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南宋理宗景定年间。这一年距离大理国亡国已有十年整,距离南宋政权灭亡还有十六年。
这一天恰逢四月初八浴佛节,临安城里别样热闹。从清晨开始,前往各大寺庙敬佛斋僧的男女老少便络绎不绝。各寺庙皆有浴佛会,用香药糖水喷洒擦拭佛像,为佛“洗尘”。僧侣们也会在这一日叩开各家各户的大门普施浴佛水。西湖上正在进行放生会,画楫轻舫交错如织,观礼者围得湖岸水泄不通。时值草长莺飞的季节,桥上少年郎,竞纵纸鸢;桥边街市上,百戏汇集。整座临安城繁华得好似承平盛世,一派********之象。
直到申时,这热热闹闹熙熙攘攘的一天才逐渐消褪去它的热度。伴随着日晖的黯淡百姓也逐渐散去,各自归家。主持完浴佛会的普宁寺主持弘心大师终于也结束了一日的操劳,准备回他的禅房打坐念经。
方丈的禅房另辟在主殿后方的一个小院子里,十分清幽。院中种着两棵香樟树,不知已活了几百年。枝叶如冠盖朝四方伸展,枝头已抽出嫩叶,焕发出新的活力。弘心伸出手去小心地抚了抚如婴儿般娇嫩的新叶,心中有种莫名的惆怅。人生一去不返,不能像树一样,一到春天就可以焕发出新的生机,将生命历程再重新经历。如果树如人一般有灵思,经过这数百年的轮回生长,一定能够堪破命运,参透这天地间的玄机吧。可惜人死了须将一切记忆消尽,才得轮回。若想再下一世有所参悟有所弥补,也是不可能的了。
弘心摇摇头,今天一定是太累了,才会有这么多莫名而生的感喟。他推门进了禅房。
禅房只有几丈宽,门房粗陋,陈设亦十分简单。左侧靠墙有一个简易的书架和一张抄经用的桌子。右手香案上供着佛龛。余下唯有一张窄榻横亘中间。虽然普宁寺一直香火鼎盛,但弘心大师的修行生活却简朴到了极致。普宁寺的香火钱除了维持寺院的日常开支外,全部都施舍给了穷人和流浪汉。
弘心随手掩上门,正打算点灯,一团银光却在门背上闪耀了一下。
弘心心中一惊,什么东西?他小心地上前一摸,却触手冰凉。这是一枚银标——七角星星标!
一张纸被星星标钉在门板上。
弘心取下纸正想看个究竟,却敏锐地感觉出屋内弥漫着的杀气!
有人!
“谁?”弘心当即沉喝出声。岂料话音还没落下,一道雪亮的剑光便如闪电般划破沉寂的黑暗,不及眨眼间已刺到了他胸前。
弘心扬手一拂,袈裟拂中剑身,剑光一偏,贴着他的肋骨划过。“嗤”的一声裂帛之响,袈裟被破开一道大口子。弘心右手倏出,凌厉一抓抓向黑影,袍袖带出呼呼劲风,这一抓之力足可碎碑裂石。谁也不会想到,平日里慈蔼的方丈大师竟是一个深藏不露的武宗高手!掌劲压迫着对方步步后退直至被逼到墙角。然而此人却如鱼一般油滑,身子一扭已从弘心掌下滑出,游至门边。弘心以为她要逃走,正要上前捉拿。谁知她却反而反手栓上了门闩,冷笑一声:“大师身手不减当年。”
弘心愕然一震,听这声音,竟是个女子。“你是什么人?”
那女子咯咯一笑,忽又敛住笑声沉下嗓门,声音中带着阴鹜和狠毒:“恶报已至,泥犁门开。我就是你的索命无常!”
弘心分辨着这来自黑暗中的声音,似乎有些熟悉,但凭他如何搜索枯肠也想不起来。这些年他一直在这普宁寺内潜心修行,向无与女子有任何瓜葛。他百思不解。
“阿弥陀佛。种种冤愆,因果自报;冥司业镜,罪有攸归。不论老衲与檀越有甚恩怨,且先平息怒意,但有不愤,可同老衲慢慢讲来,若有因果,老衲自当领罪。”弘心合什劝道。
那雪亮的剑光再度亮起,忽然就掠到了弘心的脖颈。这一回,弘心竟没有再抵抗。
“领罪?”那女子纵声大笑,疯狂的笑声中带着吞声泣血的凄怆和悲愤,“你这一身的罪孽赎得清么?你以为改头换面躲到佛祖脚下就能逃过老天的惩罚?可惜举头三尺有神明。佛祖有眼,让我找到你。”那女子啐了一口到他身上。“想知道你手中那张纸上写的是什么?”
一点烛光忽然亮起,飞到弘心大师手中。烛光映着雪白的纸面,上头那赤红的字迹如鲜血一般流淌着,触目惊心。
弘心如遭雷殛,身子猛震了震。手一抖蜡烛掉落在地,瞬间熄灭了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