燕昭王说:“如今大王要想招揽人才,就请从我开始。我尚且被任用,更何况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呢?”

燕昭王听从了郭隗的话,筑起高台,拜郭隗为师,并筑黄金之台以待贤者。一时间,乐毅、邹衍、剧辛这些人才纷纷从自己的国家奔向燕国。

经过许多贤人智者20多年的努力,燕国终于强大起来,军队的战斗力也大大加强。于是燕昭王派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及三晋联合谋划进攻齐国。经过几场大战,齐军大败,齐盡王逃到国外,燕昭王终于报了败齐之仇。

【评析】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燕昭王运用金钱招贤纳士,最终使燕强盛起来,报了败齐之仇。总结其成功的原因有三:一是会用人,他首先想到的是以厚礼招请人才;二是善纳谏,听从了郭隗的建议并重用他;三是不惜财,以高筑黄金台招贤纳士,使人才都能够各尽其用。

【智慧总结】

“符”原意是指古代朝廷传达命令、调兵遣将时所用的信物,上面刻有与使用相关的文字。“符言”在此引申为君主所下达的格言,所以本篇着重讲述的是为君王设计的一套御国治民的策略。如何治理天下、统领百官,以及如何具备一国之君所应有的素质,都在文中得以体现。

本篇讲述了君王理应做到的九个方面:主位、主明、主听、主赏、主问、主因、主周、主恭、主名。“主位术”说到君主要有淡泊宁静的心态和成竹在胸的王者风范;“主明术”说到君主如何让自己的臣子为自己出谋划策,以使自己明察秋毫,为天下民众谋福利;“主听术”说到君主如何听取、采纳别人的意见,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广开言路、博采众议;“主赏术”是说君主如何运用好赏罚的手段,其基本要求是公正无私、赏罚分明;“主问术”说到君主如何全面客观地了解各方面情况,要求君主应有勤奋好学、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因术”说到君主如何管理好臣子,做到赏罚分明,其行事要因势利导、遵循事理;“主周术”说到君主如何做好君臣之间的沟通、行事周密,以使言路畅通,行事正常运转;“主恭术”是说君主如何洞察万象、辨别真伪,以使自己亲贤臣、远小人,其要求是要做到耳聪、目明、心灵;“主名术”是说君主如何采用恰当的方法使自己的“名”与“实”完美结合起来,两者的关系就是循名求实、因实定名。

本篇所讲到君主理应掌握的为政之道,不但没有涉及儒学所说的君臣平等之说,也没有法家所提到的君臣如虎狼的利害关系,而是注重如何使用计谋驾驭臣民,以维护自己的统治,这就是本篇的奇特之处。

同类推荐
  • 通往智慧之路

    通往智慧之路

    本书以“问题”为线索理解当代哲学的学术规定,以“热点”关注连贯哲学与生活,力图深入浅出地讲授当代哲学热点问题的流变。全书共12讲,包括“如何理解当代哲学热点问题”、“什么是当代哲学的终极问题”、“正义为何显得如此重要”、“如何在认生哲学中理解幸福”等。
  • 鬼谷子纵横智慧

    鬼谷子纵横智慧

    鬼谷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仙道家、是纵横家的鼻祖,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透晓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是先秦最神秘的真实历史人物。历史上正是由于他的出现,才有了纵横家的深谋,兵家的锐利,法家的霸道,儒家的刚柔并济,道家的待机而动。是古今中外领导者、财富人物、外交家、谈判家、企业高管、营销专家的枕边书。习之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得时遇明主可兼济天下求富贵。不得时可逍遥一生。
  • 7天教你读懂哲学

    7天教你读懂哲学

    本书为普及哲学知识的书籍。书中大量介绍了外国许多著名的哲学大师及他们的哲学思想和哲学著作等,并对每一位大师的生平成长之路和求学之路做了深刻的剖析,旨在向人们宣传和阐述他们的哲学观点和理论。本书通俗易懂,知识性强,体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 存在·真理·语言(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

    存在·真理·语言(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

    现代思想大师海德格尔思想的巨大震撼力,一直浸透在作者研究与写作的始终,不得不令人折服。这不仅改变了作者自己的许多观点,也动摇了作者原先对海德格尔研究的一些盲目自信,更使作者开始怀疑国内美学与哲学研究中许多“鸿篇巨制”的价值和意义。在通往海德格尔的小路上,时常会发现许多激动人心的东西,但“海德格尔的著作是作者们还没有能力攀登的高山”。登不上高山,不能说高山的存在没有意义,也不能说攀登者的努力没有价值。愿本博士论文成为一个攀登者的一次努力,尽管山顶还遥不可测、难以企及。
  • 道德经批判

    道德经批判

    本书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通过对道学经典《道德经》的批判,告诉人们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态度:既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全盘肯定,尤其不能借之来厚古薄今和以古非今;在肯定古人智慧的同时,更要看到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自己的伟大,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今天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创造明天。
热门推荐
  • 天武玄奇

    天武玄奇

    万千世界,宗族林立,强者为尊,弱者为奴,活着,只是强者才能拥有的权利,想要更好的活着,那你就要变的更强。武道之巅,仙域争雄,高手汇聚,唯我独尊,实力,永远是最好说话的武器,少年李江用他的双拳在这无尽的大千世界走出了一部属于他的传奇之作。
  • 龙裔幻想

    龙裔幻想

    你有见过奇怪的世界么?像......那些无尽战斗的世界?这是我的第一本玄幻小说,希望大家喜欢。
  • 迁命锁

    迁命锁

    左林。身有缺陷的他面临着家族产业要被卖掉的命运,对世界一无所知,且一无所有的他必须要掌握属于自己的力量才能够重新竖起左家的旗帜。燕雀岂知雕鹗志,豺狼难懂狮虎心!“我继承着左家的荣誉,揣怀着爷爷的教诲,即使此刻端坐在你们面前有些狼狈,可总有一天我会告诉所有人,不是你们健全人才有资格成王,也有可能败寇。”
  • 护花兵王有人爱

    护花兵王有人爱

    秦风:“我回到都市除了保护花姐,还有更大的任务。”
  • 现代农业(世界科技百科)

    现代农业(世界科技百科)

    本套青少年科普知识读物综合了中外最新科技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前沿性、可读性和系统性,是青少年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谱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帝魂傲天

    帝魂傲天

    (本书慢热,只想安安静静的讲故事!)一片灵魂至上的大陆!一座偏居一隅的小城!一个苟延残喘的家族!一个淘气顽劣的少年!当他踏足修炼的那一刻起,就梦想着位列这大陆的巅峰,福兮,祸兮永远伴随他的左右,见证着他最终俯瞰芸芸众生!当他位列巅峰的那一刻起,前世今生重新交织,他是谁?是曾经或者......那些前世纠葛的人和事,只不过是过眼烟云,他就是他,只是今生!纵然区区几十载,却早已勘破万载修途之事,力量?权利?只不过是要守护想去守护的东西!记述一场温暖的玄幻之旅!
  • 神裔法则

    神裔法则

    在这个世界上,你是否会相信神的存在?在这个世界的现实观上,你又是否会“闭关锁国”?在这个缤纷的舞台上,你又是否会与“魔”签订契约?每当你夜晚抬头仰望星空时,你是否会有几丝奇妙的遐想?这个世界,真的只有人类一种生命体存在吗?不,生命就在眼前,只是你没有发现。神,魔,一种相同的生命体,两种不同的性格。他们在上演着一场旷世的纷争!
  • 强者之路,公主传奇

    强者之路,公主传奇

    初见,他看她秒杀江湖蝼蚁。在一次见到,被人误解为一见钟情。某主对某王说:“看他们多有夫妻样?要不这样这样……”某王:“正合我意!”于是,初吻被夺。后来,感情越来越浓厚,他不想她再嫁其他男人,可是天命难违。个个把某女当成比自己命还重要的东西,全心全意守护她。
  • 六界囚笼

    六界囚笼

    上古时期,人族羸弱,除却天灾,尚有人祸,亦有异族入侵。万年之前,圣人女娲散尽七彩灵骨,补天地缺漏,护佑人族于危难之间。万年之后,天地间又起风云,这个故事,便从一处遗忘之地开始。
  • EXO:杀手艺人

    EXO:杀手艺人

    她是杀手,代号Devil!她像天使,却本是恶魔!他并不强大,甚至渺小!她是头牌,却早已颓废,她被人宠溺,却厌恶他人,她乔装改扮,混入组合,她喜欢他,却不敢说,她来的轻松,却带着遗憾离开,她很脆弱,他叫朴羽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