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兴三年,益州飞报:蛮王孟获,起兵十万,侵犯边境,烧杀抢掠,弄得民不聊生。同时建宁太守雍闿勾结孟获一同造反。郡太守朱褒、越群嶲郡太守高定,二人投降献城。只有永昌太守王伉不肯合谋逆反,如今雍、朱褒、高定三人部下人马,皆为孟获向导官,攻打永昌郡。王伉与功曹吕凯,会集百姓,死守此城,形势十分危急。孔明便入朝上奏后主:“我看南蛮不服而反,实在是国家的大患。我当亲自率领大军,前去征讨。”但后主担心孔明离开了,吴、魏来攻,不知如何抵抗。孔明说道:东吴与我们讲和,应无异心;如有,则李严、马超等人留守,保证万无一失。”话未说完,谏议大夫王文仪上前谏言:“不可不可南方乃不毛之地,瘴疫之乡,丞相您身负重任,掌管国家大事,如果亲自去远征南蛮,这并不合适,而且南蛮之人并不值得丞相亲自出马,降服他们并非难事,只须丞相派遣一名大将前去征讨,必然能凯旋而归。”孔明则说道:“南蛮之地,距离京城甚远,那儿的人很多不懂得中原的礼仪教化,很难收伏,我应当亲自去征讨。”尽管王文仪再三地苦苦劝说,孔明依旧坚持己见,要亲自出征平定南蛮之乱。当日,孔明便辞了后主,挑兵选将,召集了五十万大军,向益州进发,最终大获全胜,凯旋而归。孔明身先士卒,带头冲锋陷阵,树立了领导者的榜样,令众人敬之仰之。
品德是成大事者胜利的一个重要保证。诸葛亮亲率五十万大军征讨南蛮,正是其作为一个领导人迎难而上、勇敢为先之高尚品德的表现。高竖品德的大旗,则天下百川归海,众人归之。作为一个领导者,面对眼前的困难、艰辛,是逃避,还是坦然对之,这是关键问题。这也是关系到领导者个人品性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勇敢地迎面战之,而不是选择退缩,或者是指挥命令他人代替自己,这样则更能鼓舞士气保证最后的成功。所以说,领导人不但要具备一定的管理才能、一定的智谋方略以指挥下属,而且也需要有勇气,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魄力与胆量,带领下属奋而搏之,必将斩虎而归,而且自己也因此赢得众人心,赢得天下人之敬仰。
在战争中,指挥员在重要关头和危难时刻,只有身先士卒,才能使部下士气高昂,舍生忘死地与敌作战;在经营管理的竞争战中,经营管理者只有率身以励众士,才能激起部下奋勇搏击的勇气。我们可以看一看亚柯卡是怎样身先士卒,领导克莱斯勒闯过难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