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97600000006

第6章 谦德篇

不能贪图享受

从前安世高大师到中国来弘法,在江西共亭湖度他过去生中的同参道友。安世高大师的道行很高,就他的一生修行弘化来看,肯定是阿罗汉以上,决不在四果之下。他曾翻译《无量寿经》,很可惜失传了。如果就《无量寿经》来说,他决定是法身菩萨,不只是阿罗汉。

安世高大师的同学堕在畜生道,做了龙王。他为它诵经、念咒,法事做完之后,他跟它说:“你出来让大家看看。”这个龙王不好意思出来。他说:“不要紧,让人家看看能种善根,消除你的业障。”它就从佛龛慢慢爬出来,是一条大蛇。他为它念咒,这个蛇就往生了,以后这个村庄就称为“蛇村”。

当安世高大师坐船去南昌时,在船上看到有一个穿白衣服的人,向他拜了三拜,然后升空走了。安世高大师告诉旁边的人,刚才来拜我的,就是这个龙王,他已经生忉利天了。我们要知道,超度最大的力量,只能超度到忉利天。夜摩天以上一定要靠自己修行的功夫,自己没有功夫,单靠超度是去不了的。

有人问:“你和你的同学从前在一起修行,何以你证果了,他却堕到畜生道?”

安世高大师说:“我这个同学过去明经好施。有一次托钵时,饭菜不太好,心里面就不高兴,觉得自己修行不错,也做了不少功德事情,却得不到好的供养。因为这个原因堕畜生道。”因为前世是讲经说法的法师,通达教理,所以他在畜生道作龙王时,大家去求很有感应,非常灵验。又因为他欢喜布施,福报大,所以香火鼎盛。

我们想一想,自己能不能和他相比?我们今天接受这些物质供养,心里有没有不满意?如果还有一点不满意,将来就会做龙王,这不是开玩笑的事情。所以,一定要训练自己,物质生活要降到最低,对生活环境要忍耐,决定不能贪图享受。

福报

福报决定要给众生享,不要自己享,这样福报就永远享不尽;福报自己享,几天就享完了。这个事情与世法没有两样,世间人储蓄很艰难,每个月赚一点钱,在当中提出一点来储蓄,储蓄了几十年,才有一个可观的数目。如果拿去花天酒地,不到一个月就花光了;如果去赌博,恐怕几分钟就赌完了。早年在台北,西门町有个西瓜大王,发了大财,听说儿子好赌,一晚上将全部财产输光了。对方还不错,给他一百万安家费,让他还能活下去。

我们的福报也是如此,要知道节俭是真正的享福。孔老夫子有“温、良、恭、俭、让”的德行,诸佛菩萨示现物质生活相当清苦,没有丝毫奢侈,所以福报享受不尽。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它的来源,一个是性德,一个是修德;虽有性德,没有修德,智慧、福德不能现前,所以必须要有修德。修德就是时时要积功累德。

欢喜接受批评

中国历代帝王,我们不能不佩服唐太宗。唐太宗能将国家治理好,为当时、后人所景仰、赞叹,就是他欢喜听别人说他的过失,乐意接受批评,认真反省,检点改过,这是帝王当中非常难得的。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亲近他的这些大臣,听到有人对皇帝的批评是错误的,就跟唐太宗说:“他这个指责是错误的,应当要受惩罚。”唐太宗说:“不可以。”大臣问:“为什么?”他说:“如果我惩罚这个人,以后就没有人敢在我面前说我的过失了。”所以,他真有过失,你指责他,他感谢你;他没有过失,你偏说他有过失,他也能包容你,不责备你。他让天下人都敢在他的面前说他的过失,以此作为借鉴,改过自新。因此,一代伟人的成就不是偶然的,历史上才会有“贞观之治”。古圣先王之中,没有人能与他相比,这一点实在非常难得。

我们要学习接受别人的批评,勇于改过。别人纵然误会我们,说错了,也不以为怪,不必计较,也不必争论。我们自己的态度,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统统欢喜接受。特别是为社会大众服务,一定要有这样的胸怀,我们才能把工作做得圆满。

半部论语治天下

儒、佛的德行要靠我们这个时代觉悟的人来发扬光大。如何发扬光大?身体力行,把儒、佛的道理做出来给社会大众看,光讲不行,要做出来。你真正做出来,我相信世界上许多电视台的媒体都会来访问你,为你传播,光明遍照世间,轻而易举。这是非常特殊的教学法,这也是世界上其他地区从来没有过的教学法。

中国最近一个甲子,我们把祖宗的教学法忘得一干二净。因此,我们今天要特别发心,忍受一切苦难,真正不怕苦、肯吃苦,把这个方法表演出来。我们至少要做十年、二十年,成绩拿出来,大家就相信了。

怎么做?一部经!宋朝初年赵普就是这个做法,赵普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宰相、谋士,智囊团的头。他的那一套治国平天下的本事从哪儿来的?他说:“我以半部《论语》帮助宋太祖赵匡胤得天下,以半部《论语》帮助宋太宗治天下,建立国家政权。”宋代开国的两个皇帝是兄弟,哥哥走了以后,弟弟继承王位。这是非常好的榜样,很可惜现在没有人懂得。

一天不吃饭

早年,弘一大师在闽南佛学院担任老师,学生有不守规矩、不听教诲的,大师决不会说一句责备的话。他怎么做?那一天不吃饭。学生知道大师今天不吃饭,一定有人犯过失,每一个人都反省、忏悔、改过。你一天不改,他一天不吃饭;两天不改,他两天不吃饭,让你自己反省,改过自新。你能够改过,他就笑面迎人。这样的风范教学,学生服了。他是真正的好老师,在没有出家之前,在学校里当老师,教学经验非常丰富。可惜大师后继无人,为什么?众生烦恼习气太重,社会污染严重,《弥陀经》讲“五浊恶世”,浊恶到极处,人的善根、福德微薄,哪有不受染浊的道理!所以,天天亲近圣贤都不能得度。我们想到这些地方,多么可怕!

福德之相

有福之人,心是定的,动作稳重。清末,曾国藩先生在《家训》中教育子侄,动作要稳重才显得有福。没有福的人急躁,步调很快,走起路来好像在拼命。佛法形容佛菩萨,“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那伽是梵语,就是大象,大象的动作很慢,走路也很慢,四平八稳。这是形容真正有大福德之人,都是这样的态度与风范,不可能匆匆忙忙,那么急躁!

专信不犯

我们对老师要专信,决定不违背老师的教诲;若对老师没有信心,有疑惑,阳奉阴违,决定不能成就。所以,学生找老师难,老师找学生更难!过去李老师住世时,我在海外弘法非常艰苦,每一次回到台湾,我一定到台中去看老师,一定会跟老师讲,请老师多培养几个学生,我们在海外有师兄弟可以互相协助。我这个话至少讲过十遍以上,最后一次李老师告诉我:“你替我找学生。”我到哪里去找一个对老师“专信不犯,精进奉行”的学生?我找不到。所以,我才明了太难太难了!我自己能这样学,但是要找像我这样的学生,再也找不到了。所以,我跟老师十年,得到他特别的照顾,真正的关怀。因此,不具足做学生的心态,遇到佛菩萨也是枉然。

做小偷不隐瞒人

锡克教的长老,给我们讲了一则诚实的故事,就是做小偷不隐瞒人。小偷说:“我是小偷,我来偷你家的东西。”人家还不相信,他真的去偷了,偷了之后又后悔,因为圣人教导,他不可以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结果他又还回去了,这是诚实。

佛法讲诚,儒家也讲诚,“诚意正心”,诚是真心,菩提心的体是至诚心,何谓“真心”?绝不欺瞒任何一个众生。做错事情,犯了罪恶也是真诚,没有丝毫隐瞒,这个人会开悟、会成佛。做错事情不敢承认,用种种方法去隐瞒,这个人一生不会有成就,修得再好还是搞六道轮回。

轮回是自己造的,只要有至诚心,真诚到极处,轮回就没有了。佛告诉我们,轮回是妄想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虚幻境界,我们在这个幻境里面,生生世世无量劫来都无法出离;离开妄想分别执着,六道轮回就没有了。

不要随便批评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对佛教一窍不通,没有研究,没有探讨,就随便说佛不是大道,这个问题很严重。

当年我还没有出家,刚亲近李炳南老师时,李老师在台中办了一个“慈光图书馆”,我在这个图书馆工作,那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只有三个人,游居士、雷居士还有我。我的工作是看管阅览室,游居士管书库,雷居士管事务。

有一天来了一位先生,到阅览室看报纸、看杂志,知道我是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是学佛的,就信口开河,对佛教严厉地批评。他是安徽人,也是很虔诚的基督徒,我倒一杯茶供养他。他把佛教说得一文不值,说得趾高气扬,旁边看杂志、看报的人,也都听他讲了两个小时,我也恭恭敬敬听了两个小时。

我的另外两位同事很着急,怎么我连一句话都不回他,都不反驳他,好像我们太软弱了。等了两个钟点,我看时间差不多了,我就叫他稍停一下,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他。

他说:“行!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我说:“假如我们要批评一篇文章,是不是要先看一下这一篇文章?”

他说:“是!”

我说:“你批评佛教两个钟点了,你有没有看过佛教经典?”他愣住了。

我又说:“我们图书馆每个星期三,李老师在这里讲经,你来听过没有?”我这一问就把他问倒了。

我说:“你没有看过佛经,也没有听过讲经,你就在这里胡造谣言,这样的批评,你不怕这些人笑话你吗?”我几句话把他说得满面通红,就跑掉了。

最后,游居士跟雷居士齐说:“没有想到你还有这一招!”我说:“你要是不让他发足了,那一棒就不够狠。”我没有批评他,只让他知道批评要有批评的正当态度,佛教欢迎你批评。但是,这跟打仗一样,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你天天来听经、读经,把佛教的毛病找出来,你说话就有力量,否则你现在的话是胡造谣言。不过这个人还不错,大概过了一个星期,他带他们的牧师来拜访我,非常客气,不再批评了,这很难得!

忍辱

以前,我在南京念书时,很会欺负同学,看不顺眼的,有时大众广庭之下我就侮辱他。有一次我印象很深刻,学校里举办画图比赛,我画了一张画,得到第三名。那次是校园写生,我画的就是我最讨厌的同学,他在那里画画,我就画他。

有些同学说:“你画得不错,得第三名。”

我说:“我画的跟你们不一样,你们画的是静物,我画的是动物。”

你看,我是多么欺负人,我那个同学很有涵养,很了不起,不管我对他如何,他一句话不说,很有定功。可是在背后,他赞叹我,所以同学告诉我:“他对你很赞叹、很佩服。”我听了难过,不好意思。我还算不错,一个学期之后,我跟他道歉,以后我们成为好朋友了,他的名字是白振寰。

所以,人总是会被感化的,我的忍辱波罗蜜是从他那里学来的。以后我也学他,遇到人家骂我绝不回口,人家打我绝不还手,所以,学佛之后,我觉得我那个同学是菩萨度了我。

学问深时意气平

看一个修行人,他修行有没有功夫,不要看别的,看他的色相,心地清净还是浮躁,都能从面相观察得出来,古人常讲:“学问深时意气平”。

《了凡四训》有一个故事,有一个落第的秀才,以为自己的文章写得不错,而没有被录取,大骂考官眼睛瞎了,不认识货。正好有个道士在旁边听到了,于是说他的文章一定不好。这个秀才很不服气说:“你没有看到我的文章,为什么说我文章不好?”道士说:“看你心浮气躁,怎么能写得出好文章?”

所以,有学问的人心清净,他就能看得出来你是不是真有修行,你修行的功夫都在你面相与身体上。从身体体质,乃至一举一动,都能观察到你修行的功夫,岂能欺瞒人!这只能欺瞒那些愚痴的人,真正有学问的人,你怎么能骗得过他?有学问的人尚且骗不过,有修行功夫的人,你就更没有法子欺骗他了。

周邦道先生的为人

往年我在台中求学时,有一位周邦道老居士,他是我在中学念书时的校长。到台湾来之后,也跟李炳南老师学佛,非常虔诚,他的学问、道德令大众敬佩。

他在台湾任“考试院考选部政务次长”,就是第一副部长,公家有配给他汽车和司机,他除了办公时坐公家的车,私人出去办事就乘巴士,公私分得很清楚。不是自己应该得的利,分文不取,这样一位好官员,真正是难得!

他穿的衣服都是旧的,一件衣服穿十几、二十年,也不怕人笑。有人讲经时,他有时间一定来听,不但来听,还带着笔记本,一面听一面写笔记。他听什么人讲经?李炳南老师教的学生,在家学生年岁很轻,他将近七十岁,还来听二三十岁的人上台讲经,还写笔记,聚精会神,像是初学人一样。

我有一次向他请教,我说:“老师,你怎么还写笔记?”他说:“我要做影响众。”我明了了,这是让别人看到,这个人讲经,政务次长都来听,还写笔记,大概讲得不错,他能影响别人来听经。这些地方我们要学习,这是庄严道场,庄严道场就是庄严佛法,这是代佛弘法,功德无量无边!

知耻

往年我在休斯敦讲演时,遇到蔡居士(蔡念生老居士公子),我们在一起吃饭,谈到修学之所以不能成就的原因。他说了一句话非常好:“人功夫不能成就,原因就是不知耻。”我听了此话深有同感!儒家讲“知耻近乎勇”,勇是精进不懈。何以不能精进?不知耻。

我们那天的谈话,也有一个具体的结论,希望推行知耻运动,成立一个“知耻学社”。人能知耻就是世出世间圣贤的根基,菩萨知耻所以能成佛,声闻、缘觉知耻所以能够精进。

何谓知耻?不如人是耻辱,以谁为标准?以佛菩萨做标准。我们样样比不上佛菩萨,就是大耻辱。向佛菩萨学习,佛菩萨身心清净,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放下得干干净净。他能做得到,我们何以做不到?而且还要贪着,还拼命在营求,这就错了。

谦敬

世出世法凡是有成就的人,事业愈大、地位愈高,愈谦虚、愈和敬,愈得到别人尊敬、仰慕,一件小事就能令人一生感恩不忘。譬如我年轻做公务人员时,在办公室里看报纸、看书,坐在靠背椅上,把椅子前面两条腿翘起来。长官从背后拍拍我的肩膀,并没有责备我,反而柔言爱语地说:“你这种坐法容易跌倒、受伤。”这一次教训令我终身不忘,从此毛病就改过来了。他若是教训我一顿,他走了,我还是照样做,不是内心悦服。因此,做长官的如何对待部属,能得到部属衷心拥戴,认真负责替自己做事,都在一个“谦敬”。只要我们留意细心,时时刻刻都是我们的学处。

嘉言录

同类推荐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倒一杯清茶,掬一捧阳光,听圣严法师讲禅,做一个境随心转的圣人。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心中月

    心中月

    从书中你可以领悟出更多的人生智慧和启示,从而助你打开蒙尘幽暗的心灵。万行法师言:古之成佛者,不惟有虔诚的信佛之心,还必有坚韧不拔的学佛之志。自古道:“信佛容易,学佛难。”即信之又学之,是走向圆满独一无二的途径。所谓“信之”,就是要终生不渝,矢志不移;所谓“学之”,就是要学习佛的崇高品质,学习佛的超凡意境,学习佛的博大胸怀。修学佛法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素质,才能使自己在心态、情操、体能、智慧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升华。只有真正地了知佛法,明确见地,才会真修实证,走进走出。信而不知即学者,乃迷信,非智信。惟有信学合一,方可迈入成佛之道。
  • 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是继《降伏其心》之后,于2008年至2010年2月间,万行法师在建寺之余,每晚共修时与四众弟子及信众之间的交流问答,皆是针对弟子们在佛法修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而谈。万行法师坚持“以人为本”,将佛法与深奥的禅理融入生活,让弟子们在“农禅并重”的道风里,在“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的家风下,借人炼心,借事检心,于堂上坐禅,堂下禅做,在工作中修行,修行中工作,在降伏身心的同时,融入生活,融入自然,融入道,在消除自我的同时圆满自我。
  • 人生与慈济:证严法师开示录

    人生与慈济:证严法师开示录

    普天之下,没有我不爱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能原谅的人。——证严法师真善美,是人类的福音,也是你的福音。用一个什么样的姿态,活在这个世上,许多人可能都没有仔细想过吧,看看这本书。 如何活得快乐,如何活得幸福,如何活得有尊严,如何活得心安理得,上人证严法师都和你娓娓道来。这本书教你另一种生活方式:散钱得钱,散福得福,给人快乐自己快乐。
  • 问道:济群法师修学问答录

    问道:济群法师修学问答录

    没有找到心灵的家,生命会在轮回中漂泊,四处攀缘,寻找依赖;找到心灵的家,回归觉性的故乡,就能随遇而安,随缘自在。《问道》收集了济群法师对学佛者及困惑者提出的问题的回答和解释。本书分八篇,以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分别从皈戒、人生、信仰、闻思、修证、生死、抉疑、社会来回答学佛者的疑问,启发学佛者关于人生的大智慧,帮助现代人减轻烦恼,从此走上幸福人生的道路。
热门推荐
  • 我是文娱小能手

    我是文娱小能手

    一个名校高材生穿到了陌生的平行世界,携带着前世前沿知识的他,在面对陌生的环境,会怎么做?我要将以前的遗憾全部丢掉!我要将以前的梦想全部实现!我要将现在的目标成为现实!我要将未来的一切都掌握自己的手中!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弈天路

    弈天路

    获得了神一般的能力,是奇遇还是阴谋;不小心穿越到了异界,是偶然还是必然;天地为棋局,众生皆为棋子,而语天又能在这天地棋局中扮演什么角色呢?
  • 不愿放手,只愿爱你

    不愿放手,只愿爱你

    他和他,因为一次次误会,一次次擦肩而过,错过了彼此,可即使这样,他们仍然爱着彼此,哪怕那人不明白自己的心意,不愿接受自己,只要自己爱着那人,那么,他和他,就不算错过!
  • 林七

    林七

    关于成长,源于疼痛,来自叛逆,生于夏花,林七是开在初冬不合时宜的桃花,潋滟的,娇美的,精致的和粗糙的。无关于放弃,取决于能否爱和是否爱。远行路上,有没有跌倒了又继续闯荡?请你成长,因为太多东西容易破碎。
  • 黎明的曙光

    黎明的曙光

    (主灸舞)在这个浩瀚无垠的空间之内,不是只有凡人所认知,只存在着当下的世界而已,而是有十二个时空跟一个诡异邪恶的魔界共生着,这个故事发生在属于x象限的银时空,银时空不仅仅是修,还有灸舞,阿扣,夏宇等的加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 绝世手镯:倾城二小姐

    绝世手镯:倾城二小姐

    一个母亲留下来的传家之宝,翡翠手镯,令她回到古代。她只是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回到古代,又会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她,又会如何应对?
  • 幸福缘于等待

    幸福缘于等待

    她,没有娇艳的容貌,也没有过人的才能,也不是一个让人记忆深刻的女孩。在别人眼中也许她的心中装的只有家人和朋友,还有一条可爱的狗。然而,却没有一个人知道在她心中却装着一个信念————他会回来的······但当他回来时,她却鼓不起勇气面对自己的心。在他执着的宠爱下,一点一点的使她逐渐对他产生了依赖。五年的盼望,也许会发生许多的事情,但唯一不变的就是等待中的幸福。五年的执着,也许会产生许多的误会,但唯一不变的就是姗姗而来的幸福。
  • 轻鱼搁浅

    轻鱼搁浅

    古鱼爱小说,爱帅哥,爱幻想,是个标准的陷入小说灾区的难民,怎么碰到他,就全乱套了呢?
  • 月之恋人:丽

    月之恋人:丽

    别名:《步步惊心·丽》她,叫金孝智,因为意外,穿越到高丽。起初,她认为只是一场梦,可是却不是这样,她穿越后的身份是解氏家族的二女解树,她遇到了几位王子,一发不可收拾。经历了一番番风波后,她在四王子和十王子间,不知如何抉择……【哎呦,剧情不一样,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