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在我国古代秦时称黟山。相传公孙轩辕黄帝率手下大臣容成子和浮丘公来这里炼丹,最终得道。唐天宝六年也就是公元747年,唐玄宗根据这个传说,吧黟山改名为黄山。
黄山的地质地貌
黄山在在形成过程中,经历过相当漫长的造山运动,地壳抬升,冰川运动以及自然风化等,最终形成现独特的峰林结构。
黄山众峰林立,72峰包括“36大峰”和“36小峰”,莲花峰是主峰,海拔达1864米,与宽阔的光明顶、高险的天都峰连起来,雄居于景区的中心;周边还有77座超过1000米的山峰,叠翠的群峰构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立体画面。
黄山山体主要是由花岗岩构成,是垂直节理发育的,侵蚀非常强烈,断裂与裂隙相互交错,长期的水溶侵蚀造就了瑰丽多姿的花岗岩洞穴、孔道,看上去关口重重。全山一共有30处岭、22处岩和2处关。前山岩体的节理较稀疏,岩石有较多的球状风化,山体非常浑厚,很壮观;后山岩体的节理较密集,多是垂直状的风化,山体很峻峭,这就是“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特征。
黄山第四纪冰川的遗迹主要在前山东南,典型冰川地貌是苦竹溪、逍遥溪,是冰川移动侵蚀而成的“U”字形谷;眉毛峰和鲫鱼背等处为两条“V”字形的谷侵蚀残留下来的刃脊;天都峰顶是三面冰斗刨蚀遗留下来的角峰;百丈泉、人字瀑为冰川谷和冰川支谷相汇成的冰川悬谷;逍遥溪到汤口、乌泥关、黄狮垱等河床阶地中,分布着冰川搬运堆积的冰碛石,传说是轩辕黄帝炼丹用的“丹井”、“药臼”,也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臼。
黄山的气候与生态
黄山在中亚热带的北缘,属于常绿阔叶林和红壤黄壤地带,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阴雨。云雾天气很多,与海洋性气候相接近,没有酷暑,也没有严寒的冬季,平均温度差仅20℃左右。年均降雨天数达183天,4~6月最集中,山上全年的降水量是2395毫米。频率较大的是西南风和西北风,年均降雪天数是49天。黄山冬季较长,10月下旬就开始飘雪了,11月至第二年的3月全山飘雪,12月至第二年2月是雪最多的时候,也恰是冬游的好时机。
下雪后,便可随处看到雪景,即使不下雪也能看到美丽的“雾凇”(又称雾挂)。它和洁白的雪花一样,给树木、岩石、屋舍披上了一层晶莹的白色,且比雪更白、更透明、更瑰丽,因而也更富有韵味。
黄山自然环境复杂,生态系统较平衡,植物垂直分布很明显,景观完整,还保存着高山沼泽与高山草甸,是绿色植物的荟萃的地方。这里的森林覆盖率是56%,植被覆盖率更是高达达83%。
目前,黄山有1452种野生植物,其中水杉属国家一类保护植物,银杏等4种属于二类保护植物,还有8种属于三类保护植物,石斛等10个物种是属于濒临灭绝植物,其中6种是我国特有的。第一次在黄山发现和以黄山来命名的植物多达28种,其中名茶“黄山毛峰”、名药“黄山灵芝”是最有名的。
黄山中的动物种类有300多种,其中有14种是国家级保护的野生动物,如黑麂、苏门羚、梅花鹿、毛冠鹿和长尾雉等。
黄山五绝
黄山风景秀丽,堪称桃源险境,其中“五绝”最为著名,分别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和冬雪。
奇松:黄山的独特地貌和气候形成松树的一种变体——黄山奇松,多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上,黄山北坡的1500~1700米处,南坡的1000~1600米处较多见。针叶粗而短,冠平像削的意义昂,颜色是深沉绿,树干与树枝相当坚韧而且很有弹性。因风吹日晒,多数松树只有一边能长树枝。黄山松的姿态傲然独立,是一种奇特的美,但是,生长的环境十分恶劣,所以生长速度很慢,一棵不足一丈该的黄山松的树龄一般也在上百年,甚至可能是数百年;树的根部多比树干要长几倍甚至几十倍,只有根部深,黄山松才能坚强地站立在岩石上,虽然历经风雨,依然青春永驻。
最著名的黄山松当然是“黄山十大名松”了:它们是迎客松、送客松、蒲团松、黑虎松、探海松、卧龙松、团结松、龙爪松、竖琴松、陪客松。
怪石:黄山怪石又“奇”又“多”。它们的形态千奇百怪,形态各异,或像人或像物,或如鸟或如兽,每一个都很逼真。而且黄山还千岩万壑,差不多每座山上都有很多灵幻而奇巧的石头,大约形成扎起1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黄山石的“怪”就怪在它们从不同角度来看,形状也各不相同。比如站在半山寺前望天都峰上的一块大石头,就像一直大公鸡在展翅高啼,所以佳偶哦“金鸡叫天门”;但是登上龙蟠坡后,回首再看,这只雄鸡却好像变成了五个穿着飘飘长袍、携手扶肩的老人,做一又被叫做“五老上天都”。据说,黄山有名可叫的石头有1200多块,都是有三分形象,再加七分的想象,将人的心理移情于怪石,一块块冥顽不灵的石头,突然之间就有了生命。
云海:黄山峰为体、云为衣,是云雾之乡,“云海” 瑰丽壮观,又美、又奇又幻,因此享誉古今。冬季的景色是最美的。一年之中,黄山有云雾的天气就有200多天,水气升腾或者雨后雾气都会形成波澜壮阔、一望无边的云海。黄山的山峰、沟壑都淹没在云海雪浪之中,天都峰、光明顶更是成为了浩瀚云海中的“小岛”。等到风平浪静之时,云海就一铺万顷,非常平静;而风起云涌之时,就波浪滚滚,气宇轩昂;待到微风轻拂之时,云海微澜迭起,如同涓涓的细流。
温泉:温泉古称汤泉,黄山的温泉源于海拔850米的紫云峰,水里含重碳酸,可饮亦可浴。传说,轩辕皇帝曾在这里沐浴七七四十九天,返老还童之后羽化飞升,因此,这里的温泉又有“灵泉”之称。温泉每天有400吨左右的水出来,经年不息,水温约42℃,属于高山温泉,对皮肤病、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新陈代谢、运动系统等疾病,有一定功效。
冬雪:冬雪是大自然好作品,是“极品”,在黄山工业是当之无愧的“第五绝”。黄山冬雪与北国冬雪不同,它并非厚重、严实,但能持久不化,给黄山增添了许多风采。天都峰在冬季就像一个银妆素裹的女神;与之隔壑相望的是莲花峰,也像是盛开的雪莲;九龙峰着实变成了蜿蜒腾飞的玉龙,飞舞在云海上;奇异的石林此时像一尊尊神仙,身着素服,聚在峰头。雾松、雪松和树挂将黄山打扮成了一个奇幻世界。
延伸阅读——黄山三瀑
黄山有1池2湖、3飞瀑、17幽泉、24溪和36源。除温泉外,黄山水还有飞瀑、明荃、碧潭和清溪等。雨后到处都是潺潺的流水,闪着粼粼波光。瀑布奔腾,响声如雷,泉水呜咽,鸣如琴弦。其中最有名的是“人字瀑”、“百丈瀑”和“九龙瀑”,它们并称作黄山的三大名瀑。
人字瀑古名叫做“飞雨泉”,从紫石和朱砂两峰间流出,危岩达百丈,清泉从左右壁上泻下来,像一个“人”字。
黄山最为壮丽的瀑布是九龙瀑布,源自天都、玉屏、炼丹和仙掌等峰,从罗汉峰和香炉峰之间、分九叠流下来,每叠都有一潭,所以叫做九龙潭。有诗赞叹“飞泉不让匡庐瀑,峭壁撑天挂九龙”。
百丈瀑在黄山青潭与紫云峰之间,顺着千尺的悬崖降下来,形成百丈的瀑布,所以叫这个名字。
乞力马扎罗山
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的山脉,海拔达5895米,面积达756平方千米,在坦桑尼亚乞力马扎罗的东北部,与肯尼亚向邻近,它是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分水岭,离赤道仅有300多公。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屋脊”,许多地理学家还称它为“非洲之王”。
在斯瓦希里语里,乞力马扎罗山的意思是“闪闪发光的山”。它的轮廓非常鲜明,缓缓上升的斜坡伸向长而扁平的山顶,那是个巨型火山口,是个盆状火山峰顶。酷热的天气里,从远处望去,山基是蓝色的,赏心悦目,白雪皑皑的山顶仿佛盘旋在空中。山麓气温有时有59℃高,但是峰顶的气温又常在零下34℃,所以有“赤道雪峰”的名字。过去的几个世纪中,乞力马扎罗山一直很神秘、很迷人,没有人会相信,在赤道附近居然会有这样的覆盖着白雪的山。
在坦桑尼亚人心中,乞力马扎罗山是无比神圣的,很多部族要到山脚下举行祭祀,去拜山神,以求平安。
山体形成
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风物地貌的代表,它是因灾难性的地壳运动而形成的,这种地壳运动还造就了从红海穿越坦桑尼亚,一直延伸到南非的东非大裂谷。东非在约2500万年前是一个广袤而平坦的平原。非洲大陆与欧亚大陆相撞之后,东非平原就有了弯曲、断裂。两大板块的碰撞让本薄疏的地壳产生了巨大裂口及薄弱点,于是该地区的众多火山也就形成了。火山活动在原发山谷最深处最为频繁的,最终形成了大裂谷地区的恩戈隆戈罗火山群以及一系的火山如美鲁山、肯尼亚山、乞力马扎罗山。
直到今天,东非大裂谷仍存在地壳运动,乞力马扎罗山就是较近的火山活动所造成的。它的形成大约始于75万年以前,最初由3个大火山口组成,分别为希拉、基博和马文兹。随后,希拉火山锥就崩塌消失了,接着消失的是马文兹。然而,基博火山却还保持着活力,在大约36万年前还曾出现过一次大规模的爆发,释放的黑色熔岩甚至盖过希拉火山口,马文兹火山的原址上,乞力马扎罗山鞍形成了。
基博火山的最终高度达到了5900米,每年都会被冰雪和冰川覆盖。在大约10万年前,一次巨大的山崩在火山口西南边形成了峡谷壁,而基博的最后一次喷发,也留下了火山灰坑、内火山口和完美的火山喷口。
乞力马扎罗山的两座主峰
乞力马扎罗山有两座主峰,一座叫基博,另一座叫马文兹。在查加语中,“基博”一词意为“黑白相间”,因为山上的白雪和黑色岩石相互交错,恰好构成了一幅黑白相间的雄壮图画;而“马文兹”一词在查加语中意为“破裂”,这是由于它的山峰是由四五个犬牙形的山峰构成的,非常险峻挺拔,与圆形的基博峰相对。
由于印度洋上吹来的海风常常被基博峰阻挡,因此基博山巅和山腰处常有浮云和雾气缭绕,巍的基博峰在其中若隐若现,唯独黎明日出与黄昏日落之时,终年积雪的山峰才偶尔露出真形。当山峰揭掉浓云密雾的面纱、露出光彩夺目的雪冠之时,苍翠的山体与无边的绿色草原相互映衬,让人心旷神怡。山顶积雪成冰后向山下移动,然后形成冰川,滑到海拔4300米处,就成了一大奇观。
马文兹山和基博峰的有规则的锥形不,它经过了强烈侵蚀,山势非常崎岖,而且十分陡峭,还有狭谷将它劈开。基博的残存下来的冰盖会形成分散的大冰块,马文兹山上却不不这样,它有永久冰,几乎无积雪地。
乞力马扎罗山的5个地带
乞力马扎罗山可分成5个地带,它们的活动都要受到海拔、气温、降水、植物群与动物群5个因素的控制,5个地带约以海拔1000米为梯度,森林带之上的降雨量、气温以及生物都相应减少、降低。
南面低坡带,是指海拔早800米和1800米之间,平原降雨量500毫米、森林边缘降雨量1800毫米的地带。 研究人员在这一地带勘察,发现有相当多人类活动的痕迹,牧场、耕地和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将原始灌木和低湿林代替了。这里土地肥沃、植被繁茂,但是无哺乳动物,唯有丛猴、树蹄兔、香猫等几种小型树栖哺乳动物。
森林带,是指海拔在1800到2800米之间,降雨量南部是2000毫米、北部与西部都不足1000毫米的地带。该地带完全绕山而行,是最适合植物生长的。乞力马扎罗山96%的水都来自于该带,然后,通过多孔渗水的火山岩渗滤,山泉就形成了。该带还哺育了很多如蓝猴、疣猴、水牛、大象、羚羊、南北羚羊、小羚羊等的野生动物。
石南荒原和高沼草原带,是指海拔在2800米到4000米之间,降雨量森林边缘地带达1300毫米,上部地区达530毫米的地带。该带以多石南属植被以及各种野花为特点。但它还有德肯尼半边莲和乞力马扎罗千里光两种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植物。该地带因海拔太高,没有多少野生动物,只有很少的野狗、水牛以及大象等,大羚羊是最多的,希拉高原偶尔会有狮子出现。较常见的是小型哺乳动物,同时还有少许捕食,如香猫、树猫和美洲豹等。
高地沙漠带:是指海拔在4000米到5000米之间,降雨量在250毫米的地方,该地带是半沙漠地带,夜间气温多0℃以下,白天能够达到30℃。水资源比较匮乏,几乎没有可以保持仅有水分的土壤。这里只有像地衣、生草丛、苔藓等约55种植物生存,因为地下水结冰,土壤能够一夜之间发生移位,因此,多数根茎植物的生活是非常艰难的。这礼也没有常驻的大型动物,只会有大羚羊、美洲豹和野狗等会经过这里。
山顶:是指海拔超过5000米,降雨量少于100毫米以下的地带。山顶属与寒带,空气中的含氧量仅是海平面上的一半,液体的地表水极少,原因哟两个,一是降雨少,儿是地质组成是多孔岩石,无法蓄水。阴冷荒凉的山顶的生命是乞力马扎罗山最少的,仅仅有少量地衣,生长速度是每年1毫米。蜡菊是这儿最高的开花植物,在基博火山口里,长在5670米的高处。但是蜡菊是极为罕见的,分布也非常之分散。当然,这里的哺乳动物也是非常少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