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入学之后,雷声就像其他同学一样,没有什么不同。因为要坚持体育训练,除了文化基础比其他同学弱,学校的社团和活动他也很少有时间参加。雷声在入学之前就很清楚什么是自己想要走的路,他花了更多时间去训练,同时也比其他人认真努力得多。
许多运动员可能会选择在退役后继续深造,然而从来没有一位现役运动员像雷声一样,每天同时坚持训练和学习。因为这样,雷声每天都需要在北京大学和训练场之间来回奔波,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而北大也不会因为雷声是运动员,就在学习方面给予他特殊照顾,雷声即使再辛苦,也需要面对学业上的压力。毕竟,北京大学的文凭不是这么简单就能够拿到的。
其实,在成为北大一员的时候,雷声就已经获得过世界杯花剑比赛的冠军。但是,因为那个时候对花剑项目了解的人相对少些,雷声的这个冠军头衔甚至连他的室友都不知道。如果不是因为2012年的奥运冠军,他可能还会同别的北大人一样,是为学业努力着的一位普通学子。
因为奥运冠军的光环,雷声变成了学校的风云人物。在2012年的开学典礼上,他作为学生代表进行了发言,而这也为他之后的校园生活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因为师弟师妹们纷纷想要找他签名、合影,雷声原本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
雷声在收获了鲜花和掌声之后,在经历了运动生涯的起起落落之后,也让他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规划。他非常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他的日程表非常紧凑,他想要完成北大学业,然后还想继续考研,当然,他还想再参加一届奥运比赛,当然,他还得考虑退役之后的生活和工作问题,他根本没有时间去好好休息。但是,他也清楚地知道,只要自己不认输,脚下的路就会越来越清晰。
很多时候,我们也会在工作或者生活中碰到像雷声上北大之前那样的低潮期。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停下来仔细想一想,看清楚脚下的路。只有选择变通,放下过去的成绩,才能让自己更清楚将来所要走的道路。如果一味低头走路,看不清未来的走向,只会让你付出更大的代价。
谁的青春不曾受挫,遇到挫折时不妨低下头,低下头不代表认输,而是为了更好地看清脚下的道路。
北大成功秘诀——人生规划
正确的人生规划非常重要,能够帮助你看清未来的发展方向。下面让我们看看北大人是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的吧。
第一步:确定方向。简单来说就是,你准备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人生准备达成哪些目标。
第二步:调整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能帮助你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第三步:理性反思。善于进行理性的自我反省,面对压力时可以自问“如果没做成又如何?”这并非找借口,而是一种有效疏解压力的方式。
第四步:管理情绪。不要把学习、工作中的压力带回家。每个人都会有压力,都会有负面情绪,我们应该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绝不能让负面情绪肆意泛滥。
第五步:时间管理。有效提高办事效率,做到事半功倍。在进行时间管理时,应权衡各种事情的优先顺序,对未来要有前瞻能力,如果总是在忙于救火,那么你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将永远处于被动。
第六步:积极沟通。平时应积极与人沟通,这有助于完善你的人际关系,并有效缓解压力。平时多与别人沟通,还能够更好地规划你的人生方向,有助于看清脚下的道路。
第七步,自我提升。不断充电,不断提升,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现代社会竞争压力空前巨大,不进步就会被淘汰,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途径,努力提高各种能力,当然,也要注意强度,不要搞垮身体。
一次,在北大的运动场上,体育老师问了学生一个问题:“完全没有踢过足球的人,可以当好足球教练吗??”
学生们回答说:“当然不可以,根本就不是内行人,怎么可能领导足球队呢?”
体育老师笑了笑,说:“这种观念是对的,可惜在生活中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却屡见不鲜。”
在生活中,有许多人,对某个领域完全不了解,只是听到那个领域好,工作发展有前途,就立马投身那个领域。比如,很多穿着没有任何品位,或根本不在乎服饰的人,却跑去开服装店;对电子科技完全不熟悉的人跑去开电脑店。如果你对某个领域完全不熟,只是道听途说,觉得这个领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不懂得反省自己的专业能力,就一头扎进这个领域的话,那后果,只怕会像不会踢足球的人当足球教练一样,惨遭失败。
仰头不是骄傲,而是为了看见自己的天空
要想壮志凌云,就须脚踏实地。
——北大人箴言
她叫田晓菲,年仅13岁已经是北大英语系的学生了。乍一听,很多人都觉得难以置信。但这件事确实是真的。田晓菲在20岁的时候,就获得了北大的学士学位以及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的英国文学硕士学位,并且成为了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的在读学生。作为哈佛大学办学以来最年轻的一位博士生,并且是一位女博士,田晓菲完全有资格高昂着头。
从北京大学到哈佛大学,田晓菲第一次仰头,就看到了一片更广阔的天空。在哈佛毕业后,这位优秀的北大人依然在自己的世界仰头“攀爬”。无论是刚开始哈佛毕业被柯盖德大学东亚系聘为助理教授,还是之后被哈佛大学破格晋升为教授,都是一次又一次的仰头“攀爬”。
田晓菲不是一个骄傲的人,在哈佛大学文学系毕业之后,她选择从客座助理教授做起。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在田晓菲去康奈尔大学担任了助理教授一职之后,她选择了自降一级,接受了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的讲师之职。许多人对于田晓菲的选择都不太理解。但是,她却用之后的仰望,告诉了人们她这样选择的意义。
来到哈佛大学的田晓菲因为这样的一个选择,先是解决了夫妻两地分居的不利因素。然后,开始了她在哈佛大学大展拳脚的一系列攀爬。这其中最重要的,要属田晓菲分别被破格提升的两次经历。
第一次破格提升,让田晓菲从哈佛大学的讲师直接晋升为哈佛大学的副教授。2002年,田晓菲接受了哈佛的讲师一职,经过几年的努力,2005年,田晓菲得到了晋升机会,直接从讲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第二次破格提升发生在2006年,田晓菲由副教授被破格晋升为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那一年她只有35岁,却成为了哈佛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一位正教授。
从13岁进入北大到35岁成为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她用自己的步伐,一步步地去看清属于自己的天空。田晓菲的这些经历,也足以让她抬起头,骄傲地仰视天空了。
很多时候,我们要学会低头,但有时我们也要学会仰头。抬起头并不是因为骄傲,而是想要更好地仰望天空。
无论生活中的你如今是低着头还是仰着头,都不重要,关键在于你是否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是否清楚未来的方向。相信自己,不断付出,终有一天,你也能够骄傲地仰望天空。
北大成功秘诀——厚积薄发
并非所有人都能含着金汤匙出生,只要我们能懂得厚积薄发的道理,懂得蓄力,懂得后发制人,一样能取得成功。未来需要靠自己打拼,只要不懈努力,任何人总有一天都能够骄傲地抬起头,仰望天空。
1.打好基础
就像盖楼房,没有一个好地基,再高的楼房都会有倒塌的危险。为了将来能出人头地,我们也应该清楚打好基础的重要性。
2.不争一时,懂得蓄力
不要刻意追求一时的成功,更要在乎未来的发展。在别人拼命贪图眼前利益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是悄悄蓄力,以便在关键时刻得到爆发。
3.后发制人
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但其实成功没有早晚之分,笑到最后的才是笑得最好的。因此,我们要懂得后发制人的道理,要在成功之前努力积蓄力量,等到条件成熟,再来一次大爆发,一举赶超前面的成功者。
还是那位北大体育老师,他接着问学生们:“那么,假如一个善于踢足球的人当了教练,但他并不怎么出现在足球场,只重视战术研究,这样可行吗?”
学生们犹豫了,有的人觉得在比赛中,对战战术确实很重要,但是也有人觉得训练技巧更加重要。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回答呢?
对于我们的人生而言,只有上了赛场才能充分展现能力。无论你是多有能耐的人,也别指望可以闭着眼睛去指挥比赛,取得胜利。就像生活中的一些人,他们自己没有时间打理,却拼命投资去开餐馆,开咖啡厅,开自己根本不懂得运营或者无暇顾及的店,只是一个劲儿地急着创业,把辛苦攒下的积蓄花掉,这样的做法让亏本的概率远远大于盈利。
所以说,我们要懂得审视自己,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妄自菲薄,你做不来某件事情,不一定代表你没有能力,有可能只是这件事不适合你罢了。要明白,了解自己比冲动跟风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