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84000000017

第17章 人物传奇故事(3)

林万植即将圣恩递报家中,又遵旨为其父在去君竹溪的中途半山坡的地方,建造了一座石牌坊,石坊上端正中嵌上一块圣旨牌,正面刻有“圣旨”二字,背面刻有“恩人”二字。

后来,人们把建石坊的地方称为石坊岭。前些年村里开公路,这座石牌坊已毁,只有那块圣旨牌由村里人收存。

3兵部郎中卓子立

元朝末年,汤川乡北洋居住有一个年仅十几岁的小孩,名叫卓子立。他原籍莆田县,随父亲全家移居到这里不久。卓子立在他的三兄弟中排行第三,在莆田时已是庠生。

有一天,卓子立的母亲请算命先生给他算了一命,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带印,注定不凡,将来必能一举成名,官运亨通,是一个少有的好命。

这位算命先生为卓子立算命后,到了奎兜,又被一户人家请去为一个名叫陈其瑞的小孩算命。

陈其瑞年龄与卓子立不相上下,算命先生为他排完八字后,发现又碰上一个好命的小孩,心里却也高兴,他照实断命。陈其瑞听了算命先生的话后,得意地伸出大拇指说:“怎么样,我的命算是最好的吧!”算命先生是个直肠子,立即阻止说:“且慢!还有一个小孩的命比你更好!”陈问:“还有谁的命会比我更好?”算命先生答:“本地北洋的卓子立。”

陈其瑞听到有人的命比他的命更好,心怀嫉妒,进而产生杀人的念头。一天,他手持利刃,面带杀气,来到北洋卓子立家里,问卓母说;“我要找卓子立,他现在哪里?”卓母面对这位不速之客,心里已猜出八九分,见来者不善,便哄骗他说:“他不在家,钓鱼去了。”

这本是为了支开这位陌生人而随口说的谎话,却不料卓子立这时真的在考坞溪边钓鱼。

陈其瑞来到溪边,见有一个年龄与自己相仿的小孩坐在那里垂钓。他不认得卓子立,便上前探问:“有没有见到卓子立?”卓子立听到身后有人问话,便回头望去,只见来者是一位素不相识的持刀人,行踪可疑,立即警惕起来,就对来人说:“他在匏杓丘头。”陈其瑞听后匆忙往匏杓丘方向走去。

这时,卓子立已预感到此人对自己不利,他心想:虽然把他支走了,但只是暂时的,此人马上就会返回,自己会有性命危险。于是,趁他离开之机,急忙走进山边上的夫人宫里,跪在夫人菩萨神像前,诚心祷告:“弟子卓子立今日大难临头,祈求菩萨保佑,脱离此难;他日若有出头之时,定要重修庙宇,再塑金身。我卓子立将来如能做县官,就把庙扩建成县衙规模;如能做府官,就把庙扩建成府衙规模;如能做京官,就把庙扩建成金銮殿规模。”祷告之后,他静静地蜷缩在案前供桌下,由垂下的桌裙遮挡着,屏住大气,默不作声。

陈其瑞到了匏杓丘头一看,不见有人,猛然醒悟,他的母亲明明告诉我,他在溪边钓鱼,刚才见到钓鱼的必是卓子立,而自己却一时粗心,当面错过。他立即回头再到考坞溪边,那人已不见了。陈其瑞四周一看,没有别处可去,断定他必躲进夫人宫里,即追进宫里,扫视宫内上下左右及其周围,见除了堂上坐着的菩萨外,空无一人,只好空手回去。

卓子立躲在供桌下,只有一层桌裙遮住,生怕陈其瑞动手掀开桌裙,会被发现。他心里直打鼓,口里不停地默念:“菩萨保佑!菩萨保佑!”庆幸的是,陈其瑞只是进庙里看了一眼便离去了。后来人们都说:是庙里三位菩萨显灵,保佑他躲过了这一难。

这件事情的突然发生,使卓子立深感意外,卓子立的父母更是提心吊胆。他们寻思,虽然躲过今日,而危险仍然存在,不知哪一天又会发生今日所发生的事,一家人心神不宁。经过商量,父母决定把卓子立暗中送往莆田县去,寄在他舅舅家里读书。

此后,陈其瑞又几次意欲动手除掉这位命运超过自己的卓子立,但都因其下落不明,不得不就此作罢。

卓子立长期住在莆田舅舅家里,虽远离父母,倒也清静,于是发奋读书,立志上进。功夫不负有心入,他终于在元顺帝至正年间,两榜连捷,先中了举人,进京应试又中第40名进士,一举成名,官授行人司正。

那时,盐贩出身的张士诚率盐丁起兵,占领江浙一带,称王称霸,元廷屡遣使臣前往安抚,张终于同意归顺元廷。元顺帝在至正十七年(1357年)钦点新科进士、行人司正卓子立为钦差。前往江苏,宣旨册封张士诚为太尉。卓子立顺利完成了差事回京。随后,元顺帝又派遣他到福建办事,他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任务。两任钦差,不负圣望,卓子立得到了元顺帝的嘉许,被提升为兵部郎中、中顺大夫,加衔卓帖木儿。

卓子立如愿以偿,做了京官,仍念念不忘他少年时在家乡夫人宫的菩萨面前许下的心愿,于是他奏请皇上恩准,衣锦还乡,还愿夫人宫。

这座夫人宫的宫址在北洋牛角山下,建于宋初,只有一个大殿,规模狭小,十分简陋。卓子立回乡后,首先买下了牛角山的一片田地,聘请工匠,大兴土木,仿照金銮殿的格式,在原夫人宫旧址上,扩建成一座造型别致的新夫人宫。同时,还添置了部分庙田,雇了庙祝。

卓子立在元朝供职到了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那一年正月,朱元璋在南京登上皇帝位,国号明,建元洪武;到了八月,明军进入京城,元顺帝退出皇位北奔,元朝灭亡。卓子立随元顺帝逃到了甘肃境内,被明军所杀。他的族人为了对卓公尽一分孝心,就在家乡的牛角山下为他建造了一座衣冠冢,以让他永享子孙后代祭拜。

卓子立新建的这座夫人宫后来在明清两代又经过维修扩建。清朝乾隆年间,乡人卓济立捐银一万两重修,并扩建了前厅和戏台。至此,宫庙占地约有2000多平方米。人们走在路上,很远处就可看到山脚下这一座规模宏大、雕梁画栋、连成一片的宫庙。

这座宫庙前后长百米,左右宽30余米,呈长方形;宫外四周是土石结构、灰墙青瓦,墙内是纵形排列的三座木质结构的传统瓦屋楼房,由前楼至后楼,一座比一座宏伟壮观。

人们走到庙前,首先看到的是正大门上方悬挂着的一块蓝底黑字的直匾,上面书有“天后宫”三个大字。进了大门,右边是烧纸钱的补库房,左边是存放迎神用的各种旗杆、仪仗等道具库房。

门内第一座楼是戏台,戏台前两旁是看楼,上有供人们看戏的坐台。戏台是由多根石柱子撑起来的,每根石柱上端雕刻有各种花卉、禽兽图案,戏台前及左右两旁三面垂挂木质台裙,上面刻有古典名著中的各种各式人物,木刻浮雕里外有三层,立体感特强,台正中上端屋檐下悬挂一块写着“乐乐乐”三个大字的横匠,台中镶嵌有八块屏风,工艺精湛,古朴典雅。

戏台前是天井,过了天井进入前殿。前殿分楼上、楼下二堂。楼上是观音佛堂,左右两旁悬挂有大钟、大鼓。大鼓直径约有15米。大钟重约半吨,钟鼓之声宏亮,可传遍整个汤川洋面;楼下为六司厅,厅上的檩下悬挂一块写着“仰瞻”二字的匾额。厅的两旁安放着六部尚书神龛,内供六尊神像,有文的,有武的,有的拿笔,有的拿书,有的拿算盘,有的拿剑,体现出各自的职能不同,各司其职,神态各异,活灵活现。

走过前殿,又是一个天井,中间有一个半圆形的石拱桥,渭之“天子桥”。左右两厢站立着“千里眼”、“顺风耳”两尊神像,形象高大,面目狰狞,令人望而生畏。

过了“天子桥”便是主殿了。主殿建筑高大宏伟,分为上中下三层。

上层殿顶是藻井,藻井上刻画着龙凤、花草、飞禽、走兽,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巧夺天工。

大殿中层供奉着陈靖姑、林九娘、李三娘三位夫人的神像,每尊高一米多,分别身着红、黄、绿三色龙袍,头戴银质凤冠,栩栩如生。由于虔诚的子民不断捐奉,三位夫人身上穿的各种绸制、呢制的里外袍褂多至30多层,重达10多千克。这三尊神像坐的神轿可供人抬动。每逢迎神时,乡民们都把这三尊神像抬出宫殿,在乡中游行,供人们瞻仰朝拜。两厢塑有形象各异的36尊婆姐小神像。各个小神像都脸朝殿堂上的三位夫人,显示出她们忠心供职,随时听从主人调遣的神态。

大殿底层亦塑有与楼上同样的三位夫人和36尊婆姐神像的副像,与楼上所不同的是,她们是固定的,不能移动,永镇殿堂。

这座天后宫的建筑规模为汤川庙宇之最。它集中了古代土木建筑、雕刻、绘画艺术之精华,体现了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当地宝贵的文化遗产。解放前,善男信女进香朝拜者络绎不绝。尤其是每年农历三月,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宫庙更是烟火弥漫,鼓乐喧天,还请来戏班子演上几天几夜的戏。一时间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民国初年,里人卓松曾赋诗二首,后被刻在八块屏风上置于戏台。

其一曰:

规模壮大此中天,无数霓裳奏管弦。

响压云端声嘹亮,长飞月下舞翩跹。

新歌旧调腔相洽,浓抹淡妆态骈研。

风雅宜人同乐趣,瑶台彻唱太平年。

其二曰:

大块文章寓此中,鉴今窥古尚心同。

悲欢何必分真伪,褒贬由来别佞忠。

万里河山归尺地,一时歌舞彻长空。

从兹好奏升平曲,盈耳洋洋颂邦隆。

到了解放初,神像被毁。而在十年动乱期间宫殿亦被拆除,宫址成为汤川造纸厂的厂房。

4国师的故事

清朝初期,汤川乡阳星村际下地方,有一个林姓汉子,名叫石虎。他平日辛勤劳作,省吃俭用,精打细算,白手起家,创下了一笔丰厚的家业。他在际下村下寨地方亲手盖了一座宽阔漂亮的房屋,添置了大片良田及山林,雇了十几个长工,佃户遍及附近的几个乡村,每年可收田租13300多担(每担为50千克),成为当地有名的富翁。林石虎虽然家存万担粮,但他良心善良,乐于行善,对穷人和过往僧人都肯于施舍。

有一次,他开仓出粮,加工了100担大米,雇了挑夫从际下把大米挑到樟湖板,再装船水运到福州去,打算出售换银元。

当他的大米运到福州上了码头后,不断被一伙无赖盯上了。这伙无赖大概认为石虎是山里人好欺,对他加以诱骗、威胁,说地盘是他们的,叫石虎去找“铺保”,这分明是硬要把这批大米抢去。石虎从山村来到城市,人地生疏,求救无门,一时又无法摆脱无赖之手,心里焦急万分。

他走在街上,边走边想,看到沿街流落着许多饥民、乞丐,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顿生怜悯之心。他想,这批大米与其白白地被无赖们抢去,倒不如用于赈济福州的饥民,不但做了一件好事,还会留下一个好名声。

于是,他下定决心,立即行动。他一方面让人与无赖们讨价还价,以拖延时间;一方面亲自向当地官府报告,称他是专程运大米来福州赈济饥民的,请官府出面为他主持秩序。官府见是有人行善,发放赈济来,自然照准。

得到官府的准许后,他立即带着公差返回码头贴出文告:“尤溪人林石虎特地从山村运大米来福州赈济饥民,已经府衙准许。从即日起,在福州街头放赈大米三日。”

文告一出,轰动了福州城,一时间成了街头巷尾谈论的话题。饥民们个个携男带女,手提米袋,争先恐后来排队领取赈济大米。

石虎有官府的支持,有民众的拥护,再也不受无赖们的威胁,很顺利地发完了100担大米。他自己心里也轻松了好一阵子。

石虎的这一善举,不仅得到当地百姓的高度赞扬,还受到官府的嘉奖,官府授给他一块“赈济饥民”的牌匾。他运去一批大米,运回一块金字牌匾,挂在林家祖祠上,流传后世,被后人传为佳话。

林石虎有两个儿子,都在他身边帮助他管理家财、账务。林家里里外外,进出收支,都交由两个儿子料理,但家里大事小事都要由他自己主张,不能有半点马虎。

不久,他的两个儿子分别给他添了一个孙子,长孙名士毅,次孙名士彦。堂兄弟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同在一张饭桌上吃饭,年龄也不相上下。对石虎来说,有了丰厚的家财,又人丁兴旺,三代同堂,他感到心满意足了。所以,他对两个孙子特别疼爱,舍得在孙子身上花大钱,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两个孙子能读书上进,将来考取功名,求得一官半职。于是他不惜重金请了远近有名的塾师到家里教孙子读书、写字,后来又把两个孙子送到县城去拜请名师。

士毅、士彦兄弟不负祖望,两人生性聪明,好学上进,在学业上并驾齐驱,相互勉励,谁都怕自己落后,甚至到了互相嫉妒的地步。堂弟士彦有点跛脚,平时书读得比他堂兄士毅略好些。有一天他看到堂兄埋头苦读,整日未发一言时,便取笑堂兄说:“我的‘白米’没有粜出去,你的‘赤米’还想粜出去!”这虽然是随意说的一句玩笑话,但对不甘落后的士毅来说,却是一种压力,又成了他的动力。他对堂弟的话虽然沉默不语,心里却暗下决心,加倍努力攻读。

清朝从顺治元年(1644年)开始,就宣布完全按照明朝制度,按期举行科举考试,即三年一科举,省城乡试,京城会试。这年到了三年一次的考期,士毅、士彦两兄弟一同赴省赶考。

张榜公布时一看,士毅中了举人,而士彦榜上无名。两兄弟赴考时满怀信心,一路上有说有笑;而在考后的回家路上,各人的心情截然不同。堂兄士毅兴高采烈,堂弟士彦垂头丧气。士毅一时高兴,用士彦当初曾取笑他的话反问堂弟说:“我的‘赤米’已经粜出去,为什么你的‘白米’还没有粜出去?”士毅本来并不是有意去伤堂弟的心,但对士彦来说,正是点到了他的心病,他一时间无言以对。

同类推荐
  • 最风流醉唐诗

    最风流醉唐诗

    三百年的诗歌派对,不专属于李杜,不专属于帝王将相,人人都喝得一壶好酒,涂得满纸风流。读唐诗,不是外科手术式的拆文解字,读的是一种愉悦感,用她来穿针引线,感喟那时迷离的幸福,缝合当下的心灵伤口。正所谓,那年江洋大盗,劫财劫色亦劫诗,如今诗卷泛黄,红颜添香亦添乱。
  •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人类已经迈进了21世纪,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在转瞬即逝的时光里,人们总希望自己在生活中少走些弯路,少做些蠢事,少付出不必要的代价,这就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需要增强和使用自己的智慧。本书正是通过古代那些寓意深广,耐人寻味的哲理故事,让人们在欣赏之后,确实将那些值得吸收的方法和道理转化为个人的素质,从而变得更有智慧,更有能力。本书以古代具有哲理思想的故事为依据,为了突出故事的可读性,故在其基础上重新撰写,使读者的阅读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同时,每个故事后配以简练的哲理点拨,让读者欣赏、领悟之余,自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明智、益心的作用。
  • 原野散文:羽毛落水的声音

    原野散文:羽毛落水的声音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父亲》、《风》、《何其荣贵》、《我等过你》、《一行字》、《乡下女人》、《行走的风景》等六十余篇散文。
  • 度假岛探奇

    度假岛探奇

    2012年—2013年,长岛县委宣传部为征集“长岛精神表述语”,以电视屏幕为平台,向全县人民广泛征求意见。其间,并访问专家,请教贤能。我作为一个普通的海岛文化人,理应积极参与,献计谋策。经过半年多的广泛考证,综合提炼,精确筛选,提出“岛美为荣,民生为重,优化生态,科学牧渔”的16字表述语,旨在推进生态旅游度假岛建设。
  • 一个孤独的国王

    一个孤独的国王

    《一个孤独的国王》是重庆诗人李海洲近年来的诗歌自选集。本书收诗47首,共5辑,后附访谈和评论各一篇。“一个孤独的国王”象征着诗人自己,在寂寞里抒情,语言里穿梭,恣肆着想象,玩味着孤独。这些诗,无一不是自由个性的产物,彰显出诗人无拘无束的才情,浪漫,在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山城与江南的意象中尽情穿越梦游。在诗歌艺术的纯粹性方面,颇有造诣。
热门推荐
  • 神谕诛天

    神谕诛天

    仙道大陆,六界之中,万族林立,群雄荟萃。在这强者为尊的大陆中,演绎着令人向往的传奇,追求着那六界至尊的道路。成为至尊,便能诛天!
  • 璃宝:爹爹,不娶娘亲跟你闹

    璃宝:爹爹,不娶娘亲跟你闹

    穿越!堂堂现代杀手之王穿越为古代雪王弃妃!嘲笑我?——没关系,把你扔出去!小看我?——没关系,给你露一手!追求我?——啊哈,打得过儿子再说!欺负我儿子?——没事,我旁观!被欺负的肯定是你!冰山夫君?——咳咳,我不答应!最萌最可爱的璃宝,最酷最冷漠的爹地,最绝最冷艳的娘亲!璃宝:爹地,媳妇儿娶了没?爹地:怎么,有问题?璃宝:没问题,小爷家的女人能文能武,又有姿色,绝对是当媳妇儿的料!爹地:本尊回去看看。娘亲:……璃宝,你这是在让你爹娶我,还是在推销我?!璃宝:啊哈,两样都是!(跑~)封面很快就有,别急别急,快看快看啊!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菜根谭)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菜根谭)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中国茶道

    中国茶道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茶道源于中国,盛于日本。
  • 儿童时尚毛衣巧编织

    儿童时尚毛衣巧编织

    本书介绍了约100款各式儿童时尚毛衣的编织,这些毛衣款式新颖独特,孩子穿起来更富有个性,既简单大方,又新潮美观,包括开衫、披肩、裙子、背心、套头衫等。各款毛衣的编织方法清晰明了,有详细的编织图和结构图,以及每一编织步骤的文字叙述,对领子和袖子等关键部位都有单独说明,使读者能够比较容易领会和掌握。
  • 爱系侠骨情

    爱系侠骨情

    描述在一个腥风血雨的江湖中的段峰和段薇的一段爱恨情仇,刻骨铭心的爱情。
  • 望川游

    望川游

    场景一:两位美男不着寸缕,四目相对,李望川正激动着····翠儿一身尖叫:“啊···流氓!”场景二:“小川,你不能这么傻,我会为你保守秘密的!”···若若一脸陶醉的抱着李望川,舒服的摇动着尾巴,二人衣服早已经烧成了碎末,翠儿本以为进来看见一场惨剧,没想到这么个情况,气氛的大叫:“李望川!!!”小弟新手新书,三观正,正能量,讲述世界爱与自由,新手欢迎大神点评指导!
  • 玄女传说

    玄女传说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盘古开天辟地后,神、仙、人、妖、鬼、魔六界大战。上古凶兽率涂炭生灵,所到之处茹毛饮血,横尸遍野。女娲率领由神、仙、人组成的神界与饕餮为首的魔、妖、鬼的魔界进行对战。
  • 习惯重于方法

    习惯重于方法

    现代著名学者胡适终身积累了丰富的读书治学经验,并对此问题颇有研究。他关于如何读书,如何选书,如何做学问的不少精辟见解,值得今人学习、借鉴。本书收入胡适关于读书治学的文章、演讲稿二十多篇,力求全面、准确反映反映胡适的读书治学观点和方法。
  • 吴世勋之许你一世

    吴世勋之许你一世

    两颗心相交碰撞在一起,能擦出怎样的火花呢?你猜啊Y(^_^)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