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宣誓就任美国总统:“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像它已经持续下来的那样持续下去,将振奋和繁荣起来。因此,首先让我们坚持我们牢固的信念:我们不得不恐惧的惟一事物,是恐惧本身。”这是给人民吃的一剂定心丸,美国人民相信:一种新的秩序已经诞生。
罗斯福上任的第一把火是整顿金融系统,他认为,挽救国家的希望首先在于消除经济崩溃的威胁,随后他在工业、农业方面都进行调整,采取措施,使新政措施顺利执行。
在新政施行的过程中,遭到有些人的反对,国会也站在反对者的一边,最高法院裁决许多新政措施违宪。罗斯福及时地调整新政的弊端,改变斗争的策略,巩固新政的成果。全国工业复兴总署被最高法院判决违宪之后,1935年4月,罗斯福又敦促通过48亿美元的《救济法案》,建立工程兴办署救济失业者,使几百万失业者得以维持正常的工作与生计。同时罗斯福支持通过《瓦格纳劳工关系法》,此法宣布不公平地对待劳工的行径为非法,设立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负责此法律的执行。针对《农业调整法》的弱点,1935年,罗斯福成立重新安置管理局,建立农业合作社区,并把生活在土地贫瘠地区难以维持生计的农民家庭进行重新安置。
富兰克林·罗斯福为清除新政障碍,与最高法院作有节制的斗争。他认为最高法院负担沉重,为提高法院办事效率,为每一位年届七十的法官加派一位法官。最后,法院在新政问题上作出让步,确认罗斯福的后期新政法令符合宪法。在一位法官退休后,罗斯福随即任命了一位新政派法官,这保证了新政法案的顺利通过,罗斯福打消扩大法院的念头,但他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罗斯福新政,将美国引出了大危机之影响,使其重新走上复兴之路,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增加一支最重要的力量。
18.奖掖后进,甘做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