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的一天,罗隐又来到这家酒店喝酒,店老板娘已经认不出当年向他讨饭吃的乞丐了。 她在闲谈时,无意中说了一句:“那年来了一个乞丐,把我的酒饭吃了,我的酒酿不成,他叫我到水井里挑酒,已经三年不酿酒了,害得我连酒槽都没有。”罗隐听了接口说:“天高地高,人心更高,水中挑酒,又嫌没糟,还是酿酒好呀!”从这时起,老板娘再到井里挑酒,从井里打起来的是水,不是酒。她又只好回到三年前的做法,蒸糯米饭酿酒了。
他来到建瓯,一天走在路上,一条包扎被子的绳子断了,向在那里耕田使牛的农夫要牛绳,农夫说:“我若把牛绳给你,怎么使牛呀!”罗隐说:“你把牛绳给我,使牛不用绳。”这位农夫听了罗隐的话,将信将疑,把牛绳解下试试看。说也怪,牛变得听话了,叫左即左,叫右即右,走停自如,随心所欲,他就把牛绳给了罗隐。
在建瓯、顺昌、建宁、沙县等闽北山区的许多地方都有耕田使牛不用绳的传说故事,都与罗隐有关。
他来到上杭县城行乞。一天,上杭新任知县带着一帮人,来到南门河岸察看建城墙的地形,罗隐也凑热闹混杂在人群中,静听着工程人员向知县老爷介绍说:“南门城墙,是要沿汀江河岸而建,那里的河段水深沙层厚,建城墙十分困难。上一年在枯水期砌起来的墙基,第二年洪水一来,就被冲夸了,如此反复建了18年,知县老爷经过五六任,都没建成。”人群中更是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各说各的办法,莫衷一是。知县老爷耐心听讲,不断提问,思虑再三,却是一筹莫展。这时罗隐突然发出哈哈大笑。在他身边有位年纪稍大的老者发现是一个乞丐在发笑,便问:“你为何发笑呀!”罗隐遥指东岸上游的一片松树林说:“砍下笔直的大松树,拦腰截断取头部,横卧水中做垫底,万古千秋包牢固。”老者说:“火烧草,水腐木,松树浸在水中,那有不腐的道理?”罗隐又抛下一句:“水浸万年松呀!”转身离开人群,扬长而去。问他姓名时,罗隐边走边答:“人家都叫我背时秀才。”这时,人们才知道,他就是皇帝嘴罗隐。
新任的上杭知县,按罗隐说的办法,在南门汀江河岸深水深沙处,用大松树做基底,砌石基,成功地建起了城墙。时过1000年的今日,在枯水期时仍可看到河床城墙底部,横卧着两条条松木,城墙牢固无比,誉有“铁上坑”之称。
上杭有不少地方的路上,都建有凉亭,每年在大热天里,村子附近的凉亭,都有一些善心人,在那里施舍茶水,供过往行人清署解渴。
这年夏天,罗隐路过“当风亭”,亭子里已有几个人坐在那里喝茶乘凉。有一个商人模样的汉子,蜷缩在边角的椅子上,脸色苍白,额头冒汗,双手按住肚子,嘴里不停地呻吟,周围的人都焦虑地问候。罗隐走进凉亭,就把眼光投向那人,直步上前究问原因,旁边有一人指着病人说:“他进来时还是好好的,喝了茶桶里的茶水后,突然肚子痛得利害。”又有一人指着茶桶说:“桶边那几个喝茶的小竹筒,千人拿,万人喝,花柳、痨癞不分家,肚子能不痛吗?”罗隐听后,走近茶桶,拿起一个小竹筒,往桶里掏起一筒茶水送到病人面前说:“你喝了吧!”旁人防止说:“他是因为喝了这桶里的茶,才肚子痛的,不能再让他喝了。”罗隐笑着说:“路亭茶,祛病邪,喝了就好。”肚痛客人毫不忧豫地从罗隐手中接过茶筒,一口气把一筒茶水喝个精光,顿时肚子不痛了。这时,大家都看着罗隐问:“这么灵验,难道你是神仙?”罗隐说:“我不是神仙,大家都叫我‘背时秀才’”。因为罗隐在上杭行乞有一段时间了,那一带人都知道“背时秀才”就是人称皇帝嘴的罗隐,他讲出来的话很灵验。此后,当地人都认为凉亭的茶水,能祛邪治病,走到凉亭,都要喝几口那桶里的茶水。
他在上杭,路过一个土造纸厂,想进去讨口水喝,站在厂门口对造纸师傅说:“请师傅给我一口水喝吧!”这个师傅很不耐烦地说:“你没看见我在忙着吗?那有时间给你拿水,快走开。”里面一个踏竹蔴丝的工人见了,连忙放下手中活,把罗隐招呼到他那里坐,并拿茶给他喝。罗隐接过茶,边喝边问工人说:“你为什么脚上还穿草鞋呀?”工人说:“我在踏竹蔴,穿草鞋为的是脚不被竹丝刺伤。”罗隐说:“不要怕,你尽管脱去草鞋,竹蔴丝不会刺伤你的脚。”
罗隐喝过茶起身出来,从造纸师傅身边走过时,随口说:“一堆湿纸,张张相叠,牵不起来啰!”做纸师傅对着罗隐啐了一口说:“我造纸千万张,从来没有过牵不起来的。”
罗隐离开纸厂后,踏竹蔴丝工人,按罗隐说的脱去草鞋,赤脚踏竹蔴,果然不刺脚,而造纸师傅去牵纸时,一张也牵不起来。这时,他想起了有个皇帝嘴罗隐,他的话会灵验,刚才那个要茶喝的乞丐,莫非就是他?造纸师傅急忙放下手中活,顺着罗隐走去的方向,一路追赶,走了很长的一段路才赶上,他站到罗隐面前,磕头求饶。罗隐说:“你回去,在靠门边的哪一角牵,就能把纸牵起来了。”造纸师傅回厂后,按罗隐所指的一角去牵纸,果然能把湿纸牵起来。此后,所有造纸师傅,都按罗隐说的一角牵纸法,才能把湿纸牵起来,其他三角都牵不起来。
有一天,罗隐打着雨伞在路上行走,当他走到一颗桐子树下,一阵微风吹落一粒桐子果,正好打在罗隐的伞上,破旧的纸伞被打穿一个洞,他脱口骂道:“真是漆棺材的货,好用不好吃。”原来桐子果人是可以吃的,被罗隐骂后,变得人不能吃了,但从桐子里榨出来的桐油,用于漆棺材,却是一种好材料。
他从上杭来到江西边境的路上,不经主人同意,把在田里耙草农夫的一包午饭吃了。农夫骂他几句,罗隐生气地说:“你这么坏,耙一株,死一株。”耙草人要打罗隐,罗隐急了,又补充一句:“不然你就用手下耙,不会死。”从那以后,那里农民用草耙耙草,稻子就会死,只好改用手下耙。
罗隐来到光泽县。一天,他走在路上突遇到下雨躲进一株棕树下,而棕树叶子只能遮挡一时,时间长了雨水透过棕叶,滴到他身上,顺口骂了一句:“该当千刀万剐。”原来人们种棕树,是要用棕叶来做扇子的,被罗隐骂后,人们除了用棕叶做扇子外,还要从树身上一片一片地划剥下棕片制作棕衣、打棕绳,从下到上层层割剥,年复一年,割剥次数,不下于千刀万剐。
他从棕树下走出后,躺进一株大松树下,松树株大叶茂,罗隐躲在村下,不受雨淋,高兴地说:“真是心干宝贝。”从那以后,松树刚砍下时,树身是湿的,而树心是干的,松树的用途广,价值高,堪称树中之宝。
他来到光泽亲目、杨里一带行乞。一天,他走到亲目时,已是黄昏,走进一户人家求宿,这户主人很客气,不仅高兴地让他住下,还热情地端出一大碗糍耙给他吃。第二天清早,他起床后,蹲在墙外路边拉屎,被一个放牛小孩碰见,小孩说:“你这人真不要脸,敢在这里人来人往的路边拉屎。”罗隐说:“我在这里拉下一堆屎,从亲目肥到杨里止。”原来新目、杨里一带的地很瘦,种什么都长不好,自从罗隐拉下屎后,那一带的地变得很肥,种什么都长得好,收成也好。
他来到光泽聂家洋,向一户人家乞讨。这家的女主人正在剁猪菜,见是一个要饭的过路乞丐,头也不抬一下,嘴里说:“饭都吃光,菜还剩下不少。”罗隐随口说。“聂家洋、聂家洋,有的菜没好粮。”从那以后,那里的田种稻子长不好,收成差,种青菜却很好,收成也好。
他来到光泽干溪,向正在门前井里打水的妇女讨了一瓢水,喝后又往前走,到了湿溪又觉得口渴,走进一户人家讨水喝,而这户人家引水的竹管坏了,水进不来,家里正缺水,罗隐讨不到水喝,顺口说:“干溪湿,湿溪干,水从地下钻。”此后,地处上游的干溪,水量很充足,而地处洋尾的湿溪,水从地下流走,到村外远处才冒出来,居民用水都要到村外去挑。有一天,罗隐从光泽李坊过贵溪去邵武,走到橡下村时,碰上一位耙田的农夫,罗隐向农夫问去邵武的路怎么走?这位农夫见他是过路乞丐,不搭理他。罗隐又往前走到北溪,在路上碰到一个挑秧苗的人,又上前问去邵武的路,挑秧人只是瞧他一眼就离去,连问几次都没有人理他,罗隐生气地说:“橡下、北溪,问路不知,挑担秧去,收斗谷归。”从那以后,橡下、北溪的种田人,凭你如何努力耕作,收成总是不好,生活过得很穷困。
他来到崇安吴屯杨梅岭,向一户人家乞讨,这户女主人给他一碗炒熟的豆子,罗隐接过豆子,高兴地说:“豆子好吃,田埂好种。”从此,那一带农夫都要在田里稻苗插下去后,又在田埂上种豆子,好种也好收,稻豆两熟。
他离开杨梅岭,继续往前走,边走边吃豆子,走到小寺、郎汤时,手里的豆子吃光了,顺口说:“豆子只香不甜,种稻的还是种稻。”因此,小寺、郎汤一带农民只管种稻子,不种田埂豆,有人在田埂上种豆,种了不成活,活了不结果。
他来到崇安暘角埕墩仔地方,正好碰到那里在建拦河水坝,工匠们围坐在一起吃点心。大伙见罗隐走来,招呼他一同吃点心,罗隐也毫不在意,端起碗筷就吃。他吃过点心后,走近坝头,提起一畚箕沙石往坝里倒去,他一边倒一边说:“小石塞大石,大石压小石,千年万载不松动。”果然,水坝建成后,牢固得很,当地人称它是“神仙坝”。
他来到崇安五里圳,正当中午路过一个凉亭,有几位农夫在亭子里吃午饭,见到罗隐到来,大家都让出一点饭给他吃,饭后想喝水,可都没人带水,罗隐用手指着凉亭傍的一处岩石说:“石壁那边有水。”农夫说:“石壁哪来的水?”罗隐说:“泉水穿岩洞呀!”农夫走过一看,果然岩石间有个小洞,洞里沥沥潸潸滴出泉水来。
4攀亲王府称二爷荣身高爵逾数春
罗隐离开崇安来到浙江,刚踏上浙江地界,就被吴越国王钱俶的公差碰个正着。
吴越王钱俶,是吴越国开创者钱缪的孙子,是吴越国最后有个国王。罗隐父亲罗章成是吴越国王钱缪朝中的一个吏目。罗隐从小出入王府,与钱俶读书、游玩在一起,他们两人有着很深的情谊。钱俶当上国王后,他始终不忘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罗隐。同时,他也牢牢记住当年望气术士说的话,钱罗两家都有兴王先兆。钱家已得到验证,而罗家情况如何,他都时时都在关心着。罗隐离开杭州回到老家后,长久不见,音信全无,钱俶心里老是放不下。还曾派人来到尤溪查询过。当得知罗隐流落为乞丐的消息后,一时难以相信,决心找到罗隐,把他带回王府,了却一桩心愿。由于罗隐漂泊不定,寻找困难,他特别交代外出干事的公差,注意寻找,尤其是对乞丐要细加盘问。这天,罗隐刚踏上浙江地面,就被公差碰着,被带回王府。
吴越王钱俶,见到罗隐到来,十分高兴。两人久别重逢,如鱼得水,免不了一番寒暄慰勉,倾心谈吐,家常往事,思地见闻,长谈不倦。吴越王又亲口交待府里上下,都要称罗隐为二爷,并指派差役跟随使唤,又选配美女侍候,关怀备至;对罗隐用钱不受限制,山珍海味尽他享用。罗隐在王府几年,过着高爵荣身的二爷生活,享尽了人间富贵。
罗隐住进王府后,虽然生活环境变了,但他的性情不改,日常随纵,浪荡不羁。吴越王封他州官,他有心不受,但又碍于吴越王的情面,盛情难却,勉强到任。对于罗隐的那种直率耿介,幽谐尖刻的性格,无论如何也不能适应官场上的那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一套。他天天都要与那些为官贪婪,做事骄奢的官僚们相处,心中厌恶不已,那一套投机钻营,欺压百姓,侵吞民财的官场潜规则,更是令他无法忍受。他曾想洁身自好,不与之同流合污,却不是他一个人能做得到的;想消极规避,只能忍耐一时,不能长此下去。他在官场上才混几个月,便愤而辞官,挂冠而去,仍然过他浪荡悠闲的日子。后来,吴越王又几次授他官职,他都一口回绝。吴越王问他:“人人都想做官,你为何却而不受?”罗隐说:“做官有什么好!官场黑暗,与我无缘,我是无官一身轻呀!”他虽然身在王府,但心猿意马,行踪漂泊,成天与那几位新交朋友斯混在一起,游山玩水,无拘无束。
杭州西湖胜景,是罗隐经常要光顾的地方。这一年,时当春暖,阳光明媚,他与几位朋友到西湖游玩。当他们走在西湖边的路上,举眼望去,湖面水色披蓝,山光叠翠;枝头上鸟儿婉转啼鸣,花朵上蝴蝶翩翩起舞,花丛中不时传来嗡嗡的蜜蜂采蜜声。罗隐心潮澎湃,激发了他的诗兴,随口吟道: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密后,不知辛苦为准甜。
一次,他应好友陆龟蒙之邀,出城闲游散心,一路走去,边走边欣赏山光水色,不觉来到时南昌城。他二人游了滕王阁后,走进当地一家著名妓院。这家妓院,有一位名妓叫李云美。她除了姿色俏丽之外,人特别灵巧。她不仅舞技超群,而且还精于诗文,所以当地的一些社会名流、文人墨客,都愿意与之结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