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乐躬耕于田亩,但感刘备之诚意而出山相助。临行前尚叮嘱诸葛均:“我受刘皇叔之恩,不容不出。你在此耕田锄地,不要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而还。”只可惜此愿未得以了却。孔明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汉王室与天下的苍生百姓。“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积劳成疾。病重时尚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孔明临终前于卧榻上手书遗表,以达后主。表略曰:“臣亮天性愚拙,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成功;怎料自己病入膏肓,命在夕,不能终身以事陛下,饮恨无穷!只愿陛下施仁布义,约己爱民,近贤远奸,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树八百棵,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节余。至于我,一直在外任职,别无调度,随身的衣物粮食,均仰仗于朝廷,并未另有治生,以长尺寸。我死之时,家里既无余帛,也无余财,清贫一生未有所贪。以此未有负于陛下也。”孔明死后,百官哀恸,百姓人人涕泣,后太后亦大哭不已,欲厚葬之。但孔明临终有言,要葬于定军山,不用墙垣砖石,亦不用一切祭物。真是两袖清风在,一生无余财。
孔明作为国家重臣,一朝宰相,权势过人,却一生简朴,家无余财。不因其位,不借其权为自己谋私利,敛财聚富。他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一切从国民生计出发,视金钱如粪土,表现了一个领导者约己修身的高贵品质,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不要过于计较金钱的得失,而是全力以赴地去做自己应做的事情。尤其是领导者,更要勤己修身,认真、慎重对待金钱财富的问题,好好把握,不能因权而私,贪于物质享受,追求奢靡的个人生活,而要更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要显示权力,或显示财富,显示自己的荣耀,而是要显示自己作为一个领导者的领导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