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语录”如果客户能够通过阿里巴巴赚到100元、1000元,他们就不会拒绝分给阿里巴巴1元钱。
“马云创造”马云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花了两年时间打地基,我们要盖什么样的楼,图纸没有公布过,但是有些人在评论我们的房子怎么不好。有些公司的房子很好看,但是地基不好,一有大风就倒了。”
马云的淘宝网和eBay的竞争,被称为是“蚂蚁和大象的竞争”。蚂蚁之所以能够打败大象,就是因为“淘宝”的根基打得好。
当初,淘宝在创立的时候就定下了免费的策略。之所以这样做,马云有自己的打算。当时,国内的网上购物刚刚起步,好多人在网上购物、开店都是一种体验性的活动,并没有把网上开店当作一种事业来做,尤其是年轻的一代,更是一种追求追求新鲜,甚至可以说是追求刺激的一种心态,说白了,纯粹是“玩”,如果开始就要收费,无疑会使这部分人都放弃网上购物,玩不起了谁还玩呀。
所以,2003年,马云就给刚成立的淘宝下令:三年之内不准赢利!2004年,马云又给淘宝追加了3.5亿元。2005年10月,又追加投资10个亿,条件只有一个:继续免费三年!
淘宝总裁孙彤宇认为只有当淘宝的交易额能和传统商业巨头如沃尔玛、国美相媲美时,那才是面向个人用户电子商务的未来所在。淘宝成立以来的交易额以每年10倍的速度增长,2007年上半年的交易额达到157亿,注册会员超过4000万,其市场份额几乎达到中国C2C市场的80%,面对这样的成绩,孙彤宇却说:“我们现在的规模连婴儿都不是。”
对于淘宝是否要收费的问题,马云始终这样回应:“淘宝要真正赚钱,我还是这句话:要开始考虑赚钱的时候,是你帮别人真正赚了钱的时候。但现在,还不是淘宝收费的时机,因为市场还需要培育。就像几年前我经常讲的,如果阿里巴巴在路上发现小金子,不断捡起来,当他身上装满金子的时候就会走不动,就永远到不了金矿的山顶。”
当一种行为已经不带有“玩”的性质,而是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事业的时候,回报就来了。按照马云的想法:如果一个淘宝的商家,通过淘宝上的店铺一个月能够盈利3000元的时候,他还会在乎给淘宝10块钱吗?到了那个时候,就会有更多的人把淘宝当作一个零风险的创业机遇,选择网上开店这种新兴的创业之路。那时淘宝的收益就会大大提升。
先种树后乘凉,经过几年的不断耕耘,淘宝已经开始乘凉了。根据权威部门的统计,截至2005年12月7日,淘宝已经占据了国内网上购物57.10%的市场份额,成为了龙头老大。
但是,淘宝还在坚持自己的免费战略,他要将自己的市场培育得更大,使自己有更多的追随者。
“创业宝典”德国霍克斯汽车公司总经理诺理赫福曾经这样阐述他对市场的理解:“经营上的黄金规则可一言蔽之:市场是创造出来的。”
去发现和培育一个新的市场,然后和这个市场一同长大,是许多小公司成为大企业的经验。既不破坏传统市场,又不发现和占领创新市场,小企业永远做不成大企业。
一个企业,尤其是刚刚开始创业的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就必须面对未来。也就是说,要关注企业明天的发展和生存,同时时刻关注着明天的市场。说白了,就在于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从思想上有一种深刻的认同感,而且要在行动上了解未来市场人们的需求,并且通过自己的行动将这种需求变为现实,或者创业者有一种超前的想像和预测,能够用自己现有的技术或者资本,人为地创造某种人们目前还不了解的需求。
事实上,一种未知的需求一旦被开发出来,一个无形的市场也就形成了,企业也将随着这个市场的形成而得到巨大的发展。
创造市场是在把握市场和发现市场的基础上向更高阶段的发展,他不同于企业创世阶段的挤占市场,而是企业必须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去拓展一个全新的市场,同时引导消费者的雪球。可以这么话说,制造市场就是自己推向消费者,通过一切手段对消费者加以善意的消费诱导过程。
“创业实战”创造客户需求,不断在消费者的大脑中创造市场,就是经营的黄金规则。
当宝洁进入中国的时候,中国人还在用香皂洗头,宝洁觉得这样利润太少,就告诉中国人,香皂洗头不好,要用洗头膏洗头。结果中国人很听话,都改用洗头膏洗头,可是宝洁又不干了,告诉中国人用洗发水洗头更好。于是中国人又开始用洗发水洗头,一个星期洗一次。后来宝洁又不干了,告诉大家三天洗一次好,中国人就三天洗一次。后来又找来所谓的专家告诉大家一天洗一次好。然后大家就改为一天洗一次。就这样,中国人的洗发习惯每改一次,宝洁的市场就会扩大不知道多少倍。宝洁的市场就这样被创造出来了,而且越来越大!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市场是可以创造的。市场的也是需求是可以创造的,而创造的程度会因方法而异,创造市场需求的新思维对企业来说非常必要。创造市场需求,前提是必须准确把握消费者心理需求,以客户的利益为出发点,为客户出谋划策,更帮助自己打开了一个大市场。创造市场需求,还要贴近消费者,以合适的营销策略激发消费需求。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方面,当然要在消费者那里找到自己的市场(这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显得更加困难);而另一方面,而且是最重要的一方面,企业更应设法引导消费者,创造属于自己的特有市场。
那么企业该如何创造市场、市场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下面提供的几种策略或许会给你有所启示。
产品创新策略
有些企业见人家生产什么,就也跟着生产什么,这样的企业永远也难找到属于自己的市场。产品创新,是指以符合科技、社会、生活发展趋势的且区别于市场上已有产品的新产品来使顾客产生新的需求,即通常所的“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实现产品创新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产品设计、品牌形象、技术特性、用户服务等,如将传统的豆浆改名为“维他奶”,赋予其营养、现代气息的含义,迎合了现代人的价值观,从而登上了大雅之堂。
市场创新策略
市场创新,是指将原有产品通过改进或直接进入一个新的市场,从而扩大目标市场的范围。新的市场可以是新的地域市场,或是其他新的细分市场,也可以通过发现产品的新用途来开拓新的市场。如吉列公司将安全刮胡刀片导入妇女市场,强生公司使婴儿洗发精进入成人市场,碳酸氢纳被发现可以作为冰箱除臭剂的极佳原料从而销售大增等,都是通过市场创新来创造市场而非常成功的案例。
市场引导策略 日本著名企业家盛田昭夫曾说过:“我们的政策是以新产品去引导消费者。”一般地说,当你在改变人们习惯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创造一个市场,而市场最初是你所独立拥有的。这要求企业通过市场引导的产品或服务必须能够给人们生活带来益处,这样,才能被消费者接受。
发展互补品策略
这是一种商业的另类思维方式。这种策略通过发现产品的互补性,想办法把市场做大,而不是与竞争者争夺现有的市场。因此,企业应思考如何通过发展新的互补性来扩大市场,或使现有的互补性能容纳更大的市场。利用互补品开拓市场的另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计算机的软、硬件之间的关系。
限制供应策略
物以稀为贵,紧俏的东西总是好的,这是消费者的一般认识。抑制供应正是迎合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所以很多商家都推出了限量版,引起了购买的热潮。其优点主要有三:一是可以使商品在消费者眼里更有吸引力,从而使潜在需求上升,使企业能够获得整个市场上较大的份额;二是商品的短缺可能成为人们关注的新闻焦点,能给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进而创造更大的市场;三是等待短缺产品时,顾客可能会购买公司其他滞销的替代产品。当然,采用这种方法的风险也很大,它可能非但不能创造市场反而会缩小或失去市场。因而采用此策略必须谨慎,要做好市场调查,最好用于产品质量较好或某种流行产品。